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的制作

端砚的制作

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端砚最为称著。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古称端州)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宋坑三地之砚石为最佳。砚石多为青紫色、猪肝色、天青色,其上有凤眼、鹦哥眼者属上品,而眼中呈现出翠绿色者最为难得。无论是老坑砚石、麻于坑砚石,还是宋坑砚石,属佳品者,其上又多伴有冰纹、胭脂晕、马尾纹、金线纹,或单一纹路,或兼而有之,组合成一幅瑰丽多彩的画图。

二、起源和传说

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不过,当年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云:"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后来到了唐朝中叶,一天一老砚工路经端溪时,看见有两只仙鹤飞落溪水之中,久而不起,于是心生疑窦,张网捞捕,但捞起的却是一块石头!不过,这块石头十分奇异,上有裂缝,不时发出鹤鸣声响,老砚工顺着裂缝把奇石撬开,奇石竟一分为二,化作两只砚台,砚边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消息传开,砚工们纷纷仿制,或各展其艺,在砚台上雕以各种图案花纹……这大概就是端砚从实用品变为实用工艺品之始。

三、工艺特点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

端砚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有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

1、采石

是制作端砚极其重要的一环,砚石有坑洞之别,优劣之分。名坑质优之砚石,加上制砚高手制作,可以出产精品和珍品。端砚名贵与否,最基本的条件在于砚石,故采石这道工序极为重要,不可本末倒置。端溪名坑,自古以来都以手工开采,劳动强度大,采石技术高,故有"端石一斤,价值千金"之说。

因端溪石大多不抗震,砚石开采至今仍以手工开采为主,不能以机械代替。在开采砚石中,如看不清石壁,看不准石脉,就会浪费好砚材。特别是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有时可能整壁石都不成材(石工谓之断脉,即断层),就得将它一块块地凿下来,再根据石脉的走向寻找石源。石脉(石层)的走向一般是斜向下方,有时也会曲折蛇行,甚至要挖到深层才能找到。因此采石工必须掌握砚石生长的规律,顺其自然,按部就班,从接缝处下凿,尽量保住砚材的完整。

采石工人所使用的工具要因地制宜,以凿为主。这些刀具长短有异,大小不一,粗细不同,但每个石工必备三四十把,每天工作后都要修理或磨砺,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也。

2、维料

制璞维料又称选料制璞。开采出来的砚石并不是全部都可以作砚材,须经过筛选后,再将其分别等级。特别好的,纯净无瑕者为特级,稍次者为甲级,再次者为乙级。将有瑕疵的,有裂痕的,或烂石、石皮、顶板底板……统统去掉,剩下"石肉"。这个过程首先要懂得看石。凭实践经验,内行的维料石工能够"看穿石",可以预测到表层看不到的石品花纹,如砚石的侧面发现有石眼般的绿点,或绿色的翡翠带,那么凿下去可能有石眼出现;砚石的两侧如果微呈白色,或白色的外围有火捺包着,则可能隐藏鱼脑冻或蕉叶白。砚工还要根据砚石的天然形状用锤或凿制成天然形、蛋形、长方形、方形、圆形、金钟形、兰亭式、太史式……等砚形砚式的砚璞。制璞者同样必须懂得看石,因为要将砚石最好的地方留作墨堂。一方端砚石质的优劣都以墨堂之砚石作评价,鉴赏石品花纹亦放在墨堂之部分(石眼除外)。

3、设计

设计的目的是将砚石中的瑕疵变成无瑕,以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增加其艺术价值,砚的设计要求"因石构图,因材施艺",除了传统砚形砚式外,还要充分利用天然石皮,汇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可以说是将砚升华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品的重要环节。2、开璞:砚石在矿坑开采后,去掉"石皮",保留"石肉",然后按质分组的一道重要的工序。

4、雕刻

端砚的雕刻是端砚制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序。要使一块天然朴实的砚石,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就需要创作设计和雕刻的过程。这个过程处理得当是锦上添花,处理不当就会画蛇添足甚至弄巧成拙。故雕刻艺人要对砚璞因材施艺,因石构图,还要根据砚璞的石质,去粗存精,认真构思,并考虑题材、立意、构图、形制以及雕刻技法如刀法、刀路。雕刻端砚要线条清晰,玲珑浮凸,一目了然。端砚雕刻主要有深刀(高深雕)与浅刀(低浮雕)雕刻,还有细刻、线刻,适当的通雕(镂空)。

