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清说明顺序,感悟说明文中运用文学语言和方法的妙处。2. 通过查寻资料和做实验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

板书设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物理基础 物理学原理 生理需要 进化观点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课后反思

时间 阶段目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展示学生所知,引起对课文知识的兴趣。2、3.理清说明顺序,感悟说明文中运用文学语言和方法的妙处。4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力、表达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1.导入:(1)自然界中美丽娇艳的鲜花万紫千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色彩的花朵呢?(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像一把钥匙,为我们解开了这个奥秘。2.朗读课文,说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明确:花红的原因有很多,课文从六个方面进行说明。即" 物理基础"" 化学和物理学"" 植物生物学"" 进化理论"" 自然选择" 及" 人工选择" 六个方面对" 花红" 的成因作了科学、生动、有趣的说明。3.

发现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作者在课文中七次用"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的句子,都以设问的形式出现,并形成七个排比段,在修辞上叫间隔反复。第一段中"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一次出现,起总提作用,后几段起提示说明角度和内容的作用,使文章层次清楚,中心突出,富有较强的节奏感和语言的美感,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色彩。4.现在我们只了解了花红的因素,其中的真正奥妙谁能细致解释呢?那就看我们各小组的本事了,现在六小组分别承包一个方面,用语言、板书或实验等形式为大家解说花红原因。(1)

试验一:把一朵红色的芍药花或其他的红色花泡在碱水或肥皂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当红变蓝之后,再把变蓝的花朵泡在醋里,观察其由蓝变红的过程,以此验证花朵在酸碱反应中颜色的不同变化。(2)

解说各种成因:5.总结:

1.提问2.听读课文,学生回答后加以概括。3.指导、提示、归纳4.提出要求,对各小组进行指导,参与小组讨论。(1)指导(2)听评

1.回答2.朗读课文,思考回答。3.研究讨论4.读课文,讨论研究表述语言,准备实验。(1)做实验(2)解说各种成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清逻辑顺序。2.学习运用巩固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进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注意词语表达的准确与生动。3.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板书设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说明顺序: 花红的内部条件和因素(物质基础)--内、主 {

↓ 花红的外在原因(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外、次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做比较说明预言:准确 如" 只有、就、仅" 课后反思

时间 阶段目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2.理解其严谨的逻辑顺序。3.巩固说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4.进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注意词语表达的准确与生动。5.理解题目的作用。

1.导入:回忆上节课的内容2.提问:分别从六个方面说明了花红的原因,它们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明确:作者按由主到次,由内到外的顺序排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7段)说明花红的内部条件和因素,重要因素是" 物质基础" 。第二层(8-10段)说明花红的外在原因。层层深入,准确严谨。3.分析每段中的说明方法。思考:文章中都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明确:(1)举例子、分类别:例如牡丹,又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楼子、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举例子的句子还有很多„„(2)列数字、举例子: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分析:运用三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花红的进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果。(3)作比较、

分类别: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接的,长波一端是黄、橙、红,短波一端是青、蓝、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段发展,由黄而橙,由橙而红;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过程中是最成功的。分析:说明红花是进化过程中的佼佼者。4.请体会一下其中加点词的表达准确性。明确:" 只有" 强调了仅限于粉红这个品种," 就" 字,强调人工栽培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多姿多彩、争奇斗艳的不同花朵。三个程度副词" 最" 字强调了红花颜色鲜艳、耀眼和成功的程度。" 仅" 字极言时间之短,说明人工选择加快了花红的进程。5.课文标题借用了《冰山上的来客》中一首插曲的名字,你认为这样拟题好吗?为什么?明确:一是提示课文要说明的内容;二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6.介绍有关花的知识或《十万个为什么》,请选择其中一个讲讲,让同学们分享你的快乐。7作业:

1.导入2.提问总结3.提出问题,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判断讲解。4.提示听评5.提问

1.回忆2.思考讨论后回答3.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商量讨论。分析回答。4.思考回答5.思考讨论6

.介绍花的或《十万为什么》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教学目标:(1)理解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2)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其环保意识,训练其创新思维。(3)并且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和运用由浅人深、由果溯因、先主后次等组材行文方法,学会阅读和写作事理说明文。

