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单位:口东镇黑狼口中学

姓名:李春玲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学怎样问问题。”而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问”成为教师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但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按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依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出问题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他们几乎成了填充知识的容器。可想而知,学生没了求异思维、求新思维,又何以谈论独立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呢?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认为化学课堂教学必须立足学生发展,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工作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 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究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足见,问题意识既是思维的开端,又是思维的动力。对创新教育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只有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会意识到寻常现象的不寻常之处,才能发现蕴涵在习以为常背后的问题,从而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尤为重要的。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思维的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而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则能使他们带着趣味去学习,激发探究知识的灵感,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一切发明创造都使于问题的产生。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是创新精神的萌芽。注重问题意识不但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还会促使学生去解决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第三,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索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在经济思维和探索的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学生的建构能力也就提高了。

二、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

(一) 激发兴趣,鼓励学生提问

有人说过:在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学有兴趣,养成想问问题、

提出问题和延伸问题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前几分钟,调整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提问。如:在学习“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观看挂图)对比不同浓度的酸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状况,使学生心中生疑并大胆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有的提出“酸雨的酸度不一样”,有的提出“酸雨中的哪些成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教师不回答,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1)各摘取一片嫩树叶,分别浸人自己配制的浓食盐水和稀食盐水中观察现象。(2)用浓硫酸和稀硫酸分别书写一个汉字,观察现象。由此不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产生“什么是溶质质量分数”的疑问。进而教师通过解疑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上述情景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思维开阔活跃,真正做到在疑中求知。像这样让问题进入学生的头脑,既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思考、自我探索的实践机会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新课改下的教师与学生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促成这一关系的达成,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教师要变“满堂灌”为师生互动,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并允许学生“出错”。教师对学生的提问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何赞赏。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总希望学生在听完自己对知识的仔细解剖后,能精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忽视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思维的学习主体,课堂上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例如,我在教学“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时,有的同学救提出“为什么不能说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Mn 2O 7是哪类氧化物?Al 2O 3又是哪种?”,“什么是酸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等一系列的提问,对于这样的提问我首先给予表扬,然后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中为他们逐渐解开疑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对学生的质疑、提问要进行恰当的鼓励。在课堂中要特别注意不要剥夺学生提问的权力,要把提问这一通向成功之路的阶梯科学艺术的架设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放出光彩,也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拓展渠道,让学生会问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而且更应要“学问”。学生往往难以把握知识要点,不善于提出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善于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法。

1、 在实验中找问题。化学实验不仅是为了验证,也是为了发现。因此,

在每次实验的前后都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现象?这是唯一的方法吗?可不可以改进?例如,教材中“CO 还原CuO ”的实验,讲完后有学生提议:如果用点燃尾气的方法不是比气球收集更好吗?还有同学想法更有新意:直接利用弯导管把尾气导到酒精灯处燃烧,不是更有利吗?如此大胆的设计,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日常生活中形成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很多,学生较难弄清楚。如,变色眼镜为什么会变色?鞭炮烟火中含有什么成份?加碘食盐中是加的什么碘的化合物?面团发酵后为什么加碱面?碱面是什么?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等等。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形成问题,再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把问题内化,直至创造性地提出新问题。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善问

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充分领略到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验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比如,在进行“盐溶液与金属反应”的教学时,按教材学完反应规律后,教师提出“将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如何反应”的问题。大多数同学根据金属活动顺序,想当然认为钠置换出铜,也有部分同学表示怀疑。于是我因势利导,在一烧杯中倒入适量硫酸铜溶液,再投入一小粒金属钠,这时奇迹发生了,钠熔成一个小火球快速地在液面转动,反应非常剧烈,同时产生蓝色沉淀,并没有铜生成。我及时提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如何进行的,怎样证明?”的问题。这时就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达到求知的心理佳境,进一步让学生“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规律——解决问题”。通过营造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

让问题意识的培养走进化学课堂,只有让学生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进而形成创新思维品质,提高创新能力。这也正是新课改赋予我们课堂教学的意义,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单位:口东镇黑狼口中学

姓名:李春玲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学怎样问问题。”而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问”成为教师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但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按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依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出问题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他们几乎成了填充知识的容器。可想而知,学生没了求异思维、求新思维,又何以谈论独立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呢?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认为化学课堂教学必须立足学生发展,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工作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 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究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足见,问题意识既是思维的开端,又是思维的动力。对创新教育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只有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会意识到寻常现象的不寻常之处,才能发现蕴涵在习以为常背后的问题,从而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尤为重要的。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思维的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而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则能使他们带着趣味去学习,激发探究知识的灵感,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一切发明创造都使于问题的产生。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是创新精神的萌芽。注重问题意识不但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还会促使学生去解决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第三,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索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在经济思维和探索的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学生的建构能力也就提高了。