采用什么雕刻技法和刀法,要视题材和砚形、砚式而定。如要表现刚健豪放的多采取以深刀雕刻为主,适当穿插浅刀雕刻和细刻;要表现精致古朴、细腻含蓄的,则以浅刀雕刻、线刻、细刻为主。总之,细刻和线刻均属"工精艺巧"之"工精"部分。细刻要求雕刻精细,准确,生动;线刻则要线条细腻、流畅,繁而不乱,繁简得当。

5、配盒

端砚雕刻完毕,必须配上名贵的木盒。砚盒起着防尘和保护砚石的作用,同时,砚盒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装饰品。砚盒的用料很讲究,名贵的用紫檀、酸枝、楠木等硬木。砚盒的造型一般按砚石形状而定。自端砚问世以来,其盒底部都有"四脚",杂形和天然砚盒的"脚"称"豹脚",长方形砚盒的"四脚"则要与盒形的四角线条相吻合,成为直角形的"脚"。砚盒之脚除了起装饰作用外,更重要是从实用去考虑,使移动端砚或洗涤时方便。砚与盒必须吻合,同时要考虑到木盒的干湿度,可能会整体收缩,砚盒本身要稍比砚石四周宽些,以便于砚石取出洗涤。总之配上盒子,能使端砚显得更加古朴凝重,更加名贵。

6、磨光

砚石磨光的工序一般放在配盒之后。首先用油石加幼河砂粗磨,目的磨去凿口、刀路,然后再用滑石、幼砂纸,最好是一千目的水磨砂纸反复磨滑,使砚台手感光滑为止。最后是"浸墨润石",过一两天后褪墨处理。砚石磨光的好坏,直接影响砚石的品质及使用的效果。人们在选择端砚的时候,除了以水湿石察看石色,鉴赏石质和石品花纹外,还常用手按摸砚堂(所谓手感),看是否细腻,润滑,这一切都与砚石的磨光有直接关系。

四、主要工具

1、采石工具

因采石环境而制,古代砚坑洞高约80厘米,采石工人只能蹲着、坐着或斜躺着采石。采石工具主要有:粗细不等的尖口铁凿、铁笔、铁锤、炮凿、灯等。

2、雕刻工具

因砚石的硬度,雕刻技艺和题材需要而制。雕刻工具主要有:锤、凿、凿卡、木钻、锯、滑石、工夫台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工具多由采石工或砚匠自制,之后有专业生产。

四、发展现状与传承意义

现在,肇庆市生产的端砚,既保持了传统工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同时在造型、构图、题材、立意上又有新的突破,创造了端砚实用之外的新艺术意境,如端州古邵图大端砚,巧妙地将古端州缩龙成寸,又如仙境立体雕刻大端砚,把端砚雕刻成立体的一条鳄鱼、一只鸣蝉、一堆瓜果、一群仙人,并巧妙地将砚池收藏其中,看似雕塑、古董,但又可磨墨挥毫,令人叹为观止。

端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人文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械生产冲击着手工端砚制作,传统记忆的传承方式导致工匠后继乏人,只有认真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切实保护和延续传统端砚制作技艺。

端砚的制作

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端砚最为称著。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古称端州)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宋坑三地之砚石为最佳。砚石多为青紫色、猪肝色、天青色,其上有凤眼、鹦哥眼者属上品,而眼中呈现出翠绿色者最为难得。无论是老坑砚石、麻于坑砚石,还是宋坑砚石,属佳品者,其上又多伴有冰纹、胭脂晕、马尾纹、金线纹,或单一纹路,或兼而有之,组合成一幅瑰丽多彩的画图。

二、起源和传说

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不过,当年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云:"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后来到了唐朝中叶,一天一老砚工路经端溪时,看见有两只仙鹤飞落溪水之中,久而不起,于是心生疑窦,张网捞捕,但捞起的却是一块石头!不过,这块石头十分奇异,上有裂缝,不时发出鹤鸣声响,老砚工顺着裂缝把奇石撬开,奇石竟一分为二,化作两只砚台,砚边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消息传开,砚工们纷纷仿制,或各展其艺,在砚台上雕以各种图案花纹……这大概就是端砚从实用品变为实用工艺品之始。

三、工艺特点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

端砚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有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

1、采石

是制作端砚极其重要的一环,砚石有坑洞之别,优劣之分。名坑质优之砚石,加上制砚高手制作,可以出产精品和珍品。端砚名贵与否,最基本的条件在于砚石,故采石这道工序极为重要,不可本末倒置。端溪名坑,自古以来都以手工开采,劳动强度大,采石技术高,故有"端石一斤,价值千金"之说。

