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之路
结94 艾鹏程 学号2009010209
内容提要:文章从军事理论创新、军事变革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两个方面分析了走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之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 新形势下只有走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之路,实现跨越发展,才能赶上并超过军事强国。
关键词:新军事变革 中国特色
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新军事革命是人类社会继金属化军事革命、火药化军事革命与机械化军事革命之后,所发生的一次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军事变革。从历史上已发生的军事革命基本规律看,首先是科学技术的根本进步,继而出现与新的技术条件相匹配的军事理论和作战方法,最终导致整个军事系统的变革。先进的军事理论,牵引了新军事变革的方向,丰富了新军事变革的内涵,加速了新军事变革的进程。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首先催生先进的军事理论。
独领风骚--军事理论引领军事变革的潮头
军事理论是军事革命形成和发展的催化剂。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是引发新军事变革的强劲动力,历史上每当划时代的技术革命发生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军事变革。军事领域历来是吸纳和运用科学技术成果最快、最多的领域。但科技进步引发军事革命的转化机制中,并不只是单纯的技术因素起作用,它将涉及整个军事体系的一切领域。当一种新的技术催生新的武器装备并用于作战后,必然会引起作战样式的变化。然而,这种由武器装备更新而自发形成的作战样式的改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革命。只有把新的武器装备、新的军事思想和新的组织体制相互结合,把握新技术条件下的战争规律,并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指导战争实践,才能使战争形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一次军事变革才算完成,而这一过程的核心必然依赖于先进军事理论的牵引和支撑。
军事理论是贯穿于军事变革之中活的灵魂。如果说科技进步是军事变革在物质上的推动力,那么,军事理论就是军事变革在精神上的推动力。历次军事革命的实践表明,无论在什么样的技术背景下,每一场军事变革无一例外地需要经历艰苦的理论探索,新旧理论之间的磨擦碰撞,对旧军事体系的扬弃改造,对新技术条件下战法的实践检验等。如伴随工业革命而诞生的坦克、飞机等新型武器用于作战后,军事理论家对如何使用这些武器以及整个战争机制变革等问题进行了深人研究,又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践,新的军事理论才逐渐形成。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闪击战"理论和"制空权"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战争实践的先导作用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充分体现。所以,军事革命是科技进步与理论创新有机融合的产物。 军事理论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军事变革的进程。先进武器装备的拥有者,不一定是先进战术的运用者。只有在先进军事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武器战备的效能。越南战争是美国战后陷得最深、拖得最久、代价最大的一次侵略战争。战争后期,美军使用了大量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实施了"地毯式"的狂轰滥炸,但由于军事理论滞后,仍按过去的经验作战,最终只好以失败告终。战后美军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反思和研究,20世纪80年代之后,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信息作战理论、新联合作战理论等,并把这些理论成果吸收到新颁布的作战条令之中,运用于战争实践,出现了超视距远程打击、精确打击、非对称作战等新的作战方式,促使战争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为当前的军事变革奠定了基础。 推陈出新--丰富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体系
翻开人类战争史,军事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无不是人们思想解放的产物,无不是不懈探索的结果,无不是集体协作的成果。新的变革呼唤新的学说,新的挑战激发新的观点。
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开拓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以高质量的创新成果,牵引新的军事变革。
实现各个层次理论研究的协调发展。指导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是军事理论研究的三个层面,它们相互依托,互相作用,不可或缺。但它们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从军事理论研究的任务和目的来说,无论是指导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理论研究,都要发挥其对军事实践的指导作用,回答和解决军事变革、军队建设与作战指导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在重视指导理论和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聚焦于新军事变革问题,把重点放在应用理论研究上,不仅从宏观层面研究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问题,也要在解决军事变革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大力弘扬军事理论研究创新。理论研究的过程,就是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过程,探索即意味着开拓,意味着创新,没有创新的研究毫无价值可言,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军事理论研究的灵魂在于创新,标前人尚未发现之新,立异于前人之说,使之正确地揭示军事科学发展规律,才能创造更多的、高质量的军事理论新成果。如果不"标新"不"立异',一切都重复已知的东西,甚至还因袭流传的谬误,那根本不是理论研究。理论上的新发现和新突破。往往包含着对人们已经接受了的那些传统理论的修正或否定,这就有可能遭到人们的质疑、非难或反对。一个新理论的诞生,往往难以被人们所认识,因而常常得不到人们的承认。学术争鸣是理论创新的推进器,也是吹散理论雾霭的清风。先进的军事理论就是在不断挑战与应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一种勇于破除因循守旧、用担风险的气概,没有一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精神,理论创新便无从谈起。但应审慎地对待那些具有异质性的新学说,任何简单、轻率的否定,终将阻碍新理论的问世。
