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与健康!2010年8月第26卷第15期!OccupandHealthVo.l26No.15Aug2010
1767
压危害、肥胖危害知识、营养不良知识、生活方式与某些癌症关系知识、吃盐多与何种疾病有关、高血压相关因素、高血脂与疾病关系、酗酒危害知识、吸烟危害知识。与慢性病相关危险暴露依次为不参加体育锻炼、咸食摄入、成人肥胖、高血脂、吸烟、酗酒、体重超重、高血压、青少年肥胖、高脂摄入、冠心病、糖尿病。
此外,葛强等[3]探讨居民生活方式疾病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蘅英等[4]探讨冠心中有数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侯长荣等[5]对2003 2005年湖北省830名保健干部健康检查结果和其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是影响该人群体检指标的主要因素。卜秀梅等[6]调查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分析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李小宁等[7]研究认为:在企业,普遍重视治理传统职业危害因素的今天,影响炼油企业职工健康的因素呈现多样化趋势,不良的生活方式、心理感受及环境条件,对健康的影响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马金香等研究表明,生活方式疾病人群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注意超重、肥胖、吸烟、职业因素的预防,应采用多因果的综合预防措施。石宏敏等研究结果表明,清华大学高知识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2.08%,年龄、性别、不良生活方式、负性情绪及糖尿病是其影响因素。王德全等[10]对广州市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自感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影响其自感健康状况的因素有年龄、能否自我照料、有无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是否进行体育锻炼及年医疗费支出。李菱[11]对北京市某社区4318名居民慢病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中有17.81%的人吸烟;有部分居民饮白酒和啤酒,饮食习惯中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嗜咸食和甜食,同时也有部分居民喜素食;有70.95%的居民不运动或运动少于3次/周;25 71%的居民超重,7.25%的居民肥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很多改变,其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国民健康造成了重要的危害,与吸烟、酗酒、缺乏活动、膳食不合理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已成为影响
[9]
[8]
我国人民健康素质的重要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控制了吸烟、不合理膳食和缺乏体力活动等危险因素之后,约
80%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40%的肿瘤可以预防。联合国首个人类发展报告指出,21世纪的健康是人的权利与尊严,也是人的财富与文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增进居民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参考文献
[1]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2002综合报道[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
[2]韩方群,马迎华,丁素琴,等.北京大学医学部社区生活方式抽样调
查[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8:525-528.
[3]葛强,史平,梁国文.居民生科学研究方式疾病及行为及危险因素干
预效果评价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7,31(6):473-475.
[4]方蘅英,张美芬,刘可.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安徽
预防医学杂志[J].2007,23(5S):47-49.
[5]侯长荣,卢祖询,吕斌,等.湖北省保健干部健康状况主要影响因素
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7,28(4A):31-33.
[6]卜秀梅,苏兰若,曹丽君.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其因
素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4):152-154.
[7]李小宁,童身以,陈连生,等.炼油企业职工健康相关因子负性发生
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试点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7):483-486.
[8]马金香,孙业桓,曹多志,等.马钢企业男性职工生活方式疾病及其
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11(1):6-8.
[9]石宏敏,郭建莉,刘静民.清华大学高知识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影
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3):255-256.
[10]王德全,陈少贤,李燕芬.广州市老年人行为生活方式和自感健康
状况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8,12(10):38-39.
[11]李菱.北京某市社区4318名居民慢病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实用
医药,2007,2(26):78-79.
