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假如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儿童诗,作者大胆采用想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一个小朋友要用神笔给小树以阳光雨露,给小鸟以米粒,给不幸的西西一双好腿的强烈心愿,表现了新一代儿童关爱他人,希望给人快乐的美好心灵和人文情怀。诗歌从儿童的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基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诗歌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束,给孩子想象的空间,满足了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维训练和语言学习的极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1、教师的教情: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积累习惯、迁移习惯,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书写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去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心理活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还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积累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定的积累习惯,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利用早读时间互相交流、反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进行体验,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2、学生的学情: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在语文单项测试中,96%的学生达到了合格。
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学生的写话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写一段较通顺,内容完整的话,并能把自己学过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写话中。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大多数同学都能读懂短文,并能根据短文内容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书、感悟、体验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美好生活的愿望。
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了电影《神笔马良》的小片段,然后教师拿出那支课前准备好的
“神笔”,欣喜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把马良的那支神笔借来了,还把它带到了我们的教室,你们瞧!马良用神笔为穷人画了很多东西,那文中的小作者说,假如她有这支神笔,她会画些什么呢?”
1、让我们快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把生字画下来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请教
2、 认读词语,走迷宫。
缩小 遥远 寻找 食物 哭泣 健康 身体 双手 操场
3、请同学们说说课文中的小作者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他要画什么呢?(板书:画太阳—给—小树 画谷粒—给—小鸟 画好腿—给—西西)
二、研读课文
想一想,这个小作者为什么想到要画这些呢?
(一) 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2、齐读句子。请问,你读懂了什么?又是从哪些词语中悟到的?(预设:生:寒冷、悲伤、难受)
3、角色转换,师生对话:
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预设:生:我太冷了。太难受了)
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预设:生:我太悲伤了。) 师: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预设:生:我需要阳光、
温暖、帮助、关心。)
师:谁来表演一下寒风中的小树?(通过表演让学生理解:缩着、叹息)
师: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可怜啊,小作者很想帮助这课小树,所以要“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的成长,不会再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师:瞧,太阳出来了! 在红红的太阳照耀下,你们快看,小树在快活地成长。 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树,你现在想说什么?出示课件(预设:生:很温暖、很舒服、很快乐。)
5、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二) 学习第二小节
那么,小作者为什么又要画谷粒送给小鸟呢?
1、出示图:树枝上鸟窝中的两只小鸟神情悲伤,滴着眼泪。你想说什么?
出示句子: “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2、这时,鸟妈妈到哪里去了呢?
生:鸟妈妈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大海,到遥远的地方去给小鸟找食物,还没回来,
师:多么辛苦。而小鸟呢?(生读)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3、师:此时此刻,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谷粒、米饭、面碎„„)
4、善良的小作者愿意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谷粒)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4、朗读指导: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无忧无虑地生活,我们的心情怎样?(高兴、喜悦„„)
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吧。 (男女生赛读)
(三) 学习第三小节
如果她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小作者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1、这就是帮助西西,你们看。
出示图:一个孩子坐在轮椅上,透过窗户望外面的世界。 读“西西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2、西西是不幸的,她的腿坏了,整天靠坐在轮椅上过日子,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给西西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痛苦?
1、说话练习:
当我们在操场上奔跑时,西西只能坐在屋里。
当我们在草地上做游戏时,西西只能 。
西西不能————,不能———————— 。
师:西西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像小作者那样善良的人在关心她。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
2、指名读这一小节,师生评议。
有了马良的神笔真好,小树能够快活地成长,小鸟有吃不完的食
物,不再哭泣,不幸的朋友能够重新站起来,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让我们双手捧书,带着美好的祝福读一读全诗吧!
