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测试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休憩(qì) 多思曩昔(rǎnɡ) B.辋水沦涟(wǎnɡ) 携手xié)
C.犬吠(fèi) 黄檗(niè) D. 猥琐(wèi )村墟夜舂(cî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山殊可过。 殊:特殊
B.足下方温经。 方:正在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间:疏远
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矫:矫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故山殊可过
A.孤之过也 B.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C.一日,大母过余曰 D.是谁之过与?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
C.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与山僧饭讫而去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B.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C.然是中有深趣矣!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D.斯之不远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
①足下方温经 ②与山僧饭讫而去 ..
③多思曩昔,携手赋诗 ④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
⑤山中人王维白 .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2)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3)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4)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精段精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大,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1)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
B.(1)当待春中,草木蔓发。 (2)是故草木之发,如蒸气。 ....
C.(1)步仄径,临清流也。 (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
D.(1)因驮黄案人往。 (2)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9.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描绘了自己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实写了冬日的清丽和春天的明媚,语言质朴,文笔淡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B.第一段“故山殊可过”句埋下一个伏线,暗暗点出自己隐居的山村实在值得一游。
C.第2段描写用欢快流畅之笔,写色彩明快之图画,把春日的蓝田山中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
D.第三段中,作者显示了他写信的意图,他与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以“真趣”为基础的。
二、写作训练
10.这篇短文的景物描写很有特点,写冬景和春景的两段,几乎全用四字短句,以极其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冬末和仲春美妙的自然景色。如第二段,作者将山水、月色、林火、村落、犬吠、钟鸣等景物融为一体,写出了冬夜清幽寂静、寒意森森的迷人景色,其中有静态描写,有动态刻画,动静相间,充满诗情画意,景中融情。这种景物描写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请借鉴本文写法对当前季节的景色进行描写,文字力求精练,写景方法可多种多样,但应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写作提示:写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中最能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作者就抓住了冬景和春景的特点,描写了冬日的萧疏清静和春天的烂漫多姿,我们无论描写哪个季节的景色,都应切合该季节的特点,借鉴本文写法,用最优美的词汇装扮最美丽的季节。
与尹师鲁第一书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见绐(dài) 惶迫(huāng) 愚懦(rú) ...
B.怪骇(hài) 诛死(zhū) 怨嗟(jīe) ...
C.欢戚(qì) 砧斧(zhān) 鼎镬(huî) ...
D.枕藉(jí) 襄州(xiāng) 咽喉(yān) ...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旧疾 江湖 流连 B.眨谪 感激 宝重
C.叹赏 史册 时事 D.庭趋 切责 老婢
3.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 去:距离。 .
B.莫苦相尤否 尤:怨尤,责难。 .
C.日知进道而已 道:道路。 .
D.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 益:更加。 .
4.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悟此奴懒去而见绐:才明白这个老奴懒惰没去见你,(我)被欺骗了。
B.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只好再三托付王君贶给你写信顺带告知我的情况,接着就派人向西给你送信了。
C.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在路上没有捎信的地方,不知王拱辰曾写信转达了我的意思没有?
D.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然而师鲁你又说我对朋友不了解。
5.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 以:表原因的介词,“因”“由于”。 .
B.方喜得作书以奉问。 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 .
C.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 以:以为,认为。 .
D.至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 .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至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6.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俟到夷陵写去 俟:等待。 .
B.感激不避诛死 感激:同现代汉语中的“感激”。 ..
C.则戚戚怨嗟 戚:悲戚。 .
D.安道亦以为然 然:对。 .
7.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产生难以忍受的困苦愁怨,将它诉诸文字。
B.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用这些话来告诫安道千万不要写悲伤的文字。
C.自言我为大不为小:自言自语地说:我以大事为主,不拘小节。
D.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我)到夷陵县之后勤于政事,改掉了在洛阳时懒散的毛病。
8.对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道与予在楚州 与:连词,“和”。 .
B.又常与安道言 与:连词,“和”。 .
C.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之:代词,“这件事”。 .
