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中国山水画艺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学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第二课:实用美观的产品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3、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4、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5、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第二课时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2、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3、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4、作业点评。
第三课:多样的“世博”建筑
教学目标:
1、根据记忆活想象,表现心中的风景。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与学生搜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景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
1、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
2、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上曾经学过的描写优美风景的课文片断。
3、引导学生曾经听过的旋律优美的音乐,产生的联想。
4、引导学生想象:你理想中的家乡美景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二、指导学生作画。
1、根据上面的提示,选择你喜欢的进行作画。
2、作画形式、要求:
(1)可以用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表现。
(2)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学生中的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1、 揭示内容:利用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造风景画。
2、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范图懂得创作方法:利用我们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粘在白纸上,延伸、扩展出一幅风景画。
3、 学生进行创造,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优秀作品。
5、 未完成的学生可以课后继续创作。
第4课 《有趣的影像》
活动目标:
1.通过照哈哈镜, 激发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发现。
2. 通过照一照, 摸一摸, 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孩子能知道凹、凸镜。
3. 培养孩子乐于探索影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生活中各种不锈钢制品(如:碗、杯子、热水瓶、锅子、锅铲等);凹、凸两面哈哈镜;人手一张会发亮的板(制作方法:在每块泥工板上贴上银色闪亮即时贴)。
课时:4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活动,激发孩子在照哈哈镜时寻找发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面很有趣的哈哈镜,你们想不想来照一照,看看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照完以后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二、进入活动主题,使学生发现影像。
1、初次尝试——发现影像
师: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也有许多东西会让我们照了变的很有趣。比如:我们吃饭的碗、烧菜的锅子、热水瓶等等。不信呀,就请大家试一试。照一照热水瓶里,碗里------的你是什么样的?
师:你照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碗里的我倒过来了;我发现锅铲柄上的我变长了;我发现茶杯盖子上的我头变大了脖子变小了------
师:为什么热水瓶里,碗里,锅子里的你会变的这么有趣呢?
第二课时
1、再次尝试——探索影像
师:请小朋友再去照一照,并且用手模一摸,想想你为什么会变。
学生:我摸到碗的外面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我摸到锅铲有的地方光滑有的地方不光滑------
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照出来才这么有趣呢!
2、探索活动
师:请小朋友从椅子底下取出一块板,这快板也能让我们的脸照的很有趣。请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怎样照才能让我们的脸变的很有趣?
请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自己的发现。
总结:原来呀当板凹进去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胖胖的,这就是凹透镜;当板凸出来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瘦瘦的,这就是凸透镜。我们去把这个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吧!
第三课时
一、引导学生照哈哈镜
师: 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
生:“变成大胖子了” “变得又瘦又高”“上面瘦瘦的,下面很肥”
师: 为什么哈哈镜里照出来的人,会变得这么有趣呢?
(请你看一看,摸一摸哈哈镜面和我们平时照的镜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哈哈镜的镜面是凹凸不平的,是不是这个原因才使里面照出来的人变得很有趣呢?老师先不告诉你,要请你们来玩一个东西。
二、引导孩子操作锡箔纸板。
1、师:请你用不同的方法来照一照,让照出来的你变得很有趣。并把自己所用的方法及结果记录下来。(学生进行探索)
2、师:你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这块板凹进去或凸出来的时候,照出来的我们会变得很有趣。现在,你知道哈哈镜的秘密了吧。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在周围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影像。
1、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能照出你有趣的脸,现在,老师要请你到四周去照一照找一找。学生进行操作探索活动
师: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小朋友发现有许多东西都能照出脸。当镜面凹进去或突出来时,照出来的脸会变得很有趣。
二、游戏——《我照哈哈镜》
请学生边念儿歌边用肢体表现高、矮、胖、瘦等。
《我们来照哈哈镜》
嘻嘻哈哈,我们来照哈哈镜。
不准动不准笑不准开玩笑。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光的秘密。
第5课 《多彩的田园风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理解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体会色彩风景画与音乐作品的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调配颜色,如何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教学重点:条件色对固有色的影响;体会色彩风景画的情感。
教学手段:示范、观察、讨论、作业、多媒体演示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引入课题:
欣赏风光片:
①提出问题:雪为何会呈现出黄色和蓝色 ?
②演示、观察环境色、光源色对白色石膏体色彩的影响。
③分析风景画中, 白色物体的色彩变化。
二、讨论:
如果物体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红色、蓝色或其他的颜色,那它的色彩会呈现怎样的变化 ?
①得出结论:
1 .受光面:固有色 + 光源色
2 .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3 .背光面: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的反光
4 .投影: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
②总结:大自然是我们色彩的宝库, 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是由于不同的固有色在不同的环境、在不同光源的影响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幅幅多彩的风景画,,
三、练习从景物中提取色、彩,并讲述它的色彩变化。
四、教师指导:
主要针对调色问题进行演示。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都知道,音乐作品能以它特有的方式来感染人们的情绪,其实美术作品尤其是色彩画,也能让人触景生情,现在让我们
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体会一下两者是否有某种联系。
二、欣赏民乐合奏,并体会能受到何种感染。
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
①节奏 ( 欢快 ) ;
②旋律的起伏 ( 起伏大 ) ;
③是否有多种乐器合奏 ( 多种不同音色交织在一起 ) 。
三、欣赏风景画《夏日》,分析色彩,体会情感。
1 .回答问题:
①跳跃的笔触;
②响亮、纯净的色彩对比;
③色彩的明暗对比。
2 .欣赏同类型的风景作品。
3 .欣赏不同类型的风景作品《三片云》,分析色彩,体会情感,回答问题。 ①笔触柔和、细腻; ②纯度低的色彩对比变化细微,对比不强。
4 .为《三片云》配上合适的音乐,来烘托画面的意境。
5 .欣赏同类型的作品。
四、小结:美术作品中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调、不同的表现手法,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感受。
五、作画步骤:
1 .取景、构图。
2 .大色块的铺垫。
3 .调整完成。
第6课 《亮丽的城市风景》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词语,如“返璞归真”、“陶冶”、“静谧”、“姹紫嫣红”、“赏心悦目”,能书写、能掌握词义。
2、能了解景观花卉的分类、材料和设计原则。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能整体感知文意,简单地辨别一些说明方法,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美、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养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把握景观花卉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一些不同的城市景观所采用的花卉装饰图片
生活在城市中,一些起到装饰作用的花卉随处可见,有的绚烂夺目,有的娴静优雅,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带来了赏心悦目的感受。但是同学们可能不知道花卉的装饰是讲究一定的原则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说明花卉装饰的文章《城市景观花卉装饰》。
二、学习新课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用5分钟默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掌握一些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返璞归真、陶冶、静谧、姹紫嫣红、赏心悦目
2、思考:说明文首先要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那么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设想:城市景观花卉装饰
3、思考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1)城市景观花卉的作用
(2)城市景观花卉的分类(气候、形态)
(3)城市景观花卉的材料
(4~7)城市景观花卉的设计原则(实用角度;布置的环境特点;欣赏的角度)
(8)总结
概括段意能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研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基本常识
重点研读4~7段
1、请同学散读4~7段
思考:(1)、从花卉装饰的实用角度,花卉装饰应掌握什么原则?
(2)、从环境特点,花卉装饰应掌握什么原则?
(3)、从欣赏角度,花卉有哪些效果?
设想:(1)、实用角度:布置庆典场所,色彩鲜艳,用期不长;
布置展览馆、阅览室,淡雅朴素,花期持久
布置陵园,常青,简素
(2)、环境特点: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相适宜
(3)、欣赏角度:花类,色彩绚丽,温暖、热情
叶类,青翠舒展、宁静、清爽
果类,鲜艳可爱,丰收的喜悦
二、小结:在研读每段内容时应注意一些路标性的词语以及一些重要的标点符号的运用,在这几段中,多次用到了分号,这其实已经暗示了学生文章的条理结构。
第三课时
1、介绍初中阶段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
举例子: 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进行说明。这是常用的说明方法,例子前面常有 “比如”“例如”“如”等标志词语。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的说明事物。
2、思考:在4~7段中,作者是否用到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个例子,并试着说说它的作用。(小组讨论)
例:第5节,为了更好地说明布设展览馆要求时,作者列举了“山石盆景、蕙兰和富贵竹”,具体地说明了布设展览馆要求时花期长,淡雅的花卉。
请同学朗读语段,更好地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请同学个别发言
第四课时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用5分钟默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掌握一些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2、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3、思考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小结:概括段意能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深入研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基本常识
4、请同学散读4~7段
思考:(1)、从花卉装饰的实用角度,花卉装饰应掌握什么原则?
