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高一地理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平和五中 林 泉 本周是我们高一年段教学公开周。在这次年段公开周中,我承担了一节公开课教学,讲授的内容是必修一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由于本人课前的精心准备,在教学结束后得到了本组听课老师和领导的一致肯定,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同行们也给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都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人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也将近十年了,在这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生涯中,本人总是不断地探索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次公开课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我觉得要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确实达到课标的要求,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效教学,并且要落实到位。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仅有的45分钟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教与学的活动,以达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要实现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有效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馈等各个重要的环节。

一 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以更好地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在一节课的45分钟里要教什么内容?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和难

点?通过课堂的学习,要实现怎样的目标要求?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在现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只有“课程标准”。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前,我们要注重对课标的分析,以此来明确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可以知道,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开始,以水资源的开发结束。整篇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节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① 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 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过程和方法

①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

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 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在第三章的地位以及我们年段学生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要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自然地理的学习,更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实践体会和调查研究,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很少有实际考察的机会。因而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可以真正达到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还可以创设新情境,让他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体会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升华到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自主学习和动手参与的习惯。特别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把全部的内容教给学生,必须选择有效并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得出规律,

掌握方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标多本”的情况。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各地分别使用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山东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因此,在进行本节教学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我通过网上参考了其他三个版本关于本节课内容的体现,从而有效地对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增加、删减和替换,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目的。

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学生“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把洋流对地理环境各方面的影响都详细进行学习和探讨。因此,我们要选择一个有效且高效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的内容既是整个高中地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就重点跟一起探讨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学生通过分析不同海区不同洋流对沿岸气候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得出了洋流对气候影响一般规律,如大陆沿岸暖流会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而寒流却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再让学生对照刚刚分析洋流对气候影响的探讨方法去分析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影响,这样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印象十分深刻。至于洋流海洋航运及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可以以练习巩固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依据新课程有关理论,我们教师要时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中心,

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学为主线的“三主”原则,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就是电影的导演,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就是演员,是课堂的主角。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为了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在上课前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对学生什么时候动脑、动手、动口等都要预先进行设计和调控,并避免流于形式。例如,在课堂提问时,我们要避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而要让学生真正动脑思考。提问时也要注意技巧,可以多一些个别提问,少一些集体提问,让学生精神集中,避免滥竽充数。在让学生讨论问题时,也不能一句“开始讨论”就让课堂变成了集市,要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讨论的目的,选出陈述结论的小组长,在小组长回答后还要让组员加以补充,尽可能让多数的学生参与学习。故而进行本课教学我采用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进行授课。例如,以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绘制出简图解释洋流的成因来突破重点;采用自主讨论法、图表导学法,进行分组活动,通过讨论完成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又如我在讲授“洋流分布规律”时,我是先让学生根据洋流成因自己分析得出洋流的分布模式图 ,让学生明确了洋流分布的一般规

律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探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洋流的实际分布情况,并要求学生到黑板上绘制各大洋环流的分布示意图。让学生到黑板上绘图,比单纯的口头表述更有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存在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的纠正和点拨。而当学生在黑板进行练习的时候,也要注意让其他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同步落实,不能让学生活动变成一个学生的事情。当学生完成后,教师大可不用急着评价学生是否正确,可以再叫一名学生评价前面学生的绘图是否正确,并让他做简单分析。通过老师的精心引导,使全体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

四、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和规律的点拨以真正培养学生地理的学科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和规律的点拨,提升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例如,我在上本节地理公开课时,我准备了有关明朝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美洲的两次不同航线的航行、俄罗斯境内两大港口有不同的结冰期、世界十大海难之一“泰坦尼克号”的沉没等五个案例材料。如果单纯的引导学生把材料一个接一个地讲练完毕,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只是掌握了这些案例材料所涉及的内容。有效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分析案例材料的方法,而不仅限于了解材料本身。因此,我先选取了其中一个材料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解决材料题的一般方法: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顾相关的知识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成相应习题后,我还进一步提出问题: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同学们又可以怎样来命题呢?学

生各抒己见,气氛活跃。可见,教师如果重视方法和规律的点拨,学生不但掌握了材料信息,更具备了分析同类时事案例材料题的能力,课堂更具实效,真正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五、课后要及时进行有效的练习反馈以便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后要及时布置作业但布置的作业不宜多,应宜精。布置作业时可以选择表述为主的思考题为主,例如在上完本节公开课后结合本节课特点,我给学生布置了两道问题,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题来完成。

第一题 台湾小朋友小东在台东附近海滩上拾到一只漂流瓶,打开一看,瓶内有一封来自美国旧金山小朋友的祝愿信。请问:1. 漂流瓶从美国旧金山到达台东海滩沿途依次经过哪些洋流?

