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
1. 夏商时期的代表性乐器有哪些?
编磬,编钟,骨笛,埙,角,言; 鼓,磬,钟 ,铃,缶。
2. 简述贾湖骨笛?
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面成的,其中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七孔笛居多,共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用简单指法可以吹奏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这些骨笛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
3. 简述周代的宫廷音乐?
乐舞是礼乐中极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大致可分为五类:
1) 六代乐舞 又称“六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记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它包括: 黄帝——《云门》 尧——《大咸》 舜——《箫韶》夏代——《大夏》商代——《大濩》西周——《大武》
2) 小舞 3) 散乐 4) 四夷之乐5) 宗教性乐舞
4. 简述周代的民间音乐
郑卫之音、南音、九歌、成相。
郑卫之音是周代郑、卫、宋、齐、魏、秦、王、陈、豳(bin )等十五国的民谣,尤其是以周人中心地域的郑、卫、齐为代表,这些流行于黄河流域广阔地区的民谣被士大夫简称为“郑卫之音”,代表北方的民歌。这些民窑的歌辞,现保存在《诗经》的“国风”之中。
5. 何为八音?
“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八音”就是按发音体物质的不同而分成的八类,它们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6. 什么是“三分损益法”?
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三分损益法采用五度相生律的求律方法。
7. 简述曾侯乙编钟。
湖北随县擂鼓墩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已知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它表明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整套编钟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钮钟19枚,分三组排列。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十二律齐备。钟上共有2800多个错金铭文,记载了当时楚、齐、晋、周、申、曾等国的各种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情况。它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8. 简述汉代乐府。
西汉统治者在继承秦朝的理念和制度上建立的音乐机构。在汉武帝时期最为兴盛,其规模最大时乐工达1000余人。乐府的任务是大规模、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乐府中的乐工除了对民歌进行加工、改编、创作和填写歌词以外,还研究理论、演唱、演奏。乐府中还拥有优秀的音乐家,如汉代协律都尉李延年,创“新生二十八解”。公元前7世纪汉哀帝罢乐府,使乐府由盛变衰。乐府的产生起到了保存民间音乐的作用,促成了汉代民间音乐的繁荣,对其后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9. 简述相和歌和相和大曲。
原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既有原始的民间歌曲,又有在民歌基础上加工改编的艺术歌曲。成熟的相和歌有三种调式为平调、清调、瑟调。相和大曲随着相和歌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歌、舞、乐综合的多段式“大曲”,即所谓“相和大曲”。相和大曲包括艳、曲和解、趋和乱三个部分。
10. 简述琴曲《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作者 嵇康 产生于东汉末年,流传于魏晋,隋唐时期的传谱现保存在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中。全曲共分45段,音乐着力表现了深刻的情感抒发,同时又刻画出聂政复仇的壮烈意志,从而形成跌宕起伏、感情激荡、慷慨激昂的音乐发展,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全曲赋有斗争精神。
11. 简述《碣石调. 幽兰》
此曲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现存曲谱是唐人的手抄本,是我国目前所见的最古老的文字谱。该谱抒发了一种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心情。该谱中的碣石调是一种曲调形式,略带幽怨的音调深刻的表达了朦胧、伤感的情绪。
12. 简述荀勖的“笛律”。
他在笛的制作上,解决了三分损益法在音孔排列距离造成的音准问题,我们称之为“笛律”。
13. 唐代有哪些音乐机构?它们的职能如何?
唐代音乐机构的规模是空前的。太常寺是唐代最高的行政机构,大乐署、鼓吹署隶属于太常寺,属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兼管雅乐和俗乐。教坊和梨园则隶属于宫廷管辖。
1. 大乐署是对宫廷艺人进行训练和考核的严格管理机构。
2. 鼓吹署管理鼓吹音乐。
3. 教坊专门为宫廷燕乐的表演培养音乐人才。
4. 梨园以教习、演奏法曲为主,“丝竹之戏”
唐代音乐机构的建立都是为了适应当时音乐发展的需要,尽管它们的规模、职能各不相同,但却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材,促进了唐代音乐曲发展。
14. 何为法曲?
