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我们在探索将合作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的过程中设计了" 任务驱动,协作探究" 方法。其流程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点评" 。其总的指导思想是,利用任务驱动学习,同一协作小组内各成员或者是各协作小组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探索,担任不同角色,协作交流,最终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Web 浏览器、E-mail 电子邮件、BBS 论坛、IRC 实时聊天、News 新闻组、MOO 虚拟环境、Cu-SeeMe 视频会议等认知工具,在网上获取问题的答案; 可以利用Web 网页技术、Flash 动画、Word 文字处理、Powerpoint 幻灯制作、Excel 电子图表、Acess 数据库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处理信息,并以多种媒介方式表达、展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一、引言
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就成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目前,网络教育(e -Learning )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据统计,在美国,通过网络学习的人数正以每年300%以上的速度增长。1999年,已有超过7000万美国人通过e -Learning 方式获得知识和工作技能、技巧,超过60%的企业通过e -Learning 方式进行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1]
因此,笔者认为,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二、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由某些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2]。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荣辱同当。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1、基本概念。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2、基本主张。合作学习主张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实现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并利用必要的共享学习资料,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意义建构获得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习者的创造性、自主性和互动性。
3、基本原则。合作学习遵循以下基本原则[3]:
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成员大致2-5名;
其任务是为小组而精心设计的;
存在正互赖性,即为了大家的成功,相互促进是必须的;
每个成员以个人身份为其学习和参与工作负责任;
为成员之间合作技巧的建立给予必要的关注,并指定相应的时间;
教师的角色从" 讲坛上的圣人(sage on the stage )" 变成" 身边的指导者(the guide on the side)" 。
合作学习强调任务驱动下学习者之间的积极协作,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了信息社会环境下人们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协作精神。将合作学习引入信息技术教学,
不仅是一种方法的探索,同时也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的传播。
三、“网络环境”与“合作学习”的交融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4]。
1、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环境。网上合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能使学习过程生动而丰富的环境。这种环境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提供一个更加自然的学习场所。在这个场所中,系统与某个学生交互作用,而且尽量根据学生的需要将教学个性化。
[1][2]
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我们在探索将合作学习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的过程中设计了" 任务驱动,协作探究" 方法。其流程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点评" 。其总的指导思想是,利用任务驱动学习,同一协作小组内各成员或者是各协作小组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探索,担任不同角色,协作交流,最终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Web 浏览器、E-mail 电子邮件、BBS 论坛、IRC 实时聊天、News 新闻组、MOO 虚拟环境、Cu-SeeMe 视频会议等认知工具,在网上获取问题的答案; 可以利用Web 网页技术、Flash 动画、Word 文字处理、Powerpoint 幻灯制作、Excel 电子图表、Acess 数据库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处理信息,并以多种媒介方式表达、展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一、引言
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就成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目前,网络教育(e -Learning )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据统计,在美国,通过网络学习的人数正以每年300%以上的速度增长。1999年,已有超过7000万美国人通过e -Learning 方式获得知识和工作技能、技巧,超过60%的企业通过e -Learning 方式进行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1]
因此,笔者认为,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二、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由某些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2]。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荣辱同当。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1、基本概念。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2、基本主张。合作学习主张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实现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并利用必要的共享学习资料,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意义建构获得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习者的创造性、自主性和互动性。
3、基本原则。合作学习遵循以下基本原则[3]:
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成员大致2-5名;
其任务是为小组而精心设计的;
存在正互赖性,即为了大家的成功,相互促进是必须的;
每个成员以个人身份为其学习和参与工作负责任;
为成员之间合作技巧的建立给予必要的关注,并指定相应的时间;
教师的角色从" 讲坛上的圣人(sage on the stage )" 变成" 身边的指导者(the guide on the side)" 。
合作学习强调任务驱动下学习者之间的积极协作,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了信息社会环境下人们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协作精神。将合作学习引入信息技术教学,
不仅是一种方法的探索,同时也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的传播。
三、“网络环境”与“合作学习”的交融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4]。
1、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环境。网上合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能使学习过程生动而丰富的环境。这种环境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提供一个更加自然的学习场所。在这个场所中,系统与某个学生交互作用,而且尽量根据学生的需要将教学个性化。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