D.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之:结构助词,“的”。 .
9.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最能体现作者泰然心境的一组是( )
(1)感激不避诛死。(2)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3)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4)自言我为大不为小。(5)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6)至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A.(1)(3)(6) B.(3)(4)(6) C.(3)(5)(6) D.(1)(2)(4)
10.对文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唐代文学家韩愈对待贬谪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其心欢戚无异庸人”,心胸不够豁达。
B.在贬所勤官慎职,不做穷愁文字,凸现了作者面对贬谪的泰然心境。
C.范仲淹、高若讷、尹洙、欧阳修先后因直言政事被贬逐,当时有人作《四贤一不肖诗》传诵一时。四贤:指范仲淹、高若讷、尹洙、欧阳修;一不肖,指余靖(字安道)。
D.本文行文朴实,同叙家常一样,充满着温馨和理解,对于同遭贬的朋友而言,这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
二、写作训练
11.假如你是尹师鲁,就信中的情况给欧阳修回信,你会怎么写呢?请你试一下吧。100字以上。
与山中裴秀才迪书答案
1、D(猥wěi ,舂chōng)
2、B(A、很,十分;C、稀疏的;D、举,张开)
3、B(拜访。A、D、过错;C、经过)
4、C(敬词,相当于“您”。A、气侯/经济繁荣、兴旺,景象、景致;B、入睡/不出声,保持安静,恭敬庄严地肃立,多表示哀悼;D、天性/上天的机密,泛指秘密)
5、C(转折连词,然而,但是。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介词,用/介词,表原因;D、主谓之间,助词,不译/助词,的)
6、 ①正在 ②讫:罢,结束。③曩昔:以往,从前④是中:这当中。⑤白: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
7、(1)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
(2)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3)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
(4)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千万不要忽略错过啊。
8、C(临近,走近/从高处往低处看。A、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B、草和树木;D、凭借)
9、A(虚写春天的明媚)
与尹师鲁第一书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疏通文言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采用排除法,将词义准确的一一排除,亦可根据自己的积累,将词义有误的一项直接造出。A项中“方”应是“正、正在”之意。 答案:A
2、解析:古汉语中人称代词较多,像“吾”“汝”“尔”“子”“臣”等人称代词都有固定所指,大家要用心识记。D.“子”应是指第二人称代词“你”;B.“猥”字作人称代词不太常见,应予以重点识记。
答案:D
3、解析:高考题中默写题早已屡见不鲜,尤其是文言文,应养成阅读即背诵的好习惯,多多积累精妙的文言词句。
答案:(1)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清皋,麦陇朝雊
(2)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
4、解析:疏通句子可用直译法和意译法。翻译本句应先突破重点词语“天机清妙”,联系全文及“天机”的古义,“天机”在文中指裴迪天性高洁超尘,如此以来,本句也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如果不是你天性高洁超尘,我怎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
5、解析:本题的前三个选项高度评价了这篇散文的内容及艺术成就。文章的第二段中是以山火、犬声、舂声衬托出夜的静谧,故D项有误。
答案:D
6.解析:王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他的文学著作多为山水田园之作。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齐名。王维的诗在其生前身后都享有盛名,要认真积累有关王维的文学常识及诗篇。
答案:王维 摩诘 唐 诗佛 山水田园
7.解析:本题是对词语的古今异义进行考查。A项“景气”在文中指气候,而今义泛指兴旺。B项“猥”在文中是自我谦称,可理解为“鄙”,今义指卑鄙的行为。D项“天机”在文中指天性,而今义是指重要的秘密。C项而“静默”在文中指不说话、不出声,现代汉语中仍有此义。
答案:C
8.解析:本题训练对文言词句的理解能力。前三个选项理解准确,而D项中“不一”放在原文中应是“不一一详述”之意,这是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
答案:D
9.解析:作者在第三段中直接向裴迪发出热情的邀请。但他与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应是以二人“天机清妙”为基础的,因二人都有着高洁超尘的性情,方感景色的“深趣”。
答案:D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测试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休憩(qì) 多思曩昔(rǎnɡ) B.辋水沦涟(wǎnɡ) 携手xié)
C.犬吠(fèi) 黄檗(niè) D. 猥琐(wèi )村墟夜舂(cî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山殊可过。 殊:特殊
B.足下方温经。 方:正在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间:疏远
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矫:矫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故山殊可过
A.孤之过也 B.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C.一日,大母过余曰 D.是谁之过与?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
C.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与山僧饭讫而去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B.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C.然是中有深趣矣!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
D.斯之不远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
①足下方温经 ②与山僧饭讫而去 ..