“法曲”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其风格特点是较为清淡,其曲调和乐器的运用承袭了汉民族的清乐体系的精华,但同时又吸收了佛教、道教和外族音乐。结构:散序—中序(拍序) —破
15. 何为大曲?
“大曲”又称燕乐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是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的进一步发展。结构:散序、中序、破。与法曲的结构大致一样,比法曲的结构更庞大。
16. 变文是怎样一种音乐形式?
“变文”是佛教寺院为宣传教义而设立的一种说唱音乐,它用说与唱的形式,将佛经与教义讲唱出来。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更替出现的表演方式。
17. 简述宋元市民音乐的发展?
以娱乐为主的商业集中点“瓦子”和瓦子中民间艺人表演的场子“勾栏”除了瓦子勾栏之外,茶坊、酒肆、歌馆及寺庙中的音乐活动也极为活跃。为各种技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在瓦子勾栏中,民间艺人的表演以艺术形式种类繁多、技艺精熟。主要形式有:小唱、嘌唱、诸宫调、杂剧、舞旋、影戏、说诨话、杂扮、叫果子等。其中宋杂剧在瓦舍勾栏的神会艺术活动中吸收各种技艺而自身发展,成为一门颇具特色、遍布城乡的戏曲艺术。另外,勾栏中也汇聚了很多优秀的艺人。 南宋民间还出现了一些艺人行会组织——书会和社会。
18. 简述宋元曲艺音乐的发展。
为了适应各个阶层的不同需要,许多大型的长篇说唱以其丰富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也是宋元说唱由发展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主要的几种形式是: 鼓子词、诸宫调 宋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形式,由北宋勾栏艺人孔三传首创,其音乐部分是由多种宫调不同的曲牌构成,诸宫调的体制宏大唱赚是一种由鼓、板、笛伴奏,曲式结构上又较为复杂的唱曲形式。是宋代的瓦子里面产生的一种唱曲形式,分为缠合,缠达。宋代艺术歌曲形式之一,其特点是以“缠令”和“缠达”的曲式结构,将各类曲牌组合成为套曲进行演唱。最后又发展成“复赚” 陶 真、货郎儿。
19. 简述元杂剧
元杂剧是在宋杂居、金院本的基础上吸收唱赚、诸宫调等曲艺形式发展起来的更为完善与成
熟的戏曲艺术,因为他专门采用北方音乐,所以又称“北曲”。元杂剧有曲、宾白和科组成。元杂剧的特点:旋律七声音阶组成; 风格雄劲有力,旋律进行大跳远,自由奔放;节奏紧凑、流畅。元杂剧元杂剧的结构:结构是一本四折,有时外加楔子。
20. 简述姜夔与他的自度曲。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是被后人誉为南宋“婉约派”的第一个人物。著作有《白石道人歌曲》,琴歌《古怨》一首,《越九歌》十首,《溪梅令》《扬州慢》等。自度曲:①旧词调之外自己新创的词调。②在旧有曲调外自己谱制新曲。代表有宋代词人姜夔作有十七首《自度曲》。
21. 简述南戏的形成。
南戏的音乐是以“里巷歌谣”、“村坊小曲”为主,后吸收唐宋大曲和其他曲艺音乐而形成的。
22. 简述明清戏曲的发展。
由于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人们的情感生活和审美旨趣发生变化。新声腔、新剧种不断衍生和涌现,在全国范围内竞相传播。传奇剧 乱弹剧 京剧
23. 简述朱载堉对律学的贡献
明代在音乐理论上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的发明,它彻底解决了三分损益十二律宫的问题。朱载堉还提出了“异径管律”理论。著有大量乐律学专著,除《律学新说入《律吕精义》之外,还有《乐律全书》、《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律历融通》等著作。
24. 简述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初期在中国新式学校的音乐课程中教唱的歌曲,其产生与当时社会和文化有关。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文人在各刊物上发表文章,鼓吹乐歌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代表人物(1)沈心工,编写出第一首乐歌《体操─兵操》,先后编辑出版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和 《民国唱歌集》。(2)曾志忞刊印了《练兵》、《游春》《音乐教育论》《和声略意》(3)李叔同代表作有《春游》、《西湖》、《送别》等。
