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穿城而过,把这个高原城市一剖两半,河北即城北地带,站在白塔山上,能够俯瞰整个城北,它那些来历悠久的地名,草场街、盐场堡、王保保城……和繁华的城南比起来,城北明显落魄,楼群中不时穿插着连片的低矮平房,靖远路上刷了红色涂料的土墙,路面坑坑洼洼。是九十年代末,混乱而剧变的年代。一切事情,都要倒着写,倒着看,才能明了其中的谜底。雨燕,那样多的雨燕,黑色的,身材苗条,在阴霾的天空下匆匆飞掠,而且它们急促地尖鸣,似乎刻意要让人感知它们的存在,那种隐秘的声音。不明白它们何以那样多,给人一种天地即将大变的预感,也许是因为城北地势低洼,也许是因为临河。
城北老国企众多,有的人家全家都供职于一家企业,在国企改制中当然是全家下岗,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只能呆在家里,靠父母的退休金生活,所谓的“啃老族”。媒体也曾郑重其事地探讨过这些人的命运,而这探讨也无疾而终。因为房租便宜一些,居民中有许多是外来的打工者,他们租住着临近人家的住房,在菜市场卖蔬菜,或者开百货店,推销一些日用品。天空有些灰,因为有尘土,灰尘附着在路上,雨天就成了满街的泥泞。人和车太多了,街道又不够宽阔,整个城北就显得局促。如果不是路过,他又怎能知道这个地方,这些人默默无闻的生活。
街头的店铺,经常在换着容颜,有时它们是药铺,有时是发廊,有时是手机维修店,就象这个时代一样光怪陆离地变化着,快得让人诧异。常常无端揣测那背后的人物的命运:他们因何离开,去了哪里?他们相互间爱吗,争吵吗,猜忌吗,痛吗?只留下了匆匆行走的背影。人和人的疏离和陌生。楼顶矗立的广告牌,身份暧昧的发廊,偏僻小巷里死去的无名女人。下大雨的时候,雨水裹挟着泥沙满街流淌,而山洪沿着泄洪道,凶猛地涌入黄河。
路口总是有那样多的人,天南地北地涌来,散去。如同一场台风刮过,却留下了动荡的气味。背着工具包满身白灰点的揽活民工,支着一口大锅炸生煎包的河南大妈,沿街叫卖打火机和手套的外乡女孩子……市井气息扑面蒸腾。人潮涌动着,显得杂乱无章,公交车到了这里就卡住了,只能蜗牛般地蠕动。小学校总在下午五点放学,门口挤满了焦急的家长。
他居住的地方,在草场后街,出门就是庙滩子什字,车水马龙喧闹不已,电线在空中杂乱地掠过,再往北是一块狭窄绵长的地段,是黄河北规模最大的集贸市场。集贸市场东侧有一条小巷,白土巷,幽深地延伸入时光深处。街角里隐藏的录像厅里,民工们和那些奇装异服的不良少年混杂在一起,烟味蒸腾。
一个人走在人潮中,常常会想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尤其在这样的地方。他游走,他沉思,在人潮中只是一道转瞬即逝的影子。有一道废水河在桥下日复一日地流着,黑色的河流,流入黄河,流入海洋。思想不正是这样的大海吗,涌动着,泛滥着,最终在遥远的天空下湮灭无踪,谁知道它最终的去向呢?在尘世喧嚣中思天地之大者,卑微若蝼蚁亦可为。很奇怪的是,他能回忆起海德格尔的这句话,“这村子里站着最后一座房子,荒凉得象世界的最后一家,这条路,这小村庄容纳不下,慢慢地进入那无尽的夜里。”庙滩子并不荒凉,相反地,它太热闹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如一锅稠粥,始终在沸腾。那么,是什么让他想起了这句话,沉浸入哲学的冥想,是他,在此时此地的处境吗?
黄河穿城而过,把这个高原城市一剖两半,河北即城北地带,站在白塔山上,能够俯瞰整个城北,它那些来历悠久的地名,草场街、盐场堡、王保保城……和繁华的城南比起来,城北明显落魄,楼群中不时穿插着连片的低矮平房,靖远路上刷了红色涂料的土墙,路面坑坑洼洼。是九十年代末,混乱而剧变的年代。一切事情,都要倒着写,倒着看,才能明了其中的谜底。雨燕,那样多的雨燕,黑色的,身材苗条,在阴霾的天空下匆匆飞掠,而且它们急促地尖鸣,似乎刻意要让人感知它们的存在,那种隐秘的声音。不明白它们何以那样多,给人一种天地即将大变的预感,也许是因为城北地势低洼,也许是因为临河。
城北老国企众多,有的人家全家都供职于一家企业,在国企改制中当然是全家下岗,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只能呆在家里,靠父母的退休金生活,所谓的“啃老族”。媒体也曾郑重其事地探讨过这些人的命运,而这探讨也无疾而终。因为房租便宜一些,居民中有许多是外来的打工者,他们租住着临近人家的住房,在菜市场卖蔬菜,或者开百货店,推销一些日用品。天空有些灰,因为有尘土,灰尘附着在路上,雨天就成了满街的泥泞。人和车太多了,街道又不够宽阔,整个城北就显得局促。如果不是路过,他又怎能知道这个地方,这些人默默无闻的生活。
街头的店铺,经常在换着容颜,有时它们是药铺,有时是发廊,有时是手机维修店,就象这个时代一样光怪陆离地变化着,快得让人诧异。常常无端揣测那背后的人物的命运:他们因何离开,去了哪里?他们相互间爱吗,争吵吗,猜忌吗,痛吗?只留下了匆匆行走的背影。人和人的疏离和陌生。楼顶矗立的广告牌,身份暧昧的发廊,偏僻小巷里死去的无名女人。下大雨的时候,雨水裹挟着泥沙满街流淌,而山洪沿着泄洪道,凶猛地涌入黄河。
路口总是有那样多的人,天南地北地涌来,散去。如同一场台风刮过,却留下了动荡的气味。背着工具包满身白灰点的揽活民工,支着一口大锅炸生煎包的河南大妈,沿街叫卖打火机和手套的外乡女孩子……市井气息扑面蒸腾。人潮涌动着,显得杂乱无章,公交车到了这里就卡住了,只能蜗牛般地蠕动。小学校总在下午五点放学,门口挤满了焦急的家长。
他居住的地方,在草场后街,出门就是庙滩子什字,车水马龙喧闹不已,电线在空中杂乱地掠过,再往北是一块狭窄绵长的地段,是黄河北规模最大的集贸市场。集贸市场东侧有一条小巷,白土巷,幽深地延伸入时光深处。街角里隐藏的录像厅里,民工们和那些奇装异服的不良少年混杂在一起,烟味蒸腾。
一个人走在人潮中,常常会想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尤其在这样的地方。他游走,他沉思,在人潮中只是一道转瞬即逝的影子。有一道废水河在桥下日复一日地流着,黑色的河流,流入黄河,流入海洋。思想不正是这样的大海吗,涌动着,泛滥着,最终在遥远的天空下湮灭无踪,谁知道它最终的去向呢?在尘世喧嚣中思天地之大者,卑微若蝼蚁亦可为。很奇怪的是,他能回忆起海德格尔的这句话,“这村子里站着最后一座房子,荒凉得象世界的最后一家,这条路,这小村庄容纳不下,慢慢地进入那无尽的夜里。”庙滩子并不荒凉,相反地,它太热闹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如一锅稠粥,始终在沸腾。那么,是什么让他想起了这句话,沉浸入哲学的冥想,是他,在此时此地的处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