(2)、从环境特点,花卉装饰应掌握什么原则?
(3)、从欣赏角度,花卉有哪些效果?
5、小结:在研读每段内容时应注意一些路标性的词语以及一些重要的标点符号的运用,在这几段中,多次用到了分号,这其实已经暗示了学生文章的条理结构。
总结:通过这篇说明文,我们大致了解了一些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包括概括每段段意,注意一些路标性的词语和标点,以及能够辨别一些说明方法并了解作者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二、作业:
1、抄写词语并解释:返璞归真、陶冶、静谧、姹紫嫣红、赏心悦目
2、选择一个社会活动,并自己给它配适合的花卉,并且作一定的文字说明,说说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花卉的原因。
第7课 《标志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学设计说明及教学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综合运用艺术字、自选图形知识制作班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方式落实本节课的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的学习汇报,还有最后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的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也是在进行自我激励,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提升个人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自选图形和艺术字制作班徽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审美能力。
可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者权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标志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有特点的标志应用(交通标志、安全标志、商标标志、电视台标志),产生联想,然后适时与学生共同总结标志设计的三种构成方式:图形、文字、图文结合。
二、1、提出本课任务: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本班设计一个班徽,要求:利用自选图形和艺术字制作。
2、提供参考样式:让学生参考几个班徽形象设计,给学生一个引导的方向,而不是让他们盲目的去创作。
3、师:为完成本课任务我们需要应用以下内容,现在以组为单位讨论这三个问题(五分钟):
1)插入自选图形、艺术字
2)调节图形之间的层次关系(上、下)
3)组合图形
(以上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最后汇报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一、布置任务:上机实践,并让学生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设计:
●简:简洁简练,一目明了
●准:内容准确,有主题思想
●奇:独树一帜,不能雷同
●美:符合艺术美的规律
符合大众审美情感
制作的过程中以组为单位进行设计。
二、发布作品
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展示小组成果,并讲解设计意图。
其他同学参照设计原则评价作品
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评选出最喜爱的作品。并鼓励学生:这一课我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目的已经实现了,希望同学们以后多思考、多实践、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第8课 《字体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的自豪感。
2、体验各种不同的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
3、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制作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的联想设计。 教学准备:一些范作图片。
教学重点: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
教学难点:如何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让文字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
可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字保护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游戏引入新课。猜字谜。目、面、耳、象。(出示图片)
二、作品赏析。
1、我们的中国的文字是我们祖先的结晶,现代的人同样也非常聪明,看!经过,装饰的文字,同样有趣别致。
2、欣赏字。
甜。
为什么用一个苹果放到笔画中。他代替了哪一个笔画呀。代替的笔画效果是否一样。如果把整个字用苹果代替行不?想想,还有哪些字也可以这样装饰。
秋。
这个什么字。你发现了它的变化吗?说说这样变化好在哪里?
学。
看到学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创作。
1、根据字形字意来联想。
2、夸张变形的字来联想。
3、学生练习,美化字。
二、作品展评。
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第9课 《吉祥物》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学习知道部分著名的吉祥物,了解它们的造型色彩、年代、国度等,知道吉祥物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能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个有特色的自己喜爱的吉祥物。
2、隐性目标:通过以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以及个有审美取向的形象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在动手活动中的合作能力、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
吉祥物造型的常用基本方法和色彩搭配设计。
教学难点
吉祥物设计的创新构思。
课时:4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回答法,实物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若干实物茫例
学生:铅笔、橡皮、水彩笔(或油画棒等)、剪刀、胶水、彩色卡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实物教具向学生介绍北京奥运的吉祥物,由此导入课题,讨论时事激发兴趣。
二、讲述新课:
1、什么是吉祥物?
①学生看书、讨论、自由回答。
②教师小结:吉祥物是人们为组织主题活动的设计的标志性的形象,象征欢乐吉祥,内含企盼成功的愿望。
2、吉祥的设计基本特征:
①造型:可爱、夸张、活泼、幽默等。
②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通过对部分著名吉祥物的欣赏,让学生自行总结回答以上内容,教师启发引导学生。
3、吉祥物的设计方法:
①确定主题。(运动会、班级活动、艺术节等)
②选定原形。(基本形,如动物、日常生活用品等)
③对原形进行变形。(拟人化,如添加五官、动作、表情等)
④设计色彩。(根据实物、主题或自己喜好等)
以上内容教师可通过示范来讲解,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参与。
4、学生创作:
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自行选用一定的媒材进行大胆的自由创作,作业可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巡回辅导,也可适当加入某小组一起制作,注意启发孩子的构思。
5、自我展示:
让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以表演的形式让孩子们进入角色,充分表现自我。
6、课堂小结:
教师适当总结点评作业,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第二课时
1、吉祥物设计课是一门综合的课程,它不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设计与知识,其中包含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同时涉及到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与转换。
2、充分开发利用来自学生自身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的教学资源。
课前引导学生收集吉祥物并分析不同的表现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教师美术知识技能的专业化教学资源。
教师以同一组字为例,以不同类型的字体进行表现,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感悟吉祥物表现技法,激发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
4、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环境。
5、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容量,增强直观性。
6、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第三课时
(一) 情景感知:感知吉祥物
学习
1、方式与环节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吉祥物的资料,并带到学校,形成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学习
环境。
(2)选择学生手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
(3)用多媒体展示吉祥物,并配以相应场景。
(4)引导学生总结出吉祥物定义。
用 2、意图与效果
以吉祥物形成富有启发性和诱导力的学习氛围。
(二) 探索感悟
1、方式与环节
(1) 用多媒体展示吉祥物,讨论分析它们的造型特点。
形象特点:夸张、活泼、拟人
色彩特点:对比鲜明亮丽
(2) a .确定主题
如主题班会、爱鸟日、劳动周运动会、艺术节等
b .选定原形
能够充分体现活动主题,具有鲜明代表性,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物品或幻想事物
c .夸张变形
对原形进行拟人化处理,在形体、动作、表情、服饰等方面造型,可适当添加代表性道具,突出主题。 ( 3 )a .手绘法
用绘画的手段将设计表现出来,注意线条清晰,色彩鲜明。
b .粘贴法
用卡板纸粘出吉祥物形象,在背后加支撑,易于稳定摆放。
第四课时
(一)实践表现
1、意图与效果
从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的角度安排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主题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方式与环节
( 1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和制作方法进行吉祥物的设计与制作。
( 2 )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对吉祥物的追求与感悟表现出来,进行适当的夸张、变形和象征性,注重形式美感。
( 3 )教师巡回辅导,注意学生的不同基础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个性,有针对性的分层指导学生的实践表现。
(二)交流评价
1 、意图与效果
为学生创设的时间表现的时间与空间环境,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创作。
学生相互交流作业,以自评互评师生互动的方法评价实践表现的效果,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对吉祥物做自我介绍,点明主题,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课后进一步分析自己作业的成功与不足,思考改进的方法。 (三)课后拓展
第十课 装饰画
教学目标
1、感悟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2. 了解装饰画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艺术造型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装饰画艺术作品中表现方法,感悟传统艺术造型的魅力。
教学难点
如何大胆地运用色彩以及夸张地变形手法进行装饰创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提问:你认为什么叫装饰画?装饰画有什么作用?