25. 简述王光祈音乐学研究的成就。
王光祈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在音乐学领域中努力进行探索的理论家。主要著作有《中国音乐史》、《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通过这些论著,他第一次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了欧洲音乐文化和理论,并促使人们重视以科学的方法来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此外,他还在世界第一个提出了欧亚上存在的三个主要音乐体系的理论。
26简述萧友梅对近代音乐教育的贡献。
中国音乐史萧友梅是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他参加创立了北京大学音乐教研所,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等我国早期音乐院校的建立、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还编写了很多音乐教育的书籍,是第一个向外国介绍中国音乐的音乐家。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本土的专业音乐人才,中国的专业音乐作曲也自他而始,改变了中国历史上音乐的“集体创作”和“依曲填词”的创作传统
27. 简述赵元任音乐创作的特色。
努力创造具有民族风味的音乐,他用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中国派”曲调,按中国语言的声韵特点来处理词与曲调的关系,来搜索曲调写作的民族风格;在和声方面,他大胆摸索“中国化”的和声; 在音乐形象方面,他十分注重形象刻画上的独立意义,另外运用调性布局和移调来表达情绪的发展和变化,音乐发展有层次,结构严谨。
28. 简述黎锦辉对儿童音乐的贡献。
(1)首创了儿童歌舞剧的题材和我国流行音乐的模式;(2)将科学、民主、平等、博爱、团结等“五四”精神融于儿童歌舞音乐之中,具有良好的教育意 义;(3)将歌词的字音、
四声与音乐有机的结合体现出中国语言与音乐和谐美的统一;(4)儿童歌舞剧的创作,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歌舞剧的熏陶之下的、新的戏剧音乐形式的探索5)作品富于民族风味、适合儿童特点,在人物的性格化和戏剧性方面都有可贵贡献,为后来的新歌剧创作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1开创了“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两种艺术形式,不仅成为当时全国各地儿童音乐教育和音乐生活的主要精神食粮,甚至被远在国外的华侨视为代表祖国艺术的花朵
29. 简述刘天华对民族音乐的贡献。
1、创作十大二胡名曲2、音调上适当吸收了西洋音乐的一些因素,丰富了民族器乐的语汇。
3、他在我国第一次建立了二胡教材体系,培养了一批人才,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学派;4、编写了47首二胡练习曲和15首琵琶练习曲,开创了我国民族乐器编写练习曲之先河。为民族乐器的发展争取到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为民族器乐的改革和民族器乐创作的提高做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30. 简述聂耳的音乐创作。
其主要是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
(1)群众性歌曲:
①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
A 代表作品:《码头工人》、《开矿歌》、《开路先锋》、《大路歌》等;
B 内容思想:深刻揭示了处于帝国主义和反动统治压迫下我国无产阶级劳动者被压迫的痛苦生活和内心强烈的愤怒及要求反抗的意志和思想。
C :艺术手法:
a 、鲜明的典型形象和富于独创的艺术形式;
b 、生活体验中的概括、提炼与创造和吸收了号子的曲调加以发展。
(2)抒情歌曲:
A 代表作品:《塞外村女》、《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等。
B 内容思想:描述了被压迫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思想感情,及其在感情深处蕴藏着坚韧的毅力和抒情中饱含着坚强的美感;