2. 如果小东也写一封信,将漂流瓶扔到台东附近海中,你认为旧金山的小朋友有没有可能收到该封信?为什么?

第二题 阅读课本P60“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完成下表:

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学科术语规范表述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根据所给材料来获取有效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让我们教师从学生作业的存在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能让我们及时调整今后的教学策略,真正实施有效教学的要求。

高一地理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平和五中 林 泉 本周是我们高一年段教学公开周。在这次年段公开周中,我承担了一节公开课教学,讲授的内容是必修一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由于本人课前的精心准备,在教学结束后得到了本组听课老师和领导的一致肯定,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同行们也给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都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人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也将近十年了,在这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生涯中,本人总是不断地探索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次公开课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我觉得要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确实达到课标的要求,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效教学,并且要落实到位。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仅有的45分钟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教与学的活动,以达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要实现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有效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馈等各个重要的环节。

一 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以更好地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在一节课的45分钟里要教什么内容?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和难

点?通过课堂的学习,要实现怎样的目标要求?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在现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只有“课程标准”。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前,我们要注重对课标的分析,以此来明确教学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可以知道,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开始,以水资源的开发结束。整篇以人水关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节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① 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 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过程和方法

①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

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 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在第三章的地位以及我们年段学生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要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自然地理的学习,更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实践体会和调查研究,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很少有实际考察的机会。因而选择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效且高效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可以真正达到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还可以创设新情境,让他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体会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升华到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自主学习和动手参与的习惯。特别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把全部的内容教给学生,必须选择有效并且高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得出规律,

掌握方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标多本”的情况。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各地分别使用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山东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因此,在进行本节教学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我通过网上参考了其他三个版本关于本节课内容的体现,从而有效地对人教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增加、删减和替换,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目的。

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学生“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让学生把洋流对地理环境各方面的影响都详细进行学习和探讨。因此,我们要选择一个有效且高效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由于“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的内容既是整个高中地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就重点跟一起探讨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学生通过分析不同海区不同洋流对沿岸气候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得出了洋流对气候影响一般规律,如大陆沿岸暖流会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而寒流却起到降温减湿作用。再让学生对照刚刚分析洋流对气候影响的探讨方法去分析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影响,这样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印象十分深刻。至于洋流海洋航运及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可以以练习巩固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依据新课程有关理论,我们教师要时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中心,

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学为主线的“三主”原则,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就是电影的导演,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就是演员,是课堂的主角。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为了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在上课前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对学生什么时候动脑、动手、动口等都要预先进行设计和调控,并避免流于形式。例如,在课堂提问时,我们要避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而要让学生真正动脑思考。提问时也要注意技巧,可以多一些个别提问,少一些集体提问,让学生精神集中,避免滥竽充数。在让学生讨论问题时,也不能一句“开始讨论”就让课堂变成了集市,要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讨论的目的,选出陈述结论的小组长,在小组长回答后还要让组员加以补充,尽可能让多数的学生参与学习。故而进行本课教学我采用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进行授课。例如,以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绘制出简图解释洋流的成因来突破重点;采用自主讨论法、图表导学法,进行分组活动,通过讨论完成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又如我在讲授“洋流分布规律”时,我是先让学生根据洋流成因自己分析得出洋流的分布模式图 ,让学生明确了洋流分布的一般规

律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探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洋流的实际分布情况,并要求学生到黑板上绘制各大洋环流的分布示意图。让学生到黑板上绘图,比单纯的口头表述更有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学生存在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的纠正和点拨。而当学生在黑板进行练习的时候,也要注意让其他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同步落实,不能让学生活动变成一个学生的事情。当学生完成后,教师大可不用急着评价学生是否正确,可以再叫一名学生评价前面学生的绘图是否正确,并让他做简单分析。通过老师的精心引导,使全体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