与时俱进--推动军事理论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没有现成的本本可以照搬,需要我们以不懈的开拓探索精神,以开阔的视野和前瞻的眼光,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以理论创新推动军事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而指导军事变革的实践。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永恒发展的,人类的认识也是永恒发展的。军事理论同样也是发展的科学,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永远不会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体现军事理论强烈的时代性。任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必然是能够充分反映时代脉搏和时代精神,顺应和引导历史潮流的理论。现代战争的高技术化,军队组织结构的合成化,作战指挥的一体化,武器装备的智能化,深刻地改变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只有从总体上把握了时代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才能清楚地看到我军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才能有目的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思路,从而在激烈的军事竞争中扬长避短、赢得主动,增强军事理论研究的前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必定在向未来发展,未来终会变成现实。面对世界范围内的军事革命大潮,为追踪和赶上发达国家军事变革的步伐,必须增强对未来发展的认识和预测能力。
创设理论研究环境的开放性。理论上的创新往往是与各种文化的交融与互动中形成的,任何理论的研究探索过程中都要广泛寻求相关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开放就是为了借鉴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而封闭就等于自我束缚、自我限制。具有活力的军事体系应该是开放的体系,它可以在自我更新中不断增强自身对军事发展所蕴藏的潜在能量的吸收能力。尽管各国军队的性质、任务和发展千差万别,但其军事理论的发展仍有共同规律可循,研究成果也是可以互为借鉴的。必须打破传统的线性思维的束缚,打破疆域、学料、体系的界限,以一种积极、开放、进取的心态,善于从其他国家和军队中吸取营养。加强比较研究和参照借鉴,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
践行转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见成效
实践是评价理论成果的惟一标准。看一种理论创新是否具有科学性,理论自身是难以回答的,答案只能在实践中寻找。军事理论创新是否科学,关键就在于能够回答和解决军事实践提出的问题。理论从实践中产生,转过来又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任何脱离军事实践的军事理论研究都是毫无意义的。当理论和实践不相符合时,必须坚持理论服从实践,并研究理论的适应程度,努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符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军事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实现军事理论与军事变革实践的良性互动。军事革命必须经历战争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战争实践的完整过程,仅仅停留在理论认识阶段不可能完成军事革命。要想使军事变革实践能够遵循理论的指导,就必须有一个用对军事革命的理性认识去彻底改造军队,以形成适应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新的机制,这是完成军事革命的关键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军事变革则很可能半途而废。军事革命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到位。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军事理论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更有力地推动着军事变革的进程。
跨越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之路
实施跨越式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必由之路。目前,西方军事强国占据了新军事变革的先发优势,军队信息化建设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而我军信息化建设则刚刚起步,客观上处于劣势是不争的事实。但劣势并不意味失去主动、注定落后,我们仍然具有相对的优势。我们有外军的变革过程做参照,不必从头做起,从而避开探路者所走过的弯路,直接从较高的起点上起步。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是我们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最科学、最现实的战略选择。以跨越方式推进我军军事变革,应紧紧抓住信息化这个军事变革的核心,直接瞄准高新技术前沿,坚持自主创新,在关键领域求突破,发展独创性技术,从而形成局部领先优势。
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实现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
参考文献:
《信息战争与军事革命》,王普丰著,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世界新军事变革新论》,王保存著,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
《高科技与军事革命》,(美)迈克尔·奥汉隆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军队信息化建设研究》,侯喜贵主编,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
