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设计与施工方法
摘要: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全监管局关于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要求,应加强煤矿临时避难硐室的建设,这是我国矿业的一大进步。它为救援工作的展开赢得了时间,为矿工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矿井对于矿难的防范和应灾能力,有利社会和谐。
关键词:临时避难硐矿;设计;施工方法
1.避难硐室的必要性
煤是人们重要的能源之一,并且拥有悠久的历史。对如今人类的社会发展以及文明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将煤作为燃料使用煤的记录。据记载,美国拥有它的第一个商业煤矿是维吉尼亚州的Midlothian,于1748年开始开采。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煤成为主要的能源,煤矿的数量大幅上涨,但是矿难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经济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几千人每年死于矿难 。而作为将煤作为主要能源的中国,煤矿安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据统计在2003年,中国生产了世界约35%的煤,但在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上却占约80%。
常见的矿难有: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瓦斯突出、透水事故、矿井失火、顶板塌方等。而在这些意外发生后,许多工人是没能坚持救援的到来。充足的空气、水是获救的关键,而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能为被掩埋的工人提供这些保障。不同于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 临时避难硐室备用系数不低于1.1。而永久避难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而临时避难硐室要求较低,修建较为方便。
2.设计标准
⑴地点选择:选择正确的修建地点,这对援救受困人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井下工作人员以及矿井巷道断面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修筑地点。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存在透水危险的地方不宜建造避难硐室。尽量在顶板完整的岩层中布置,这样能够起到支撑作用。
⑵避难硐室的设计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保证合格。①避难硐室的高度不应低于两米,能够保证一名成年男子顺利通过,长度和深度应按照实际可能的最多人数制定。②硐室可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可设置气幕系统防止毒气的进入和内部空气的污染。在第二部分应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有充分的空气、水以及食物供给,保证受困人员安全等待救援的到来。③避难硐室的形状最好采用半圆拱形,并着暖色,可以缓解被困员工的心理压力,舒缓紧张的氛围。④避难硐室应采取由外开启的两道隔离门的结构,在其中配备喷淋装置,形成风障以防止毒气进入,有很好的密封性。在隔离门周边墙体掏槽并且保证深度在
探析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设计与施工方法
摘要: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全监管局关于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要求,应加强煤矿临时避难硐室的建设,这是我国矿业的一大进步。它为救援工作的展开赢得了时间,为矿工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矿井对于矿难的防范和应灾能力,有利社会和谐。
关键词:临时避难硐矿;设计;施工方法
1.避难硐室的必要性
煤是人们重要的能源之一,并且拥有悠久的历史。对如今人类的社会发展以及文明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将煤作为燃料使用煤的记录。据记载,美国拥有它的第一个商业煤矿是维吉尼亚州的Midlothian,于1748年开始开采。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煤成为主要的能源,煤矿的数量大幅上涨,但是矿难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经济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几千人每年死于矿难 。而作为将煤作为主要能源的中国,煤矿安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据统计在2003年,中国生产了世界约35%的煤,但在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上却占约80%。
常见的矿难有: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瓦斯突出、透水事故、矿井失火、顶板塌方等。而在这些意外发生后,许多工人是没能坚持救援的到来。充足的空气、水是获救的关键,而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能为被掩埋的工人提供这些保障。不同于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 临时避难硐室备用系数不低于1.1。而永久避难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而临时避难硐室要求较低,修建较为方便。
2.设计标准
⑴地点选择:选择正确的修建地点,这对援救受困人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井下工作人员以及矿井巷道断面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修筑地点。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存在透水危险的地方不宜建造避难硐室。尽量在顶板完整的岩层中布置,这样能够起到支撑作用。
⑵避难硐室的设计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保证合格。①避难硐室的高度不应低于两米,能够保证一名成年男子顺利通过,长度和深度应按照实际可能的最多人数制定。②硐室可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可设置气幕系统防止毒气的进入和内部空气的污染。在第二部分应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有充分的空气、水以及食物供给,保证受困人员安全等待救援的到来。③避难硐室的形状最好采用半圆拱形,并着暖色,可以缓解被困员工的心理压力,舒缓紧张的氛围。④避难硐室应采取由外开启的两道隔离门的结构,在其中配备喷淋装置,形成风障以防止毒气进入,有很好的密封性。在隔离门周边墙体掏槽并且保证深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