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 君子慎独(定稿)

君子慎独,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我们是***班的 ,今天我 们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君子慎独,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

“慎独”一词,今日的解释是“慎重承担自己具有的独立性的生命,谨慎面对生命本质中所具有的独立事实。”

“慎独”一词始见于《礼记·中庸》:“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在隐蔽的言行上能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在最细微的事情上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品质。而品德高尚、有修养道德的人往往能够严于律己,表里如一。

慎独是最高层次的律己,是我们民族的传承文化。清代的中兴之臣曾文正公也曾这样说过:“慎独乃自强之道,寻药之方,守身之先务” 后汉东莱太守杨震到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了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偷偷拜见,来赠送给杨震。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杨震被后人称为“四知太守”,正是这种自知,令杨震拒绝这种不义之财,何谓无人知?可见其一颗坚定不可摧的正义之感,可见其一种强烈不可摧的自律意识。这也是社会对“慎独”精神的另一种褒扬。

《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意思是说,我们这是在躲避战乱迁移庙址的路上,路上没有庙更没有佛,大师可不必这么认真,还每天坚持早课修行。 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今天也许有人认为先贤的行为过于执着,甚或有些傻。但是,正是这种坚持,这种为了心中的信仰而放下眼前利益的精神,才使我们今天读到时心生感动,并愿意效仿他们,做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人,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己。古人的慎独在于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而身为高中生的我们,慎独是在于自律自省,完善自我,学习生活中没有老师的监督你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试卷?没有家长的督促你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安静的环境你是否依然可以独善其身而不随波逐流?没有频繁的考试你是否能够三省吾身而不枉费学业?没有学校对仪容仪表和行为习惯的检查,你是否能够明白良好的校容风纪应该是我们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养成的优秀学子形象。倘若你所有的付出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做做样子,那么这样的付出没有也罢,毕竟是自欺欺人。

君子慎独,慎于行为,独于自觉。作为未来社会的成员,走出学校,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人能够自觉的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但也能看到需要我们自省的不文明现象。每每看到工体观众台上的一片狼藉便会感到

无奈而心酸,难道只有旁人的呵斥才可以自觉带走垃圾么?难道只有旁人的谩骂才可以自觉排队不加塞么?难道只有警察的罚单才可以警醒你自觉遵守交规么?总是说国人的素质有待提高,潜意识说是缺少道德观念,深层的说便是这种中华传统文化在一代代的传承中缺失了,“慎独”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境界,不过是自主自律,自觉自省。“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那么怎样才可以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不管有没有人在场都不能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生,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品质日臻完善。“慎独”是一面精神盾牌,可助我们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慎独”更是一盏心灵明灯,在帮我们照亮前行之路的时候,更加教会我们明辫是非曲直; 让我们成长为内心清朗,精神昂然,具有浩然正气之人。

传承民族文化精髓,就让我们用“慎独”精神来鞭策自己,老实、宜强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校园更加文明,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连细小的节气都颇富韵味,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最近几天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便是日益临近了,标志着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芒种便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节气中,天气日渐炎热,对于每天课业繁忙的我们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在此友情提醒广大热爱运动的同学们,在出汗时千万不要立即洗澡更不可过于贪凉。

本周由我高二八班值周,我们会从自身开始做到自律自省,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

高二八班全体同学

2012-6-4

君子慎独,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我们是***班的 ,今天我 们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君子慎独,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

“慎独”一词,今日的解释是“慎重承担自己具有的独立性的生命,谨慎面对生命本质中所具有的独立事实。”

“慎独”一词始见于《礼记·中庸》:“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在隐蔽的言行上能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在最细微的事情上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品质。而品德高尚、有修养道德的人往往能够严于律己,表里如一。

慎独是最高层次的律己,是我们民族的传承文化。清代的中兴之臣曾文正公也曾这样说过:“慎独乃自强之道,寻药之方,守身之先务” 后汉东莱太守杨震到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了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偷偷拜见,来赠送给杨震。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杨震被后人称为“四知太守”,正是这种自知,令杨震拒绝这种不义之财,何谓无人知?可见其一颗坚定不可摧的正义之感,可见其一种强烈不可摧的自律意识。这也是社会对“慎独”精神的另一种褒扬。

《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意思是说,我们这是在躲避战乱迁移庙址的路上,路上没有庙更没有佛,大师可不必这么认真,还每天坚持早课修行。 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