因端溪石大多不抗震,砚石开采至今仍以手工开采为主,不能以机械代替。在开采砚石中,如看不清石壁,看不准石脉,就会浪费好砚材。特别是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有时可能整壁石都不成材(石工谓之断脉,即断层),就得将它一块块地凿下来,再根据石脉的走向寻找石源。石脉(石层)的走向一般是斜向下方,有时也会曲折蛇行,甚至要挖到深层才能找到。因此采石工必须掌握砚石生长的规律,顺其自然,按部就班,从接缝处下凿,尽量保住砚材的完整。

采石工人所使用的工具要因地制宜,以凿为主。这些刀具长短有异,大小不一,粗细不同,但每个石工必备三四十把,每天工作后都要修理或磨砺,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也。

2、维料

制璞维料又称选料制璞。开采出来的砚石并不是全部都可以作砚材,须经过筛选后,再将其分别等级。特别好的,纯净无瑕者为特级,稍次者为甲级,再次者为乙级。将有瑕疵的,有裂痕的,或烂石、石皮、顶板底板……统统去掉,剩下"石肉"。这个过程首先要懂得看石。凭实践经验,内行的维料石工能够"看穿石",可以预测到表层看不到的石品花纹,如砚石的侧面发现有石眼般的绿点,或绿色的翡翠带,那么凿下去可能有石眼出现;砚石的两侧如果微呈白色,或白色的外围有火捺包着,则可能隐藏鱼脑冻或蕉叶白。砚工还要根据砚石的天然形状用锤或凿制成天然形、蛋形、长方形、方形、圆形、金钟形、兰亭式、太史式……等砚形砚式的砚璞。制璞者同样必须懂得看石,因为要将砚石最好的地方留作墨堂。一方端砚石质的优劣都以墨堂之砚石作评价,鉴赏石品花纹亦放在墨堂之部分(石眼除外)。

3、设计

设计的目的是将砚石中的瑕疵变成无瑕,以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增加其艺术价值,砚的设计要求"因石构图,因材施艺",除了传统砚形砚式外,还要充分利用天然石皮,汇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可以说是将砚升华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品的重要环节。2、开璞:砚石在矿坑开采后,去掉"石皮",保留"石肉",然后按质分组的一道重要的工序。

4、雕刻

端砚的雕刻是端砚制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序。要使一块天然朴实的砚石,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就需要创作设计和雕刻的过程。这个过程处理得当是锦上添花,处理不当就会画蛇添足甚至弄巧成拙。故雕刻艺人要对砚璞因材施艺,因石构图,还要根据砚璞的石质,去粗存精,认真构思,并考虑题材、立意、构图、形制以及雕刻技法如刀法、刀路。雕刻端砚要线条清晰,玲珑浮凸,一目了然。端砚雕刻主要有深刀(高深雕)与浅刀(低浮雕)雕刻,还有细刻、线刻,适当的通雕(镂空)。

采用什么雕刻技法和刀法,要视题材和砚形、砚式而定。如要表现刚健豪放的多采取以深刀雕刻为主,适当穿插浅刀雕刻和细刻;要表现精致古朴、细腻含蓄的,则以浅刀雕刻、线刻、细刻为主。总之,细刻和线刻均属"工精艺巧"之"工精"部分。细刻要求雕刻精细,准确,生动;线刻则要线条细腻、流畅,繁而不乱,繁简得当。

5、配盒

端砚雕刻完毕,必须配上名贵的木盒。砚盒起着防尘和保护砚石的作用,同时,砚盒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装饰品。砚盒的用料很讲究,名贵的用紫檀、酸枝、楠木等硬木。砚盒的造型一般按砚石形状而定。自端砚问世以来,其盒底部都有"四脚",杂形和天然砚盒的"脚"称"豹脚",长方形砚盒的"四脚"则要与盒形的四角线条相吻合,成为直角形的"脚"。砚盒之脚除了起装饰作用外,更重要是从实用去考虑,使移动端砚或洗涤时方便。砚与盒必须吻合,同时要考虑到木盒的干湿度,可能会整体收缩,砚盒本身要稍比砚石四周宽些,以便于砚石取出洗涤。总之配上盒子,能使端砚显得更加古朴凝重,更加名贵。

