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统一战线概念的由来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统一战线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发展壮大成为爱国统一战线。

对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的争论

为了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使统一战线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和统一祖国的中心工作服务,1979年中央决定召开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会议召开之前,中央统战部派出调查组到上海、浙江等地,就三十年来统一战线内部阶级关系的变化等几个理论政策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出了《关于把统战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意见》(简称《意见稿》),中央统战部部务会议于1979年3月对《意见稿》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讨论中双方意见相持不下。

一种意见同意《意见稿》的观点,其中有三条这样认为:(1)经过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政治面貌、思想状况已经起了深刻的、巨大的变化。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消灭,定息已经取消,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丧失了完整的、独立的阶级形态,而成为阶级残余了;他们中的多数以至大多数人实际上已经转变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或国家干部。(2)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各民主党派已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也可以说已经或正在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劳动者为主体的政党。(3)三十年来统一战线内部两个联盟的状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原来的第二个联盟(即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中,老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资本家大多数人实际上已经改造成为劳动者,这些人已经转到了第一联盟即工人、农民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从发展趋势看,革命统一战线正在由不同阶级的联盟向着党同非党的联盟方面转化。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要放宽视野,既要加强从第二个联盟转化过来的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的工作,又要加强对新参加进来的港、澳、台和国外华侨等方面爱国人士的工作。

另一种意见认为: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作为阶级还没有消灭,阶级残余的提法,意味着这个阶级已经基本消灭,容易使人对阶级斗争的长期性估计不足。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主党派,可以说已经是劳动人民的政党,而有些民主党派则不能这样说,只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在大陆范围,统一战线内原来的两个联盟也依然存在,并非只有一个劳动者的联盟。在新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仍将存在,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千万不可忘记阶级斗争,决不可对阶级斗争估计不足。

由于对上述重大理论原则问题的分歧,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一度难以进行。1979年5月,中央统战部将两种意见  一并报邓小平及中共中央政治局。请求中央给以指示。

6月15日,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五届二次会议开幕词中,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明确指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广泛联盟。”这一精辟论断,阐明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统一了人们的思想认识。

这一重要讲话发表后,关于统一战线性质的争论始告解决,一致统一到邓小平讲话精神上来。此后,中央统战部草拟了题为《巩固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为实现新时期总路线而奋斗》的文件,经中共中央初步审批同意,为顺利召开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创造了有利条件。

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提出

根据中央的指示,1979年8月15日,第十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对统战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新时期统战工作中提出的一些理论和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会议认为,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国内关系上看,现在资本家阶级已不再存在,过去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就不存在了。社会主义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都是我国社会的主人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战线的社会主义一致性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发展和巩固了。另一方面,新时期的统一战线还包括广大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包括一切热爱祖国的人们。只要赞成统一祖国,即使并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也要团结。因此,新时期统一战线是一个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包括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非常广泛的联盟。会议明确了现阶段统一战线是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

提出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称谓,不是一般名称的变动,而是反映了国内阶级状况和整个形势的根本变化。邓小平同志在听取这次会议汇报时指出:统一战线的对象,清楚得很,顾名思义,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统一战线的性质叫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就是劳动者与爱国者的联盟。这样范围就宽了,具有广泛的性质。

爱国统一战线的正式确定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决议》)。《决议》提出:“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决议》把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明确地称为“爱国统一战线”,这是因为:爱国统一战线的提法同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提法虽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但这样提,有利于更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即凡是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集体和个人都可以、都能够加入到统一战线中来,从而更加扩大统一战线的范围。而另一方面,这样提法既不会影响在政治上比爱国者更进步的集体和个人加入统一战线,同时也不会因此减弱统一战线的革命意义。

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后,统一战线明确地称为爱国统一战线。这种称谓的确定,使新时期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团结更加广泛。

(摘自2010年第10期《文史天地》 叶介甫/文)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统一战线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发展壮大成为爱国统一战线。

对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的争论

为了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使统一战线更好地为四个现代化和统一祖国的中心工作服务,1979年中央决定召开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会议召开之前,中央统战部派出调查组到上海、浙江等地,就三十年来统一战线内部阶级关系的变化等几个理论政策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出了《关于把统战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意见》(简称《意见稿》),中央统战部部务会议于1979年3月对《意见稿》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讨论中双方意见相持不下。