(二) 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像竹子那样长到100英尺高的草,像苹果树那么大的雏菊和紫罗兰,像145英尺的树那么大的玫瑰吗? 这些奇特的植物并非属于神奇--的科幻世界,它们就生长在地球上,在赤道南北两边的热带雨林中。请看:2.多媒体展示热带雨林风光图片及其奇异的动植物图片,并随风光图片配合以下文字介绍:

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环境条件。在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长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这就是热带雨林。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而且也很神秘,因为那里的环境气候会让人很不舒服,一般人很难光顾,所以大多仍处于原始状态。但最重要的是,热带雨林作为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重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中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因此,热带雨林有了一个别称:“地球之肺”。

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很少一部分的热带雨林,是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生存活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如果它不复存在,地球的环境气候将产生重大变化。

近几十年,由于人们的破坏性砍伐,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锐减,由此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千万年自然创造的生态环境系统一旦破坏殆尽,地球面临的将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三) 默读课文。

五分钟内读完全文,了解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读准字词:濒临栖息灰烬摄取海藻 白垩纪

(

四) 梳理信息。

1.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 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参考如下:

第一(1段) :说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第(2—5段) :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

第三(6—10段) :说明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四(11—13段) :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2.请说说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教师先引导:比如雨林毁灭,使珍贵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等,请说说还有哪些。

鼓励学生顺着思路探究,学生一边发言,教师一边板书,画出树形图。注意启发学生认识:。这是一张画不完的图。”参考如下:

雨林毁灭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破坏大气 全球气温升高

灾难性气候变化

冰川溶解

洪水泛滥

更多动植物死亡

(五) 拓展延伸。

1.文中说“所有家鸡都是亚洲丛林禽类4种物种的后代”,你能否再举一个我们现在的家禽或蔬菜水果从野生归化或驯化的例子?

学生发言。(参考如下:绿头鸭在6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鸭,鸿雁在4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鹅,野生原鸽在几千年前被驯化为家鸽;甜莱在3000年前就已归化,西红柿的归化也很有趣。)

2.雨林被摧毁是因为有人伐木销售。根据你的了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还有哪些木制日用品? 它们可以用别的材料替代吗? 聪明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创造性发言。参考:火柴、木制牙签等可用竹材代替。

3.快速阅读《湿地:地球之“肾”》一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说湿地是地球之“肾”,说明了湿地对地球气候的重要作用,请你找出显示这一作用的句子。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湿地是“天然物种库”?

(3)对待大自然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4)你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与此文内容相关的环保类节日吗? 能否说出几个世界著名的环境保护组织?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答案参考如下:(1)它能够净化水,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2)湿地还是鱼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3)

对大自然不能一味地征服和改造,而是要和谐相处,给予保护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4)“世界绿地日”;“绿色和平组织”、“捍卫环境基金”等。)

(六) 小结。

通过文中科学的说明,我们知道了雨林的消失,最终意味着人类灾难的降临。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雨林,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

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也有一小片亚热带雨林,请欣赏:《美丽的西双版纳》。

(七) 作业。

1.西双版纳正被开发其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你对那儿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是否有些担心呢? 你有什么聪明的想法和好的建议吗? 请写在日记本上,好吗?

2.阅读附文,梳理文中信息。

第二课时

(一) 导入,设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雨林毁灭的惊人速度,也知道了雨林毁灭的可怕后果。那么文中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强化说明效果的呢?

(二) 讨论,探究。

1.讨论文章的说明方法:看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些方法对说明事理有何帮助?(先让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采用边说边议的方式,侧重探讨说明效果。)

教师点拨:数字说明分为确数说明与约数说明。数字说明要准确,但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做到精确表达时,可以用“多”“以上“大约“左右“估计”等约数,以力求近似。这种情况下用约数,反而能体现客观事实,使说明更准确。

拓展:

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二。参考如下:第1句先列出雨林确切的毁灭速度,之后再将其面积与40多个足球场比较·既能给人具体清晰的直观感受,又突现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

第2句在列数据的同时将两个数据作比较,突出了毁林建牧场效率之低。

教师点拨:列数据与作比较相结合,增强了信息的冲击力,更能使人触目惊心。

2.讨论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师引发议论:全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雨林的毁灭及其严重影响。但文章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话,其用意何在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指导:首尾两段引言,实是巧发议论,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时,又能为下文展开说明作铺垫;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对环境的忧息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师点拨:采用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更能突显主旨,引人关注。

3.讨论本文的结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层中心句看结构关系:结构严紧,逐层深入,使事理清楚透彻。

(三) 拓展延伸。

1.讨论附文的组材特点。师生交流后小结:文章组材行文的顺序是先果后因,由果导因的逻辑顺序。

深入探讨:洪灾原因有哪两大类? 为什么详说间接原因,其他则略说或轻点而已? 间接原因中的三条顺序可否打乱?