(收稿:2010-03-11)(本文编辑:高玉芝)
慢性苯中毒研究概况
ResearchontheChronicBenzenePoisoning王国彬,李南春
WANGGuo bin,LINan chun
关键词!慢性,苯中毒,概况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257(2010)15-1767-03!!苯作为基本的化工原料,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慢性苯中毒可侵犯一系列器官和系统,其中以造血系统损害尤为显著。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并有出血倾向,严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造成白血病。随着苯中毒发生机制与治疗研究的不断
作者简介:王国彬,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
工作。
综述
深入,目前苯中毒的研究已经达到基因水平。本文就近年慢性苯中毒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苯中毒的发生机制
1.1!苯的代谢与苯中毒!苯中毒的发生,并不是苯直接引起的,而是苯在机体内经代谢后的产生的如苯醌、氢醌、苯酚等代谢产物作用的结果。苯进入人体后,在肝内细胞色素P4502E1作
1768
职业与健康!2010年8月第26卷第15期!OccupandHealthVo.l26No.15Aug2010
用下,烟酰胺腺嘌呤磷酸脂酶(NADPH)被氧化产生H2O,H2O2羟化苯产生酚,酚再被氧化产生氢醌(HQ)或儿茶酚胺(CAT),HQ或CAT被羟化产生BT,苯的这些代谢物被输送到骨髓,HQ在骨髓内被氧化产生p 苯醌(p benzoquinone)[1]。Stillman等[2]报道苯的代谢产物HQ能选择性地损伤CD34+、CD19-造血干细胞5q31、7基因,最终引起造血系统病变。Ross[3]报道苯的代谢产物对造血系统具有毒性作用。Prema等[4]用酚、HQ和BT处理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发现细胞内DNA氧化损害增加,大白鼠服用一定剂量苯后,其骨髓中DNA氧化损害增加。1.2!自由基损伤与苯中毒!苯进入机体后经代谢可产生氢醌和半醌类自由基,引起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而脂质过氧化是许多毒物致病的起因,也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重要环节[5]。机体内存在着氧化和抗氧化平衡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能清除超氧阴离子,对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张强等[6]研究了苯中毒小鼠抗氧化酶的变化,发现在苯中毒早期SOD活力受到抑制,但在10d染毒组中SOD则升高,可能是机体SOD活力出现代偿性升高所致。GSH Px则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可能是苯中毒引起血液中超氧化物自由基活性氧异常增加,引起脂类过氧化,从而造成脂类过氧化物生成增加,必然诱导清除过氧化物GSH Px合成增加。郭信江等[7]研究了大白鼠苯中毒早期血液敏感生物监测指标的变化,发现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表明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弱,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增强,从而对机体造成损害。袁野等[8]观察了苯对作业工人血清SOD的影响,发现苯中毒组血清SOD活性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苯中毒组脂质过氧化处于亢奋状态,自由基产生增多。1.3!染色体损伤与苯中毒!苯中毒可引起染色体损伤,具有遗传毒性,其主要有三种表现:∀骨髓及外周血微核率增加#姐妹染色体互换率增高∃染色体畸变。吴蕙岭等[9]研究了苯诱导小鼠骨髓与外周血微核率的观察,结果发现染毒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比对照组高出5倍,外周血正染红细胞微核率比对照组高出4倍。纪静
[10]
CYP2E1在苯代谢活化引起积血液毒性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万俊香等[14]研究了CYP2E1和MP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慢性苯中毒危险性的影响,发现在男性苯中毒者中,MPO基因的c.463G/A基因型的比例为22 95%,高于对照组的7 14%(OR=3 87,95%CI%1 08~15 09,P
2!慢性苯中毒的治疗
由于慢性本中毒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目前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临床上对慢性苯中毒主要是对症治疗,其中以升高白细胞为主要措施。药物在治疗慢性苯中毒方面,目前还均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2.1!慢性苯中毒的药物治疗!鲨肝醇、利血生、升白能等药物,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苯中毒引起的白细胞降低,但均未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于典琴等[18]研究了(FE 生物素)对慢性苯中毒患者的疗效,结果在服用30d后患者末梢血中WBC计数由3.62∗0.92+109/L上升到4.10∗1.01+109/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吴传宗等[19]用SSL(雄激素、一叶碱、左旋咪唑)方案联用G CSF、Epo治疗苯中素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血象、骨髓增生程度及感染率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SSL方案联用G CSF、Epo治疗苯中毒再障有一定的效疗。阮春慧等[20]观察了大剂量甲基泼尼龙治疗苯中毒再障的疗效,方法是观察组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应用大剂量甲基泼尼龙,同时口服雷尼替丁预防消化性溃疡,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观察组的骨照
应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
技术,检测苯中毒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苯中毒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2.69,P
[12]
分析了苯染毒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情况,结1果染毒组微核率为0.275%,对照组为0.175%(P
1.4!基因多态性与苯中毒!苯进入机体后主要在肝肝代谢,肝脏的代谢酶主要包括细胞色素450(CTP)和微粒体环氧化水解酶(mEPH)。Valentine等[13]研究了CYP2E1基因敲除的小性作用,
职业与健康!2010年8月第26卷第15期!OccupandHealthVo.l26No.15Aug2010
1769
组。陈端政等[21]用葡萄糖醛酸内酯治疗苯中毒,对照组口服利血生、鲨肝醇等升白细胞药物,并给予ATP等辅助治疗,治疗组增加葡萄糖醛酸内酯0.2;加在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周5d,连续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经治疗后头晕、失眠、乏力等症状迅速好转,WBC每周多以0.1~0.7+109/L稳步上升,而对照组无变化。这可能是苯的代谢物可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合成无毒物从肾脏排出,从而降低苯代谢产物的毒性。此外,还有报道Ge 132、用碳酸锂、山莨菪碱、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等治疗苯中毒,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2!中医药治疗慢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常有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及牙龈出血等症状,在中医上常属于脾肾两虚,阴阳失调,临床上常以健脾益气,滋肾养血法治疗,且以中药复方为多见。焦中民等
[22]
[5]付凯强.自由基与职业中毒[J].劳动医学,1987,4(3):48.
