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政治热点--传统文化

高考知识点:传统文化

1、定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① 传统习俗的继承②传统建筑的继承③传统文艺的继承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3、传统文化的特征

① 相对稳定性②鲜明民族性③继承性和历史性

4、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②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④ 把握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5.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6. 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3)把握住社会制度的更替或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机遇,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失时机地开展思想运动,加强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名师解读】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考查的重点之一。姜钢表示,如语文、政治等科目可以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思考、体悟的能力。历史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断等。地理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在数学和理科综合等科目中,也可以适当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考查的内容,如将四大发明、勾股定理等所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 作为试题背景材料,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不要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考试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目的。”姜钢说。

高考热点:传统文化-1

【高考英语作文猜题】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文化融合现象已经愈来愈明显,如何能够在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高考英语作文预测: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参考范文】

Protec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hich is challenged or facing extinction because of the developing society and changing lifestyle. Besides, China is nationwide sparing no efforts to do it.(36 words)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and folk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es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also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Guangdong government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protecting Chaoju(潮剧) , a local drama born in Chaozhou in the ea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In my opinion,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tect traditional culture effectively. To start with, we should make a law to regulate the society ’s performance. Besides, we should draw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o it, for the more they know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protection, the stronger the support we can get from the public.

In a word, it is high time for us to treasure and develop our own valuable culture. 【政治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忠臣屈原。每到这一天,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这说明( )

①这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吃粽子、赛龙舟, 不能说是文艺, ①不合题意,A 、C 两项被排除;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④说法错误, 排除D 项。

现在的北京城是700多年前的元代开始兴建的。正规的四合院是坐北朝南, 由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 并由此而得名。四合院建筑的布局, 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菊儿胡同住宅楼包含了传统的文化内涵, 又使传统的居住模式在现代化的城市环境中得到新的发展。建筑专家称菊儿胡同“是东方的, 并且是中国的”, “有地方色彩, 但又是崭新的”。据此完成第2~3题。

2. 菊儿胡同“是东方的, 并且是中国的”。这主要说明( )

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文化具有多样性

C. 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的烙印 D.文化具有世界性

高考热点:传统文化-2

解析:就文化本身而言, 题目的四种评价都是正确的, 但题干中“东方的、中国的”就明确指向了文化的民族性。

3. 菊儿胡同“有地方色彩, 但又是崭新的”, 意思是说( )

A. 菊儿胡同保留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又因时而变

B. 菊儿胡同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C. 菊儿胡同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 菊儿胡同是我国目前最出色的建筑

答案:A

解析:联系材料中“菊儿胡同住宅楼包含了传统的文化内涵, 又使传统的居住模式在现代化的城市环境中得到新的发展”, 可知“有地方色彩, 但又是崭新的”意思是说, 菊儿胡同保留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又因时而变, 故选A 项。B 、C 、D 三项均有夸大其词之嫌。

4. 饺子原名“娇耳”, 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 人们吃着饺子, 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 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 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传统文化一脉相传, 亘古不变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5. 今天, 全国上下都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一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这表明( )

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C. 传统文化一直在发挥积极作用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答案:D

解析:B、C 两项说法错误。题干强调“一脉相承”,A 项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D 项。

6.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 它都是激励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都是财富, 我们应全部吸收

③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就会发挥积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 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考热点:传统文化-3

解析:强调这种民族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 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同时也表明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故①③应选。②说法不正确, 对传统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④说明了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 不符合题意。

7.2013年11月19日, “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重庆”系列活动启动。自2013年起, 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开展该系列活动, 旨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那么, 我们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

①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②古为今用 ③继续保持和发扬 ④自觉地加以改造

A. 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要解好此题, 首先要认真读题, 即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①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不符合题意; 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④是对传统文化中落后文化的态度, 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A 项。

8. “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送元宝, 烧纸钱, 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 一些地区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 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 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这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更应该( )

A.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B.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C.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D.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答案:A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可知, 今天我们继承了“清明祭祖”的内容, 但扬弃了其形式,A 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应选。其他三项与题意无关。

9. 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青铜塑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落成, 这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认为, 孔子像的落成, 为弘扬我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提高教师地位, 倡导科教兴国, 起到了良好作用。下列对儒家文化认识正确的有

( )

①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儒家文化是一种财富, 我们应当全部继承 ③儒家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④对儒家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 也有糟粕, 对其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②的观点错误, 用排除法, 选C 项。

高考热点:传统文化-4

二、非选择题

10.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先祖, 黄帝陵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2012年10月23日是中国传统的九九重阳节, 是传说中轩辕黄帝乘龙升天的日子。来自海内外的8 000余名炎黄子孙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 在这里隆重举行盛大的以“中国书法名家祭祀轩辕黄帝”为主题的2012年重阳节祭祀轩辕黄帝典礼, 共同缅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对此, 有人认为, 祭拜祖先是封建社会的落后习俗, 现在都21世纪了, 再举行这种祭祀仪式毫无意义。

