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市场;组织 ; 交易成本;信息 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局限性及企业组织的产生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社会经济活动总是伴随着交易而进行的。交易在经济活动中几乎无处不在,在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下,交易一般是通过市场来进行的,整个市场的运作能够在价格机制的引导下自动地保证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里,交易是不需要成本的,即在交易过程中是无需交易成本的,这主要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竞争下的完全信息这一重要假设,这是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对现实的一种高度抽象,同时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性所在,它意味着市场的每一个参与者对商品的所有信息都了如指掌,即信息是完全的。在此假设之下,信息不会给市场机制带来麻烦,因为信息是完全的,也就可以无成本地获得,并且信息都集中反映在了价格上。在完全信息的假设下,市场中的价格机制体现了亚当・斯密所谓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搜集、获得以及处理信息都是需要花费成本的,而且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也会出现噪音,信息有可能会失真。因此,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信息这一假设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质疑和许多新的经济理论的挑战。 由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信息假设所存在的局限性,这个理论无法解释和说明企业组织产生和存在的原因,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开创性地提出“交易成本”的重要概念,[1]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说明了企业生成的原因,他认为交易成本主要与获取信息的成本相关。交易成本这个概念的引入,进一步拓展了经济学分析的领域和视野,它以交易成本为基本分析工具,认为经济活动中的交易过程是有成本的,研究经济组织和各种制度安排的产生与发展。从制度经济学理论看来,组织是一种当由市场机制决定的边际交易成本和由组织的边际组织成本达到均衡的制度安排。企业则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典型的组织形式。[2]哈耶克(F.A.Hayek)则认为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无处不在,他把价格机制视为一种传递信息的机制,全部的价格并不能包容与传递所有的信息。[3]契约所包含的信息就远非价格所能概括。 二、企业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一)信息不完全和适应环境是组织存在的重要原因 在经济学体系中有两种基本类型的协调:一种是交易发生在市场上的,另一种是交易发生在组织内部的。也就是说,市场与组织是两种基本的协调方式。在理想类型的市场上,买卖双方进行任何类型的私人联系都是没有必要的,原因在于价格体系是协调的工具,它指导分配。这种理想市场的最优配置的实现是不需要在交易各方之间产生任何个人联系的。在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这种类型的市场,如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以及原材料市场。哈耶克曾经通过原材料锡的供应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此类市场是如何有效地运行的,它说明原材料锡及其替代品价格水平的调整是能够充分满足有关各方需要的信息的,并导致锡这种稀缺资源在全世界进行重新配置。[4]在亚当・斯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各方所独立制定的决策将会导致锡的供给和需求在新的价格基础上产生新的均衡。虽然这种理想市场具有这种有效特性,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交易都能通过市场来实现,这一点已在1937年被科斯提出并给出有力地证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组织为什么会产生并存在。另外,环境问题也是决定组织产生的重要因素。为了适应环境,克服市场交易仅仅通过价格机制的协调而带来的种种缺陷,通过组织这种交易协调方式就成了另一个重要的选择。 (二)企业组织边界的确定 利用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还可以用来确定组织的规模和属性,在考虑组织的规模应为多大时,也即确定企业组织的边界应为多大时,经济学中的边际原理就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在组织权威下增加额外交易所付出的代价与在市场中交易所付出的代价哪一种情况更小时,这是确定交易协调是以市场形式存在还是以组织形式存在的重要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就存在着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就是边际原理中所说的边际点,即在这一点上,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或者等于在另一个企业中的组织成本,或者等于在市场中价格机制“组织”这笔交易所包含的成本。市场交易中的主要成本是获知交易条件的费用以及砍价时交易双方所付出的代价。一般说来,如果交易是初次的,获知交易条件的成本便是主要的;如果交易关系是长期的,则讨价还价即砍价所付出的代价往往会非常高昂。这种交易费用可以通过赋予一方以权威而降低。