走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之路
结94 艾鹏程 学号2009010209
内容提要:文章从军事理论创新、军事变革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两个方面分析了走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之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 新形势下只有走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之路,实现跨越发展,才能赶上并超过军事强国。
关键词:新军事变革 中国特色
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新军事革命是人类社会继金属化军事革命、火药化军事革命与机械化军事革命之后,所发生的一次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军事变革。从历史上已发生的军事革命基本规律看,首先是科学技术的根本进步,继而出现与新的技术条件相匹配的军事理论和作战方法,最终导致整个军事系统的变革。先进的军事理论,牵引了新军事变革的方向,丰富了新军事变革的内涵,加速了新军事变革的进程。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首先催生先进的军事理论。
独领风骚--军事理论引领军事变革的潮头
军事理论是军事革命形成和发展的催化剂。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是引发新军事变革的强劲动力,历史上每当划时代的技术革命发生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军事变革。军事领域历来是吸纳和运用科学技术成果最快、最多的领域。但科技进步引发军事革命的转化机制中,并不只是单纯的技术因素起作用,它将涉及整个军事体系的一切领域。当一种新的技术催生新的武器装备并用于作战后,必然会引起作战样式的变化。然而,这种由武器装备更新而自发形成的作战样式的改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革命。只有把新的武器装备、新的军事思想和新的组织体制相互结合,把握新技术条件下的战争规律,并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指导战争实践,才能使战争形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一次军事变革才算完成,而这一过程的核心必然依赖于先进军事理论的牵引和支撑。
军事理论是贯穿于军事变革之中活的灵魂。如果说科技进步是军事变革在物质上的推动力,那么,军事理论就是军事变革在精神上的推动力。历次军事革命的实践表明,无论在什么样的技术背景下,每一场军事变革无一例外地需要经历艰苦的理论探索,新旧理论之间的磨擦碰撞,对旧军事体系的扬弃改造,对新技术条件下战法的实践检验等。如伴随工业革命而诞生的坦克、飞机等新型武器用于作战后,军事理论家对如何使用这些武器以及整个战争机制变革等问题进行了深人研究,又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践,新的军事理论才逐渐形成。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闪击战"理论和"制空权"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战争实践的先导作用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充分体现。所以,军事革命是科技进步与理论创新有机融合的产物。 军事理论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军事变革的进程。先进武器装备的拥有者,不一定是先进战术的运用者。只有在先进军事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武器战备的效能。越南战争是美国战后陷得最深、拖得最久、代价最大的一次侵略战争。战争后期,美军使用了大量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实施了"地毯式"的狂轰滥炸,但由于军事理论滞后,仍按过去的经验作战,最终只好以失败告终。战后美军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反思和研究,20世纪80年代之后,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信息作战理论、新联合作战理论等,并把这些理论成果吸收到新颁布的作战条令之中,运用于战争实践,出现了超视距远程打击、精确打击、非对称作战等新的作战方式,促使战争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为当前的军事变革奠定了基础。 推陈出新--丰富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体系
翻开人类战争史,军事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无不是人们思想解放的产物,无不是不懈探索的结果,无不是集体协作的成果。新的变革呼唤新的学说,新的挑战激发新的观点。
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开拓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以高质量的创新成果,牵引新的军事变革。
实现各个层次理论研究的协调发展。指导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是军事理论研究的三个层面,它们相互依托,互相作用,不可或缺。但它们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从军事理论研究的任务和目的来说,无论是指导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理论研究,都要发挥其对军事实践的指导作用,回答和解决军事变革、军队建设与作战指导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在重视指导理论和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聚焦于新军事变革问题,把重点放在应用理论研究上,不仅从宏观层面研究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的问题,也要在解决军事变革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
大力弘扬军事理论研究创新。理论研究的过程,就是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过程,探索即意味着开拓,意味着创新,没有创新的研究毫无价值可言,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军事理论研究的灵魂在于创新,标前人尚未发现之新,立异于前人之说,使之正确地揭示军事科学发展规律,才能创造更多的、高质量的军事理论新成果。如果不"标新"不"立异',一切都重复已知的东西,甚至还因袭流传的谬误,那根本不是理论研究。理论上的新发现和新突破。往往包含着对人们已经接受了的那些传统理论的修正或否定,这就有可能遭到人们的质疑、非难或反对。一个新理论的诞生,往往难以被人们所认识,因而常常得不到人们的承认。学术争鸣是理论创新的推进器,也是吹散理论雾霭的清风。先进的军事理论就是在不断挑战与应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一种勇于破除因循守旧、用担风险的气概,没有一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精神,理论创新便无从谈起。但应审慎地对待那些具有异质性的新学说,任何简单、轻率的否定,终将阻碍新理论的问世。