你如何评价上述材料中的观点?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你的观点。

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 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祭祀黄帝陵作为一种传统习俗, 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对于传统文化, 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 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因此,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对于祭拜黄帝, 要辩证分析, 认识到它的积极意义。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今天我们仍然隆重举行祭拜典礼, 目的不是宣扬落后的习俗, 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通过祭拜活动, 在同一种文化的感召下, 增强全球华人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增强凝聚力, 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海峡两岸通过共同祭拜同一个祖先, 也有利于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共同繁荣。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等有关知识。要明确祭祀祖先是一种传统习俗, 对它不能简单地一概否定, 要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积极作用予以分析, 并明确态度。

11. 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 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 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 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

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 是束缚。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

请你辨析上述观点。

答案:(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不可全盘肯定, 也不可全盘否定, 要辩证地认识。观点一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一面, 但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财富则不科学; 观点二认为传统文化中有保守因素, 有不合理因素是正确的, 但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则是不科学的。

(2)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作用的认识。对于传统文化的作用, 我们应辩证地进行分析。题中两个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都有片面性。回答时, 不但要指出其各自的合理性一面, 而且要指出其各自不合理的一面, 最后还要阐明正确的态度。

高考热点:传统文化-5

高考知识点:传统文化

1、定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① 传统习俗的继承②传统建筑的继承③传统文艺的继承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3、传统文化的特征

① 相对稳定性②鲜明民族性③继承性和历史性

4、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②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④ 把握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5.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6. 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3)把握住社会制度的更替或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机遇,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失时机地开展思想运动,加强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名师解读】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考查的重点之一。姜钢表示,如语文、政治等科目可以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思考、体悟的能力。历史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断等。地理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在数学和理科综合等科目中,也可以适当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考查的内容,如将四大发明、勾股定理等所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 作为试题背景材料,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不要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考试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目的。”姜钢说。

高考热点:传统文化-1

【高考英语作文猜题】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文化融合现象已经愈来愈明显,如何能够在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高考英语作文预测: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参考范文】

Protec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hich is challenged or facing extinction because of the developing society and changing lifestyle. Besides, China is nationwide sparing no efforts to do it.(36 words)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and folk cul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es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also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Guangdong government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protecting Chaoju(潮剧) , a local drama born in Chaozhou in the ea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In my opinion,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tect traditional culture effectively. To start with, we should make a law to regulate the society ’s performance. Besides, we should draw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o it, for the more they know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protection, the stronger the support we can get from the public.

In a word, it is high time for us to treasure and develop our own valuable culture. 【政治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忠臣屈原。每到这一天,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这说明( )

①这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吃粽子、赛龙舟, 不能说是文艺, ①不合题意,A 、C 两项被排除;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④说法错误, 排除D 项。

现在的北京城是700多年前的元代开始兴建的。正规的四合院是坐北朝南, 由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 并由此而得名。四合院建筑的布局, 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菊儿胡同住宅楼包含了传统的文化内涵, 又使传统的居住模式在现代化的城市环境中得到新的发展。建筑专家称菊儿胡同“是东方的, 并且是中国的”, “有地方色彩, 但又是崭新的”。据此完成第2~3题。

2. 菊儿胡同“是东方的, 并且是中国的”。这主要说明( )

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文化具有多样性

C. 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的烙印 D.文化具有世界性

高考热点:传统文化-2

解析:就文化本身而言, 题目的四种评价都是正确的, 但题干中“东方的、中国的”就明确指向了文化的民族性。

3. 菊儿胡同“有地方色彩, 但又是崭新的”, 意思是说( )

A. 菊儿胡同保留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又因时而变

B. 菊儿胡同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C. 菊儿胡同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 菊儿胡同是我国目前最出色的建筑

答案:A

解析:联系材料中“菊儿胡同住宅楼包含了传统的文化内涵, 又使传统的居住模式在现代化的城市环境中得到新的发展”, 可知“有地方色彩, 但又是崭新的”意思是说, 菊儿胡同保留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又因时而变, 故选A 项。B 、C 、D 三项均有夸大其词之嫌。

4. 饺子原名“娇耳”, 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 人们吃着饺子, 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今天, 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 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传统文化一脉相传, 亘古不变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5. 今天, 全国上下都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一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这表明( )

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C. 传统文化一直在发挥积极作用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答案:D

解析:B、C 两项说法错误。题干强调“一脉相承”,A 项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D 项。

6.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 它都是激励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都是财富, 我们应全部吸收

③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就会发挥积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 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考热点:传统文化-3

解析:强调这种民族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 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同时也表明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故①③应选。②说法不正确, 对传统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④说明了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 不符合题意。

7.2013年11月19日, “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重庆”系列活动启动。自2013年起, 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开展该系列活动, 旨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那么, 我们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

