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观后感
毛概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一部电影《张思德》。虽然是没有太多曲折情节、热闹场面的黑白胶片电影,但它却深深感动、影响着我。
短短两个小时左右的电影,却让他的人物形象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他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益的、友善的、乐观的,都体现了他骨子里存在的根深蒂固的无产阶级特有的朴素的阶级感情,体现了一种无私的境界,一种高尚的情操。
一想到他的名字,他的种种事迹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把烈士的遗孤当儿子,把被裁减的哑巴炊事员当父亲。当战友犯错误的时候,只有张思德在他身边支持他,并鼓励他重新站起来。他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论是传送信件、站岗值勤,还是开荒生产、打窖烧炭,样样工作他都认真负责,不怕吃苦,而且都干得非常出色。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最终年仅29岁的他在烧炭岗位上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对于他的评价,我想借用毛主席的评价“张思德最大的优点是不爱讲话,最大的缺点也是不爱讲话”。他不爱说话, 不会很好地表现自己, 每当他做了别人认为很值得称赞的事情, 他都默默无语, 从不放在口头上。因此,别人比他后入伍, 都成了排长或者连长, 而他却连班长都不是。但是,他却是一名让毛主席非常认可的一名战士。 “不爱说话”这个词,某种在程度上有贬义色彩,但从做了好事不彰显自己的方面来说,它又是一个极大的有点。
观看这个电影后,除了被张思德的精神所感动和鼓舞外,也让我不禁对当代进行反思。 首先,当代社会,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反而几乎凡事都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人在公司或者政府部门等集体组织中工作很长时间,却没有取得职位的上升,往往会让其感到不公平,产生负面情绪。
其次,当代社会,党员的形象远远没有张思德的那个时代崇高。电影中张思德的战友犯错被开除党籍后,他最伤心的不是自己受的苦,也不是婚礼的取消,而是被开除了党籍。他说过,“腿断了不能恢复,没办法,但党籍丢了,要用一生的努力将它找回来”。当今社会,被开除党籍的犯了错的党员,有几个觉得值得用自己的一生将它找回来的?我想,那个时代党的形象在大多数党员心中是无比神圣,不可侵犯的。当今社会,党员的队伍是壮大了,但有多少党员是因为确实透彻的了解了党的基本内涵,崇尚中国共产党而加入党组织的呢?也许,在大势所趋下,有不少党员有跟风之嫌。
再次,我相信在那个时代不仅仅有一个张思德,但当今社会我们却很难找到“张思德”的影子,为什么呢?归根到底,我认为决定因素是环境。虽然,无论是张思德的时代,还是当代,在那样一个张思德的身边有很多思想有待进一步修炼的人存在,但前辈们更容易做到无私的崇高境界。他们经历了磨难,锻炼了意志;他们受共产主义的熏陶更为浓烈,对中国共产党有更深的认识;他们的诱惑相对来说要小,更以控制。
总之,在当今社会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是需要更深刻的思想认识和更坚韧的意志的。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一步步朝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方向努力。
《张思德》观后感
毛概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一部电影《张思德》。虽然是没有太多曲折情节、热闹场面的黑白胶片电影,但它却深深感动、影响着我。
短短两个小时左右的电影,却让他的人物形象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他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益的、友善的、乐观的,都体现了他骨子里存在的根深蒂固的无产阶级特有的朴素的阶级感情,体现了一种无私的境界,一种高尚的情操。
一想到他的名字,他的种种事迹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把烈士的遗孤当儿子,把被裁减的哑巴炊事员当父亲。当战友犯错误的时候,只有张思德在他身边支持他,并鼓励他重新站起来。他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论是传送信件、站岗值勤,还是开荒生产、打窖烧炭,样样工作他都认真负责,不怕吃苦,而且都干得非常出色。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最终年仅29岁的他在烧炭岗位上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对于他的评价,我想借用毛主席的评价“张思德最大的优点是不爱讲话,最大的缺点也是不爱讲话”。他不爱说话, 不会很好地表现自己, 每当他做了别人认为很值得称赞的事情, 他都默默无语, 从不放在口头上。因此,别人比他后入伍, 都成了排长或者连长, 而他却连班长都不是。但是,他却是一名让毛主席非常认可的一名战士。 “不爱说话”这个词,某种在程度上有贬义色彩,但从做了好事不彰显自己的方面来说,它又是一个极大的有点。
观看这个电影后,除了被张思德的精神所感动和鼓舞外,也让我不禁对当代进行反思。 首先,当代社会,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反而几乎凡事都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人在公司或者政府部门等集体组织中工作很长时间,却没有取得职位的上升,往往会让其感到不公平,产生负面情绪。
其次,当代社会,党员的形象远远没有张思德的那个时代崇高。电影中张思德的战友犯错被开除党籍后,他最伤心的不是自己受的苦,也不是婚礼的取消,而是被开除了党籍。他说过,“腿断了不能恢复,没办法,但党籍丢了,要用一生的努力将它找回来”。当今社会,被开除党籍的犯了错的党员,有几个觉得值得用自己的一生将它找回来的?我想,那个时代党的形象在大多数党员心中是无比神圣,不可侵犯的。当今社会,党员的队伍是壮大了,但有多少党员是因为确实透彻的了解了党的基本内涵,崇尚中国共产党而加入党组织的呢?也许,在大势所趋下,有不少党员有跟风之嫌。
再次,我相信在那个时代不仅仅有一个张思德,但当今社会我们却很难找到“张思德”的影子,为什么呢?归根到底,我认为决定因素是环境。虽然,无论是张思德的时代,还是当代,在那样一个张思德的身边有很多思想有待进一步修炼的人存在,但前辈们更容易做到无私的崇高境界。他们经历了磨难,锻炼了意志;他们受共产主义的熏陶更为浓烈,对中国共产党有更深的认识;他们的诱惑相对来说要小,更以控制。
总之,在当今社会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是需要更深刻的思想认识和更坚韧的意志的。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一步步朝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