6、磨光

砚石磨光的工序一般放在配盒之后。首先用油石加幼河砂粗磨,目的磨去凿口、刀路,然后再用滑石、幼砂纸,最好是一千目的水磨砂纸反复磨滑,使砚台手感光滑为止。最后是"浸墨润石",过一两天后褪墨处理。砚石磨光的好坏,直接影响砚石的品质及使用的效果。人们在选择端砚的时候,除了以水湿石察看石色,鉴赏石质和石品花纹外,还常用手按摸砚堂(所谓手感),看是否细腻,润滑,这一切都与砚石的磨光有直接关系。

四、主要工具

1、采石工具

因采石环境而制,古代砚坑洞高约80厘米,采石工人只能蹲着、坐着或斜躺着采石。采石工具主要有:粗细不等的尖口铁凿、铁笔、铁锤、炮凿、灯等。

2、雕刻工具

因砚石的硬度,雕刻技艺和题材需要而制。雕刻工具主要有:锤、凿、凿卡、木钻、锯、滑石、工夫台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工具多由采石工或砚匠自制,之后有专业生产。

四、发展现状与传承意义

现在,肇庆市生产的端砚,既保持了传统工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同时在造型、构图、题材、立意上又有新的突破,创造了端砚实用之外的新艺术意境,如端州古邵图大端砚,巧妙地将古端州缩龙成寸,又如仙境立体雕刻大端砚,把端砚雕刻成立体的一条鳄鱼、一只鸣蝉、一堆瓜果、一群仙人,并巧妙地将砚池收藏其中,看似雕塑、古董,但又可磨墨挥毫,令人叹为观止。

端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人文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械生产冲击着手工端砚制作,传统记忆的传承方式导致工匠后继乏人,只有认真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切实保护和延续传统端砚制作技艺。


相关文章

  • 砚台的种类
  • 砚是墨的良伴.早在汉朝就出现了砖砚.瓦砚,后来才逐渐有了石砚.到了隋唐,就有了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和山西的"澄泥砚".端砚名列各砚之首 ...查看


  • 肇庆端砚文化
  • 肇庆端砚文化 肇庆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绿化带搞得特别好!肇庆市是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也处于珠江三角洲的西端.西接广西梧州和贺州,南接云浮.阳江.江门,东连佛山,背靠清远,是沿海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面 ...查看


  • 文房四宝简介
  • 文房四宝简介 1. 湖笔简介 "治世之功,莫尚于笔,能取万物之形,序自然之情,实天地之伟器也."(古今图书集成) 素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称的湖笔,是毛笔大家族中的佼佼者.它发源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 ...查看


  • 包青天一身正气
  • 包拯(999-1062),字希仁,29岁中进士,为官廉洁奉公.执法严明,近千年来一直是历代人民心目中的"包青天". 传说中的包拯家世清贫,生下来时长得"黑漆漆.亮油油"的,被父母遗弃.幸蒙兄嫂怜爱,将 ...查看


  • 肇庆历史与文化
  • 肇庆历史与文化 一 自然地理 肇庆,古称端州,汉设县,隋置端州,宋始称肇庆.肇庆市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岭南名郡". 肇庆市位于中国广东省,属珠江三角洲,西靠桂东南,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过,北回归线横贯其中.背枕北岭 ...查看


  • 中国的文房四宝
  • 中国的文房四宝 09汉语言文学2班 龚胜平 [1**********]6 在我的家乡安徽宣城,浓郁的徽文化底蕴使得大多文人骚客都喜欢舞文弄 墨,这其间少不了的便是文明中外的"文房四宝".以下便简略介绍下我国文明史上不可或 ...查看


  • 广东省博物馆
  • 广东省博物馆游记 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3班 [1**********]3 张加培 2013年暑假,在广州打工的周末,邀上两个朋友,去了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新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2号.新馆西面是广州大剧院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北与广州图书 ...查看


  • 家乡的山水
  • 家乡的山水 有,优美的山水画廊:有,久负盛名的中国砚都:还有,独特的丰富物产这就是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也是我的家乡肇庆! 肇庆风景名胜十分多.有七星岩.鼎湖山.千层峰.羚羊峡等等.七星岩风景区由阆风.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七座奇 ...查看


  • 中国传统文化展示总结
  • 中国传统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团队成员: 许庶 王怡豪 刘倩楠 祝献捷 范楚璇 2015年5月 文房四宝和汉字相伴相随已经1700多年了,它既承载了中华文化,也是最具中国元素的符号之一.我们不能眼看着这个"国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