一种意见同意《意见稿》的观点,其中有三条这样认为:(1)经过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政治面貌、思想状况已经起了深刻的、巨大的变化。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消灭,定息已经取消,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丧失了完整的、独立的阶级形态,而成为阶级残余了;他们中的多数以至大多数人实际上已经转变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或国家干部。(2)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各民主党派已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也可以说已经或正在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劳动者为主体的政党。(3)三十年来统一战线内部两个联盟的状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原来的第二个联盟(即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中,老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资本家大多数人实际上已经改造成为劳动者,这些人已经转到了第一联盟即工人、农民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从发展趋势看,革命统一战线正在由不同阶级的联盟向着党同非党的联盟方面转化。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要放宽视野,既要加强从第二个联盟转化过来的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的工作,又要加强对新参加进来的港、澳、台和国外华侨等方面爱国人士的工作。

另一种意见认为: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作为阶级还没有消灭,阶级残余的提法,意味着这个阶级已经基本消灭,容易使人对阶级斗争的长期性估计不足。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主党派,可以说已经是劳动人民的政党,而有些民主党派则不能这样说,只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在大陆范围,统一战线内原来的两个联盟也依然存在,并非只有一个劳动者的联盟。在新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仍将存在,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千万不可忘记阶级斗争,决不可对阶级斗争估计不足。

由于对上述重大理论原则问题的分歧,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一度难以进行。1979年5月,中央统战部将两种意见  一并报邓小平及中共中央政治局。请求中央给以指示。

6月15日,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五届二次会议开幕词中,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明确指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广泛联盟。”这一精辟论断,阐明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统一了人们的思想认识。

这一重要讲话发表后,关于统一战线性质的争论始告解决,一致统一到邓小平讲话精神上来。此后,中央统战部草拟了题为《巩固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为实现新时期总路线而奋斗》的文件,经中共中央初步审批同意,为顺利召开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创造了有利条件。

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提出

根据中央的指示,1979年8月15日,第十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对统战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新时期统战工作中提出的一些理论和政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会议认为,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国内关系上看,现在资本家阶级已不再存在,过去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就不存在了。社会主义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都是我国社会的主人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战线的社会主义一致性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发展和巩固了。另一方面,新时期的统一战线还包括广大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包括一切热爱祖国的人们。只要赞成统一祖国,即使并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也要团结。因此,新时期统一战线是一个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包括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非常广泛的联盟。会议明确了现阶段统一战线是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

提出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称谓,不是一般名称的变动,而是反映了国内阶级状况和整个形势的根本变化。邓小平同志在听取这次会议汇报时指出:统一战线的对象,清楚得很,顾名思义,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统一战线的性质叫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就是劳动者与爱国者的联盟。这样范围就宽了,具有广泛的性质。

爱国统一战线的正式确定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简称《决议》)。《决议》提出:“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决议》把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明确地称为“爱国统一战线”,这是因为:爱国统一战线的提法同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提法虽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但这样提,有利于更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即凡是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集体和个人都可以、都能够加入到统一战线中来,从而更加扩大统一战线的范围。而另一方面,这样提法既不会影响在政治上比爱国者更进步的集体和个人加入统一战线,同时也不会因此减弱统一战线的革命意义。

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后,统一战线明确地称为爱国统一战线。这种称谓的确定,使新时期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团结更加广泛。

(摘自2010年第10期《文史天地》 叶介甫/文)


相关文章

  •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HR SSC)"系列--HR SSC的由来及建立目的
  • 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到智享会的"中国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价值大奖"参评正在火热报名中,那么除了有很多成熟的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HR SSC)积极踊跃的参评之外,还有很多HR也告诉我们对于HR SSC希望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我 ...查看


  • 党章中"为人民服务"的由来
  • 党章中"为人民服务"的由来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却是毛泽东提出来的. 1935年,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 ...查看


  • 革命一词的由来
  • "革命"一词的由来 "革命"一词,从可以查到的文字看,最早见于<易经>上的"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里的"革命",应指商代和西周的奠基人汤和周 ...查看


  • 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由来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由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一论断以鲜明的时代特征,科学概括了新的社会阶层的本质属性,对于巩固 ...查看


  • 科索沃民族问题的由来
  • 现代意义的民族主义概念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民族主义概念包含了民族.种族.国家认同的意识形态.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的"基本单位","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 ①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 ...查看


  • 8年抗战的由来
  • "8年抗战"与"14年抗战" 1月10日讯近日教育部下发文件,特别指出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教材的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 ...查看


  • 评判性思维在基层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 评判性思维在基层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摘 要] 本文回顾与总结了近年来评判性思维在基层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从评判性思维的由来与发展, 及其在护理教学.护理质控.护理目标管理与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评判性思维在基层护理管理工作中的 ...查看


  • 论大学思政课的知识性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大学思政课的知识性 作者:罗竞 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03期 摘 要:本文初步探讨了意识形态问题的由来,大学思政课的知识性以及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本文认为意识形 ...查看


  • 六一儿童节黑板报: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及来历
  • 六一儿童节(又称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定于每年的6月1日,是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的节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