[5]因此,企业的边界就在于,当在企业范围内进行交易所产生的边际节约等于由于企业内权威的增大而产生的边际僵硬成本时,企业组织的范围刚刚好。 (三)市场和组织是两种相互补充的协调方式 科斯的理论说明了市场和组织在本质上的主要不同在于信息交流的方式上,继承和发展上述的论点,一个理想的市场就是通过价格机制在交易各方之间进行交流,价格为交易中的个人决策提供了完全的、充足的信息。基于理想市场的这种属性,同样地可以认为理想组织就是可以通过所有那些不使用价格在交易各方之间传递信息的交易协调形式来表现它的特性。实际上,理想市场和理想组织是市场和组织的两种极端形式,在现实世界中绝大部分交易是由协调的混合形式所支配的。大部分的市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有组织的”,而大部分组织在其内部也是使用价格(如交换价格)来交流信息的。根据以上分析,交易协调的两种理想形式――理想市场和理想组织的协调模型(见图1)。 (四)对信息的不同需求是决定选择市场或组织的根本原因 从图1的模型中可以看出,由于劳动分工的存在而形成了专业化的分工,进而导致交易协调成为必要,而为了使得交易协调更有效率,产生了两种交易协调的替代或相互补充的方式:市场和组织,这两种交易协调方式的存在,使得交易过程中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协调方式,克服各自的不足和缺陷。这些协调机制或者协调机制组合主要是依靠在某种形式下所固有的信息需求,信息的获得是决定采用不同协调方式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上述理想市场的协调方式是,假设价格包含了交易协调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因而可以通过对价格的操作给交易各方提供所需的完全的、充分的信息,在理想市场的情况下,价格机制是一个给潜在的、对交易感兴趣的各方提供信息的最完美的渠道,价格机制作为一个可行的协调工具是非常有效率的。但是,在现实中大部分市场并非是理想市场,价格机制并不能提供给交易各方完美的信息,价格所显示的信息并不是各方主体个人理性决策的完全的、充分的信息,因而,在大部分情况下,市场中的价格机制往往要通过组织的协调机制来作为补充物和替代物,也即是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组织的”。同样,大部分组织并非理想组织,因而单靠组织内部的权威命令是不足于进行协调,往往也要通过内部的交易价格机制来进行补充。这就是说市场和组织的协调方式往往混合使用,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靠一种协调方式所解决不了的信息需求问题。当然,在解决信息问题上,有很多情况下价格机制完全没有能力去执行它的协调功能,也就是说,有很多基本的问题是不能通过价格机制解决的。[6]但是,大量的价格机制不能解决的问题却能够通过组织的协调方式来解决,因而,组织是为了解决信息问题而产生的,通过组织的协调方式可以更适合解决某些信息问题,也就是说,通过组织的协调方式可以使得交易更有效率(见图2)。
塞特斯・杜玛和海因・斯赖德(2005)提出组织是为了解决信息问题而产生的,而最近国内外有些杂志在分析因特网及其它通讯技术的出现对企业规模的影响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认为有些经济行为可以在企业内部被组织起来而不能通过市场的协调形式来进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存在着信息沟通成本。信息传递和交换的成本越高,企业就倾向于在企业组织内部处理事务;信息沟通的成本越低,市场的协调方式就会相对地越有效。而因特网及其它通讯技术等发明的出现已经大大降低了信息沟通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通过市场交易协调方式的范围。 三、企业组织形式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一)组织交易协调方式的发展 在经济的运行中如何对交易各方分散的信息进行协调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市场和组织中可以分别通过价格和权威来进行协调,但价格和权威只是传递信息和协调经济活动的两种途径,在经济活动中还存在着其他的协调途径。明茨伯格在1979年和1989年对原有组织方面的文献观点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了几种典型的组织结构类型。[7] 根据以上的分析观点,市场和组织被看作是协调经济决策的两种可替换方式。市场通过价格机制来协调,组织则通过6种机制的任意组合来协调,如图3所示。 在图3中,六种不同的组织协调机制分别对应着六种不同的组织形式,这六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也分别对应着组织内六种对信息需求不同的环境。六种组织类型的协调机制之间的区别在于:互相调节是指通过信息交流的简单过程实现协调,如在两个操作工人之间;直接管理是指通过一个人发出命令或指示与其他和工作相关的人进行管理来实现协调;工作程序标准化指通过细分工作程序实现协调,这里,工作程序指员工完成互相联系的工作任务的过程顺序;产品标准化指通过细分不同工作的结果来实现协调;技术标准化(包括知识标准化)是指通过成功地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来实现不同工作的协调;规范标准化是指对于一个完整的组织来说,通常决定工作的规范是受到控制的,以致于每一个人的功能的发挥都依据一组同样的信条或准则(如宗教秩序)。这六种机制是组织内部协调工作的全部方式。它们也是组织内部的员工交流知识信息的方式。对于交流信息和协调经济行为来说,这六种机制与价格机制都是二者择其一的关系。可以把组织的六种协调机制和市场的价格协调机制综合起来,概括为如下模型(见图4)。 市场和组织是经济交易协调工具的两种理想类型,纯市场协调通过价格机制的单一作用实现,纯组织协调则通过非价格机制的单一作用实现。在协调经济的活动中,组织协调中的六种非价格机制与价格机制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单独把这六种机制中的一种作为主要的协调机制就构成了六种纯的组织形式,但是,组织理论还指出标准化的四种类型(生产程序、技术、产品和规范),以及互相调节也可以扮演协调机制的角色。