C 艺术手法:吸收山歌和小调的曲调加以发展
31. 简述马思聪的音乐创作。
1、小提琴曲:
(1)代表作品:《第一回旋曲》、《第二回旋曲》、《内蒙组曲》、《牧歌》、《西藏音诗》、《跳龙灯》等独奏曲;
2、交响音乐:
(1)代表作品:《山林之哥》、《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等;
3、合唱歌曲:
(1)代表作品:《自由的号声》、《民主大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
32. 简述贺绿汀的音乐创作。
贺绿汀的音乐创作生涯贯穿整个20世纪,他留下的主要作品有声乐曲近200首、
大合唱3部、钢琴曲7首、管弦乐12部、电影、话剧音乐29部、音乐戏剧10部、还有若干器乐独奏、管乐合奏、舞蹈音乐等。①声乐作品:《暴动歌》、 《春天里》、《游击队歌》、《牧歌》、《新民主主义进行曲》等;
②钢琴作品:《牧童短笛》、《摇篮曲》等;
③管弦乐作品: 《森吉德玛》、《晚会》等;
④歌舞剧作品:《徐海水》;
⑤秧歌剧作品:《烧碳英雄张得胜》;
33. 简述歌剧《白毛女》的艺术成就。
《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创作史上一座闪光的里程碑,是我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它开辟了一条探索西方歌剧民族化的道路。其艺术成就:1、以中国不同地区的民歌和戏曲音乐为基本素材,借鉴西方的音乐发展手法,创作了不同风格的音乐唱段,并以音乐的变化推动剧情的发展,经过戏剧化和性格化的艺术创造,成功地刻画了杨白劳、喜儿、黄世仁等诸多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世界和心理变化;2、将中国古典戏曲的创作手法运用到歌剧的艺术表现中,以增强戏剧性。3、以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白毛女》是创造我国的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它在群众艺术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了民间歌舞的传统,同时也借鉴我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在秧歌剧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为创造新歌剧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中国音乐史
1. 夏商时期的代表性乐器有哪些?
编磬,编钟,骨笛,埙,角,言; 鼓,磬,钟 ,铃,缶。
2. 简述贾湖骨笛?
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的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面成的,其中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七孔笛居多,共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七音孔骨笛,用简单指法可以吹奏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这些骨笛距今有8000年的历史。
3. 简述周代的宫廷音乐?
乐舞是礼乐中极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大致可分为五类:
1) 六代乐舞 又称“六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记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它包括: 黄帝——《云门》 尧——《大咸》 舜——《箫韶》夏代——《大夏》商代——《大濩》西周——《大武》
2) 小舞 3) 散乐 4) 四夷之乐5) 宗教性乐舞
4. 简述周代的民间音乐
郑卫之音、南音、九歌、成相。
郑卫之音是周代郑、卫、宋、齐、魏、秦、王、陈、豳(bin )等十五国的民谣,尤其是以周人中心地域的郑、卫、齐为代表,这些流行于黄河流域广阔地区的民谣被士大夫简称为“郑卫之音”,代表北方的民歌。这些民窑的歌辞,现保存在《诗经》的“国风”之中。
5. 何为八音?
“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八音”就是按发音体物质的不同而分成的八类,它们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6. 什么是“三分损益法”?