与时俱进--推动军事理论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没有现成的本本可以照搬,需要我们以不懈的开拓探索精神,以开阔的视野和前瞻的眼光,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以理论创新推动军事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而指导军事变革的实践。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永恒发展的,人类的认识也是永恒发展的。军事理论同样也是发展的科学,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永远不会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体现军事理论强烈的时代性。任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必然是能够充分反映时代脉搏和时代精神,顺应和引导历史潮流的理论。现代战争的高技术化,军队组织结构的合成化,作战指挥的一体化,武器装备的智能化,深刻地改变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只有从总体上把握了时代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才能清楚地看到我军在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才能有目的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思路,从而在激烈的军事竞争中扬长避短、赢得主动,增强军事理论研究的前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必定在向未来发展,未来终会变成现实。面对世界范围内的军事革命大潮,为追踪和赶上发达国家军事变革的步伐,必须增强对未来发展的认识和预测能力。
创设理论研究环境的开放性。理论上的创新往往是与各种文化的交融与互动中形成的,任何理论的研究探索过程中都要广泛寻求相关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开放就是为了借鉴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而封闭就等于自我束缚、自我限制。具有活力的军事体系应该是开放的体系,它可以在自我更新中不断增强自身对军事发展所蕴藏的潜在能量的吸收能力。尽管各国军队的性质、任务和发展千差万别,但其军事理论的发展仍有共同规律可循,研究成果也是可以互为借鉴的。必须打破传统的线性思维的束缚,打破疆域、学料、体系的界限,以一种积极、开放、进取的心态,善于从其他国家和军队中吸取营养。加强比较研究和参照借鉴,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
践行转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见成效
实践是评价理论成果的惟一标准。看一种理论创新是否具有科学性,理论自身是难以回答的,答案只能在实践中寻找。军事理论创新是否科学,关键就在于能够回答和解决军事实践提出的问题。理论从实践中产生,转过来又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任何脱离军事实践的军事理论研究都是毫无意义的。当理论和实践不相符合时,必须坚持理论服从实践,并研究理论的适应程度,努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符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军事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实现军事理论与军事变革实践的良性互动。军事革命必须经历战争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战争实践的完整过程,仅仅停留在理论认识阶段不可能完成军事革命。要想使军事变革实践能够遵循理论的指导,就必须有一个用对军事革命的理性认识去彻底改造军队,以形成适应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新的机制,这是完成军事革命的关键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军事变革则很可能半途而废。军事革命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到位。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军事理论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更有力地推动着军事变革的进程。
跨越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之路
实施跨越式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必由之路。目前,西方军事强国占据了新军事变革的先发优势,军队信息化建设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而我军信息化建设则刚刚起步,客观上处于劣势是不争的事实。但劣势并不意味失去主动、注定落后,我们仍然具有相对的优势。我们有外军的变革过程做参照,不必从头做起,从而避开探路者所走过的弯路,直接从较高的起点上起步。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是我们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最科学、最现实的战略选择。以跨越方式推进我军军事变革,应紧紧抓住信息化这个军事变革的核心,直接瞄准高新技术前沿,坚持自主创新,在关键领域求突破,发展独创性技术,从而形成局部领先优势。
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实现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
参考文献:
《信息战争与军事革命》,王普丰著,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世界新军事变革新论》,王保存著,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
《高科技与军事革命》,(美)迈克尔·奥汉隆著,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军队信息化建设研究》,侯喜贵主编,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