1. 欣赏丁绍光的作品《乐园之梦》看蓝色的密林中,洁白的飞鸟与婀娜的少女相依相戏,引发人们无限美的联想。疏疏密密地交织在一起的金色线条,带给画面一种月色融融的感觉,向我们展现出神奇的景象
2. 欣赏李永平《风》深灰色的背景上陪加上了火红的凤狂可以说是活灵活现。 同学们你们说装饰画和写实性绘画在 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二、小结:
装饰画与写实绘画不同,它偏重表现形式的饰性不强调真实光影和透视关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和谐,多以夸张、变形的手法,给人以简洁、明快、强烈的艺术美感。
三、继续欣赏装饰画作品。
并回答问题: 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类的装饰画? 你想怎样进行创作。
四、指导学生进行打稿。
五、总结、布置下节课所用工具。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你构图的内容是什么?你会使用哪一种色调?
(2)你认为创作后的总体效果会怎样?
(3)教师加以补充。
二、继续创作
三、指导学生创作
四、评析总结
作品展示并讲解介绍。 师生共同互评
第11课 《星火燎原》
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进程当中的三件大事。
2、理解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就无立足之地;没有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不会保存革命的火种。鉴于以上原因,就必须讲清楚每个事件的过程、重要意义。 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
2、——引自《周恩来传》
二、秋收起义图片
1、秋收起义
关于秋收起义我们来看一段视屏。
2、欣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资料
3、欣赏井冈山会师 的图片
第12课 《结构素描》
教学目的:
1、结构分析素描的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认知形式及其结构分析的观念,
2、通过对物象结构的分析来深入对于空间的自我感受(诸如对形体观察与感受的程度,力量在空间的运动作用,直觉的空间判断,心智的推理等等)。
3、通过素描对于艺术创造的这些隐性作用,使学生从某一确定的描写过程中感受到内在结构的生命世界。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理性认识:
1、结构的类型 1) 骨架型 2) 积量型
2、结构的分析
1)骨架型结构分析
2)积量型结构分析
3)综合分析
第二课时
第二部分——实技实训:
1、训练步骤
第一步:确定整体比例形 第二步:勾画基本平面形 第三步:概括几何立体形 第四步:刻画具体结构形
2、图例剖析
3、范画欣赏
第三课时
(一)课题阐释
(二)搜集资料
1、搜集骨架型结构的自然物和人造物(图片)
2、搜集积量型的自然物和人造物(图片)
从所搜集的资料图片当中,体会骨架型结构和积量型结构的不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学会利用这两类结构对物象进行分析。
(三)体验练习
1、从所搜集的若干骨架型资料图片中,以速写形式勾勒其骨架造型。
2、从所搜集的若干积量型资料图片中,以速写形式勾画其积量造型。
3、以自然物象为模特,利用综合分析的手法,以草图形式分析其结构造型。
4、以人造物象为模特,利用综合分析的手法,以草图形式分析其结构造型。
(四)课题作业
1、单体人造器具或简单几何形体组合的结构分析 规格:4开纸 数量:2——4张 学时:6——10学时
2、单体自然物象的结构分析 规格:4开纸 数量:1——2张 学时:6——12学时
3、多个人造器具或复杂几何形体组合的结构分析 规格:2开纸 数量:1——2张 学时:12——20学时
第四课时
(一)作业展示
(二)交流讨论
讨论题目:
1、“形”与“体”的感知及其联系。
2、形如何向体转化?
3、动物、人、植物、器物等结构中的骨架与积量的转换。
(三)课后记
第13课 《多样的立体造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体构成的美感。
2、在学习中知道平面的纸材可以通过折卷、粘贴等方法构成立体形状,进行纸立体构成练习。
3、进一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纸的立体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使纸立体造型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特色。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课题:立体造型
2、复习单个纸立体形状的构成练习 板书:折、卷、贴
3、尝试制作
1展示各种形状的纸圈: ??
设问:和上节课你做的有什么不一样?你会做吗?谁来试试?
2出示若干纸条,指名个别学生尝试制作。
3展示作品。(粘贴在展示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再来尝试制作各种形状的纸圈,在试一试的状态下,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二课时
欣赏激趣:
这些简单的立体形状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他们的简易组合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那
就是雕塑作品。
1、欣赏雕塑作品
思考:同样是雕塑作品,你们觉得下面这几幅和上面的三幅有什么不同?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 上面三幅是普通的写实雕塑作品,而下面的这几幅都是抽象雕塑作品。就像刚才同学们发现的一样,抽象雕塑就是运用线、板、管等材料,通过卷折、组合、粘贴等技法进行表现。它所表现的简洁的立体造型却能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2、出示校园雕塑
比如说我们学校这个雕塑: 你们知道他它的含义吗? 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简介校园雕塑:其实我们学校这个雕塑就是由一个“人”字和一个门框组成。它代表学校的一种育人理念,引领着我们大家走进知识的大门。学校为什么不用写实的人物雕塑,那就是想给同学们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也就是抽象雕塑的形式美感。
3、畅谈构思
同学们欣赏了这些完美的抽象雕塑作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会的这些简单的纸立体形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学生畅谈创作想法,引出本节课创作主题:纸立体造型。
第三课时
探究创作
1、出示范作一
谁来说一说老师这件作品是如何构成的?它包括哪些立体形状? (卷折、粘贴、组合。三角管、小圆管、纸圈)
2、探究作法
1拆一拆:请一个学生上来把老师这件作品拆一拆,全班观察。
2合一合:老师把拆下来的立体形状重新组合起来,全班再观察。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立体形状的简易组合竟然是独特的立体造型。
3、出示范作二
第十四课 会动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教具、学具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 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三、剪影表演
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第十五课 彩塑人物
教学目的:
1.学习掌握彩塑人物的基本制作方法;
2.进行彩塑人物的创作,培养学生对人物造型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我国彩塑民间艺术的情感。训练学生讲究个人和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彩塑人物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大胆塑造。
教学准备:
1.搜集惠山泥人实物几件,以及其它泥人作品的图片;
2.故事录音磁带、录音机;
3.示范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
一、欣赏揭题,激发兴趣。
1.展示上节课学生完成的“泥塑,坐着的同学”作品,教师肯定学生大胆创作的精神。
2.出示课前准备的“惠山泥人”实物。先让学生欣赏并说说它们与前课的泥塑有何区别,从而引出课题,然后再向学生介绍。惠山泥人是泥塑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采用传统模具印坯和手捏造型彩绘而成。作品一般不大,形成了独特的质朴、简练的地方风格。
3.打开教材,指导学生欣赏著名泥塑家郑于鹤的作品,他的作品大多是儿童题材,造型夸张,民族特色鲜明,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再播放他刻苦学艺的故事录音,学习他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指导学生欣赏其它彩塑人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彩塑人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旧带新,学习彩塑方法。
1.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第七册时学了“彩塑动物”一课,彩塑动物是怎样做成的呢?(让学生回答)
2.让学生看着教材上介绍的彩塑人物的基本步骤,想想自己有信心做好吗? 然后跟着教师一起试试怎样制作,熟悉基本步骤,体会彩塑人物与彩塑动物有何区别。
(1)确定彩塑人物的内容和形式:是单人的、双人的还是综合的,是站的坐的还是运动的。
(2)和泥至熟;
(3)塑出基本形态——概括性强;
(4)添加形象;
(5)刻画要精致;
(6)上色——待干后.