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三分损益法采用五度相生律的求律方法。
7. 简述曾侯乙编钟。
湖北随县擂鼓墩遗址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已知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它表明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整套编钟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钮钟19枚,分三组排列。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十二律齐备。钟上共有2800多个错金铭文,记载了当时楚、齐、晋、周、申、曾等国的各种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情况。它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8. 简述汉代乐府。
西汉统治者在继承秦朝的理念和制度上建立的音乐机构。在汉武帝时期最为兴盛,其规模最大时乐工达1000余人。乐府的任务是大规模、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乐府中的乐工除了对民歌进行加工、改编、创作和填写歌词以外,还研究理论、演唱、演奏。乐府中还拥有优秀的音乐家,如汉代协律都尉李延年,创“新生二十八解”。公元前7世纪汉哀帝罢乐府,使乐府由盛变衰。乐府的产生起到了保存民间音乐的作用,促成了汉代民间音乐的繁荣,对其后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9. 简述相和歌和相和大曲。
原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既有原始的民间歌曲,又有在民歌基础上加工改编的艺术歌曲。成熟的相和歌有三种调式为平调、清调、瑟调。相和大曲随着相和歌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歌、舞、乐综合的多段式“大曲”,即所谓“相和大曲”。相和大曲包括艳、曲和解、趋和乱三个部分。
10. 简述琴曲《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作者 嵇康 产生于东汉末年,流传于魏晋,隋唐时期的传谱现保存在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中。全曲共分45段,音乐着力表现了深刻的情感抒发,同时又刻画出聂政复仇的壮烈意志,从而形成跌宕起伏、感情激荡、慷慨激昂的音乐发展,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全曲赋有斗争精神。
11. 简述《碣石调. 幽兰》
此曲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现存曲谱是唐人的手抄本,是我国目前所见的最古老的文字谱。该谱抒发了一种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心情。该谱中的碣石调是一种曲调形式,略带幽怨的音调深刻的表达了朦胧、伤感的情绪。
12. 简述荀勖的“笛律”。
他在笛的制作上,解决了三分损益法在音孔排列距离造成的音准问题,我们称之为“笛律”。
13. 唐代有哪些音乐机构?它们的职能如何?
唐代音乐机构的规模是空前的。太常寺是唐代最高的行政机构,大乐署、鼓吹署隶属于太常寺,属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兼管雅乐和俗乐。教坊和梨园则隶属于宫廷管辖。
1. 大乐署是对宫廷艺人进行训练和考核的严格管理机构。
2. 鼓吹署管理鼓吹音乐。
3. 教坊专门为宫廷燕乐的表演培养音乐人才。
4. 梨园以教习、演奏法曲为主,“丝竹之戏”
唐代音乐机构的建立都是为了适应当时音乐发展的需要,尽管它们的规模、职能各不相同,但却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材,促进了唐代音乐曲发展。
14. 何为法曲?
“法曲”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其风格特点是较为清淡,其曲调和乐器的运用承袭了汉民族的清乐体系的精华,但同时又吸收了佛教、道教和外族音乐。结构:散序—中序(拍序) —破
15. 何为大曲?
“大曲”又称燕乐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是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的进一步发展。结构:散序、中序、破。与法曲的结构大致一样,比法曲的结构更庞大。
16. 变文是怎样一种音乐形式?
“变文”是佛教寺院为宣传教义而设立的一种说唱音乐,它用说与唱的形式,将佛经与教义讲唱出来。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更替出现的表演方式。
17. 简述宋元市民音乐的发展?