①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②古为今用 ③继续保持和发扬 ④自觉地加以改造

A. 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要解好此题, 首先要认真读题, 即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①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不符合题意; 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④是对传统文化中落后文化的态度, 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A 项。

8. “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送元宝, 烧纸钱, 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 一些地区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 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 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这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更应该( )

A.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B.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C.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D.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答案:A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可知, 今天我们继承了“清明祭祖”的内容, 但扬弃了其形式,A 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应选。其他三项与题意无关。

9. 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青铜塑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落成, 这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认为, 孔子像的落成, 为弘扬我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提高教师地位, 倡导科教兴国, 起到了良好作用。下列对儒家文化认识正确的有

( )

①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儒家文化是一种财富, 我们应当全部继承 ③儒家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④对儒家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 也有糟粕, 对其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②的观点错误, 用排除法, 选C 项。

高考热点:传统文化-4

二、非选择题

10.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先祖, 黄帝陵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2012年10月23日是中国传统的九九重阳节, 是传说中轩辕黄帝乘龙升天的日子。来自海内外的8 000余名炎黄子孙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 在这里隆重举行盛大的以“中国书法名家祭祀轩辕黄帝”为主题的2012年重阳节祭祀轩辕黄帝典礼, 共同缅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对此, 有人认为, 祭拜祖先是封建社会的落后习俗, 现在都21世纪了, 再举行这种祭祀仪式毫无意义。

你如何评价上述材料中的观点?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你的观点。

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 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祭祀黄帝陵作为一种传统习俗, 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对于传统文化, 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 如果一成不变, 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因此,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对于祭拜黄帝, 要辩证分析, 认识到它的积极意义。

(3)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今天我们仍然隆重举行祭拜典礼, 目的不是宣扬落后的习俗, 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通过祭拜活动, 在同一种文化的感召下, 增强全球华人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增强凝聚力, 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海峡两岸通过共同祭拜同一个祖先, 也有利于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共同繁荣。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等有关知识。要明确祭祀祖先是一种传统习俗, 对它不能简单地一概否定, 要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积极作用予以分析, 并明确态度。

11. 观点一: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 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 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 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

观点二:传统文化是包袱, 是束缚。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文化要发展就不能继承。

请你辨析上述观点。

答案:(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不可全盘肯定, 也不可全盘否定, 要辩证地认识。观点一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一面, 但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财富则不科学; 观点二认为传统文化中有保守因素, 有不合理因素是正确的, 但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则是不科学的。

(2)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作用的认识。对于传统文化的作用, 我们应辩证地进行分析。题中两个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都有片面性。回答时, 不但要指出其各自的合理性一面, 而且要指出其各自不合理的一面, 最后还要阐明正确的态度。

高考热点:传统文化-5


相关文章

  • 2016年高考时事政治热点
  • 2016年高考时事政治热点(2015年4月-2016年3月) 一.经济类热点: 1.<中国制造2025>建设工业强国 2.价格机制改革破冰 3.建立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4.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5.<"互联网 ...查看


  • 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及2016年备考启示
  • 近三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及2014年备考启示 高考新课标卷1在逐年稳定基础上,2013年共有陕西.山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辽宁7省市加入.从整体上看,近3年新课标全国卷政治试题贯彻了考试大纲"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 ...查看


  • 坚持创新发展 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 坚持创新发展 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安徽 钱 华 [热点背景]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 ...查看


  • 山大附中名师分析2016高考试卷
  • 2016-06-09 2016年高考结束,<山西青年报>特邀山大附中高三各学科备课组长,对2016年高考试题(新课标卷)进行评析. 语   数   外 语文:难度适中  作文题目接地气 李翠萍  山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太原市 ...查看


  • 2015-2016高三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 临涣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三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周丙书 一.指导思想 1.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查看


  • 2016届高三政治备课组教学进度表
  • 2015年高三上学期政治备课组复习进度表 高三政治备课组 进入高三年,四个必修模块新课都已经完成,必修四已经复习完成,政治高考的第一轮复习工作继续进行.为增强高考复习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的复习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高考成绩,我校高三政治备课组全 ...查看


  • 2016年高考作文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素材运用解析
  • [高考真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查看


  • 2017年备考:社会热词与高考作文
  • 2017年备考:社会热词与高考作文 2016年度热词新鲜出炉!与过去几年相比较,2016年热词分布的领域更加广泛,涉及的话题越来越多样化.国际化,主要分布在财政经济.时事政治.社会民生.文体娱乐.环境健康.科学技术等方面. 通过对热词的梳理 ...查看


  • 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建议
  • 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阶段是综合提高阶段,其基本原则是:专题复习.能力提升.强化训练.巩固提高.第二轮复习的主要内容,一是搞好知识专题复习和时政热点专题复习,二是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这两方面内容是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环节,一定要统筹兼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