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梨花一溪月"--古诗文对摄影和绘画的启示

“一树梨花一溪月”——古诗文对摄影和绘画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画自来是一体,特别是唐诗,许多唐诗的意象生动精美,立意深刻,境界超脱,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对我们现代的摄影、绘画、建筑、家居装修装饰甚至日常的服饰搭配等,都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欣赏并借鉴这类意境独到,景象精美的唐诗可从以下几个要点出发。首先是要清楚诗中描摹的主人公,人物不同,所处的环境和选择的景致不同,表达渲染的情感意象各有差别;其次是弄清衬托主人公的配角,配角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景、是物;第三是季节气候,一年四时,四时中又细分早季、中季、晚季,每季所承载的景色、主人公的情致也有差别;第四是诗人要集中体现的主要元素,包括情、景、意、境四种,这四种元素是集中在四句或八句诗中一起传达的,当然,个人的领悟品味不同,这些元素的出现和体验会有深浅、先后;第五是综合性的声、色、味、触体验,这也是中华古诗词的独到之处,短短几句诗即能融合自然界的声光景色,以及人的全部体验功能;第六是体味诗里的画图中,各个元素的远、近、轻、缓、重、急,这些元素的分配不同,对画面效果的影响截然不同;第七是体味画图中的实虚相间,以及留白和想象空间,不用说,这一直是中华文化及绘画的美学传统,在古诗文中也有淋漓尽致的美学体现。以上七点元素相信也是摄影、绘画、建筑、装饰、服饰所要考虑的基本原则,就算不全中,也会涉及其中几点吧。

下面先从一首构图简单的诗文开始。诗名为《杂诗》,作者无名氏。全诗内容:“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本人认为这首诗文的主要构图应是:一树梨花一溪月。在此提到感触很深的一点,不少朋友一看到梨花、溪水和月亮,一定会来个大全景,从天上的月,到地上的梨花丛林,再到溪水和月亮倒影,一张全家福,整幅图片景色丰富,分不出主次,也看不出什么主题和情感。现在根据诗文,想像拿起相机对着取镜框,舍掉天上月,地上的梨花从,只一树梨花一溪月,是不是更入景呢?画面是不是更简洁雅致呢?色彩基本是黑白两色,黑色的天空、大地为背景,白色的梨花、白色的水中倒月为主体,树干则可能有点暗的青绿色,一树梨花一溪月摒弃了其他一切杂物,画面极简洁,意境宁静优美,引人遐想。而且画图颇有点现代的极简主义风,中西结合啊。这幅图无论放在什么地方,一定引人注目。引申到我们的家居装饰,还有日常衣穿,还真有借鉴参考价值。还有,这首诗文有香味的,是梨花的香,暗香浮动,令人迷醉啊。好了,脑中有这首诗,我们到野外对要选择的美景美图已有个谱了。这是唐诗文的好处,可以根据诗文提供的形象直接描仿,且效果不会差哪去。但这唯美的图景如果就这样按照几个构图原则拍几张,画几幅,却是少了些韵味和意境的,这也是一般旅游纪念相片和艺术相片的区别吧。然后我们一开始提到的几点欣赏原则就派上用场了。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作者自己,隐在画面里面了。他要表达的情绪是离愁、

乡愁,且对落弟后的前途感到迷茫,对遇到挫折不能立即在温暖的家乡疗伤感到惆怅和遗憾。围绕这个情感主题去移动相机,对一树的梨花,以及溪水、倒月这三个元素进行构图的选择,分清主次,适当留白,再调整光影,相信图片自然地有了情绪,有了生命,当然你得举一反三,届时以你想传达的情绪主题为主。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倡从诗文中汲取营养的原因了。

再来一首:“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诗名《诗》,作者捧剑仆。这是一幅工笔画,也尽显极简主义风。空旷的背景中,一只姿态优美的青鸟,嘴衔碧色的葡萄,以轻盈的身姿,一径飞上了院子的金井栏。全画面只有青鸟、葡萄、金井栏这三个元素,颜色更简,只有青绿、金黄两个色。画面简洁精致,动静相宜,颜色属于对撞搭配,秀丽雅致。这是一幅把小物件作放大处理的图画,让人看见不曾留意的细节处的美丽。平时我们在室外,也经常见到小鸟的各种活动,但一方面是小鸟动作太快,另一方面我们无法迅速地察见那些蕴藏的细致和不寻常,所以我们没有捕捉到这一美景。