以娱乐为主的商业集中点“瓦子”和瓦子中民间艺人表演的场子“勾栏”除了瓦子勾栏之外,茶坊、酒肆、歌馆及寺庙中的音乐活动也极为活跃。为各种技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在瓦子勾栏中,民间艺人的表演以艺术形式种类繁多、技艺精熟。主要形式有:小唱、嘌唱、诸宫调、杂剧、舞旋、影戏、说诨话、杂扮、叫果子等。其中宋杂剧在瓦舍勾栏的神会艺术活动中吸收各种技艺而自身发展,成为一门颇具特色、遍布城乡的戏曲艺术。另外,勾栏中也汇聚了很多优秀的艺人。 南宋民间还出现了一些艺人行会组织——书会和社会。
18. 简述宋元曲艺音乐的发展。
为了适应各个阶层的不同需要,许多大型的长篇说唱以其丰富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也是宋元说唱由发展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主要的几种形式是: 鼓子词、诸宫调 宋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形式,由北宋勾栏艺人孔三传首创,其音乐部分是由多种宫调不同的曲牌构成,诸宫调的体制宏大唱赚是一种由鼓、板、笛伴奏,曲式结构上又较为复杂的唱曲形式。是宋代的瓦子里面产生的一种唱曲形式,分为缠合,缠达。宋代艺术歌曲形式之一,其特点是以“缠令”和“缠达”的曲式结构,将各类曲牌组合成为套曲进行演唱。最后又发展成“复赚” 陶 真、货郎儿。
19. 简述元杂剧
元杂剧是在宋杂居、金院本的基础上吸收唱赚、诸宫调等曲艺形式发展起来的更为完善与成
熟的戏曲艺术,因为他专门采用北方音乐,所以又称“北曲”。元杂剧有曲、宾白和科组成。元杂剧的特点:旋律七声音阶组成; 风格雄劲有力,旋律进行大跳远,自由奔放;节奏紧凑、流畅。元杂剧元杂剧的结构:结构是一本四折,有时外加楔子。
20. 简述姜夔与他的自度曲。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是被后人誉为南宋“婉约派”的第一个人物。著作有《白石道人歌曲》,琴歌《古怨》一首,《越九歌》十首,《溪梅令》《扬州慢》等。自度曲:①旧词调之外自己新创的词调。②在旧有曲调外自己谱制新曲。代表有宋代词人姜夔作有十七首《自度曲》。
21. 简述南戏的形成。
南戏的音乐是以“里巷歌谣”、“村坊小曲”为主,后吸收唐宋大曲和其他曲艺音乐而形成的。
22. 简述明清戏曲的发展。
由于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人们的情感生活和审美旨趣发生变化。新声腔、新剧种不断衍生和涌现,在全国范围内竞相传播。传奇剧 乱弹剧 京剧
23. 简述朱载堉对律学的贡献
明代在音乐理论上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的发明,它彻底解决了三分损益十二律宫的问题。朱载堉还提出了“异径管律”理论。著有大量乐律学专著,除《律学新说入《律吕精义》之外,还有《乐律全书》、《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律历融通》等著作。
24. 简述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初期在中国新式学校的音乐课程中教唱的歌曲,其产生与当时社会和文化有关。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文人在各刊物上发表文章,鼓吹乐歌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代表人物(1)沈心工,编写出第一首乐歌《体操─兵操》,先后编辑出版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和 《民国唱歌集》。(2)曾志忞刊印了《练兵》、《游春》《音乐教育论》《和声略意》(3)李叔同代表作有《春游》、《西湖》、《送别》等。
25. 简述王光祈音乐学研究的成就。
王光祈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在音乐学领域中努力进行探索的理论家。主要著作有《中国音乐史》、《东西乐制之研究》、《东方民族之音乐》等。通过这些论著,他第一次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了欧洲音乐文化和理论,并促使人们重视以科学的方法来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此外,他还在世界第一个提出了欧亚上存在的三个主要音乐体系的理论。
26简述萧友梅对近代音乐教育的贡献。
中国音乐史萧友梅是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创办者和首任校长。他参加创立了北京大学音乐教研所,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等我国早期音乐院校的建立、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还编写了很多音乐教育的书籍,是第一个向外国介绍中国音乐的音乐家。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本土的专业音乐人才,中国的专业音乐作曲也自他而始,改变了中国历史上音乐的“集体创作”和“依曲填词”的创作传统
27. 简述赵元任音乐创作的特色。