[6]张强,张凯,林立.苯中毒小鼠抗氧化酶及WBC吞噬发光变化的实
验研究[J].劳动医学,2000,17(2):73-75.
[7]郭信江,吴赤蓬,范存欣,等.大白鼠苯中毒早期血液敏感生物监测
指标的实验研究[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4,10(2):179~179.[8]袁野,陈胜,徐勇,等.苯对作业工人血清SOD影响的观察[J].工业
卫生与职业病,1996,22(2):86-88.
[9]吴蕙岭,童英,沈英,等.苯诱导小鼠骨髓与外周血微核率的观察
[J].浙江预防医学,1999,(8):60-62.
[10]纪静.苯中毒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检测[J].青岛大学
医学院学报,2003,39(2):200-201.
[11]SmithMT,ZhangL,WangY,eta.lIncreadtranslacationsandaneuso
myinchromosomes8and21amongworkersexposedtobenzene[J].CancerRes,1998,1558:2176-2181.
[12]席力强,梁丽燕,郭卫红,等.苯染毒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
染色体畸变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1995,24(特辑):67.
[13]ValentineJL,LeeSS,SeatonMJ,etal.Redudtionofbenzenemetab
lismandtoxicityinmicethatlackCYP2E1expression[J].ToxicoApplPharmaco,l1996,141:205-213.
[14]万俊香,施锦绣,高晓玲,等.CYP2E1和MP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对慢性苯中毒危险性的影响[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2,19(1):20-23.
[15]万俊香,施锦绣,管继如,等.NQo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
中毒的危险性[J].中华劳动职业病杂志,2002,20(5):340-344.[16]顾寿永,张忠彬,曹多志,等.细胞色素P4501A1和2D6基因多态性
与慢性苯中毒的关系[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1):266-269.
[17]张忠彬,刘薇薇,顾寿永,等.hMTH1c183、hOGG1c1326和hMY
Hc1335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风险性的关系[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1):134-138.
[18]于典琴,曹多志,李素杰.(FE 生物素)对慢性苯中毒患者的疗效观
察[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6,22(4):232-233.
[19]吴传宗,曾奕明,潘敬新.SSL方案联合GCSF、Epo治疗苯中毒性急
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8,19(10):549-550.
[20]阮春慧,接贵涛,孙晓红.大剂量甲基泼尼龙治疗苯中毒急性再生
障碍性贫血十八例[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0,18(6):370-371.
[21]陈端政,林赛明,王明权,等.葡萄糖醛酸内酯治疗苯中毒疗效观察
[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0,6(1):45.
[22]焦中民,焦中军.升白汤治疗慢性苯中毒38例分析[J].中医药学
刊,2003,21(4):606-607.
[23]周兰凤,李真观.虫草菌丝对苯中毒小鼠白细胞数的影响[J].劳动
医学,2000,17(4):220-221.
[24]洪艳,张渝侯,王红玲.当归多糖对放射损伤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
功能和外周血象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8):708-709.
[25]詹林盛,张新生,吴晓红.海带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生化
药物杂志,2001,22(3):116-118.