三、学生练习彩塑人物。
1.布置比赛要求和卫生要求;
2.教师个别辅导,随时表扬胆大而心细的学生,纠正存在的缺点。
四、作业 展示,轮流观摩。
民主评出最佳作品,再由获奖小作者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然后教师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轮流观摩获奖作品。
五、擦干桌面,打扫教室。
教师检查谁的卫生打扫工作做得最好,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讲究个人卫生、爱护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
第16课 《电脑绘画》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画图软件的操作方法。
2. 利用画图软件部分工具绘制小鸟。
3. 通过运用画笔软件绘制小鸟,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画笔软件各部分工具的操作方法, 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的兴趣。
教学重点:画图软件部分工具的应用与操作。 教学难点: 曲线工具的应用。
可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言: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画图”软件的操作与应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运用画图软件的部分工具画“小鸟”。 板书课题: 画“小 鸟” 学习新课:
1.启动“画图”软件。
谈话:这节课,我们需要利用画笔软件的椭圆、直线、曲线及着色滚筒工具来绘制“小鸟”
2.操作步骤:(边讲解边投影演示) A .画头部
讲解演示:单击椭圆工具,移动十字光标到绘图区,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图形就会朝鼠标器移动方向延伸,放开鼠标左键则完成绘制。按此方法,画出圆圆的小鸟头,再在小鸟头中画一个圆圆的小鸟眼睛。 A .直线的画法:
讲解演示:单击直线工具,移动十字形光标到小鸟眼睛的上面,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直线就会朝鼠标器移动方向改变长度及位置,放开鼠标左键则完成绘制。按此方法,在小鸟眼睛中间画一直线。
B .着色滚筒的用法:
讲解演示:着色滚筒主要是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内着色,单击着色滚筒,在封闭区内单击既可。
C .利用画直线的方法,画出小鸟嘴、两根绒毛及身体部分的直线。
D .曲线的画法:
第二课时
讲解演示:单击曲线工具,在曲线的一个端点单击一下,然后继续按住鼠标左, 移动到另一个端点,放开鼠标左键,则在两端点之间出现一直线。
在移动十字形光标到所绘线条的中间,向外拽出所需的形状。
1.利用画直线的方法,画出小鸟的其余部分,一只可爱的小鸟出现了。
2.选择“文件”菜单下的“保存”命令,可以将所绘制的图画保存到磁盘上。
3.学生上机操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练习:绘制下图所示的小鸟简笔画。
5.培养兴趣:(完成作业的同学可任选其中一个进行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 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电脑绘画, 并且用画图软件画了很多漂亮的画, 那么你们用画图软件画
过那些画? 都用到了画图软件中的那些工具?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同学的电脑作品, 是一只小鸟, 可是它很孤单, 它想让同学们为它找一个同样的伙伴, 可以用什么办法去找呢? (二) 新授阶段
生:用手来画, 画一个和它一样的。 师:用那一种方法更简单?
讨论:从画图软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 去找找看! (让学生上讲台来找给大家看。)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 一起来制作更多的。
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 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 想不想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张电脑画?
师:我来操作, 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
第四课时
(三) 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
(四) 互评
第十七课 有趣的数码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绘画中远近距离感是怎样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 点:能够运用绘画的方法体现距离感。
难 点:让学生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
材料准备: 学生:绘画用纸
教师:数码相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语文课上学的《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辩的是什么?,他们俩分别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有趣的数码艺术》--------------板书课题
(二)试一试:
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数码相机,连续做试验;
首先,教师从学生中挑选出两位个子一般高的同学,从一侧照相 然后将图片传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说出现象和感受?如:“同学们,你们看为什么一个变高了,一个变矮了?”。然后,教师再让一个学生手拿杯子,教师变换远近距离进行摄像,让学生观看图片后,回答教师:“杯子为什么变大了?”、“是什么动了?”等问题。
其次,教师手拿黑板擦与同学比大小后进行照相,观看图片后教师继续提问:“黑板擦为什么和同学一样大了?”
最后,教师再给一排同学照相,观看图片后,同学们发现越远的同学越小、越远的同学越模糊,越近的同学则相反!
(三)想一想: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出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此同时教师出示刚刚照的一系列图片,让每个小组的同学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然后,教师进行小结,理顺远近的关系如:“大家说的非常好!近的显得大并且清晰,远的显得小并且模糊!”,并出示课件中的各类资料图片加深学生对远近关系的理解。
(四)画一画:
吸取更多理论知识,让学生自己寻找逆向思维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然后,再让全班同学分组画一画“一条伸向远方的路”,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板书学生遇到的难题,然后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解决。
(五)练一练: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用山、树、路三个景色元素组成一幅有远近距离感的画”,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单独指导。
(六)评一评:
让学生在小组中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后,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同学们自由表达;说出自己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喜欢?以及作者表述自己的构思和绘画方法,教师再加以总评并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要点等。 最后,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拓展如:“你在生活中还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下节课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第十八课 名楼名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审美力、表现力等
2、认识目标:指导学生品味我国名楼名园历史文化魅力及造型特点。
3、情感目标:增长知识,受育熏陶,激发爱国,爱家乡情感,懂得保护自然。
教学重点:
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能表现出名楼的基本造型。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名楼名园,薰陶本土魅力。
教学教具准备:
1、学生:绘画工具
2、教师:我国名楼图片及本土定安文笔峰图片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根据兴趣爱好分好小组(4-6人为一组)并选好组长,统一意见。
2、创造情境,激发兴趣,揭开课题。
师:同学们,大家有去过旅游吧?今天,老师带大家看看一处我国美丽的风景区。边看边找出里面都有哪些美丽的风景感动了您?
生:湖、假山、自然风景、楼阁、等。
师:同学们看的都很认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丽风景里的楼阁。(板书:名楼名园)
3、直观感受,领略我国名楼的魅力。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欣赏我国有哪些有名的名楼名图(边看课件边讲解)
我国有许多名楼,如: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腾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名楼之所以著名,除了建筑精美,造型好看,地理位置绝佳外,还因为有历史名家为它撰写的诗文,楹联传诵千古。
4、分析讨论,认识名楼结构,加深印象。
师:我国名楼很多,除三大名楼外,还有哪些?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它们的造型特征是怎样?
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说出本组的答案。
师:归纳答案
(除了江南三大名楼外,还有北京的颐和园、 江苏的拙政园,还有我们定安文笔峰的楼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许多我国著名的名楼名园,楼阁都有哪些结构特点了?
生:(古代名楼都是二层以上金碧辉煌的高大建筑,四周有隔扇或栏杆回廊,可以供游人登高远望休息观景,还可以用来藏书供佛,悬挂钟鼓。而且楼上的那些角边都是向上翘的,体现出楼阁的特殊性美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名楼名园,并且把它画在画纸上(板书:名楼名园)
二、 教学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楼阁的基本结构,下面先一起看别人在画纸上,是怎样表现出楼阁的。
A 、出示学生作品, 小组讨论,派代表说说小组观点。(教师师指导欣赏) (都是以线条表现的楼阁的基本结构,线条以粗细、疏密表现楼阁的主次。)
B 、 示范绘画
作画步骤:先画楼阁大体结构,再画细节,最后画周边自然风景。(师巡视指导)
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你见过、觉得美的楼阁勾画出来,要注意它们的结构特征。
三、作品评比:师讲评学生作品
1、学生互评。
2、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
课后拓展:今天,我们学习了“名楼名园”,平时要多观察此类的楼阁,并且还要把它们画在我们的画纸上。感受我们祖国是多么的富强。
第十九课 古桥古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了解古桥古塔的基本风貌和结构特征,开阔艺术视野;
2、使用多种方法,各种材料进行塑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动手制作桥或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姿多彩的古桥古塔点缀着祖国的美好山河,成为旅游胜地的人文景观。作为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我们脚下每一寸土地都是美的风景,古桥古塔皆在图画中。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下我国一些有名的古桥古塔。(板书课题)
二、欣赏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中国的四大古桥
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广东的广济桥,广西的风雨桥。(出示图片介绍)
2、认识颐和园十七孔桥(出示图片介绍)
3、归纳出桥的结构:桥基、桥身、桥墩、桥洞、栏杆等组成;桥的类型:廊桥、拱桥、吊桥、九曲桥等。
4、认识中国一些有名的古塔(出示图片介绍)
第20课 《向往和平》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以及他们的事迹。
2.尊敬和欣赏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们。
活动准备
1.有关和平人士的事迹。
2.收集到的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
课时:3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中国,和平的国度
1.介绍一些如“化干戈为玉帛”等的典故,让学生懂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并很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
2.引导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和书籍等找有关和谐、和平的成语或故事,在课堂上交流。
第二课时
一、和平使者——周恩来
交流周总理生前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种种事情。可以制作资料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二、我敬佩的和平使者
1.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和平使者的事迹,如宋庆龄、安南、特雷莎、施韦泽、珍妮·古道尔、陈香梅、海明威等,介绍他们的事迹,交流对他们的理解与感情。
2. 把收集的自己最敬佩的和平使者介绍给同学并说说敬佩他们的原因。
第三课时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人物谱
1.利用网络和其他渠道查找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以及他们的杰出事迹。
2.与同学合作制作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人物谱。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人物谱
第一课:中国山水画艺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学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第二课:实用美观的产品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3、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4、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5、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第二课时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2、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3、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4、作业点评。
第三课:多样的“世博”建筑
教学目标:
1、根据记忆活想象,表现心中的风景。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与学生搜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景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
1、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
2、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上曾经学过的描写优美风景的课文片断。
3、引导学生曾经听过的旋律优美的音乐,产生的联想。
4、引导学生想象:你理想中的家乡美景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二、指导学生作画。
1、根据上面的提示,选择你喜欢的进行作画。
2、作画形式、要求:
(1)可以用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表现。
(2)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学生中的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1、 揭示内容:利用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造风景画。
2、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范图懂得创作方法:利用我们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粘在白纸上,延伸、扩展出一幅风景画。
3、 学生进行创造,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优秀作品。
5、 未完成的学生可以课后继续创作。
第4课 《有趣的影像》
活动目标:
1.通过照哈哈镜, 激发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发现。
2. 通过照一照, 摸一摸, 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孩子能知道凹、凸镜。
3. 培养孩子乐于探索影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生活中各种不锈钢制品(如:碗、杯子、热水瓶、锅子、锅铲等);凹、凸两面哈哈镜;人手一张会发亮的板(制作方法:在每块泥工板上贴上银色闪亮即时贴)。
课时:4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活动,激发孩子在照哈哈镜时寻找发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面很有趣的哈哈镜,你们想不想来照一照,看看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照完以后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二、进入活动主题,使学生发现影像。
1、初次尝试——发现影像
师: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也有许多东西会让我们照了变的很有趣。比如:我们吃饭的碗、烧菜的锅子、热水瓶等等。不信呀,就请大家试一试。照一照热水瓶里,碗里------的你是什么样的?