小组交流后教师点拨如下: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在组材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主要原因详写,写深写透;次要原因略写,点到为止。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附文中的间接原因都是最主要的,所以详写;间接中的三条原因是由主到次排列的,不可打乱顺序。

2.学以致用:拟结构提纲。

看单元写作知识短文第二段,明确事理说明文的结构顺序。模仿课文或附文的组材方法,根据参考资料或自己掌握的资料,给作文《绿化好处多》拟结构提纲。

学生看材料,构思,拟提纲。

选例,讨论。

(四) 布置作业。

搜集相关材料,充实文章内容,完成作文《绿化好处多》。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中的多种说明方法。

2. 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3. 了解海洋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大海图片)

师讲授: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洋,走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文章。(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以大海为背景)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二、自由朗读课文,[配乐]其他人勾画文章内容,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出示海洋生物图片,第二张幻灯片)

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三:生自由朗读课文,交流文章主要内容(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海藻数量多

浮游生物丰富

海洋鱼虾众多

师归纳:1. 海藻数量多 2. 浮游生物丰富 3. 海洋鱼虾众多

四、学习本文说明方法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自由交流)(第四张幻灯片)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

么? 作比较、分类别、举例

子、列数字

五、学习本文说明语言:

(出示幻灯片五:比较语言的准确性)

原句: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改: 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范围)

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程度)

(生自由学习,找找文章中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批注你的理解。)

六、拓展学习(出示第六张幻灯片)

师:大海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大粮仓,它还蕴含了其他资源,谁能来当一回小院士,用图片、模型为我们介绍你了解的大海?

谁能来当一回小院士,用图片、模型

为我们介绍你了解的大海?

要求:1. 语言准确且生动

2. 能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 仪态自然大方

板书设计

海洋

1. 海藻量大

2. 浮游生物丰富

3. 鱼虾众多 粮仓

作比较、作诠释、分类别、列数字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教学目标]

⒈了解杨振宁的相关知识。

⒉了解二百年来,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

⒊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一、导入:从简介首位获诺贝奖的华人科学家入手,引入本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二、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获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与李政通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以来,他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讲学。分别受聘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学的名誉

教授。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⒈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师强调:光纤、挠头、聘用、弥补、胆怯)

第一层( )新发明、新事物层出不浅

第二层( )新发明、新事物出现原因

第一层( )科和技的关系

第二层( )中美教育哲学的异同

第一部分( )

回顾近两百年出现的新

事物并分析其原因。

第二部分( )

分析世界现状,指出中美

科技、教育差异,鼓励创

新个别

⒉教师出示结构图,学生找出文中相应段落。

四、课堂练习

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作者认为两百多年来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第3段中“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⒉第4

段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

⒊作者对于“科”与“技”的关系持什么看法?

(明确:二者谁更重要些的问题,没有简单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国家制宜。)

科技

经济←-工业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⒌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词语: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

③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

④就适应对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

⑤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五、阅读附文,加深认识。

给合你自身素质及学习成绩,你认为自己更适合哪种学习方式,应注意哪些关键能力的培养。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清说明顺序,感悟说明文中运用文学语言和方法的妙处。2. 通过查寻资料和做实验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

板书设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物理基础 物理学原理 生理需要 进化观点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课后反思

时间 阶段目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展示学生所知,引起对课文知识的兴趣。2、3.理清说明顺序,感悟说明文中运用文学语言和方法的妙处。4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力、表达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1.导入:(1)自然界中美丽娇艳的鲜花万紫千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色彩的花朵呢?(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像一把钥匙,为我们解开了这个奥秘。2.朗读课文,说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明确:花红的原因有很多,课文从六个方面进行说明。即" 物理基础"" 化学和物理学"" 植物生物学"" 进化理论"" 自然选择" 及" 人工选择" 六个方面对" 花红" 的成因作了科学、生动、有趣的说明。3.