(收稿:2010-03-26)
(本文编辑:方弘)
用中药升白汤治疗慢性苯中毒38例,
在改善神衰症状和升高白细胞上,取得较好的疗效,并未见药物毒反应和明显的副作用。周兰凤[23]研究了虫草菌丝对苯中毒小白鼠细胞数的影响,采用吸入苯造成小鼠白细胞数低下的动物模型,灌服虫草菌丝提取液,分高、中、低剂量组,检查小鼠染毒前后和虫草菌丝治疗前后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口服虫草菌丝提取液的小鼠其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数恢复至染毒前水平(P>0.05),提示虫草菌丝提取液对苯中毒小鼠有明显的升高白细胞的作用。3!小结
苯是应用十分广泛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对作业工人产生的危害仍很严重。近年来,各国学者对于苯中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其发病机制到治疗手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苯中毒机制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分子水平,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苯中毒导致白血病的机制,治疗慢性苯中毒的特效药物及远期效果的评价等。有文献报道中药多糖类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升高白细胞,如当归多糖对放射损伤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外周血象均有促进的作用[24],海带多糖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胸腺、脾指数及外周血白细胞数及明显促进正常及免疫低下小鼠脾的T、B细胞增殖能力和脾细胞产生IL 2能力
[25]
。但有关多糖
对慢性苯中毒的治疗研究尚未见报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慢性苯中毒的机制将进一步阐明,其对苯中毒的预防诊断及治疗都具有重大的意义。4!参考文献
[1]RobertS,ChristineCH.Anoverviewofbenzenematabolism[J].Environ
HealthPerspect,1996,104:1165~1171.
[2]StillmanWS,Varella GarciaM,IronsRD.Thebenzenmataboline,byd
roquinone,selectivelyinduces5q31and7inhumanCD34+,CD19 bonemarrowccells[J].Exphemato,l2000,28:169~176.
[3]RossD.Metabolicbasisofbenzenetoxicity[J].EurJHeamato,l1996,
57:111~118.
[4]PremaK,VangalV,Subrahmanyam,etal.Benzeneanditsphenolic
metabolitesproduceoxidativeaDNAdamageinHL60cellinvitroandinthebonemarrowinvivo[J].CancerRes,1993,53:1023~1026.
职业与健康!2010年8月第26卷第15期!OccupandHealthVo.l26No.15Aug2010
1767
压危害、肥胖危害知识、营养不良知识、生活方式与某些癌症关系知识、吃盐多与何种疾病有关、高血压相关因素、高血脂与疾病关系、酗酒危害知识、吸烟危害知识。与慢性病相关危险暴露依次为不参加体育锻炼、咸食摄入、成人肥胖、高血脂、吸烟、酗酒、体重超重、高血压、青少年肥胖、高脂摄入、冠心病、糖尿病。
此外,葛强等[3]探讨居民生活方式疾病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蘅英等[4]探讨冠心中有数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侯长荣等[5]对2003 2005年湖北省830名保健干部健康检查结果和其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是影响该人群体检指标的主要因素。卜秀梅等[6]调查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分析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李小宁等[7]研究认为:在企业,普遍重视治理传统职业危害因素的今天,影响炼油企业职工健康的因素呈现多样化趋势,不良的生活方式、心理感受及环境条件,对健康的影响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马金香等研究表明,生活方式疾病人群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注意超重、肥胖、吸烟、职业因素的预防,应采用多因果的综合预防措施。石宏敏等研究结果表明,清华大学高知识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2.08%,年龄、性别、不良生活方式、负性情绪及糖尿病是其影响因素。王德全等[10]对广州市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自感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影响其自感健康状况的因素有年龄、能否自我照料、有无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是否进行体育锻炼及年医疗费支出。李菱[11]对北京市某社区4318名居民慢病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中有17.81%的人吸烟;有部分居民饮白酒和啤酒,饮食习惯中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嗜咸食和甜食,同时也有部分居民喜素食;有70.95%的居民不运动或运动少于3次/周;25 71%的居民超重,7.25%的居民肥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很多改变,其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国民健康造成了重要的危害,与吸烟、酗酒、缺乏活动、膳食不合理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已成为影响
[9]
[8]
我国人民健康素质的重要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控制了吸烟、不合理膳食和缺乏体力活动等危险因素之后,约
80%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40%的肿瘤可以预防。联合国首个人类发展报告指出,21世纪的健康是人的权利与尊严,也是人的财富与文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增进居民健康,而且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参考文献
[1]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2002综合报道[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
[2]韩方群,马迎华,丁素琴,等.北京大学医学部社区生活方式抽样调
查[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8:525-528.