三、拓展训练
1、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感悟文末的省略号)
2、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很多,,你能帮她说一说吗?让我们看看,我们身边还有谁需要帮助。
3、(出示课件,图片:无家可归的动物,世界贫困、饥饿、失学的孩子,被污染的森林、水源、土地,灾区的人们„„)
4、练习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
5、师:虽然我们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爱心,都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相信没有马良的神笔我们也能行
出示课件:没有神笔我能行,让大家写一写
6、展示学生作品
7、课件出示句子:
只要认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同时播放《爱的奉献》
8、师总结:只要认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10 假如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儿童诗,作者大胆采用想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一个小朋友要用神笔给小树以阳光雨露,给小鸟以米粒,给不幸的西西一双好腿的强烈心愿,表现了新一代儿童关爱他人,希望给人快乐的美好心灵和人文情怀。诗歌从儿童的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基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诗歌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束,给孩子想象的空间,满足了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维训练和语言学习的极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1、教师的教情: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积累习惯、迁移习惯,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书写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去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心理活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还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积累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定的积累习惯,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利用早读时间互相交流、反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进行体验,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2、学生的学情: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在语文单项测试中,96%的学生达到了合格。
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学生的写话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写一段较通顺,内容完整的话,并能把自己学过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写话中。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大多数同学都能读懂短文,并能根据短文内容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书、感悟、体验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美好生活的愿望。
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了电影《神笔马良》的小片段,然后教师拿出那支课前准备好的
“神笔”,欣喜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把马良的那支神笔借来了,还把它带到了我们的教室,你们瞧!马良用神笔为穷人画了很多东西,那文中的小作者说,假如她有这支神笔,她会画些什么呢?”
1、让我们快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把生字画下来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请教
2、 认读词语,走迷宫。
缩小 遥远 寻找 食物 哭泣 健康 身体 双手 操场
3、请同学们说说课文中的小作者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他要画什么呢?(板书:画太阳—给—小树 画谷粒—给—小鸟 画好腿—给—西西)
二、研读课文
想一想,这个小作者为什么想到要画这些呢?
(一) 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2、齐读句子。请问,你读懂了什么?又是从哪些词语中悟到的?(预设:生:寒冷、悲伤、难受)
3、角色转换,师生对话:
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预设:生:我太冷了。太难受了)
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预设:生:我太悲伤了。) 师: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预设:生:我需要阳光、
温暖、帮助、关心。)
师:谁来表演一下寒风中的小树?(通过表演让学生理解:缩着、叹息)
师: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可怜啊,小作者很想帮助这课小树,所以要“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的成长,不会再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师:瞧,太阳出来了! 在红红的太阳照耀下,你们快看,小树在快活地成长。 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树,你现在想说什么?出示课件(预设:生:很温暖、很舒服、很快乐。)
5、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二) 学习第二小节
那么,小作者为什么又要画谷粒送给小鸟呢?
1、出示图:树枝上鸟窝中的两只小鸟神情悲伤,滴着眼泪。你想说什么?
出示句子: “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2、这时,鸟妈妈到哪里去了呢?
生:鸟妈妈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大海,到遥远的地方去给小鸟找食物,还没回来,
师:多么辛苦。而小鸟呢?(生读)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3、师:此时此刻,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谷粒、米饭、面碎„„)
4、善良的小作者愿意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谷粒)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4、朗读指导: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无忧无虑地生活,我们的心情怎样?(高兴、喜悦„„)
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吧。 (男女生赛读)
(三) 学习第三小节
如果她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小作者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1、这就是帮助西西,你们看。
出示图:一个孩子坐在轮椅上,透过窗户望外面的世界。 读“西西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2、西西是不幸的,她的腿坏了,整天靠坐在轮椅上过日子,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给西西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痛苦?
1、说话练习:
当我们在操场上奔跑时,西西只能坐在屋里。
当我们在草地上做游戏时,西西只能 。
西西不能————,不能———————— 。
师:西西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像小作者那样善良的人在关心她。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
2、指名读这一小节,师生评议。
有了马良的神笔真好,小树能够快活地成长,小鸟有吃不完的食
物,不再哭泣,不幸的朋友能够重新站起来,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让我们双手捧书,带着美好的祝福读一读全诗吧!
三、拓展训练
1、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感悟文末的省略号)
2、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很多,,你能帮她说一说吗?让我们看看,我们身边还有谁需要帮助。
3、(出示课件,图片:无家可归的动物,世界贫困、饥饿、失学的孩子,被污染的森林、水源、土地,灾区的人们„„)
4、练习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
5、师:虽然我们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爱心,都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相信没有马良的神笔我们也能行
出示课件:没有神笔我能行,让大家写一写
6、展示学生作品
7、课件出示句子:
只要认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同时播放《爱的奉献》
8、师总结:只要认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