发现课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作者在课文中七次用"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的句子,都以设问的形式出现,并形成七个排比段,在修辞上叫间隔反复。第一段中"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一次出现,起总提作用,后几段起提示说明角度和内容的作用,使文章层次清楚,中心突出,富有较强的节奏感和语言的美感,增强了说明文的文学色彩。4.现在我们只了解了花红的因素,其中的真正奥妙谁能细致解释呢?那就看我们各小组的本事了,现在六小组分别承包一个方面,用语言、板书或实验等形式为大家解说花红原因。(1)

试验一:把一朵红色的芍药花或其他的红色花泡在碱水或肥皂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当红变蓝之后,再把变蓝的花朵泡在醋里,观察其由蓝变红的过程,以此验证花朵在酸碱反应中颜色的不同变化。(2)

解说各种成因:5.总结:

1.提问2.听读课文,学生回答后加以概括。3.指导、提示、归纳4.提出要求,对各小组进行指导,参与小组讨论。(1)指导(2)听评

1.回答2.朗读课文,思考回答。3.研究讨论4.读课文,讨论研究表述语言,准备实验。(1)做实验(2)解说各种成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清逻辑顺序。2.学习运用巩固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进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注意词语表达的准确与生动。3.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板书设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说明顺序: 花红的内部条件和因素(物质基础)--内、主 {

↓ 花红的外在原因(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外、次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做比较说明预言:准确 如" 只有、就、仅" 课后反思

时间 阶段目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2.理解其严谨的逻辑顺序。3.巩固说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4.进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注意词语表达的准确与生动。5.理解题目的作用。

1.导入:回忆上节课的内容2.提问:分别从六个方面说明了花红的原因,它们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明确:作者按由主到次,由内到外的顺序排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7段)说明花红的内部条件和因素,重要因素是" 物质基础" 。第二层(8-10段)说明花红的外在原因。层层深入,准确严谨。3.分析每段中的说明方法。思考:文章中都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明确:(1)举例子、分类别:例如牡丹,又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楼子、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举例子的句子还有很多„„(2)列数字、举例子: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分析:运用三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花红的进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果。(3)作比较、

分类别: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接的,长波一端是黄、橙、红,短波一端是青、蓝、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段发展,由黄而橙,由橙而红;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的花最鲜艳,最耀眼,可以说在进化过程中是最成功的。分析:说明红花是进化过程中的佼佼者。4.请体会一下其中加点词的表达准确性。明确:" 只有" 强调了仅限于粉红这个品种," 就" 字,强调人工栽培在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多姿多彩、争奇斗艳的不同花朵。三个程度副词" 最" 字强调了红花颜色鲜艳、耀眼和成功的程度。" 仅" 字极言时间之短,说明人工选择加快了花红的进程。5.课文标题借用了《冰山上的来客》中一首插曲的名字,你认为这样拟题好吗?为什么?明确:一是提示课文要说明的内容;二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6.介绍有关花的知识或《十万个为什么》,请选择其中一个讲讲,让同学们分享你的快乐。7作业:

1.导入2.提问总结3.提出问题,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判断讲解。4.提示听评5.提问

1.回忆2.思考讨论后回答3.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商量讨论。分析回答。4.思考回答5.思考讨论6

.介绍花的或《十万为什么》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教学目标:(1)理解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2)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其环保意识,训练其创新思维。(3)并且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和运用由浅人深、由果溯因、先主后次等组材行文方法,学会阅读和写作事理说明文。

(二) 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像竹子那样长到100英尺高的草,像苹果树那么大的雏菊和紫罗兰,像145英尺的树那么大的玫瑰吗? 这些奇特的植物并非属于神奇--的科幻世界,它们就生长在地球上,在赤道南北两边的热带雨林中。请看:2.多媒体展示热带雨林风光图片及其奇异的动植物图片,并随风光图片配合以下文字介绍:

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环境条件。在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长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这就是热带雨林。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而且也很神秘,因为那里的环境气候会让人很不舒服,一般人很难光顾,所以大多仍处于原始状态。但最重要的是,热带雨林作为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重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中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因此,热带雨林有了一个别称:“地球之肺”。

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很少一部分的热带雨林,是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生存活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如果它不复存在,地球的环境气候将产生重大变化。

近几十年,由于人们的破坏性砍伐,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锐减,由此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千万年自然创造的生态环境系统一旦破坏殆尽,地球面临的将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三) 默读课文。

五分钟内读完全文,了解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读准字词:濒临栖息灰烬摄取海藻 白垩纪