二、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

(一) 激发兴趣,鼓励学生提问

有人说过:在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学有兴趣,养成想问问题、

提出问题和延伸问题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前几分钟,调整课堂气氛,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提问。如:在学习“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观看挂图)对比不同浓度的酸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状况,使学生心中生疑并大胆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有的提出“酸雨的酸度不一样”,有的提出“酸雨中的哪些成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教师不回答,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1)各摘取一片嫩树叶,分别浸人自己配制的浓食盐水和稀食盐水中观察现象。(2)用浓硫酸和稀硫酸分别书写一个汉字,观察现象。由此不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产生“什么是溶质质量分数”的疑问。进而教师通过解疑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上述情景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思维开阔活跃,真正做到在疑中求知。像这样让问题进入学生的头脑,既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思考、自我探索的实践机会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新课改下的教师与学生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促成这一关系的达成,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教师要变“满堂灌”为师生互动,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并允许学生“出错”。教师对学生的提问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何赞赏。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总希望学生在听完自己对知识的仔细解剖后,能精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忽视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思维的学习主体,课堂上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例如,我在教学“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时,有的同学救提出“为什么不能说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Mn 2O 7是哪类氧化物?Al 2O 3又是哪种?”,“什么是酸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等一系列的提问,对于这样的提问我首先给予表扬,然后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中为他们逐渐解开疑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对学生的质疑、提问要进行恰当的鼓励。在课堂中要特别注意不要剥夺学生提问的权力,要把提问这一通向成功之路的阶梯科学艺术的架设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放出光彩,也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拓展渠道,让学生会问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而且更应要“学问”。学生往往难以把握知识要点,不善于提出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善于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法。

1、 在实验中找问题。化学实验不仅是为了验证,也是为了发现。因此,

在每次实验的前后都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现象?这是唯一的方法吗?可不可以改进?例如,教材中“CO 还原CuO ”的实验,讲完后有学生提议:如果用点燃尾气的方法不是比气球收集更好吗?还有同学想法更有新意:直接利用弯导管把尾气导到酒精灯处燃烧,不是更有利吗?如此大胆的设计,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日常生活中形成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很多,学生较难弄清楚。如,变色眼镜为什么会变色?鞭炮烟火中含有什么成份?加碘食盐中是加的什么碘的化合物?面团发酵后为什么加碱面?碱面是什么?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等等。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形成问题,再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把问题内化,直至创造性地提出新问题。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善问

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充分领略到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验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比如,在进行“盐溶液与金属反应”的教学时,按教材学完反应规律后,教师提出“将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如何反应”的问题。大多数同学根据金属活动顺序,想当然认为钠置换出铜,也有部分同学表示怀疑。于是我因势利导,在一烧杯中倒入适量硫酸铜溶液,再投入一小粒金属钠,这时奇迹发生了,钠熔成一个小火球快速地在液面转动,反应非常剧烈,同时产生蓝色沉淀,并没有铜生成。我及时提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是如何进行的,怎样证明?”的问题。这时就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达到求知的心理佳境,进一步让学生“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规律——解决问题”。通过营造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

让问题意识的培养走进化学课堂,只有让学生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进而形成创新思维品质,提高创新能力。这也正是新课改赋予我们课堂教学的意义,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


相关文章

  • 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 第25卷第5期 2016年10月 数 学 教 育 学 报 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Vol.25, No.5 Oct., 2016 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李艳琴1,2,3,宋乃庆2,3 ...查看


  • 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本报讯 记者王虹航报道 "项目经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灵魂,因此项目经理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职责."在近日召开的第13届中国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峰会暨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责任主 ...查看


  •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 [摘要]在高中政治新课改的背景下,政治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但是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自主探究的意识薄弱.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然后提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策略. ...查看


  • 义务教育数学十大核心概念
  • 关于数学学习内容的若干核心概念(2011版新课标)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 ...查看


  •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者:伍志刚 来源:<教育>2014年第07期 问题意识在学生学习以及往后的可持续发展中,均起到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查看


  • 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单位: 姓名: 电话号码: )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 意识的主阵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途 径,养成创新的习惯,是必要并 ...查看


  • 最新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新改) 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求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从本校实际情况看,我校在培养学生质疑问题方面的研究基础扎实,积累了丰 ...查看


  •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重要性
  • 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重要性 姓名:陈真子 学号:[1**********]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08级小学教育专业 指导教师:陈天顺 职称:副教授 摘 要: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 课 ...查看


  • 谈谈小学生创造力意识的培养
  • 谈谈小学生创造力意识的培养 [摘要]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意识,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创造力意识学校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家庭是主阵营,社区教育活动是创造有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