师:你照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碗里的我倒过来了;我发现锅铲柄上的我变长了;我发现茶杯盖子上的我头变大了脖子变小了------
师:为什么热水瓶里,碗里,锅子里的你会变的这么有趣呢?
第二课时
1、再次尝试——探索影像
师:请小朋友再去照一照,并且用手模一摸,想想你为什么会变。
学生:我摸到碗的外面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我摸到锅铲有的地方光滑有的地方不光滑------
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照出来才这么有趣呢!
2、探索活动
师:请小朋友从椅子底下取出一块板,这快板也能让我们的脸照的很有趣。请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怎样照才能让我们的脸变的很有趣?
请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自己的发现。
总结:原来呀当板凹进去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胖胖的,这就是凹透镜;当板凸出来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瘦瘦的,这就是凸透镜。我们去把这个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吧!
第三课时
一、引导学生照哈哈镜
师: 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
生:“变成大胖子了” “变得又瘦又高”“上面瘦瘦的,下面很肥”
师: 为什么哈哈镜里照出来的人,会变得这么有趣呢?
(请你看一看,摸一摸哈哈镜面和我们平时照的镜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哈哈镜的镜面是凹凸不平的,是不是这个原因才使里面照出来的人变得很有趣呢?老师先不告诉你,要请你们来玩一个东西。
二、引导孩子操作锡箔纸板。
1、师:请你用不同的方法来照一照,让照出来的你变得很有趣。并把自己所用的方法及结果记录下来。(学生进行探索)
2、师:你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这块板凹进去或凸出来的时候,照出来的我们会变得很有趣。现在,你知道哈哈镜的秘密了吧。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在周围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影像。
1、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能照出你有趣的脸,现在,老师要请你到四周去照一照找一找。学生进行操作探索活动
师: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小朋友发现有许多东西都能照出脸。当镜面凹进去或突出来时,照出来的脸会变得很有趣。
二、游戏——《我照哈哈镜》
请学生边念儿歌边用肢体表现高、矮、胖、瘦等。
《我们来照哈哈镜》
嘻嘻哈哈,我们来照哈哈镜。
不准动不准笑不准开玩笑。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光的秘密。
第5课 《多彩的田园风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理解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体会色彩风景画与音乐作品的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调配颜色,如何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教学重点:条件色对固有色的影响;体会色彩风景画的情感。
教学手段:示范、观察、讨论、作业、多媒体演示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引入课题:
欣赏风光片:
①提出问题:雪为何会呈现出黄色和蓝色 ?
②演示、观察环境色、光源色对白色石膏体色彩的影响。
③分析风景画中, 白色物体的色彩变化。
二、讨论:
如果物体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红色、蓝色或其他的颜色,那它的色彩会呈现怎样的变化 ?
①得出结论:
1 .受光面:固有色 + 光源色
2 .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3 .背光面: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的反光
4 .投影: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
②总结:大自然是我们色彩的宝库, 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是由于不同的固有色在不同的环境、在不同光源的影响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幅幅多彩的风景画,,
三、练习从景物中提取色、彩,并讲述它的色彩变化。
四、教师指导:
主要针对调色问题进行演示。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都知道,音乐作品能以它特有的方式来感染人们的情绪,其实美术作品尤其是色彩画,也能让人触景生情,现在让我们
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体会一下两者是否有某种联系。
二、欣赏民乐合奏,并体会能受到何种感染。
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
①节奏 ( 欢快 ) ;
②旋律的起伏 ( 起伏大 ) ;
③是否有多种乐器合奏 ( 多种不同音色交织在一起 ) 。
三、欣赏风景画《夏日》,分析色彩,体会情感。
1 .回答问题:
①跳跃的笔触;
②响亮、纯净的色彩对比;
③色彩的明暗对比。
2 .欣赏同类型的风景作品。
3 .欣赏不同类型的风景作品《三片云》,分析色彩,体会情感,回答问题。 ①笔触柔和、细腻; ②纯度低的色彩对比变化细微,对比不强。
4 .为《三片云》配上合适的音乐,来烘托画面的意境。
5 .欣赏同类型的作品。
四、小结:美术作品中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调、不同的表现手法,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感受。
五、作画步骤:
1 .取景、构图。
2 .大色块的铺垫。
3 .调整完成。
第6课 《亮丽的城市风景》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词语,如“返璞归真”、“陶冶”、“静谧”、“姹紫嫣红”、“赏心悦目”,能书写、能掌握词义。
2、能了解景观花卉的分类、材料和设计原则。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能整体感知文意,简单地辨别一些说明方法,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美、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养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把握景观花卉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一些不同的城市景观所采用的花卉装饰图片
生活在城市中,一些起到装饰作用的花卉随处可见,有的绚烂夺目,有的娴静优雅,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带来了赏心悦目的感受。但是同学们可能不知道花卉的装饰是讲究一定的原则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说明花卉装饰的文章《城市景观花卉装饰》。
二、学习新课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用5分钟默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掌握一些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返璞归真、陶冶、静谧、姹紫嫣红、赏心悦目
2、思考:说明文首先要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那么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设想:城市景观花卉装饰
3、思考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1)城市景观花卉的作用
(2)城市景观花卉的分类(气候、形态)
(3)城市景观花卉的材料
(4~7)城市景观花卉的设计原则(实用角度;布置的环境特点;欣赏的角度)
(8)总结
概括段意能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研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基本常识
重点研读4~7段
1、请同学散读4~7段
思考:(1)、从花卉装饰的实用角度,花卉装饰应掌握什么原则?
(2)、从环境特点,花卉装饰应掌握什么原则?
(3)、从欣赏角度,花卉有哪些效果?
设想:(1)、实用角度:布置庆典场所,色彩鲜艳,用期不长;
布置展览馆、阅览室,淡雅朴素,花期持久
布置陵园,常青,简素
(2)、环境特点: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相适宜
(3)、欣赏角度:花类,色彩绚丽,温暖、热情
叶类,青翠舒展、宁静、清爽
果类,鲜艳可爱,丰收的喜悦
二、小结:在研读每段内容时应注意一些路标性的词语以及一些重要的标点符号的运用,在这几段中,多次用到了分号,这其实已经暗示了学生文章的条理结构。
第三课时
1、介绍初中阶段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
举例子: 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进行说明。这是常用的说明方法,例子前面常有 “比如”“例如”“如”等标志词语。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的说明事物。
2、思考:在4~7段中,作者是否用到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个例子,并试着说说它的作用。(小组讨论)
例:第5节,为了更好地说明布设展览馆要求时,作者列举了“山石盆景、蕙兰和富贵竹”,具体地说明了布设展览馆要求时花期长,淡雅的花卉。
请同学朗读语段,更好地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请同学个别发言
第四课时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用5分钟默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掌握一些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2、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3、思考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小结:概括段意能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深入研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基本常识
4、请同学散读4~7段
思考:(1)、从花卉装饰的实用角度,花卉装饰应掌握什么原则?