今天也许有人认为先贤的行为过于执着,甚或有些傻。但是,正是这种坚持,这种为了心中的信仰而放下眼前利益的精神,才使我们今天读到时心生感动,并愿意效仿他们,做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人,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己。古人的慎独在于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而身为高中生的我们,慎独是在于自律自省,完善自我,学习生活中没有老师的监督你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试卷?没有家长的督促你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安静的环境你是否依然可以独善其身而不随波逐流?没有频繁的考试你是否能够三省吾身而不枉费学业?没有学校对仪容仪表和行为习惯的检查,你是否能够明白良好的校容风纪应该是我们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养成的优秀学子形象。倘若你所有的付出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做做样子,那么这样的付出没有也罢,毕竟是自欺欺人。

君子慎独,慎于行为,独于自觉。作为未来社会的成员,走出学校,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人能够自觉的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但也能看到需要我们自省的不文明现象。每每看到工体观众台上的一片狼藉便会感到

无奈而心酸,难道只有旁人的呵斥才可以自觉带走垃圾么?难道只有旁人的谩骂才可以自觉排队不加塞么?难道只有警察的罚单才可以警醒你自觉遵守交规么?总是说国人的素质有待提高,潜意识说是缺少道德观念,深层的说便是这种中华传统文化在一代代的传承中缺失了,“慎独”对于我们来说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境界,不过是自主自律,自觉自省。“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那么怎样才可以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不管有没有人在场都不能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生,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品质日臻完善。“慎独”是一面精神盾牌,可助我们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慎独”更是一盏心灵明灯,在帮我们照亮前行之路的时候,更加教会我们明辫是非曲直; 让我们成长为内心清朗,精神昂然,具有浩然正气之人。

传承民族文化精髓,就让我们用“慎独”精神来鞭策自己,老实、宜强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校园更加文明,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连细小的节气都颇富韵味,不知同学们是否注意到,最近几天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便是日益临近了,标志着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芒种便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节气中,天气日渐炎热,对于每天课业繁忙的我们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在此友情提醒广大热爱运动的同学们,在出汗时千万不要立即洗澡更不可过于贪凉。

本周由我高二八班值周,我们会从自身开始做到自律自省,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

高二八班全体同学

2012-6-4


相关文章

  • 鄂尔多斯市二中校园文化石.楼宇.道路.场馆等命名定稿
  • 鄂尔多斯市第二中学校园文化石.楼宇. 道路.场馆等命名情况汇报 为了进一步推动校园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积淀文化 底蕴,体现人文内涵,彰显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品位,更好地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经研究决定,拟为校园内所有文化石.楼宇.道路.场馆等进行 ...查看


  • 习近平引用的名言警句
  • 习近平引用的名言警句 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典出:清<格言联璧> 原文:同引用 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 ...查看


  • 做一名慎独的共产党员
  • 做一名慎独的共产党员 什么是慎独呢?简单说就是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独善其身,不做出格的事,不犯错误.我听过这么一个真实的事例,有一群学者做过一个测试,他们找到几十个孩子,给他们每人一块糖,告诉他们,谁能坚持在四个小时内不把糖吃了,就再给 ...查看


  • 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 西向二街小学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方案 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文明.高雅:优秀的传统文化意味着健康.和谐.从<诗经>中"载驰载驱""我心则忧"的许穆夫人, ...查看


  • "4·23"世界读书日主持词(定稿)
  • 湘南学院附属小学 2012年"4·23"世界读书日主持词 主持人: [ ]:尊敬的老师 [ ]: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早上好! [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读一本好书,使我们懂得,天有多阔,地有多宽. [ ]:读一本好 ...查看


  • 有一只眼睛叫"慎独"
  • "慎独在我国道德建设实践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很多领袖.大师级的人物不仅自己得益于"慎独",做"慎独"的表率,也教育后人以"慎独"为诫.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慎 ...查看


  • 不忘初心的思想逻辑
  • 不忘初心的思想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有着深刻的思想逻辑,它奠基于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现在在哪里.我将要到哪里去"四个根本问题的深入思考. 初心之"初" ...查看


  • 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申论必备)
  • 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 申论必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 ...查看


  • 学校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汇报材料定稿
  • 学校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汇报材料 夏张镇李家上章小学 二0一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内涵式发展 --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汇报材料 本学期按照区教育局.镇教办的要求,我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