如果组织协调主要采取了这六种协调机制中的一种,可以分别观察到六种类型的相对纯的组织形式,但是,大部分企业采取的都是这六种机制的综合体,也就是说,在现实中的组织常常是六种纯粹形式的混合形式,因此,在现实世界里,通常面对的是组织的混合类型。此外,很多组织也采用价格机制来实现某些内部目标,在这些企业里,市场和组织的协调便实现了联合。通常只有在相对较小的组织里,权威才能成为首要的协调机制。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需要被组织的,也就是说,通过价格机制进行的市场协调往往与一种或几种组织机制联合在一起。因此,即使在现实中经常发现经济交易被一组协调机制共同协调,单独一种机制发生作用是例外,而两种或者多种机制的联合作用是普遍现象。 (二)组织形式的可能发展空间分析 市场被组织代替,价格机制的协调退让给组织中其他机制的协调。图5总结了组织形式的可能发展空间,相对的纯组织形式被置于这个五边形的中心。在这个五边形里,所有类型的混合形式都成为可能,一个特殊的组织将采取哪种组织形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将根据具体的信息交流方式和环境来确定。组织可以采取多种具体形式,每一种特殊形式的采取都依赖于特殊的环境――它能够处理交易的不同类型。市场也可以在组织内部存在,而在某种程度上,市场中也是存在组织的。因此,在现实中,经常会发现市场协调和组织协调是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在组织内部有许多市场活动着,这意味着市场和组织的协调是可以混合的,也进一步说明市场和组织之间没有明确的划分。但是,在任何情境下这种实际的混合都主要取决于执行交易所需要的信息,因此,信息的不完全以及信息的沟通渠道是采用具体哪一种交易协调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在交易过程中只采用两种纯市场协调(价格机制单独起作用)和纯组织协调(除价格机制以外的其他机制单独起作用)中的其中一种是比较少见的,绝大部分现实的情况是介于这两种纯粹的形式之间的,并且,其特征也是由混合协调系统决定的。市场协调和组织协调的结合是规则而不是例外情况,在现实中,往往是一组协调机制在共同发挥着作用。 (三)中间性组织形式的发展 在制度的谱系中,市场和一体化组织位于这个谱系中的两极,中间存在着一系列连续的、无数个市场与组织相混合的制度形式。由于组织交易的市场形式和企业组织形式都有一定的缺陷,介于纯市场组织和完全等级制的企业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形式,就成了企业战略选择的方向。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诸如买方和卖方之间保持长期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合资企业以及各种形式的网络组织等很多组织形式,这些都是中间或混合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处在市场和等级制之间。从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决定因素来看,各种中间性组织的建立将促使各合作伙伴之间的“组织学习”,从而提高合作企业双方对不确定环境的认知能力,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而产生的种种交易费用,而且,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之间的长期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交易双方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使得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交易费用控制在最低限度甚至为零。阿罗认为信息费用也在各合作企业组织双方所实现的“沟通经济”中大为降低,由于在这种中间性组织形式之间,各合作企业之间经常进行信息交换可使信息丰度提高,信息不完全现象也在双方的沟通中得到缓解,从某种程度上说,各种中间性组织形式的建立使交易费用首先产生节约的就是信息费用。企业组织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中间性组织形式的出现,则进一步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交易费用进一步降低。不论以哪一种中间性组织形式存在,解决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四、结 语 市场和组织为交易成本的协调提供了可以相互替换的解决方案,信息是选择交易协调方式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组织产生和存在并且得到不断的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交易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企业组织的协调机制作为替代市场的价格协调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交易各方的信息问题,因而使得企业组织的产生和存在成为一种必要,并且能够得到不断发展。由于市场和组织能够处理的信息类型是不同的,所以,选择市场还是选择组织需要根据特定交易的信息要求来决定,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市场的协调机制与组织的协调机制共同结合发挥作用,出现在组织中有市场协调的因素存在,在市场中也有组织协调的因素存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 郁编.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美]科斯,阿尔钦,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荷兰]塞特斯・杜玛,海因・斯赖德.组织经济学――经济学分析方法在组织管理上的应用(第三版),2006. [5]罗纳德・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6]陈 钊.信息与激励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美]亨利・明茨伯格.