(2)、从环境特点,花卉装饰应掌握什么原则?
(3)、从欣赏角度,花卉有哪些效果?
5、小结:在研读每段内容时应注意一些路标性的词语以及一些重要的标点符号的运用,在这几段中,多次用到了分号,这其实已经暗示了学生文章的条理结构。
总结:通过这篇说明文,我们大致了解了一些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包括概括每段段意,注意一些路标性的词语和标点,以及能够辨别一些说明方法并了解作者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二、作业:
1、抄写词语并解释:返璞归真、陶冶、静谧、姹紫嫣红、赏心悦目
2、选择一个社会活动,并自己给它配适合的花卉,并且作一定的文字说明,说说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花卉的原因。
第7课 《标志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学设计说明及教学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综合运用艺术字、自选图形知识制作班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方式落实本节课的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的学习汇报,还有最后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的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也是在进行自我激励,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提升个人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自选图形和艺术字制作班徽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审美能力。
可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者权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标志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有特点的标志应用(交通标志、安全标志、商标标志、电视台标志),产生联想,然后适时与学生共同总结标志设计的三种构成方式:图形、文字、图文结合。
二、1、提出本课任务: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本班设计一个班徽,要求:利用自选图形和艺术字制作。
2、提供参考样式:让学生参考几个班徽形象设计,给学生一个引导的方向,而不是让他们盲目的去创作。
3、师:为完成本课任务我们需要应用以下内容,现在以组为单位讨论这三个问题(五分钟):
1)插入自选图形、艺术字
2)调节图形之间的层次关系(上、下)
3)组合图形
(以上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最后汇报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一、布置任务:上机实践,并让学生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设计:
●简:简洁简练,一目明了
●准:内容准确,有主题思想
●奇:独树一帜,不能雷同
●美:符合艺术美的规律
符合大众审美情感
制作的过程中以组为单位进行设计。
二、发布作品
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展示小组成果,并讲解设计意图。
其他同学参照设计原则评价作品
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评选出最喜爱的作品。并鼓励学生:这一课我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目的已经实现了,希望同学们以后多思考、多实践、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第8课 《字体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的自豪感。
2、体验各种不同的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
3、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制作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的联想设计。 教学准备:一些范作图片。
教学重点: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
教学难点:如何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让文字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
可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字保护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游戏引入新课。猜字谜。目、面、耳、象。(出示图片)
二、作品赏析。
1、我们的中国的文字是我们祖先的结晶,现代的人同样也非常聪明,看!经过,装饰的文字,同样有趣别致。
2、欣赏字。
甜。
为什么用一个苹果放到笔画中。他代替了哪一个笔画呀。代替的笔画效果是否一样。如果把整个字用苹果代替行不?想想,还有哪些字也可以这样装饰。
秋。
这个什么字。你发现了它的变化吗?说说这样变化好在哪里?
学。
看到学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创作。
1、根据字形字意来联想。
2、夸张变形的字来联想。
3、学生练习,美化字。
二、作品展评。
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第9课 《吉祥物》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学习知道部分著名的吉祥物,了解它们的造型色彩、年代、国度等,知道吉祥物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能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个有特色的自己喜爱的吉祥物。
2、隐性目标:通过以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以及个有审美取向的形象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在动手活动中的合作能力、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
吉祥物造型的常用基本方法和色彩搭配设计。
教学难点
吉祥物设计的创新构思。
课时:4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回答法,实物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若干实物茫例
学生:铅笔、橡皮、水彩笔(或油画棒等)、剪刀、胶水、彩色卡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实物教具向学生介绍北京奥运的吉祥物,由此导入课题,讨论时事激发兴趣。
二、讲述新课:
1、什么是吉祥物?
①学生看书、讨论、自由回答。
②教师小结:吉祥物是人们为组织主题活动的设计的标志性的形象,象征欢乐吉祥,内含企盼成功的愿望。
2、吉祥的设计基本特征:
①造型:可爱、夸张、活泼、幽默等。
②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通过对部分著名吉祥物的欣赏,让学生自行总结回答以上内容,教师启发引导学生。
3、吉祥物的设计方法:
①确定主题。(运动会、班级活动、艺术节等)
②选定原形。(基本形,如动物、日常生活用品等)
③对原形进行变形。(拟人化,如添加五官、动作、表情等)
④设计色彩。(根据实物、主题或自己喜好等)
以上内容教师可通过示范来讲解,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参与。
4、学生创作:
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自行选用一定的媒材进行大胆的自由创作,作业可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巡回辅导,也可适当加入某小组一起制作,注意启发孩子的构思。
5、自我展示:
让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以表演的形式让孩子们进入角色,充分表现自我。
6、课堂小结:
教师适当总结点评作业,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第二课时
1、吉祥物设计课是一门综合的课程,它不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设计与知识,其中包含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同时涉及到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与转换。
2、充分开发利用来自学生自身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的教学资源。
课前引导学生收集吉祥物并分析不同的表现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教师美术知识技能的专业化教学资源。
教师以同一组字为例,以不同类型的字体进行表现,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感悟吉祥物表现技法,激发想象力,拓宽思维空间。
4、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环境。
5、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容量,增强直观性。
6、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第三课时
(一) 情景感知:感知吉祥物
学习
1、方式与环节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吉祥物的资料,并带到学校,形成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学习
环境。
(2)选择学生手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
(3)用多媒体展示吉祥物,并配以相应场景。
(4)引导学生总结出吉祥物定义。
用 2、意图与效果
以吉祥物形成富有启发性和诱导力的学习氛围。
(二) 探索感悟
1、方式与环节
(1) 用多媒体展示吉祥物,讨论分析它们的造型特点。
形象特点:夸张、活泼、拟人
色彩特点:对比鲜明亮丽
(2) a .确定主题
如主题班会、爱鸟日、劳动周运动会、艺术节等
b .选定原形
能够充分体现活动主题,具有鲜明代表性,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物品或幻想事物
c .夸张变形
对原形进行拟人化处理,在形体、动作、表情、服饰等方面造型,可适当添加代表性道具,突出主题。 ( 3 )a .手绘法
用绘画的手段将设计表现出来,注意线条清晰,色彩鲜明。
b .粘贴法
用卡板纸粘出吉祥物形象,在背后加支撑,易于稳定摆放。
第四课时
(一)实践表现
1、意图与效果
从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的角度安排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主题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方式与环节
( 1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和制作方法进行吉祥物的设计与制作。
( 2 )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对吉祥物的追求与感悟表现出来,进行适当的夸张、变形和象征性,注重形式美感。
( 3 )教师巡回辅导,注意学生的不同基础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个性,有针对性的分层指导学生的实践表现。
(二)交流评价
1 、意图与效果
为学生创设的时间表现的时间与空间环境,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创作。
学生相互交流作业,以自评互评师生互动的方法评价实践表现的效果,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对吉祥物做自我介绍,点明主题,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课后进一步分析自己作业的成功与不足,思考改进的方法。 (三)课后拓展
第十课 装饰画
教学目标
1、感悟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2. 了解装饰画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艺术造型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装饰画艺术作品中表现方法,感悟传统艺术造型的魅力。
教学难点
如何大胆地运用色彩以及夸张地变形手法进行装饰创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提问:你认为什么叫装饰画?装饰画有什么作用?
