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原文

原文 、作者 、年代

满意答案

热心问友 2012-04-11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应该是明代洪应明写的,最早出自洪应明所著书《菜根谭》。

陈眉公著书《小窗幽记》也有收录此联。

百度知道里最常见的答案“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所以,最早的出处是:。 ”这个答案明显就是缺乏逻辑的。首先陈眉公写的是《小窗幽记》,《幽窗小记》这名字错误,没这本书;其次,答案中说的因此,所以,因果关系显然搭不上;不过《菜根谭》倒的确应该就是原始出处。

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据其作品《仙佛奇踪》,可知其早年热衷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文人洪应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成书于明万历年间。书名“菜根谭”,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若能适应清贫生活,不论所做何事,都会有所成就。《菜根谭》是著者揉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结合自身体验,形成的一套出世人世的法则,反映了明代知识分子佛、儒、道三教合一的思想。

陈眉公

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陈继儒(1558-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隐居小昆山,得隐士之名,却又常周旋于官绅间,遂为世人诟病。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为明代文人陈继儒所著。集中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方面,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给以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流露着“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的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

评论(0) 2 0

其他回答(1)

热心问友 2012-04-11

“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 这是在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所以,最早的出处是:《菜根谭》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探其实质,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文章引用自: 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gufengjinyun

原文 、作者 、年代

满意答案

热心问友 2012-04-11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应该是明代洪应明写的,最早出自洪应明所著书《菜根谭》。

陈眉公著书《小窗幽记》也有收录此联。

百度知道里最常见的答案“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所以,最早的出处是:。 ”这个答案明显就是缺乏逻辑的。首先陈眉公写的是《小窗幽记》,《幽窗小记》这名字错误,没这本书;其次,答案中说的因此,所以,因果关系显然搭不上;不过《菜根谭》倒的确应该就是原始出处。

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据其作品《仙佛奇踪》,可知其早年热衷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文人洪应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成书于明万历年间。书名“菜根谭”,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若能适应清贫生活,不论所做何事,都会有所成就。《菜根谭》是著者揉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结合自身体验,形成的一套出世人世的法则,反映了明代知识分子佛、儒、道三教合一的思想。

陈眉公

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陈继儒(1558-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隐居小昆山,得隐士之名,却又常周旋于官绅间,遂为世人诟病。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为明代文人陈继儒所著。集中内容涉及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方面,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给以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流露着“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的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

评论(0) 2 0

其他回答(1)

热心问友 2012-04-11

“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 这是在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所以,最早的出处是:《菜根谭》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探其实质,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文章引用自: http://wenwen.soso.com/z/UrlAlertPage.e?sp=S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gufengjinyun


相关文章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1简介 [原文]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2评价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 ...查看


  • 伤感的句子:爱情使人生丰富,痛苦使爱情升华
  • 1.岁月就象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轻隐隐的伤感.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但真正属于自己的却并不多.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在这个纷绕的世俗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 ...查看


  • 伤心分手的句子
  • -1.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以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2.你走的那天,我决定不掉泪,迎着风撑着眼帘用力不眨眼-- 3.多谢你的绝情,让我学会死心-- 4.带著一根 ...查看


  • 宠辱不惊,静看庭前花开花落
  • 岁月就象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轻隐隐的伤感.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但真正属于自己的却并不多.宠辱不惊.静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在这个纷绕的世俗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平 ...查看


  • 网络伤感句子
  • 1.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以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2.你走的那天,我决定不掉泪,迎着风撑着眼帘用力不眨眼. 3.多谢你的绝情,让我学会死心. 4.带着一根烟.浪迹 ...查看


  • 菜根谭--宠辱不惊 去留无意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宠辱不惊:对于荣耀与屈辱无动于衷. 去留:去是退隐,留是居官. 对于一切荣耀与屈辱无动于衷,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的花开花落:对于官职的升迁得失漠不关心,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 ...查看


  • 舍与得:[百喻经]的98个人生启示,除去教诫,独留寓言:五
  •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关键时刻懂得舍弃 有句名言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也就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要懂得放松自己,懂得适时地"放下"一些东西,以淡泊的心态面对现实. [ ...查看


  • 人生无求品自高 石上清泉/文 磊明/诵
  • ',1)"> 石上清泉/文    磊明/诵 一份恬淡的心境,一缕清幽的书香,一杯清香的香茗,一樽甘醇的洌酒,这些都是无求者的品行.    人生于平凡,累于人世,于是在痛定思痛的抉择中选择了"人生无求",这 ...查看


  • 学生读经典感悟
  • 赵纹浩: 经典之所以流芳百世,是因为其中的道理值得人们去深思,去揣摩,而"经典"这一名头并非一些无知之人所定义的,尽皆由圣贤之士所取. 经典中有锻炼豪杰的横逆困穷,有顽金钝你不去这样做,但你无法阻止别人这样做.你不讲诚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