明茨伯格论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An Economic Review on the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Chen Changbin Yang Zhong�2 Abstract: The paper accounts for the reason of the formation and existence of the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by the localization of complete information hypothesis in new classical economics, and makes use of transaction cost in the related theory as the basic analytical tool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and all kinds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paper advocates that the price mechanism of market and the six non-price mechanisms of organization are mutually complementary and substitutable harmony mod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 incompleteness and asymmetry, and that distinct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 are the fundamental determination factor to choose the price mechanism of market or the non-price mechanism of organizatio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possible expans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te organizational form by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general pentagon of correlative action force, and shows that all economic organizations are actually formed for solving the information problem in the transaction process. Key words:Market; Organization; Transaction Cost; Information [ 收稿日期: 2007-11-3 责任编辑:张友树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306(2007)12-0060-08
[关键词]市场;组织 ; 交易成本;信息 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局限性及企业组织的产生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社会经济活动总是伴随着交易而进行的。交易在经济活动中几乎无处不在,在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下,交易一般是通过市场来进行的,整个市场的运作能够在价格机制的引导下自动地保证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里,交易是不需要成本的,即在交易过程中是无需交易成本的,这主要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竞争下的完全信息这一重要假设,这是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对现实的一种高度抽象,同时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性所在,它意味着市场的每一个参与者对商品的所有信息都了如指掌,即信息是完全的。在此假设之下,信息不会给市场机制带来麻烦,因为信息是完全的,也就可以无成本地获得,并且信息都集中反映在了价格上。在完全信息的假设下,市场中的价格机制体现了亚当・斯密所谓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搜集、获得以及处理信息都是需要花费成本的,而且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也会出现噪音,信息有可能会失真。因此,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信息这一假设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质疑和许多新的经济理论的挑战。 由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信息假设所存在的局限性,这个理论无法解释和说明企业组织产生和存在的原因,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开创性地提出“交易成本”的重要概念,[1]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说明了企业生成的原因,他认为交易成本主要与获取信息的成本相关。交易成本这个概念的引入,进一步拓展了经济学分析的领域和视野,它以交易成本为基本分析工具,认为经济活动中的交易过程是有成本的,研究经济组织和各种制度安排的产生与发展。从制度经济学理论看来,组织是一种当由市场机制决定的边际交易成本和由组织的边际组织成本达到均衡的制度安排。企业则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典型的组织形式。[2]哈耶克(F.A.Hayek)则认为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无处不在,他把价格机制视为一种传递信息的机制,全部的价格并不能包容与传递所有的信息。