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仁.义.忠.信.恕.勇.智.礼.孝"的学说整理.

孔子关于“仁、义、忠、信、恕、勇、智、礼、孝”的学说整理。

一、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也是儒家学说得以确立其主流地位的主要根据。

一、《论语》中“仁”的基本涵义。

(一)孔子对“仁”有诸多阐释,仅在《论语》中就有一百零九处,而“仁”的基本内涵浓缩在他与樊迟的问答中。一个人必须对别人存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他的社会责任。冯友兰认为,孔子的“仁”以同情心为本,本着同情心以推己及人,故曰爱人为仁。

(二)有时候,孔子用“仁”不是仅指一种特定的品德,而是泛指人的所有品德,这便是“仁人”一词的含义。在这一场合下,“仁”的含义是品德完美。

二、《论语》中“仁”的诠释。

(一)真性情的合理流露。

(二)能推己及人。

仁的实践包含了为人着想。

(三)“大而化之之谓圣”。

至于仁,自己想要成功,也让别人能够成功;自己想要通达,也要让别人事事通达。能够在近处找到这样的例子,推己及人地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德的方法了。”)

此外,要正确了解孔子“仁”的思想,还要认识到仁是“为己”和“为人”的统一,是“自爱”和“爱人”的统一。

二、义

“义”是儒家思想体系中最基本的观念和范畴之一。

“博爱之谓仁,合而宜之,之谓义”。义者宜也,即一个事物应有的样子。它是一种观念形式的规范,一种绝对的道德律。社会的每个成员必须做某些事情,这些事情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如果一个人遵循某些道德,是为了不属于道德的其他考虑,即便他所做的客观上符合道德的要求,也仍然是不义。用孔子和后来的儒家常用的一个贬义词来形容,这是图“利”。儒家认为“义”和“利”是截然相反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后来的儒家常常强调“义利之辨”,认为这是道德学说中最重要的一点。

三、忠

一、“忠”的含义。

许慎《说文解字》“忠,敬也,同心曰忠。

二、《论语》中“忠”的三类出现形式。

(一)交友

(二)事君

(三)治民

四、信

一、“信”的含义。

所谓信,《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 又说“诚,信也”,以诚与信互训,这表明“信”的基本含义是诚实可靠。从信的字体构成来看,信从人从言,由“言”和“人”组成,即“人言为信”,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守言行诺,亦即“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五、恕

从曾子对“一以贯之”的“夫子之道”所做的“忠恕而已”的高度概括,再到子贡“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追寻,可以感受到仁爱精神从理论层面进行一次次凝练的同时,实际上也为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层面而摸索出可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恕”的伦理意义上,意味着这样一条道德法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换句话说,行恕的根本依据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勇

——儒家把“仁”、“智”、“勇”列为“三达德”

《论语》中论述“勇”的次数不多 ,共12次:

何为“勇”

一、发乎仁 ——以“仁”为基础的“勇”

孔子对勇的肯定是建立在勇属于仁德的基础上。

二、止乎义 ——以“义”为指导的“勇”

勇本属于仁德, 仁行不合宜(义) ,就离开仁的本质。

以“义”来衡量“勇”,并提出了为了“义”勇往直前甚至不怕牺牲的勇德观。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

“勇”必须受“义”的制约与引导,否则“勇”就会变成为一种破坏力量,从而导致“乱”。

三、适乎礼 ——以“礼”为规范的“勇”

七、智

一、《论语》中的知

《论语》中“ 知”字有三种用法

一相当于知道、了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第一 一相当于知识, ——子罕第九 一相当于“ 智”。在《论语》中论及相当于“ 智”的内容共有十八章.