[3]葛强,史平,梁国文.居民生科学研究方式疾病及行为及危险因素干
预效果评价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7,31(6):473-475.
[4]方蘅英,张美芬,刘可.冠心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安徽
预防医学杂志[J].2007,23(5S):47-49.
[5]侯长荣,卢祖询,吕斌,等.湖北省保健干部健康状况主要影响因素
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7,28(4A):31-33.
[6]卜秀梅,苏兰若,曹丽君.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其因
素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4):152-154.
[7]李小宁,童身以,陈连生,等.炼油企业职工健康相关因子负性发生
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试点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7):483-486.
[8]马金香,孙业桓,曹多志,等.马钢企业男性职工生活方式疾病及其
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11(1):6-8.
[9]石宏敏,郭建莉,刘静民.清华大学高知识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影
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3):255-256.
[10]王德全,陈少贤,李燕芬.广州市老年人行为生活方式和自感健康
状况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8,12(10):38-39.
[11]李菱.北京某市社区4318名居民慢病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实用
医药,2007,2(26):78-79.
(收稿:2010-03-11)(本文编辑:高玉芝)
慢性苯中毒研究概况
ResearchontheChronicBenzenePoisoning王国彬,李南春
WANGGuo bin,LINan chun
关键词!慢性,苯中毒,概况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257(2010)15-1767-03!!苯作为基本的化工原料,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慢性苯中毒可侵犯一系列器官和系统,其中以造血系统损害尤为显著。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并有出血倾向,严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造成白血病。随着苯中毒发生机制与治疗研究的不断
作者简介:王国彬,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
工作。
综述
深入,目前苯中毒的研究已经达到基因水平。本文就近年慢性苯中毒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1!苯中毒的发生机制
1.1!苯的代谢与苯中毒!苯中毒的发生,并不是苯直接引起的,而是苯在机体内经代谢后的产生的如苯醌、氢醌、苯酚等代谢产物作用的结果。苯进入人体后,在肝内细胞色素P4502E1作
1768
职业与健康!2010年8月第26卷第15期!OccupandHealthVo.l26No.15Aug2010
用下,烟酰胺腺嘌呤磷酸脂酶(NADPH)被氧化产生H2O,H2O2羟化苯产生酚,酚再被氧化产生氢醌(HQ)或儿茶酚胺(CAT),HQ或CAT被羟化产生BT,苯的这些代谢物被输送到骨髓,HQ在骨髓内被氧化产生p 苯醌(p benzoquinone)[1]。Stillman等[2]报道苯的代谢产物HQ能选择性地损伤CD34+、CD19-造血干细胞5q31、7基因,最终引起造血系统病变。Ross[3]报道苯的代谢产物对造血系统具有毒性作用。Prema等[4]用酚、HQ和BT处理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发现细胞内DNA氧化损害增加,大白鼠服用一定剂量苯后,其骨髓中DNA氧化损害增加。1.2!自由基损伤与苯中毒!苯进入机体后经代谢可产生氢醌和半醌类自由基,引起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而脂质过氧化是许多毒物致病的起因,也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重要环节[5]。机体内存在着氧化和抗氧化平衡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能清除超氧阴离子,对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张强等[6]研究了苯中毒小鼠抗氧化酶的变化,发现在苯中毒早期SOD活力受到抑制,但在10d染毒组中SOD则升高,可能是机体SOD活力出现代偿性升高所致。GSH Px则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可能是苯中毒引起血液中超氧化物自由基活性氧异常增加,引起脂类过氧化,从而造成脂类过氧化物生成增加,必然诱导清除过氧化物GSH Px合成增加。郭信江等[7]研究了大白鼠苯中毒早期血液敏感生物监测指标的变化,发现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表明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弱,脂质过氧化的能力增强,从而对机体造成损害。袁野等[8]观察了苯对作业工人血清SOD的影响,发现苯中毒组血清SOD活性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苯中毒组脂质过氧化处于亢奋状态,自由基产生增多。1.3!染色体损伤与苯中毒!苯中毒可引起染色体损伤,具有遗传毒性,其主要有三种表现:∀骨髓及外周血微核率增加#姐妹染色体互换率增高∃染色体畸变。吴蕙岭等[9]研究了苯诱导小鼠骨髓与外周血微核率的观察,结果发现染毒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比对照组高出5倍,外周血正染红细胞微核率比对照组高出4倍。纪静