③多思曩昔,携手赋诗 ④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
⑤山中人王维白 .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2)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3)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4)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精段精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大,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1)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
B.(1)当待春中,草木蔓发。 (2)是故草木之发,如蒸气。 ....
C.(1)步仄径,临清流也。 (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
D.(1)因驮黄案人往。 (2)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9.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描绘了自己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实写了冬日的清丽和春天的明媚,语言质朴,文笔淡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B.第一段“故山殊可过”句埋下一个伏线,暗暗点出自己隐居的山村实在值得一游。
C.第2段描写用欢快流畅之笔,写色彩明快之图画,把春日的蓝田山中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
D.第三段中,作者显示了他写信的意图,他与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以“真趣”为基础的。
二、写作训练
10.这篇短文的景物描写很有特点,写冬景和春景的两段,几乎全用四字短句,以极其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冬末和仲春美妙的自然景色。如第二段,作者将山水、月色、林火、村落、犬吠、钟鸣等景物融为一体,写出了冬夜清幽寂静、寒意森森的迷人景色,其中有静态描写,有动态刻画,动静相间,充满诗情画意,景中融情。这种景物描写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请借鉴本文写法对当前季节的景色进行描写,文字力求精练,写景方法可多种多样,但应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写作提示:写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中最能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作者就抓住了冬景和春景的特点,描写了冬日的萧疏清静和春天的烂漫多姿,我们无论描写哪个季节的景色,都应切合该季节的特点,借鉴本文写法,用最优美的词汇装扮最美丽的季节。
与尹师鲁第一书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见绐(dài) 惶迫(huāng) 愚懦(rú) ...
B.怪骇(hài) 诛死(zhū) 怨嗟(jīe) ...
C.欢戚(qì) 砧斧(zhān) 鼎镬(huî) ...
D.枕藉(jí) 襄州(xiāng) 咽喉(yān) ...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旧疾 江湖 流连 B.眨谪 感激 宝重
C.叹赏 史册 时事 D.庭趋 切责 老婢
3.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 去:距离。 .
B.莫苦相尤否 尤:怨尤,责难。 .
C.日知进道而已 道:道路。 .
D.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 益:更加。 .
4.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悟此奴懒去而见绐:才明白这个老奴懒惰没去见你,(我)被欺骗了。
B.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只好再三托付王君贶给你写信顺带告知我的情况,接着就派人向西给你送信了。
C.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在路上没有捎信的地方,不知王拱辰曾写信转达了我的意思没有?
D.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然而师鲁你又说我对朋友不了解。
5.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 以:表原因的介词,“因”“由于”。 .
B.方喜得作书以奉问。 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 .
C.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 以:以为,认为。 .
D.至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 .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至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6.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俟到夷陵写去 俟:等待。 .
B.感激不避诛死 感激:同现代汉语中的“感激”。 ..
C.则戚戚怨嗟 戚:悲戚。 .
D.安道亦以为然 然:对。 .
7.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产生难以忍受的困苦愁怨,将它诉诸文字。
B.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用这些话来告诫安道千万不要写悲伤的文字。
C.自言我为大不为小:自言自语地说:我以大事为主,不拘小节。
D.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我)到夷陵县之后勤于政事,改掉了在洛阳时懒散的毛病。
8.对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道与予在楚州 与:连词,“和”。 .
B.又常与安道言 与:连词,“和”。 .
C.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之:代词,“这件事”。 .