努力创造具有民族风味的音乐,他用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中国派”曲调,按中国语言的声韵特点来处理词与曲调的关系,来搜索曲调写作的民族风格;在和声方面,他大胆摸索“中国化”的和声; 在音乐形象方面,他十分注重形象刻画上的独立意义,另外运用调性布局和移调来表达情绪的发展和变化,音乐发展有层次,结构严谨。
28. 简述黎锦辉对儿童音乐的贡献。
(1)首创了儿童歌舞剧的题材和我国流行音乐的模式;(2)将科学、民主、平等、博爱、团结等“五四”精神融于儿童歌舞音乐之中,具有良好的教育意 义;(3)将歌词的字音、
四声与音乐有机的结合体现出中国语言与音乐和谐美的统一;(4)儿童歌舞剧的创作,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歌舞剧的熏陶之下的、新的戏剧音乐形式的探索5)作品富于民族风味、适合儿童特点,在人物的性格化和戏剧性方面都有可贵贡献,为后来的新歌剧创作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1开创了“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两种艺术形式,不仅成为当时全国各地儿童音乐教育和音乐生活的主要精神食粮,甚至被远在国外的华侨视为代表祖国艺术的花朵
29. 简述刘天华对民族音乐的贡献。
1、创作十大二胡名曲2、音调上适当吸收了西洋音乐的一些因素,丰富了民族器乐的语汇。
3、他在我国第一次建立了二胡教材体系,培养了一批人才,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学派;4、编写了47首二胡练习曲和15首琵琶练习曲,开创了我国民族乐器编写练习曲之先河。为民族乐器的发展争取到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为民族器乐的改革和民族器乐创作的提高做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30. 简述聂耳的音乐创作。
其主要是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
(1)群众性歌曲:
①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
A 代表作品:《码头工人》、《开矿歌》、《开路先锋》、《大路歌》等;
B 内容思想:深刻揭示了处于帝国主义和反动统治压迫下我国无产阶级劳动者被压迫的痛苦生活和内心强烈的愤怒及要求反抗的意志和思想。
C :艺术手法:
a 、鲜明的典型形象和富于独创的艺术形式;
b 、生活体验中的概括、提炼与创造和吸收了号子的曲调加以发展。
(2)抒情歌曲:
A 代表作品:《塞外村女》、《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等。
B 内容思想:描述了被压迫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思想感情,及其在感情深处蕴藏着坚韧的毅力和抒情中饱含着坚强的美感;
C 艺术手法:吸收山歌和小调的曲调加以发展
31. 简述马思聪的音乐创作。
1、小提琴曲:
(1)代表作品:《第一回旋曲》、《第二回旋曲》、《内蒙组曲》、《牧歌》、《西藏音诗》、《跳龙灯》等独奏曲;
2、交响音乐:
(1)代表作品:《山林之哥》、《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等;
3、合唱歌曲:
(1)代表作品:《自由的号声》、《民主大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
32. 简述贺绿汀的音乐创作。
贺绿汀的音乐创作生涯贯穿整个20世纪,他留下的主要作品有声乐曲近200首、
大合唱3部、钢琴曲7首、管弦乐12部、电影、话剧音乐29部、音乐戏剧10部、还有若干器乐独奏、管乐合奏、舞蹈音乐等。①声乐作品:《暴动歌》、 《春天里》、《游击队歌》、《牧歌》、《新民主主义进行曲》等;
②钢琴作品:《牧童短笛》、《摇篮曲》等;
③管弦乐作品: 《森吉德玛》、《晚会》等;
④歌舞剧作品:《徐海水》;
⑤秧歌剧作品:《烧碳英雄张得胜》;
33. 简述歌剧《白毛女》的艺术成就。
《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创作史上一座闪光的里程碑,是我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它开辟了一条探索西方歌剧民族化的道路。其艺术成就:1、以中国不同地区的民歌和戏曲音乐为基本素材,借鉴西方的音乐发展手法,创作了不同风格的音乐唱段,并以音乐的变化推动剧情的发展,经过戏剧化和性格化的艺术创造,成功地刻画了杨白劳、喜儿、黄世仁等诸多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世界和心理变化;2、将中国古典戏曲的创作手法运用到歌剧的艺术表现中,以增强戏剧性。3、以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
《白毛女》是创造我国的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它在群众艺术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了民间歌舞的传统,同时也借鉴我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在秧歌剧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为创造新歌剧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