[10]
CYP2E1在苯代谢活化引起积血液毒性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万俊香等[14]研究了CYP2E1和MP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慢性苯中毒危险性的影响,发现在男性苯中毒者中,MPO基因的c.463G/A基因型的比例为22 95%,高于对照组的7 14%(OR=3 87,95%CI%1 08~15 09,P
2!慢性苯中毒的治疗
由于慢性本中毒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目前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临床上对慢性苯中毒主要是对症治疗,其中以升高白细胞为主要措施。药物在治疗慢性苯中毒方面,目前还均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2.1!慢性苯中毒的药物治疗!鲨肝醇、利血生、升白能等药物,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苯中毒引起的白细胞降低,但均未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于典琴等[18]研究了(FE 生物素)对慢性苯中毒患者的疗效,结果在服用30d后患者末梢血中WBC计数由3.62∗0.92+109/L上升到4.10∗1.01+109/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吴传宗等[19]用SSL(雄激素、一叶碱、左旋咪唑)方案联用G CSF、Epo治疗苯中素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血象、骨髓增生程度及感染率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SSL方案联用G CSF、Epo治疗苯中毒再障有一定的效疗。阮春慧等[20]观察了大剂量甲基泼尼龙治疗苯中毒再障的疗效,方法是观察组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应用大剂量甲基泼尼龙,同时口服雷尼替丁预防消化性溃疡,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观察组的骨照
应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
技术,检测苯中毒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苯中毒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2.69,P
[12]
分析了苯染毒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情况,结1果染毒组微核率为0.275%,对照组为0.175%(P
1.4!基因多态性与苯中毒!苯进入机体后主要在肝肝代谢,肝脏的代谢酶主要包括细胞色素450(CTP)和微粒体环氧化水解酶(mEPH)。Valentine等[13]研究了CYP2E1基因敲除的小性作用,
职业与健康!2010年8月第26卷第15期!OccupandHealthVo.l26No.15Aug2010
1769
组。陈端政等[21]用葡萄糖醛酸内酯治疗苯中毒,对照组口服利血生、鲨肝醇等升白细胞药物,并给予ATP等辅助治疗,治疗组增加葡萄糖醛酸内酯0.2;加在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周5d,连续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经治疗后头晕、失眠、乏力等症状迅速好转,WBC每周多以0.1~0.7+109/L稳步上升,而对照组无变化。这可能是苯的代谢物可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合成无毒物从肾脏排出,从而降低苯代谢产物的毒性。此外,还有报道Ge 132、用碳酸锂、山莨菪碱、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等治疗苯中毒,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2!中医药治疗慢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常有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及牙龈出血等症状,在中医上常属于脾肾两虚,阴阳失调,临床上常以健脾益气,滋肾养血法治疗,且以中药复方为多见。焦中民等
[22]
[5]付凯强.自由基与职业中毒[J].劳动医学,1987,4(3):48.
[6]张强,张凯,林立.苯中毒小鼠抗氧化酶及WBC吞噬发光变化的实
验研究[J].劳动医学,2000,17(2):73-75.
[7]郭信江,吴赤蓬,范存欣,等.大白鼠苯中毒早期血液敏感生物监测
指标的实验研究[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4,10(2):179~179.[8]袁野,陈胜,徐勇,等.苯对作业工人血清SOD影响的观察[J].工业
卫生与职业病,1996,22(2):86-88.
[9]吴蕙岭,童英,沈英,等.苯诱导小鼠骨髓与外周血微核率的观察
[J].浙江预防医学,1999,(8):60-62.
[10]纪静.苯中毒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检测[J].青岛大学
医学院学报,2003,39(2):200-201.
[11]SmithMT,ZhangL,WangY,eta.lIncreadtranslacationsandaneuso
myinchromosomes8and21amongworkersexposedtobenzene[J].CancerRes,1998,1558:2176-2181.
[12]席力强,梁丽燕,郭卫红,等.苯染毒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
染色体畸变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1995,24(特辑):67.
