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状元为什么叫

古代中状元为什么叫“独占鳌头”?

科举时代,经殿试由皇帝钦点为进士中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谓之“独占鳌头”。

传说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鳌是龙头、龟背、麒麟尾的合体鱼龙。另一种传说,鳌是汪洋大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法力无边,能背负高山浮游,他原本是海龙王的三太子,因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玉浆液,被罚到东海为鳌。总之,鳌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异之物。

上古时代,老祖宗往往视传说中的神异之物为保护神,其中的一种便是鳌。唐宋时期,在宫殿门前台阶上镌刻巨鳌的浮雕,所以宫殿又称鳌宫。

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级考试,由万乘之主的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御赐进士,荣耀之至,在“金殿传胪”大典、“探花宴”上出尽风头。

明清时的“金殿传胪”,一般于殿试后两天举行。这一天,皇帝在太和殿召见新科进士,进士们个个身着崭新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得意洋洋,分左右两班站在文武百官后面,毕集于金銮殿丹墀下。

鼓乐声中,皇帝驾到升坐龙椅,群臣山呼万岁毕,礼部官员捧出钦定的金榜展开,由传胪官按榜依次唱名,即宣布考取进士者的姓名、名次、籍贯。

每唱到一名,由多个侍卫接力高声重复着从殿内传向殿外,其中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均要连唱三遍,以示与众不同。新科进士听到传唱,走到中间的御道上站定,向皇帝叩拜谢恩,成了天子门生。

传唱完毕,传胪官引导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走到天子座前的阶下迎接殿试榜。其中的状元位置居中,且稍前于榜眼、探花,如三角形的顶角位置,正好站在第一块御道石正中镌刻的巨鳌头部,独个踏占在鳌头之上,这就是“独占鳌头”的由来。

对此,清朝学人洪亮吉的《北江诗话》有载:“传胪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立中陛石上,

石正中镌刻有升龙及巨鳌……以此称独占鳌头。”

独占鳌头也就成了状元的代名词,频频出现在诗词戏曲中,如宋代叶适《蔡尚书挽词》:“总角都鳌头,老生甘伏膺。”元代杂剧《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明朝沈受先《三元记》:“胸中星斗敛,笔底云烟染,看春闱鳌头许谁先占?”(菜丛 )

古代中状元为什么叫“独占鳌头”?

科举时代,经殿试由皇帝钦点为进士中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谓之“独占鳌头”。

传说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鳌是龙头、龟背、麒麟尾的合体鱼龙。另一种传说,鳌是汪洋大海里的大龟或大鳖,法力无边,能背负高山浮游,他原本是海龙王的三太子,因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玉浆液,被罚到东海为鳌。总之,鳌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异之物。

上古时代,老祖宗往往视传说中的神异之物为保护神,其中的一种便是鳌。唐宋时期,在宫殿门前台阶上镌刻巨鳌的浮雕,所以宫殿又称鳌宫。

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级考试,由万乘之主的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御赐进士,荣耀之至,在“金殿传胪”大典、“探花宴”上出尽风头。

明清时的“金殿传胪”,一般于殿试后两天举行。这一天,皇帝在太和殿召见新科进士,进士们个个身着崭新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得意洋洋,分左右两班站在文武百官后面,毕集于金銮殿丹墀下。

鼓乐声中,皇帝驾到升坐龙椅,群臣山呼万岁毕,礼部官员捧出钦定的金榜展开,由传胪官按榜依次唱名,即宣布考取进士者的姓名、名次、籍贯。

每唱到一名,由多个侍卫接力高声重复着从殿内传向殿外,其中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均要连唱三遍,以示与众不同。新科进士听到传唱,走到中间的御道上站定,向皇帝叩拜谢恩,成了天子门生。

传唱完毕,传胪官引导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走到天子座前的阶下迎接殿试榜。其中的状元位置居中,且稍前于榜眼、探花,如三角形的顶角位置,正好站在第一块御道石正中镌刻的巨鳌头部,独个踏占在鳌头之上,这就是“独占鳌头”的由来。

对此,清朝学人洪亮吉的《北江诗话》有载:“传胪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立中陛石上,

石正中镌刻有升龙及巨鳌……以此称独占鳌头。”

独占鳌头也就成了状元的代名词,频频出现在诗词戏曲中,如宋代叶适《蔡尚书挽词》:“总角都鳌头,老生甘伏膺。”元代杂剧《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明朝沈受先《三元记》:“胸中星斗敛,笔底云烟染,看春闱鳌头许谁先占?”(菜丛 )


相关文章

  • 古代科举轶事
  • 古代科举轶事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北京日报 时间: 2012-06-11 科举,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俗乃至民族性格的深刻广泛影响,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够和它相比.比如,深深渗透到中 ...查看


  • 大陆唯一保存至今的古代状元试卷,全篇无错,字迹比印刷的还好看
  • 书法有毒,沾染难戒 来自神秘侠客书法 00:00 01:03 古人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其中高中状元可谓是四件事中最大.最难.最激动人心的. 那么古代考生的试卷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由于战乱的原因,古代科考 ...查看


  • 古代的"三甲"到底是什么?并非指前三名
  • 古代的"三甲"到底是什么?并非指前三名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关各种比赛特别是体育比赛的报道,"三甲"这个词使用频率很高,但都用错了.比如<超女三甲 下月同台唱>,看过内容始知,是把&quo ...查看


  • 古代"高考"奇闻:沈鸿烈自拟考题夺状元
  •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湖北"绿营"士兵沈鸿烈参加了一次由湖广总督府主持.目的是选拔赴日本留学生的特殊高考.他没有想到,这次考试其实是"萝卜高考",考官们事先收了不少红包.他更没想到,没钱没背景 ...查看


  • 古人如何考试
  • 学而优则仕,是每一个学子的梦想,于是就有了影响中国1300年的科举制.很多人认为昔日的科举好比今日的高考,其实它更像是一个古代的入职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人才能有入仕为官的资格,只有入仕为官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一千年,这些 ...查看


  • 一门八进士 一镇四状元
  • 一门八进士  一镇四状元 一门八进士 明清两代,歙县雄村曹氏家族先后有八人考中进士,有十人考中举人,朝野交誉,传为美谈.雄村有一座四柱四楼"世济其美"石牌坊,上面便刻着八位进士的名字. 这八位进士是:曹祥,字应麟,明成化 ...查看


  • 古代科举考试详解
  • 古代科举考试详解 中举的过程 科举制度并非自明朝起,却在明朝发扬光大,说来真是有趣,唐宋时虽有科举,但录取名额十分之少,一科往往只取几十人.明朝自洪武三年(1370)年起开科举,实行扩招,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挤破了头.纷纷以读书为业,这些人就 ...查看


  • 科举制度的变更
  • 一. 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变化与影响 产生:隋唐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政治上的地位,而士族在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隋唐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随着士族和庶族力量对比的变化,原先以门第高低为主要标 ...查看


  •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 2014-2015学年度东川二中期中检测卷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蔡莉萍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下面每一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把它填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