1. 欣赏丁绍光的作品《乐园之梦》看蓝色的密林中,洁白的飞鸟与婀娜的少女相依相戏,引发人们无限美的联想。疏疏密密地交织在一起的金色线条,带给画面一种月色融融的感觉,向我们展现出神奇的景象
2. 欣赏李永平《风》深灰色的背景上陪加上了火红的凤狂可以说是活灵活现。 同学们你们说装饰画和写实性绘画在 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二、小结:
装饰画与写实绘画不同,它偏重表现形式的饰性不强调真实光影和透视关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和谐,多以夸张、变形的手法,给人以简洁、明快、强烈的艺术美感。
三、继续欣赏装饰画作品。
并回答问题: 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类的装饰画? 你想怎样进行创作。
四、指导学生进行打稿。
五、总结、布置下节课所用工具。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你构图的内容是什么?你会使用哪一种色调?
(2)你认为创作后的总体效果会怎样?
(3)教师加以补充。
二、继续创作
三、指导学生创作
四、评析总结
作品展示并讲解介绍。 师生共同互评
第11课 《星火燎原》
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进程当中的三件大事。
2、理解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就无立足之地;没有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不会保存革命的火种。鉴于以上原因,就必须讲清楚每个事件的过程、重要意义。 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
2、——引自《周恩来传》
二、秋收起义图片
1、秋收起义
关于秋收起义我们来看一段视屏。
2、欣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资料
3、欣赏井冈山会师 的图片
第12课 《结构素描》
教学目的:
1、结构分析素描的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认知形式及其结构分析的观念,
2、通过对物象结构的分析来深入对于空间的自我感受(诸如对形体观察与感受的程度,力量在空间的运动作用,直觉的空间判断,心智的推理等等)。
3、通过素描对于艺术创造的这些隐性作用,使学生从某一确定的描写过程中感受到内在结构的生命世界。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理性认识:
1、结构的类型 1) 骨架型 2) 积量型
2、结构的分析
1)骨架型结构分析
2)积量型结构分析
3)综合分析
第二课时
第二部分——实技实训:
1、训练步骤
第一步:确定整体比例形 第二步:勾画基本平面形 第三步:概括几何立体形 第四步:刻画具体结构形
2、图例剖析
3、范画欣赏
第三课时
(一)课题阐释
(二)搜集资料
1、搜集骨架型结构的自然物和人造物(图片)
2、搜集积量型的自然物和人造物(图片)
从所搜集的资料图片当中,体会骨架型结构和积量型结构的不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学会利用这两类结构对物象进行分析。
(三)体验练习
1、从所搜集的若干骨架型资料图片中,以速写形式勾勒其骨架造型。
2、从所搜集的若干积量型资料图片中,以速写形式勾画其积量造型。
3、以自然物象为模特,利用综合分析的手法,以草图形式分析其结构造型。
4、以人造物象为模特,利用综合分析的手法,以草图形式分析其结构造型。
(四)课题作业
1、单体人造器具或简单几何形体组合的结构分析 规格:4开纸 数量:2——4张 学时:6——10学时
2、单体自然物象的结构分析 规格:4开纸 数量:1——2张 学时:6——12学时
3、多个人造器具或复杂几何形体组合的结构分析 规格:2开纸 数量:1——2张 学时:12——20学时
第四课时
(一)作业展示
(二)交流讨论
讨论题目:
1、“形”与“体”的感知及其联系。
2、形如何向体转化?
3、动物、人、植物、器物等结构中的骨架与积量的转换。
(三)课后记
第13课 《多样的立体造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体构成的美感。
2、在学习中知道平面的纸材可以通过折卷、粘贴等方法构成立体形状,进行纸立体构成练习。
3、进一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纸的立体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使纸立体造型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特色。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课题:立体造型
2、复习单个纸立体形状的构成练习 板书:折、卷、贴
3、尝试制作
1展示各种形状的纸圈: ??
设问:和上节课你做的有什么不一样?你会做吗?谁来试试?
2出示若干纸条,指名个别学生尝试制作。
3展示作品。(粘贴在展示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再来尝试制作各种形状的纸圈,在试一试的状态下,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二课时
欣赏激趣:
这些简单的立体形状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他们的简易组合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那
就是雕塑作品。
1、欣赏雕塑作品
思考:同样是雕塑作品,你们觉得下面这几幅和上面的三幅有什么不同?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 上面三幅是普通的写实雕塑作品,而下面的这几幅都是抽象雕塑作品。就像刚才同学们发现的一样,抽象雕塑就是运用线、板、管等材料,通过卷折、组合、粘贴等技法进行表现。它所表现的简洁的立体造型却能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2、出示校园雕塑
比如说我们学校这个雕塑: 你们知道他它的含义吗? 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简介校园雕塑:其实我们学校这个雕塑就是由一个“人”字和一个门框组成。它代表学校的一种育人理念,引领着我们大家走进知识的大门。学校为什么不用写实的人物雕塑,那就是想给同学们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也就是抽象雕塑的形式美感。
3、畅谈构思
同学们欣赏了这些完美的抽象雕塑作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会的这些简单的纸立体形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学生畅谈创作想法,引出本节课创作主题:纸立体造型。
第三课时
探究创作
1、出示范作一
谁来说一说老师这件作品是如何构成的?它包括哪些立体形状? (卷折、粘贴、组合。三角管、小圆管、纸圈)
2、探究作法
1拆一拆:请一个学生上来把老师这件作品拆一拆,全班观察。
2合一合:老师把拆下来的立体形状重新组合起来,全班再观察。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立体形状的简易组合竟然是独特的立体造型。
3、出示范作二
第十四课 会动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教具、学具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 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三、剪影表演
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第十五课 彩塑人物
教学目的:
1.学习掌握彩塑人物的基本制作方法;
2.进行彩塑人物的创作,培养学生对人物造型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我国彩塑民间艺术的情感。训练学生讲究个人和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彩塑人物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大胆塑造。
教学准备:
1.搜集惠山泥人实物几件,以及其它泥人作品的图片;
2.故事录音磁带、录音机;
3.示范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
一、欣赏揭题,激发兴趣。
1.展示上节课学生完成的“泥塑,坐着的同学”作品,教师肯定学生大胆创作的精神。
2.出示课前准备的“惠山泥人”实物。先让学生欣赏并说说它们与前课的泥塑有何区别,从而引出课题,然后再向学生介绍。惠山泥人是泥塑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采用传统模具印坯和手捏造型彩绘而成。作品一般不大,形成了独特的质朴、简练的地方风格。
3.打开教材,指导学生欣赏著名泥塑家郑于鹤的作品,他的作品大多是儿童题材,造型夸张,民族特色鲜明,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再播放他刻苦学艺的故事录音,学习他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指导学生欣赏其它彩塑人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彩塑人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旧带新,学习彩塑方法。
1.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第七册时学了“彩塑动物”一课,彩塑动物是怎样做成的呢?(让学生回答)
2.让学生看着教材上介绍的彩塑人物的基本步骤,想想自己有信心做好吗? 然后跟着教师一起试试怎样制作,熟悉基本步骤,体会彩塑人物与彩塑动物有何区别。
(1)确定彩塑人物的内容和形式:是单人的、双人的还是综合的,是站的坐的还是运动的。
(2)和泥至熟;
(3)塑出基本形态——概括性强;
(4)添加形象;
(5)刻画要精致;
(6)上色——待干后.
