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走进北京一零一中学
科区二中 季春艳
2012年6月2日
走进北京一零一中学之后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很荣幸参加科区教体局组织的科尔沁区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进名校,拜名师”的活动。此次培训对我来说是意义深远的。所以踏上进京的列车,心情是按耐不住的激动,我感到自己非常的幸运。
所以当我踏进一零一的土地时,内心里有两种震撼。一是震撼于她的校园环境;二是震撼于她的人文环境。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北京一零一中学时,我已经在她的校园里徜徉。在这里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当你一进校门就感到有一种厚重的文化气息,有一种深沉的文化底蕴,给人一种大家的风范。走在长长的林荫路上,耳边还有啁啾的鸟叫声,这种声音可是久违了。我还记得是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每一天的清晨都在鸟鸣声中上学。今天听来不觉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有一种特殊的情愫在心底升起。长长的林荫路两旁是两个才可以合抱过来的小叶杨树,树与校同龄,树为校填韵。
林荫路上三三两两的学生走进校园。在初阳中,在晨风中,感觉是那么的惬意。学生们面带着微笑,目光中透着自信,不疾不徐的走在林荫路上。你听不见他们的说话声;听不见他们的喧闹声;听不见他们你喊我叫的声音;你更看不到学生之间你追我赶的样子„„我惊叹于他们的内在的人
文素养及他们温文尔雅的外在表现形式。“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就是不一样,一零一的学生就是气宇不凡。”这就是我对学生最初的评价。
风景宜人的一零一中学东临圆明园,南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近颐和园,真是得天独厚的一块宝地。
初识校园便叫我惊叹不已,感觉用人杰地灵修饰她绝不为过。偌大的校园里水波荡漾、绿荷渐长的湖就有五个。湖水中有高高的蒲草,有高贵而优雅的白鹅,有双宿双栖的鸳鸯,有在水中嬉戏玩耍的野鸭。纯天然的大自然景物配上现代化的建筑设备,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报告厅,还有绿草茵茵的操场与大自然交相辉映,二者相得益彰,美哉、妙哉!
此时好想自己就是一名一零一的学生,清晨迎着朝阳、踏着晨曦来到学校,课上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课下在诗情画意的校园里漫步。这里已经不能用美这个字来修饰。于是每天我都早早的来到学校,在一零一中学的校园里穿行。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花都吸引着我,让我流连忘返。
走进课堂更是叫我震撼。原生态的课堂,没有任何的修饰与矫揉造作。学生都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老师的教学。他们主动地在老师的引领下充实、完善自己。这一切都是浑然天成,这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需求。老师流利的口语,自然的教态,甜美的声音,把学生当作朋友的
那种亲和力,听课就是一种享受,一种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 老师用课本又完全脱离了课本,学生所学到的东西远远高于课本,课本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媒介。他们以课本为载体,加进了许多自己的东西。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自己在做高中的英语卷子。老师教给学生的不是纯的知识,而是探求知识的手段、方法。他们在授学生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他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感觉他们学起英语来非常的省劲。
此时我忽然悟到我自己的英语课堂缺少了什么。过去我太注重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就题做题,却没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没有自己独立学习、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我教书就是为了把书上的知识点教给学生,学生也就变成了应付考试的机器,却没有了自身的能力。现在我需要全面认识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了,我也该重新界定“情感态度”的内涵与外延了。我也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学生到底应该怎样学习英语?我感觉到英语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工具性,那就是会用英语做事。其二是英语学习的人文性,那就是会做人。
再有我悟到了教育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为了让学生可以自我实现。也就是马斯洛的人的第三个需要。学生的学习行为什么时候可以内化为他的主动需求,什么时候学生的自我价值就可以慢慢的体现出来了。
如果单靠外界的挤压,没有内化为学生的主动能力,学生就不可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学习中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通过学习我悟到了很多的东西。现代化大都市的教育理念和我们的就是不一样。一零一本身就是个名牌。
所以当整体对他进行体会和感悟的时候,感受到的是自由,但是在自由透露着紧张,在舒缓中透露着忙碌,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把许多的东西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使自己这个个体变得越来越优秀。在学习和活动中老师就是个引领者,参与者,但是学生自己却会积极主动的探究,他们彼此之间互相争论,对于学习有一种穷追不舍的劲头。
学校宽泛而自由的管理中,给人的感觉却是如同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学生的学习紧张而有序。学生的行为早已内化。对于学习他们会自己主动的钻研探究。这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模式,达到学生自己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走进北京一零一中学