最后一首:“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诗名《未展芭蕉》,作者钱珝。我们平时摄影,绘画,会碰到立意的问题,或是取名的问题。对上一件物事照上半天,却不知该如何标新立异,把普通变神奇。这里上传这一首,是觉得作者太有才,能把随处可见的未展芭蕉立意为一卷书写怀春少女心事的书札,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有这

个才能,美真的是无处不在了,照出来的相片都是艺术品了。这首诗幽幽的透着冷冷的色调,颜色只有一个绿色,景物也只有一片近距离放大的未展芭蕉,虽然极简,画面却很有情致,楚楚动人,惹人怜惜。真是无上的诗文美图了。

唐诗宋词中可借鉴的美文美景还很多,它们含蓄、独特的情韵,高度的美学价值,足以成为我们在艺术、生活上的美学导师,如果能把里面的韵味理解吸收,相信我们对美的修养就到家了。

“一树梨花一溪月”——古诗文对摄影和绘画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画自来是一体,特别是唐诗,许多唐诗的意象生动精美,立意深刻,境界超脱,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对我们现代的摄影、绘画、建筑、家居装修装饰甚至日常的服饰搭配等,都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欣赏并借鉴这类意境独到,景象精美的唐诗可从以下几个要点出发。首先是要清楚诗中描摹的主人公,人物不同,所处的环境和选择的景致不同,表达渲染的情感意象各有差别;其次是弄清衬托主人公的配角,配角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景、是物;第三是季节气候,一年四时,四时中又细分早季、中季、晚季,每季所承载的景色、主人公的情致也有差别;第四是诗人要集中体现的主要元素,包括情、景、意、境四种,这四种元素是集中在四句或八句诗中一起传达的,当然,个人的领悟品味不同,这些元素的出现和体验会有深浅、先后;第五是综合性的声、色、味、触体验,这也是中华古诗词的独到之处,短短几句诗即能融合自然界的声光景色,以及人的全部体验功能;第六是体味诗里的画图中,各个元素的远、近、轻、缓、重、急,这些元素的分配不同,对画面效果的影响截然不同;第七是体味画图中的实虚相间,以及留白和想象空间,不用说,这一直是中华文化及绘画的美学传统,在古诗文中也有淋漓尽致的美学体现。以上七点元素相信也是摄影、绘画、建筑、装饰、服饰所要考虑的基本原则,就算不全中,也会涉及其中几点吧。

下面先从一首构图简单的诗文开始。诗名为《杂诗》,作者无名氏。全诗内容:“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本人认为这首诗文的主要构图应是:一树梨花一溪月。在此提到感触很深的一点,不少朋友一看到梨花、溪水和月亮,一定会来个大全景,从天上的月,到地上的梨花丛林,再到溪水和月亮倒影,一张全家福,整幅图片景色丰富,分不出主次,也看不出什么主题和情感。现在根据诗文,想像拿起相机对着取镜框,舍掉天上月,地上的梨花从,只一树梨花一溪月,是不是更入景呢?画面是不是更简洁雅致呢?色彩基本是黑白两色,黑色的天空、大地为背景,白色的梨花、白色的水中倒月为主体,树干则可能有点暗的青绿色,一树梨花一溪月摒弃了其他一切杂物,画面极简洁,意境宁静优美,引人遐想。而且画图颇有点现代的极简主义风,中西结合啊。这幅图无论放在什么地方,一定引人注目。引申到我们的家居装饰,还有日常衣穿,还真有借鉴参考价值。还有,这首诗文有香味的,是梨花的香,暗香浮动,令人迷醉啊。好了,脑中有这首诗,我们到野外对要选择的美景美图已有个谱了。这是唐诗文的好处,可以根据诗文提供的形象直接描仿,且效果不会差哪去。但这唯美的图景如果就这样按照几个构图原则拍几张,画几幅,却是少了些韵味和意境的,这也是一般旅游纪念相片和艺术相片的区别吧。然后我们一开始提到的几点欣赏原则就派上用场了。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作者自己,隐在画面里面了。他要表达的情绪是离愁、