三、学生练习彩塑人物。
1.布置比赛要求和卫生要求;
2.教师个别辅导,随时表扬胆大而心细的学生,纠正存在的缺点。
四、作业 展示,轮流观摩。
民主评出最佳作品,再由获奖小作者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然后教师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轮流观摩获奖作品。
五、擦干桌面,打扫教室。
教师检查谁的卫生打扫工作做得最好,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讲究个人卫生、爱护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
第16课 《电脑绘画》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画图软件的操作方法。
2. 利用画图软件部分工具绘制小鸟。
3. 通过运用画笔软件绘制小鸟,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画笔软件各部分工具的操作方法, 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的兴趣。
教学重点:画图软件部分工具的应用与操作。 教学难点: 曲线工具的应用。
可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言: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画图”软件的操作与应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运用画图软件的部分工具画“小鸟”。 板书课题: 画“小 鸟” 学习新课:
1.启动“画图”软件。
谈话:这节课,我们需要利用画笔软件的椭圆、直线、曲线及着色滚筒工具来绘制“小鸟”
2.操作步骤:(边讲解边投影演示) A .画头部
讲解演示:单击椭圆工具,移动十字光标到绘图区,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图形就会朝鼠标器移动方向延伸,放开鼠标左键则完成绘制。按此方法,画出圆圆的小鸟头,再在小鸟头中画一个圆圆的小鸟眼睛。 A .直线的画法:
讲解演示:单击直线工具,移动十字形光标到小鸟眼睛的上面,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直线就会朝鼠标器移动方向改变长度及位置,放开鼠标左键则完成绘制。按此方法,在小鸟眼睛中间画一直线。
B .着色滚筒的用法:
讲解演示:着色滚筒主要是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内着色,单击着色滚筒,在封闭区内单击既可。
C .利用画直线的方法,画出小鸟嘴、两根绒毛及身体部分的直线。
D .曲线的画法:
第二课时
讲解演示:单击曲线工具,在曲线的一个端点单击一下,然后继续按住鼠标左, 移动到另一个端点,放开鼠标左键,则在两端点之间出现一直线。
在移动十字形光标到所绘线条的中间,向外拽出所需的形状。
1.利用画直线的方法,画出小鸟的其余部分,一只可爱的小鸟出现了。
2.选择“文件”菜单下的“保存”命令,可以将所绘制的图画保存到磁盘上。
3.学生上机操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练习:绘制下图所示的小鸟简笔画。
5.培养兴趣:(完成作业的同学可任选其中一个进行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 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电脑绘画, 并且用画图软件画了很多漂亮的画, 那么你们用画图软件画
过那些画? 都用到了画图软件中的那些工具?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同学的电脑作品, 是一只小鸟, 可是它很孤单, 它想让同学们为它找一个同样的伙伴, 可以用什么办法去找呢? (二) 新授阶段
生:用手来画, 画一个和它一样的。 师:用那一种方法更简单?
讨论:从画图软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 去找找看! (让学生上讲台来找给大家看。)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 一起来制作更多的。
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 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 想不想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张电脑画?
师:我来操作, 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
第四课时
(三) 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
(四) 互评
第十七课 有趣的数码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绘画中远近距离感是怎样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 点:能够运用绘画的方法体现距离感。
难 点:让学生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
材料准备: 学生:绘画用纸
教师:数码相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语文课上学的《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辩的是什么?,他们俩分别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有趣的数码艺术》--------------板书课题
(二)试一试:
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数码相机,连续做试验;
首先,教师从学生中挑选出两位个子一般高的同学,从一侧照相 然后将图片传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说出现象和感受?如:“同学们,你们看为什么一个变高了,一个变矮了?”。然后,教师再让一个学生手拿杯子,教师变换远近距离进行摄像,让学生观看图片后,回答教师:“杯子为什么变大了?”、“是什么动了?”等问题。
其次,教师手拿黑板擦与同学比大小后进行照相,观看图片后教师继续提问:“黑板擦为什么和同学一样大了?”
最后,教师再给一排同学照相,观看图片后,同学们发现越远的同学越小、越远的同学越模糊,越近的同学则相反!
(三)想一想: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出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此同时教师出示刚刚照的一系列图片,让每个小组的同学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然后,教师进行小结,理顺远近的关系如:“大家说的非常好!近的显得大并且清晰,远的显得小并且模糊!”,并出示课件中的各类资料图片加深学生对远近关系的理解。
(四)画一画:
吸取更多理论知识,让学生自己寻找逆向思维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然后,再让全班同学分组画一画“一条伸向远方的路”,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板书学生遇到的难题,然后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解决。
(五)练一练: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用山、树、路三个景色元素组成一幅有远近距离感的画”,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单独指导。
(六)评一评:
让学生在小组中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后,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同学们自由表达;说出自己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喜欢?以及作者表述自己的构思和绘画方法,教师再加以总评并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要点等。 最后,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拓展如:“你在生活中还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下节课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第十八课 名楼名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审美力、表现力等
2、认识目标:指导学生品味我国名楼名园历史文化魅力及造型特点。
3、情感目标:增长知识,受育熏陶,激发爱国,爱家乡情感,懂得保护自然。
教学重点:
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能表现出名楼的基本造型。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名楼名园,薰陶本土魅力。
教学教具准备:
1、学生:绘画工具
2、教师:我国名楼图片及本土定安文笔峰图片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根据兴趣爱好分好小组(4-6人为一组)并选好组长,统一意见。
2、创造情境,激发兴趣,揭开课题。
师:同学们,大家有去过旅游吧?今天,老师带大家看看一处我国美丽的风景区。边看边找出里面都有哪些美丽的风景感动了您?
生:湖、假山、自然风景、楼阁、等。
师:同学们看的都很认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丽风景里的楼阁。(板书:名楼名园)
3、直观感受,领略我国名楼的魅力。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欣赏我国有哪些有名的名楼名图(边看课件边讲解)
我国有许多名楼,如: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腾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名楼之所以著名,除了建筑精美,造型好看,地理位置绝佳外,还因为有历史名家为它撰写的诗文,楹联传诵千古。
4、分析讨论,认识名楼结构,加深印象。
师:我国名楼很多,除三大名楼外,还有哪些?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它们的造型特征是怎样?
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说出本组的答案。
师:归纳答案
(除了江南三大名楼外,还有北京的颐和园、 江苏的拙政园,还有我们定安文笔峰的楼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许多我国著名的名楼名园,楼阁都有哪些结构特点了?
生:(古代名楼都是二层以上金碧辉煌的高大建筑,四周有隔扇或栏杆回廊,可以供游人登高远望休息观景,还可以用来藏书供佛,悬挂钟鼓。而且楼上的那些角边都是向上翘的,体现出楼阁的特殊性美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名楼名园,并且把它画在画纸上(板书:名楼名园)
二、 教学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楼阁的基本结构,下面先一起看别人在画纸上,是怎样表现出楼阁的。
A 、出示学生作品, 小组讨论,派代表说说小组观点。(教师师指导欣赏) (都是以线条表现的楼阁的基本结构,线条以粗细、疏密表现楼阁的主次。)
B 、 示范绘画
作画步骤:先画楼阁大体结构,再画细节,最后画周边自然风景。(师巡视指导)
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你见过、觉得美的楼阁勾画出来,要注意它们的结构特征。
三、作品评比:师讲评学生作品
1、学生互评。
2、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
课后拓展:今天,我们学习了“名楼名园”,平时要多观察此类的楼阁,并且还要把它们画在我们的画纸上。感受我们祖国是多么的富强。
第十九课 古桥古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了解古桥古塔的基本风貌和结构特征,开阔艺术视野;
2、使用多种方法,各种材料进行塑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动手制作桥或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姿多彩的古桥古塔点缀着祖国的美好山河,成为旅游胜地的人文景观。作为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我们脚下每一寸土地都是美的风景,古桥古塔皆在图画中。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下我国一些有名的古桥古塔。(板书课题)
二、欣赏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中国的四大古桥
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广东的广济桥,广西的风雨桥。(出示图片介绍)
2、认识颐和园十七孔桥(出示图片介绍)
3、归纳出桥的结构:桥基、桥身、桥墩、桥洞、栏杆等组成;桥的类型:廊桥、拱桥、吊桥、九曲桥等。
4、认识中国一些有名的古塔(出示图片介绍)
第20课 《向往和平》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以及他们的事迹。
2.尊敬和欣赏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们。
活动准备
1.有关和平人士的事迹。
2.收集到的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
课时:3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中国,和平的国度
1.介绍一些如“化干戈为玉帛”等的典故,让学生懂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并很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
2.引导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和书籍等找有关和谐、和平的成语或故事,在课堂上交流。
第二课时
一、和平使者——周恩来
交流周总理生前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种种事情。可以制作资料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二、我敬佩的和平使者
1.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和平使者的事迹,如宋庆龄、安南、特雷莎、施韦泽、珍妮·古道尔、陈香梅、海明威等,介绍他们的事迹,交流对他们的理解与感情。
2. 把收集的自己最敬佩的和平使者介绍给同学并说说敬佩他们的原因。
第三课时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人物谱
1.利用网络和其他渠道查找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以及他们的杰出事迹。
2.与同学合作制作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人物谱。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人物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