[3]契约所包含的信息就远非价格所能概括。 二、企业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一)信息不完全和适应环境是组织存在的重要原因 在经济学体系中有两种基本类型的协调:一种是交易发生在市场上的,另一种是交易发生在组织内部的。也就是说,市场与组织是两种基本的协调方式。在理想类型的市场上,买卖双方进行任何类型的私人联系都是没有必要的,原因在于价格体系是协调的工具,它指导分配。这种理想市场的最优配置的实现是不需要在交易各方之间产生任何个人联系的。在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这种类型的市场,如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以及原材料市场。哈耶克曾经通过原材料锡的供应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此类市场是如何有效地运行的,它说明原材料锡及其替代品价格水平的调整是能够充分满足有关各方需要的信息的,并导致锡这种稀缺资源在全世界进行重新配置。[4]在亚当・斯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各方所独立制定的决策将会导致锡的供给和需求在新的价格基础上产生新的均衡。虽然这种理想市场具有这种有效特性,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交易都能通过市场来实现,这一点已在1937年被科斯提出并给出有力地证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组织为什么会产生并存在。另外,环境问题也是决定组织产生的重要因素。为了适应环境,克服市场交易仅仅通过价格机制的协调而带来的种种缺陷,通过组织这种交易协调方式就成了另一个重要的选择。 (二)企业组织边界的确定 利用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还可以用来确定组织的规模和属性,在考虑组织的规模应为多大时,也即确定企业组织的边界应为多大时,经济学中的边际原理就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在组织权威下增加额外交易所付出的代价与在市场中交易所付出的代价哪一种情况更小时,这是确定交易协调是以市场形式存在还是以组织形式存在的重要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就存在着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就是边际原理中所说的边际点,即在这一点上,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或者等于在另一个企业中的组织成本,或者等于在市场中价格机制“组织”这笔交易所包含的成本。市场交易中的主要成本是获知交易条件的费用以及砍价时交易双方所付出的代价。一般说来,如果交易是初次的,获知交易条件的成本便是主要的;如果交易关系是长期的,则讨价还价即砍价所付出的代价往往会非常高昂。这种交易费用可以通过赋予一方以权威而降低。[5]因此,企业的边界就在于,当在企业范围内进行交易所产生的边际节约等于由于企业内权威的增大而产生的边际僵硬成本时,企业组织的范围刚刚好。 (三)市场和组织是两种相互补充的协调方式 科斯的理论说明了市场和组织在本质上的主要不同在于信息交流的方式上,继承和发展上述的论点,一个理想的市场就是通过价格机制在交易各方之间进行交流,价格为交易中的个人决策提供了完全的、充足的信息。基于理想市场的这种属性,同样地可以认为理想组织就是可以通过所有那些不使用价格在交易各方之间传递信息的交易协调形式来表现它的特性。实际上,理想市场和理想组织是市场和组织的两种极端形式,在现实世界中绝大部分交易是由协调的混合形式所支配的。大部分的市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有组织的”,而大部分组织在其内部也是使用价格(如交换价格)来交流信息的。根据以上分析,交易协调的两种理想形式――理想市场和理想组织的协调模型(见图1)。 (四)对信息的不同需求是决定选择市场或组织的根本原因 从图1的模型中可以看出,由于劳动分工的存在而形成了专业化的分工,进而导致交易协调成为必要,而为了使得交易协调更有效率,产生了两种交易协调的替代或相互补充的方式:市场和组织,这两种交易协调方式的存在,使得交易过程中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协调方式,克服各自的不足和缺陷。这些协调机制或者协调机制组合主要是依靠在某种形式下所固有的信息需求,信息的获得是决定采用不同协调方式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上述理想市场的协调方式是,假设价格包含了交易协调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因而可以通过对价格的操作给交易各方提供所需的完全的、充分的信息,在理想市场的情况下,价格机制是一个给潜在的、对交易感兴趣的各方提供信息的最完美的渠道,价格机制作为一个可行的协调工具是非常有效率的。但是,在现实中大部分市场并非是理想市场,价格机制并不能提供给交易各方完美的信息,价格所显示的信息并不是各方主体个人理性决策的完全的、充分的信息,因而,在大部分情况下,市场中的价格机制往往要通过组织的协调机制来作为补充物和替代物,也即是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组织的”。同样,大部分组织并非理想组织,因而单靠组织内部的权威命令是不足于进行协调,往往也要通过内部的交易价格机制来进行补充。这就是说市场和组织的协调方式往往混合使用,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靠一种协调方式所解决不了的信息需求问题。当然,在解决信息问题上,有很多情况下价格机制完全没有能力去执行它的协调功能,也就是说,有很多基本的问题是不能通过价格机制解决的。[6]但是,大量的价格机制不能解决的问题却能够通过组织的协调方式来解决,因而,组织是为了解决信息问题而产生的,通过组织的协调方式可以更适合解决某些信息问题,也就是说,通过组织的协调方式可以使得交易更有效率(见图2)。