科区二中 季春艳
2012年6月2日
走进北京一零一中学之后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很荣幸参加科区教体局组织的科尔沁区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进名校,拜名师”的活动。此次培训对我来说是意义深远的。所以踏上进京的列车,心情是按耐不住的激动,我感到自己非常的幸运。
所以当我踏进一零一的土地时,内心里有两种震撼。一是震撼于她的校园环境;二是震撼于她的人文环境。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北京一零一中学时,我已经在她的校园里徜徉。在这里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当你一进校门就感到有一种厚重的文化气息,有一种深沉的文化底蕴,给人一种大家的风范。走在长长的林荫路上,耳边还有啁啾的鸟叫声,这种声音可是久违了。我还记得是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每一天的清晨都在鸟鸣声中上学。今天听来不觉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有一种特殊的情愫在心底升起。长长的林荫路两旁是两个才可以合抱过来的小叶杨树,树与校同龄,树为校填韵。
林荫路上三三两两的学生走进校园。在初阳中,在晨风中,感觉是那么的惬意。学生们面带着微笑,目光中透着自信,不疾不徐的走在林荫路上。你听不见他们的说话声;听不见他们的喧闹声;听不见他们你喊我叫的声音;你更看不到学生之间你追我赶的样子„„我惊叹于他们的内在的人
文素养及他们温文尔雅的外在表现形式。“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就是不一样,一零一的学生就是气宇不凡。”这就是我对学生最初的评价。
风景宜人的一零一中学东临圆明园,南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近颐和园,真是得天独厚的一块宝地。
初识校园便叫我惊叹不已,感觉用人杰地灵修饰她绝不为过。偌大的校园里水波荡漾、绿荷渐长的湖就有五个。湖水中有高高的蒲草,有高贵而优雅的白鹅,有双宿双栖的鸳鸯,有在水中嬉戏玩耍的野鸭。纯天然的大自然景物配上现代化的建筑设备,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报告厅,还有绿草茵茵的操场与大自然交相辉映,二者相得益彰,美哉、妙哉!
此时好想自己就是一名一零一的学生,清晨迎着朝阳、踏着晨曦来到学校,课上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课下在诗情画意的校园里漫步。这里已经不能用美这个字来修饰。于是每天我都早早的来到学校,在一零一中学的校园里穿行。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花都吸引着我,让我流连忘返。
走进课堂更是叫我震撼。原生态的课堂,没有任何的修饰与矫揉造作。学生都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老师的教学。他们主动地在老师的引领下充实、完善自己。这一切都是浑然天成,这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需求。老师流利的口语,自然的教态,甜美的声音,把学生当作朋友的
那种亲和力,听课就是一种享受,一种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 老师用课本又完全脱离了课本,学生所学到的东西远远高于课本,课本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媒介。他们以课本为载体,加进了许多自己的东西。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自己在做高中的英语卷子。老师教给学生的不是纯的知识,而是探求知识的手段、方法。他们在授学生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他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感觉他们学起英语来非常的省劲。
此时我忽然悟到我自己的英语课堂缺少了什么。过去我太注重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就题做题,却没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没有自己独立学习、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我教书就是为了把书上的知识点教给学生,学生也就变成了应付考试的机器,却没有了自身的能力。现在我需要全面认识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了,我也该重新界定“情感态度”的内涵与外延了。我也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学生到底应该怎样学习英语?我感觉到英语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工具性,那就是会用英语做事。其二是英语学习的人文性,那就是会做人。
再有我悟到了教育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为了让学生可以自我实现。也就是马斯洛的人的第三个需要。学生的学习行为什么时候可以内化为他的主动需求,什么时候学生的自我价值就可以慢慢的体现出来了。
如果单靠外界的挤压,没有内化为学生的主动能力,学生就不可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学习中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通过学习我悟到了很多的东西。现代化大都市的教育理念和我们的就是不一样。一零一本身就是个名牌。
所以当整体对他进行体会和感悟的时候,感受到的是自由,但是在自由透露着紧张,在舒缓中透露着忙碌,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把许多的东西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使自己这个个体变得越来越优秀。在学习和活动中老师就是个引领者,参与者,但是学生自己却会积极主动的探究,他们彼此之间互相争论,对于学习有一种穷追不舍的劲头。
学校宽泛而自由的管理中,给人的感觉却是如同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学生的学习紧张而有序。学生的行为早已内化。对于学习他们会自己主动的钻研探究。这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模式,达到学生自己可以进行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