二、“智”在论语中的体现

1. 为学方面

做学问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为智。

爱学习,不放荡,打好根基 为智。

《论语》中并没有直接提出“智”,而是以对待知识的态度来说明智的语句也有很多,如: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业精于勤荒于嬉

2. 统治国家方面

作为统治者能够了解人才,选拔正直的人居上位 为智。

不失人亦不失言,即慎言 为智。

做符合人民利益的事、敬鬼神但不沉湎于鬼神之事 为智。

3. 为人处事方面

居住在仁德的地方,接近仁德 为智。

“有道”时智,“无道”时愚,实际上在混乱世道下装傻,即“愚”,是大智若愚。 入仕从政,出来做事 为智。

三、智的性质与内涵

智, 用现代语言理解, 一般认为相当于“ 聪明”“ 智慧”。

四、孔子眼中的智者

1.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篇第六 从审美情趣而言,智者爱水,喜欢行云流水,悠然得;

仁者爱山,喜爱崇山峻岭,伟大宁静。

从心理活动而言,智者外向,爱好热烈的生活;

仁者内向,爱好宁静的生活。

从生活情趣而言,智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

仁者安谧静穆,健康长寿。

孔子认为, 条件主要有四: 好学 乐思 勤问 笃行

八、礼

一、礼序思想

孔子理想中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天下有道”的社会,就是要求整个社会有序而又和谐。礼强调秩序性,要求等级分明、人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职; “礼之用,和为贵”又强调礼对社会秩序具有整合作用。因此,礼象征着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的建立。礼序思想是孔子的重要思想。

九、孝

《论语》里出现孝字出现了17次。《论语》一共20章,这17次出现孝,有15次在前10章

“孝”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 -----为人的根本,也是为政的根本

孝,包括孝顺、孝养和孝敬,首先是孝顺。

顺,就是无违。

孔子关于“仁、义、忠、信、恕、勇、智、礼、孝”的学说整理。

一、仁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也是儒家学说得以确立其主流地位的主要根据。

一、《论语》中“仁”的基本涵义。

(一)孔子对“仁”有诸多阐释,仅在《论语》中就有一百零九处,而“仁”的基本内涵浓缩在他与樊迟的问答中。一个人必须对别人存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他的社会责任。冯友兰认为,孔子的“仁”以同情心为本,本着同情心以推己及人,故曰爱人为仁。

(二)有时候,孔子用“仁”不是仅指一种特定的品德,而是泛指人的所有品德,这便是“仁人”一词的含义。在这一场合下,“仁”的含义是品德完美。

二、《论语》中“仁”的诠释。

(一)真性情的合理流露。

(二)能推己及人。

仁的实践包含了为人着想。

(三)“大而化之之谓圣”。

至于仁,自己想要成功,也让别人能够成功;自己想要通达,也要让别人事事通达。能够在近处找到这样的例子,推己及人地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德的方法了。”)

此外,要正确了解孔子“仁”的思想,还要认识到仁是“为己”和“为人”的统一,是“自爱”和“爱人”的统一。

二、义

“义”是儒家思想体系中最基本的观念和范畴之一。

“博爱之谓仁,合而宜之,之谓义”。义者宜也,即一个事物应有的样子。它是一种观念形式的规范,一种绝对的道德律。社会的每个成员必须做某些事情,这些事情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如果一个人遵循某些道德,是为了不属于道德的其他考虑,即便他所做的客观上符合道德的要求,也仍然是不义。用孔子和后来的儒家常用的一个贬义词来形容,这是图“利”。儒家认为“义”和“利”是截然相反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后来的儒家常常强调“义利之辨”,认为这是道德学说中最重要的一点。

三、忠

一、“忠”的含义。

许慎《说文解字》“忠,敬也,同心曰忠。

二、《论语》中“忠”的三类出现形式。

(一)交友

(二)事君

(三)治民

四、信

一、“信”的含义。

所谓信,《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 又说“诚,信也”,以诚与信互训,这表明“信”的基本含义是诚实可靠。从信的字体构成来看,信从人从言,由“言”和“人”组成,即“人言为信”,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守言行诺,亦即“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五、恕

从曾子对“一以贯之”的“夫子之道”所做的“忠恕而已”的高度概括,再到子贡“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追寻,可以感受到仁爱精神从理论层面进行一次次凝练的同时,实际上也为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层面而摸索出可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恕”的伦理意义上,意味着这样一条道德法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换句话说,行恕的根本依据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勇

——儒家把“仁”、“智”、“勇”列为“三达德”

《论语》中论述“勇”的次数不多 ,共12次:

何为“勇”

一、发乎仁 ——以“仁”为基础的“勇”