D.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 之:结构助词,“的”。 .
9.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最能体现作者泰然心境的一组是( )
(1)感激不避诛死。(2)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3)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4)自言我为大不为小。(5)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6)至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A.(1)(3)(6) B.(3)(4)(6) C.(3)(5)(6) D.(1)(2)(4)
10.对文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唐代文学家韩愈对待贬谪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其心欢戚无异庸人”,心胸不够豁达。
B.在贬所勤官慎职,不做穷愁文字,凸现了作者面对贬谪的泰然心境。
C.范仲淹、高若讷、尹洙、欧阳修先后因直言政事被贬逐,当时有人作《四贤一不肖诗》传诵一时。四贤:指范仲淹、高若讷、尹洙、欧阳修;一不肖,指余靖(字安道)。
D.本文行文朴实,同叙家常一样,充满着温馨和理解,对于同遭贬的朋友而言,这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
二、写作训练
11.假如你是尹师鲁,就信中的情况给欧阳修回信,你会怎么写呢?请你试一下吧。100字以上。
与山中裴秀才迪书答案
1、D(猥wěi ,舂chōng)
2、B(A、很,十分;C、稀疏的;D、举,张开)
3、B(拜访。A、D、过错;C、经过)
4、C(敬词,相当于“您”。A、气侯/经济繁荣、兴旺,景象、景致;B、入睡/不出声,保持安静,恭敬庄严地肃立,多表示哀悼;D、天性/上天的机密,泛指秘密)
5、C(转折连词,然而,但是。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介词,用/介词,表原因;D、主谓之间,助词,不译/助词,的)
6、 ①正在 ②讫:罢,结束。③曩昔:以往,从前④是中:这当中。⑤白: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
7、(1)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
(2)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3)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
(4)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千万不要忽略错过啊。
8、C(临近,走近/从高处往低处看。A、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B、草和树木;D、凭借)
9、A(虚写春天的明媚)
与尹师鲁第一书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疏通文言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采用排除法,将词义准确的一一排除,亦可根据自己的积累,将词义有误的一项直接造出。A项中“方”应是“正、正在”之意。 答案:A
2、解析:古汉语中人称代词较多,像“吾”“汝”“尔”“子”“臣”等人称代词都有固定所指,大家要用心识记。D.“子”应是指第二人称代词“你”;B.“猥”字作人称代词不太常见,应予以重点识记。
答案:D
3、解析:高考题中默写题早已屡见不鲜,尤其是文言文,应养成阅读即背诵的好习惯,多多积累精妙的文言词句。
答案:(1)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清皋,麦陇朝雊
(2)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
4、解析:疏通句子可用直译法和意译法。翻译本句应先突破重点词语“天机清妙”,联系全文及“天机”的古义,“天机”在文中指裴迪天性高洁超尘,如此以来,本句也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如果不是你天性高洁超尘,我怎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
5、解析:本题的前三个选项高度评价了这篇散文的内容及艺术成就。文章的第二段中是以山火、犬声、舂声衬托出夜的静谧,故D项有误。
答案:D
6.解析:王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他的文学著作多为山水田园之作。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齐名。王维的诗在其生前身后都享有盛名,要认真积累有关王维的文学常识及诗篇。
答案:王维 摩诘 唐 诗佛 山水田园
7.解析:本题是对词语的古今异义进行考查。A项“景气”在文中指气候,而今义泛指兴旺。B项“猥”在文中是自我谦称,可理解为“鄙”,今义指卑鄙的行为。D项“天机”在文中指天性,而今义是指重要的秘密。C项而“静默”在文中指不说话、不出声,现代汉语中仍有此义。
答案:C
8.解析:本题训练对文言词句的理解能力。前三个选项理解准确,而D项中“不一”放在原文中应是“不一一详述”之意,这是古人书信结尾常用的套语。
答案:D
9.解析:作者在第三段中直接向裴迪发出热情的邀请。但他与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应是以二人“天机清妙”为基础的,因二人都有着高洁超尘的性情,方感景色的“深趣”。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