塞特斯・杜玛和海因・斯赖德(2005)提出组织是为了解决信息问题而产生的,而最近国内外有些杂志在分析因特网及其它通讯技术的出现对企业规模的影响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认为有些经济行为可以在企业内部被组织起来而不能通过市场的协调形式来进行,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存在着信息沟通成本。信息传递和交换的成本越高,企业就倾向于在企业组织内部处理事务;信息沟通的成本越低,市场的协调方式就会相对地越有效。而因特网及其它通讯技术等发明的出现已经大大降低了信息沟通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通过市场交易协调方式的范围。 三、企业组织形式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一)组织交易协调方式的发展 在经济的运行中如何对交易各方分散的信息进行协调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市场和组织中可以分别通过价格和权威来进行协调,但价格和权威只是传递信息和协调经济活动的两种途径,在经济活动中还存在着其他的协调途径。明茨伯格在1979年和1989年对原有组织方面的文献观点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了几种典型的组织结构类型。[7] 根据以上的分析观点,市场和组织被看作是协调经济决策的两种可替换方式。市场通过价格机制来协调,组织则通过6种机制的任意组合来协调,如图3所示。 在图3中,六种不同的组织协调机制分别对应着六种不同的组织形式,这六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也分别对应着组织内六种对信息需求不同的环境。六种组织类型的协调机制之间的区别在于:互相调节是指通过信息交流的简单过程实现协调,如在两个操作工人之间;直接管理是指通过一个人发出命令或指示与其他和工作相关的人进行管理来实现协调;工作程序标准化指通过细分工作程序实现协调,这里,工作程序指员工完成互相联系的工作任务的过程顺序;产品标准化指通过细分不同工作的结果来实现协调;技术标准化(包括知识标准化)是指通过成功地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来实现不同工作的协调;规范标准化是指对于一个完整的组织来说,通常决定工作的规范是受到控制的,以致于每一个人的功能的发挥都依据一组同样的信条或准则(如宗教秩序)。这六种机制是组织内部协调工作的全部方式。它们也是组织内部的员工交流知识信息的方式。对于交流信息和协调经济行为来说,这六种机制与价格机制都是二者择其一的关系。可以把组织的六种协调机制和市场的价格协调机制综合起来,概括为如下模型(见图4)。 市场和组织是经济交易协调工具的两种理想类型,纯市场协调通过价格机制的单一作用实现,纯组织协调则通过非价格机制的单一作用实现。在协调经济的活动中,组织协调中的六种非价格机制与价格机制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单独把这六种机制中的一种作为主要的协调机制就构成了六种纯的组织形式,但是,组织理论还指出标准化的四种类型(生产程序、技术、产品和规范),以及互相调节也可以扮演协调机制的角色。如果组织协调主要采取了这六种协调机制中的一种,可以分别观察到六种类型的相对纯的组织形式,但是,大部分企业采取的都是这六种机制的综合体,也就是说,在现实中的组织常常是六种纯粹形式的混合形式,因此,在现实世界里,通常面对的是组织的混合类型。此外,很多组织也采用价格机制来实现某些内部目标,在这些企业里,市场和组织的协调便实现了联合。通常只有在相对较小的组织里,权威才能成为首要的协调机制。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需要被组织的,也就是说,通过价格机制进行的市场协调往往与一种或几种组织机制联合在一起。因此,即使在现实中经常发现经济交易被一组协调机制共同协调,单独一种机制发生作用是例外,而两种或者多种机制的联合作用是普遍现象。 (二)组织形式的可能发展空间分析 市场被组织代替,价格机制的协调退让给组织中其他机制的协调。图5总结了组织形式的可能发展空间,相对的纯组织形式被置于这个五边形的中心。在这个五边形里,所有类型的混合形式都成为可能,一个特殊的组织将采取哪种组织形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将根据具体的信息交流方式和环境来确定。组织可以采取多种具体形式,每一种特殊形式的采取都依赖于特殊的环境――它能够处理交易的不同类型。市场也可以在组织内部存在,而在某种程度上,市场中也是存在组织的。因此,在现实中,经常会发现市场协调和组织协调是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在组织内部有许多市场活动着,这意味着市场和组织的协调是可以混合的,也进一步说明市场和组织之间没有明确的划分。但是,在任何情境下这种实际的混合都主要取决于执行交易所需要的信息,因此,信息的不完全以及信息的沟通渠道是采用具体哪一种交易协调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在交易过程中只采用两种纯市场协调(价格机制单独起作用)和纯组织协调(除价格机制以外的其他机制单独起作用)中的其中一种是比较少见的,绝大部分现实的情况是介于这两种纯粹的形式之间的,并且,其特征也是由混合协调系统决定的。市场协调和组织协调的结合是规则而不是例外情况,在现实中,往往是一组协调机制在共同发挥着作用。 (三)中间性组织形式的发展 在制度的谱系中,市场和一体化组织位于这个谱系中的两极,中间存在着一系列连续的、无数个市场与组织相混合的制度形式。由于组织交易的市场形式和企业组织形式都有一定的缺陷,介于纯市场组织和完全等级制的企业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形式,就成了企业战略选择的方向。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诸如买方和卖方之间保持长期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合资企业以及各种形式的网络组织等很多组织形式,这些都是中间或混合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处在市场和等级制之间。