乡愁,且对落弟后的前途感到迷茫,对遇到挫折不能立即在温暖的家乡疗伤感到惆怅和遗憾。围绕这个情感主题去移动相机,对一树的梨花,以及溪水、倒月这三个元素进行构图的选择,分清主次,适当留白,再调整光影,相信图片自然地有了情绪,有了生命,当然你得举一反三,届时以你想传达的情绪主题为主。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倡从诗文中汲取营养的原因了。

再来一首:“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诗名《诗》,作者捧剑仆。这是一幅工笔画,也尽显极简主义风。空旷的背景中,一只姿态优美的青鸟,嘴衔碧色的葡萄,以轻盈的身姿,一径飞上了院子的金井栏。全画面只有青鸟、葡萄、金井栏这三个元素,颜色更简,只有青绿、金黄两个色。画面简洁精致,动静相宜,颜色属于对撞搭配,秀丽雅致。这是一幅把小物件作放大处理的图画,让人看见不曾留意的细节处的美丽。平时我们在室外,也经常见到小鸟的各种活动,但一方面是小鸟动作太快,另一方面我们无法迅速地察见那些蕴藏的细致和不寻常,所以我们没有捕捉到这一美景。

最后一首:“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诗名《未展芭蕉》,作者钱珝。我们平时摄影,绘画,会碰到立意的问题,或是取名的问题。对上一件物事照上半天,却不知该如何标新立异,把普通变神奇。这里上传这一首,是觉得作者太有才,能把随处可见的未展芭蕉立意为一卷书写怀春少女心事的书札,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有这

个才能,美真的是无处不在了,照出来的相片都是艺术品了。这首诗幽幽的透着冷冷的色调,颜色只有一个绿色,景物也只有一片近距离放大的未展芭蕉,虽然极简,画面却很有情致,楚楚动人,惹人怜惜。真是无上的诗文美图了。

唐诗宋词中可借鉴的美文美景还很多,它们含蓄、独特的情韵,高度的美学价值,足以成为我们在艺术、生活上的美学导师,如果能把里面的韵味理解吸收,相信我们对美的修养就到家了。


相关文章

  •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 艺术学概论(本)复习资料 一.解释概念 1.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其理论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康德.尼采等人. 2.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 ...查看


  •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阅读答案 1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 ...查看


  •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阅读答案
  •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 ...查看


  • 2014电大[艺术欣赏]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 2014电大<艺术欣赏>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四川广播 电视大学) 艺术欣赏作业1解答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一.判断题 1.审美需要.兴趣和感受的一致性,是以有差别的审美需要.兴趣和感受为基础的. [ √] 2.体现了各种艺术的 ...查看


  • 用光的笔触去描写事物
  • 摘 要:在影视作品的摄影造型中,光是不可缺少的元素.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光的如何运用,并例举了许多著名的影视作品,如何运用光的艺术,对人物的造型.刻画人物的内心.烘托环境气氛等,给人以启迪,很有借举作用.尤其是用作者自身的作品,论证了光的 ...查看


  • [新闻学]毕业生论文题目
  •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毕业生论文题目 1.我国新闻队伍中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缺失和复位 2.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 3.邓小平新闻思想研究 4.刘少奇新闻思想对当代新闻改革的启示 5.中国最近十年的新闻改革 6.新闻失实的原因和新 ...查看


  • 2013电大艺术学概论考核册答案
  • [艺术学概论]形考作业一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 答:艺术的社会功能(1)审美认知作用.(2)审美教育作用.(3)审美娱乐作用. ①艺术的认知功能:艺术作品总是反映我们的客观和主观世界,透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 ...查看


  • 齐白石作品欣赏
  • 中国书画与中国文化 课程论文 姓 学 学名 车闻宇 号 2012081008 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 业 12城规 齐白石及其作品赏析 一.作者简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 -1957年9月16日),原名齐纯芝,号渭清,祖父取号兰亭,老 ...查看


  • [转贴]摄影语言体系的基本构成(ZT)
  • 摄影语言体系的基本构成 撰文/刘树勇 一.摄影词汇的创立 自1826年法国人尼尔普斯发明照相术以降,直到1900年前后,半个多世纪了,各种影像材料.技术以及风格样式的实验就从没有间断过.但摄影的地位却一直不怎么高尚.除了看着那套操作复杂的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