(

四) 梳理信息。

1.文中说了哪几层意思? 你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体现各层中心意思的句子?(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参考如下:

第一(1段) :说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第(2—5段) :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

第三(6—10段) :说明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第四(11—13段) :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2.请说说雨林的毁灭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教师先引导:比如雨林毁灭,使珍贵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等,请说说还有哪些。

鼓励学生顺着思路探究,学生一边发言,教师一边板书,画出树形图。注意启发学生认识:。这是一张画不完的图。”参考如下:

雨林毁灭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植物物种濒临灭绝

破坏大气 全球气温升高

灾难性气候变化

冰川溶解

洪水泛滥

更多动植物死亡

(五) 拓展延伸。

1.文中说“所有家鸡都是亚洲丛林禽类4种物种的后代”,你能否再举一个我们现在的家禽或蔬菜水果从野生归化或驯化的例子?

学生发言。(参考如下:绿头鸭在6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鸭,鸿雁在4000年前被驯化为家鹅,野生原鸽在几千年前被驯化为家鸽;甜莱在3000年前就已归化,西红柿的归化也很有趣。)

2.雨林被摧毁是因为有人伐木销售。根据你的了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还有哪些木制日用品? 它们可以用别的材料替代吗? 聪明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创造性发言。参考:火柴、木制牙签等可用竹材代替。

3.快速阅读《湿地:地球之“肾”》一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说湿地是地球之“肾”,说明了湿地对地球气候的重要作用,请你找出显示这一作用的句子。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湿地是“天然物种库”?

(3)对待大自然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4)你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与此文内容相关的环保类节日吗? 能否说出几个世界著名的环境保护组织?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答案参考如下:(1)它能够净化水,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2)湿地还是鱼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3)

对大自然不能一味地征服和改造,而是要和谐相处,给予保护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4)“世界绿地日”;“绿色和平组织”、“捍卫环境基金”等。)

(六) 小结。

通过文中科学的说明,我们知道了雨林的消失,最终意味着人类灾难的降临。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雨林,保护湿地,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

在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也有一小片亚热带雨林,请欣赏:《美丽的西双版纳》。

(七) 作业。

1.西双版纳正被开发其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你对那儿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是否有些担心呢? 你有什么聪明的想法和好的建议吗? 请写在日记本上,好吗?

2.阅读附文,梳理文中信息。

第二课时

(一) 导入,设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雨林毁灭的惊人速度,也知道了雨林毁灭的可怕后果。那么文中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强化说明效果的呢?

(二) 讨论,探究。

1.讨论文章的说明方法:看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这些方法对说明事理有何帮助?(先让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采用边说边议的方式,侧重探讨说明效果。)

教师点拨:数字说明分为确数说明与约数说明。数字说明要准确,但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做到精确表达时,可以用“多”“以上“大约“左右“估计”等约数,以力求近似。这种情况下用约数,反而能体现客观事实,使说明更准确。

拓展:

讨论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二。参考如下:第1句先列出雨林确切的毁灭速度,之后再将其面积与40多个足球场比较·既能给人具体清晰的直观感受,又突现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

第2句在列数据的同时将两个数据作比较,突出了毁林建牧场效率之低。

教师点拨:列数据与作比较相结合,增强了信息的冲击力,更能使人触目惊心。

2.讨论文章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师引发议论:全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雨林的毁灭及其严重影响。但文章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话,其用意何在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指导:首尾两段引言,实是巧发议论,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时,又能为下文展开说明作铺垫;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对环境的忧息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师点拨:采用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更能突显主旨,引人关注。

3.讨论本文的结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层中心句看结构关系:结构严紧,逐层深入,使事理清楚透彻。

(三) 拓展延伸。

1.讨论附文的组材特点。师生交流后小结:文章组材行文的顺序是先果后因,由果导因的逻辑顺序。

深入探讨:洪灾原因有哪两大类? 为什么详说间接原因,其他则略说或轻点而已? 间接原因中的三条顺序可否打乱?