从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决定因素来看,各种中间性组织的建立将促使各合作伙伴之间的“组织学习”,从而提高合作企业双方对不确定环境的认知能力,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而产生的种种交易费用,而且,通过各种不同形式之间的长期合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交易双方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使得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交易费用控制在最低限度甚至为零。阿罗认为信息费用也在各合作企业组织双方所实现的“沟通经济”中大为降低,由于在这种中间性组织形式之间,各合作企业之间经常进行信息交换可使信息丰度提高,信息不完全现象也在双方的沟通中得到缓解,从某种程度上说,各种中间性组织形式的建立使交易费用首先产生节约的就是信息费用。企业组织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中间性组织形式的出现,则进一步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交易费用进一步降低。不论以哪一种中间性组织形式存在,解决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四、结 语 市场和组织为交易成本的协调提供了可以相互替换的解决方案,信息是选择交易协调方式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组织产生和存在并且得到不断的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交易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企业组织的协调机制作为替代市场的价格协调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交易各方的信息问题,因而使得企业组织的产生和存在成为一种必要,并且能够得到不断发展。由于市场和组织能够处理的信息类型是不同的,所以,选择市场还是选择组织需要根据特定交易的信息要求来决定,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市场的协调机制与组织的协调机制共同结合发挥作用,出现在组织中有市场协调的因素存在,在市场中也有组织协调的因素存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 郁编.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美]科斯,阿尔钦,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荷兰]塞特斯・杜玛,海因・斯赖德.组织经济学――经济学分析方法在组织管理上的应用(第三版),2006. [5]罗纳德・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6]陈 钊.信息与激励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美]亨利・明茨伯格.明茨伯格论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An Economic Review on the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Chen Changbin Yang Zhong�2 Abstract: The paper accounts for the reason of the formation and existence of the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by the localization of complete information hypothesis in new classical economics, and makes use of transaction cost in the related theory as the basic analytical tool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and all kinds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paper advocates that the price mechanism of market and the six non-price mechanisms of organization are mutually complementary and substitutable harmony mod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 incompleteness and asymmetry, and that distinct requirements of information are the fundamental determination factor to choose the price mechanism of market or the non-price mechanism of organizatio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possible expans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te organizational form by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general pentagon of correlative action force, and shows that all economic organizations are actually formed for solving the information problem in the transaction process. Key words:Market; Organization; Transaction Cost; Information [ 收稿日期: 2007-11-3 责任编辑:张友树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306(2007)12-0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