四、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和规律的点拨以真正培养学生地理的学科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和规律的点拨,提升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例如,我在上本节地理公开课时,我准备了有关明朝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美洲的两次不同航线的航行、俄罗斯境内两大港口有不同的结冰期、世界十大海难之一“泰坦尼克号”的沉没等五个案例材料。如果单纯的引导学生把材料一个接一个地讲练完毕,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只是掌握了这些案例材料所涉及的内容。有效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分析案例材料的方法,而不仅限于了解材料本身。因此,我先选取了其中一个材料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解决材料题的一般方法: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顾相关的知识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成相应习题后,我还进一步提出问题: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同学们又可以怎样来命题呢?学

生各抒己见,气氛活跃。可见,教师如果重视方法和规律的点拨,学生不但掌握了材料信息,更具备了分析同类时事案例材料题的能力,课堂更具实效,真正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五、课后要及时进行有效的练习反馈以便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后要及时布置作业但布置的作业不宜多,应宜精。布置作业时可以选择表述为主的思考题为主,例如在上完本节公开课后结合本节课特点,我给学生布置了两道问题,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题来完成。

第一题 台湾小朋友小东在台东附近海滩上拾到一只漂流瓶,打开一看,瓶内有一封来自美国旧金山小朋友的祝愿信。请问:1. 漂流瓶从美国旧金山到达台东海滩沿途依次经过哪些洋流?

2. 如果小东也写一封信,将漂流瓶扔到台东附近海中,你认为旧金山的小朋友有没有可能收到该封信?为什么?

第二题 阅读课本P60“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完成下表:

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学科术语规范表述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根据所给材料来获取有效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让我们教师从学生作业的存在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能让我们及时调整今后的教学策略,真正实施有效教学的要求。


相关文章

  • 高一地理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1
  • 高一地理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本周是我们高一年段教学公开周.在这次年段公开周中,我承担了一节公开课教学,讲授的内容是必修一 3.2<水循环和洋流>.由于本人课前的精心准备,在教学结束后得到了本组听课老师和领导的一致肯定,对于教学过程 ...查看


  • 我的一节公开课的反思模板
  • 我的一节公开课的反思 --祝愿新的一年快乐成长在每节课中 上周二(26日),根据学校安排,我作为高一的备课组长执教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观)课的有30多名,其中有学校领导和刘教授.本组的全体人员.本校的非政治学科的教师.外校的部分政治教师.课 ...查看


  • 高一年纪公开课总结
  • 高一年纪公开课总结 高一年纪于2013年11月22日至12月13日举行了年级公开课.在年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公开课比较成功.开课教师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得到锻炼,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听课教师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也有收获有思考.现对本次高一公开 ...查看


  • 高一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备课组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备课组工作已经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高一地理备课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1,抓好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 "备.讲.辅.批.考&q ...查看


  • 高一地理教师工作计划1
  • 高一地理教师工作计划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继续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在学校教务处.教科室的指导下,紧抓常规管理,加强对高考模式.新课程与校本开发的研究,地理科组将认真贯彻学校的工作要求,团结全组教 ...查看


  • 地理教研组活动记录
  • 地理教研组活动记录 2014年10月23日星期四,秋高气爽,阳光明媚,西华一高地理教研组活动如期进行.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高一新课改听课.评课". 活动负责人:马后勤 活动地点:箕城高中赛课教师 主讲人:王艳艳.刘亚 ...查看


  • 高一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 高一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全体地理组成员在学校领导和教研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始终坚持以"教研带动教学"的理念,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 ...查看


  • 高一组总结和个人总结
  •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地理集备组工作总结 高一地理集备组 王 雪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地理集备组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本学期又要结束了.这学期我和吴凯老师执教高一的地理课,虽已教过几年,对教材也熟悉了 ...查看


  • 紧急通知(1)
  • 关于凭证参加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12周教研活动的 紧急通知 各区(县级市)教研室(教育发展中心),各普通高中,各中职学校,省实验中学,华师附中: 根据广州市公安局.教育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治理工作的通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