[13]ValentineJL,LeeSS,SeatonMJ,etal.Redudtionofbenzenemetab
lismandtoxicityinmicethatlackCYP2E1expression[J].ToxicoApplPharmaco,l1996,141:205-213.
[14]万俊香,施锦绣,高晓玲,等.CYP2E1和MP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对慢性苯中毒危险性的影响[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2,19(1):20-23.
[15]万俊香,施锦绣,管继如,等.NQo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
中毒的危险性[J].中华劳动职业病杂志,2002,20(5):340-344.[16]顾寿永,张忠彬,曹多志,等.细胞色素P4501A1和2D6基因多态性
与慢性苯中毒的关系[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1):266-269.
[17]张忠彬,刘薇薇,顾寿永,等.hMTH1c183、hOGG1c1326和hMY
Hc1335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风险性的关系[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1):134-138.
[18]于典琴,曹多志,李素杰.(FE 生物素)对慢性苯中毒患者的疗效观
察[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6,22(4):232-233.
[19]吴传宗,曾奕明,潘敬新.SSL方案联合GCSF、Epo治疗苯中毒性急
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8,19(10):549-550.
[20]阮春慧,接贵涛,孙晓红.大剂量甲基泼尼龙治疗苯中毒急性再生
障碍性贫血十八例[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0,18(6):370-371.
[21]陈端政,林赛明,王明权,等.葡萄糖醛酸内酯治疗苯中毒疗效观察
[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0,6(1):45.
[22]焦中民,焦中军.升白汤治疗慢性苯中毒38例分析[J].中医药学
刊,2003,21(4):606-607.
[23]周兰凤,李真观.虫草菌丝对苯中毒小鼠白细胞数的影响[J].劳动
医学,2000,17(4):220-221.
[24]洪艳,张渝侯,王红玲.当归多糖对放射损伤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
功能和外周血象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8):708-709.
[25]詹林盛,张新生,吴晓红.海带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生化
药物杂志,2001,22(3):116-118.
(收稿:2010-03-26)
(本文编辑:方弘)
用中药升白汤治疗慢性苯中毒38例,
在改善神衰症状和升高白细胞上,取得较好的疗效,并未见药物毒反应和明显的副作用。周兰凤[23]研究了虫草菌丝对苯中毒小白鼠细胞数的影响,采用吸入苯造成小鼠白细胞数低下的动物模型,灌服虫草菌丝提取液,分高、中、低剂量组,检查小鼠染毒前后和虫草菌丝治疗前后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口服虫草菌丝提取液的小鼠其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数恢复至染毒前水平(P>0.05),提示虫草菌丝提取液对苯中毒小鼠有明显的升高白细胞的作用。3!小结
苯是应用十分广泛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对作业工人产生的危害仍很严重。近年来,各国学者对于苯中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其发病机制到治疗手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苯中毒机制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分子水平,许多新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苯中毒导致白血病的机制,治疗慢性苯中毒的特效药物及远期效果的评价等。有文献报道中药多糖类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升高白细胞,如当归多糖对放射损伤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外周血象均有促进的作用[24],海带多糖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胸腺、脾指数及外周血白细胞数及明显促进正常及免疫低下小鼠脾的T、B细胞增殖能力和脾细胞产生IL 2能力
[25]
。但有关多糖
对慢性苯中毒的治疗研究尚未见报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慢性苯中毒的机制将进一步阐明,其对苯中毒的预防诊断及治疗都具有重大的意义。4!参考文献
[1]RobertS,ChristineCH.Anoverviewofbenzenematabolism[J].Environ
HealthPerspect,1996,104:1165~1171.
[2]StillmanWS,Varella GarciaM,IronsRD.Thebenzenmataboline,byd
roquinone,selectivelyinduces5q31and7inhumanCD34+,CD19 bonemarrowccells[J].Exphemato,l2000,28:169~176.
[3]RossD.Metabolicbasisofbenzenetoxicity[J].EurJHeamato,l1996,
57:111~118.
[4]PremaK,VangalV,Subrahmanyam,etal.Benzeneanditsphenolic
metabolitesproduceoxidativeaDNAdamageinHL60cellinvitroandinthebonemarrowinvivo[J].CancerRes,1993,53:1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