孔子对勇的肯定是建立在勇属于仁德的基础上。

二、止乎义 ——以“义”为指导的“勇”

勇本属于仁德, 仁行不合宜(义) ,就离开仁的本质。

以“义”来衡量“勇”,并提出了为了“义”勇往直前甚至不怕牺牲的勇德观。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

“勇”必须受“义”的制约与引导,否则“勇”就会变成为一种破坏力量,从而导致“乱”。

三、适乎礼 ——以“礼”为规范的“勇”

七、智

一、《论语》中的知

《论语》中“ 知”字有三种用法

一相当于知道、了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第一 一相当于知识, ——子罕第九 一相当于“ 智”。在《论语》中论及相当于“ 智”的内容共有十八章.

二、“智”在论语中的体现

1. 为学方面

做学问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为智。

爱学习,不放荡,打好根基 为智。

《论语》中并没有直接提出“智”,而是以对待知识的态度来说明智的语句也有很多,如: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业精于勤荒于嬉

2. 统治国家方面

作为统治者能够了解人才,选拔正直的人居上位 为智。

不失人亦不失言,即慎言 为智。

做符合人民利益的事、敬鬼神但不沉湎于鬼神之事 为智。

3. 为人处事方面

居住在仁德的地方,接近仁德 为智。

“有道”时智,“无道”时愚,实际上在混乱世道下装傻,即“愚”,是大智若愚。 入仕从政,出来做事 为智。

三、智的性质与内涵

智, 用现代语言理解, 一般认为相当于“ 聪明”“ 智慧”。

四、孔子眼中的智者

1.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篇第六 从审美情趣而言,智者爱水,喜欢行云流水,悠然得;

仁者爱山,喜爱崇山峻岭,伟大宁静。

从心理活动而言,智者外向,爱好热烈的生活;

仁者内向,爱好宁静的生活。

从生活情趣而言,智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

仁者安谧静穆,健康长寿。

孔子认为, 条件主要有四: 好学 乐思 勤问 笃行

八、礼

一、礼序思想

孔子理想中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天下有道”的社会,就是要求整个社会有序而又和谐。礼强调秩序性,要求等级分明、人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职; “礼之用,和为贵”又强调礼对社会秩序具有整合作用。因此,礼象征着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的建立。礼序思想是孔子的重要思想。

九、孝

《论语》里出现孝字出现了17次。《论语》一共20章,这17次出现孝,有15次在前10章

“孝”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 -----为人的根本,也是为政的根本

孝,包括孝顺、孝养和孝敬,首先是孝顺。

顺,就是无违。


相关文章

  •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新评
  • 一.儒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以后,"儒"又成了以孔子学说为宗旨而形成的学派时称谓."儒者"即专指孔子及其门弟子."儒学"即专指孔子思想及其门弟子发展的学说.孔于 ...查看


  • 七年级第10课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
  • [科目] 历史 [年级] 初一 [文件]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doc [标题]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教案/初一 [内容]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高级教师 ...查看


  • 一轮复习(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选修四 高二历史(选修班)一轮复习学案(4) 班级: 复习专题二 课 题 姓名: 东西方的先哲 学号: 授课时间 课时 主备人 2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 ...查看


  • 论孔子思想的影响史
  • 论孔子思想的影响史 孔子(前551 - 前 479)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与影响了世 ...查看


  • 请孔子上课
  • 年初,在中国首都重新扩建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矗立起一尊通高9.5米的孔子像.自从立起来后,网上出现许多不同的说法.我认为这尊孔子立的正是时候,地点也很合适. 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近十几年来出现了" ...查看


  • 高三(上)历史3[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 高三年级(上)<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主讲教师:戴军一.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定为这几点1.要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的基本思想主张.有代表性的重要文化成就(包括诗歌.散文.天文学.物理学和医学);2.要 ...查看


  • 第0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 第09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春秋时期的孔子既是伟大的_________家,又是伟大的_________家. 思路解析: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建树,特别是在思想和教育方面对后 ...查看


  • 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考试题目
  • <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A.鲁国 D.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B.道德 <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孔子没有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 ...查看


  • 论语读书笔记读后感
  • 论语读书笔记4篇 <论语·学而第一>第一章 原文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今解: 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