小组交流后教师点拨如下: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在组材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主要原因详写,写深写透;次要原因略写,点到为止。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附文中的间接原因都是最主要的,所以详写;间接中的三条原因是由主到次排列的,不可打乱顺序。

2.学以致用:拟结构提纲。

看单元写作知识短文第二段,明确事理说明文的结构顺序。模仿课文或附文的组材方法,根据参考资料或自己掌握的资料,给作文《绿化好处多》拟结构提纲。

学生看材料,构思,拟提纲。

选例,讨论。

(四) 布置作业。

搜集相关材料,充实文章内容,完成作文《绿化好处多》。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中的多种说明方法。

2. 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3. 了解海洋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大海图片)

师讲授: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海洋,走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文章。(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以大海为背景)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二、自由朗读课文,[配乐]其他人勾画文章内容,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出示海洋生物图片,第二张幻灯片)

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三:生自由朗读课文,交流文章主要内容(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你从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海藻数量多

浮游生物丰富

海洋鱼虾众多

师归纳:1. 海藻数量多 2. 浮游生物丰富 3. 海洋鱼虾众多

四、学习本文说明方法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自由交流)(第四张幻灯片) 再读课文,思考: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

么? 作比较、分类别、举例

子、列数字

五、学习本文说明语言:

(出示幻灯片五:比较语言的准确性)

原句: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改: 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范围)

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程度)

(生自由学习,找找文章中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批注你的理解。)

六、拓展学习(出示第六张幻灯片)

师:大海不仅仅是我们人类的大粮仓,它还蕴含了其他资源,谁能来当一回小院士,用图片、模型为我们介绍你了解的大海?

谁能来当一回小院士,用图片、模型

为我们介绍你了解的大海?

要求:1. 语言准确且生动

2. 能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3. 仪态自然大方

板书设计

海洋

1. 海藻量大

2. 浮游生物丰富

3. 鱼虾众多 粮仓

作比较、作诠释、分类别、列数字

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教学目标]

⒈了解杨振宁的相关知识。

⒉了解二百年来,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

⒊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一、导入:从简介首位获诺贝奖的华人科学家入手,引入本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二、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获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与李政通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以来,他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讲学。分别受聘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学的名誉

教授。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⒈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师强调:光纤、挠头、聘用、弥补、胆怯)

第一层( )新发明、新事物层出不浅

第二层( )新发明、新事物出现原因

第一层( )科和技的关系

第二层( )中美教育哲学的异同

第一部分( )

回顾近两百年出现的新

事物并分析其原因。

第二部分( )

分析世界现状,指出中美

科技、教育差异,鼓励创

新个别

⒉教师出示结构图,学生找出文中相应段落。

四、课堂练习

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作者认为两百多年来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第3段中“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⒉第4

段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

⒊作者对于“科”与“技”的关系持什么看法?

(明确:二者谁更重要些的问题,没有简单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国家制宜。)

科技

经济←-工业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⒌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词语: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

③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

④就适应对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

⑤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五、阅读附文,加深认识。

给合你自身素质及学习成绩,你认为自己更适合哪种学习方式,应注意哪些关键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章

  •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
  • 与"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相关的推广 一年级语文学习,题不会做?学而思网校来帮你! 思维培养,第一讲免费,与100万学生一起学习!提供海量习题集,复习直播课,立即免费注册! http://www.xueersi.com 初 ...查看


  • 语文版初中语文目录
  •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8.*& ...查看


  • 初中教材目录
  • 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查看


  • 初中语文目录(语文)
  • 七年级上册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查看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含答案):26古文二则
  • 第七单元 26古文二则 名校讲坛 1.文学常识 <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人称"亚圣". &l ...查看


  • 广东省梅州市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手机版)
  •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人民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沪科版 鲁科版 城市列表 电子课本网 > 切换城市 > 广东省梅州市教材版本 广 ...查看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初中语文课件音频朗读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音频朗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音频朗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音频朗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音频朗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音频朗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音频朗读 人教版八年级<传统文化> 人教版八年级< ...查看


  • 2012年教师节座谈会主持词
  • 乐秋乡中学庆祝第28个教师节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乐秋乡中学庆祝第28个教师节座谈会,现在开始,鸣炮! 在这天朗气清的金秋,山乡处处谱写丰收之歌的日子,我们又欣喜地迎来迎来了人民教师光荣的节日-第28个教师节. ...查看


  • [名师测控]秋九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给教科书编者或课文作者写一封信教案(新版)语文版-精
  • 写作 给教科书编者或课文作者写一封信 [教学目标] 1.掌握书信的格式及其写作方法.(重点) 2.能根据书信的不同内容,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恰当的语言表情达意.(重难点)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