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b p m f》教学设计
宕昌县城关四小 马辽萍
教材概述:
《汉语拼音b p m f》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拼音教学的第三课。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b p m f,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b p m f的书写格式及笔顺;第四部分是读词认字。b p m f的发音方法及音节的拼读方法、认识汉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韵母带调拼音是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少部分学生上学前学过汉语拼音,对汉语拼音有一定的认识。
(二)学生入学才第三周,对借助课件自主学习不熟练,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
1.学会b p m 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音节,学会“两拼法”,会读b p m 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认识三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二)过程方法
1.通过看图来渗透声母的读法,并在声母的学习中练习与单韵母的拼读。 2.通过拓展阅读来巩固拼音,认识生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学好拼音的作用,激发借助拼音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b p m f的发音方法、音节的拼读方法和认识汉字。 难点:声母与带调韵母的拼读。 教学策略:
(一)通过观察图画、说话训练,学习拼音和运用拼音。 (二)拼读和扩展阅读有机结合。 教学资源的准备: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 (二)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
(三)教师专为本课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b p m f四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会正确书写。 教学重难点:
b p m f的音、形和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3分钟)
(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6个单韵母,今天我们继续认识来自声母家族的新朋友,大家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二)播放FLASH课件,学生观察动画,跟读儿歌。 (三)指名回答:今天我们要认识哪四位朋友?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认识本课要求所学声母,并在跟读儿歌过程中拓展阅读。】
二、观察说话,整体呈现(2分钟)
(一)幻灯片呈现教材中的四幅图,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说话。 (二)根据学生回答:分别呈现b p m f。
【设计意图:体现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思想,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知识。】
三、认清音形,学习书写(8分钟) (一)学习声母b。
1.出示第一幅图问: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2.出示声母b,告诉学生“b”就是把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4.启发记忆字形。(师板书b,生书空) (二)学习声母p、m、f方法同上。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从而达成启发学生的效果。】
四、编讲儿歌,反馈巩固(10分钟)
(一)反馈:开火车认读声母,检查学生对b p m f读音的掌握情况。(相机指导声母发音要领)
(二)区别声母b和p的发音与书写。
1.区别发音:老师示范(拿纸放在嘴边)启发学生注意,老师发b的音时纸会怎样?(纸不动)发p的音时纸会怎样?(纸会动)学生自己练习发b、p的音。
2.区别书写:幻灯片出示声母b和p,让学生比较他们在四线三格里的异同点。(都有一竖和一个半圆形,b的一竖向上,p的一竖向下,半圆形都写在中格。)
(三)学生练写b p m f,个别学生展示写。 (四)教师示范编儿歌,学生模仿。
【设计意图; 在反馈过程中矫正学生的读音,教给学生正确的读音方法。老师从音、形、用三个方面进行示范编儿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快乐拼读,拓展阅读(10分钟)
(一)b p m f想和小朋友们捉迷藏了,它悄悄地躲在了儿歌里,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二)阅读儿歌《板凳和扁担》、《盆和瓶》。(师大声,生小声) (三)师巡视帮助识字较少、拼音基础差的同学,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 一方面是巩固本课所教拼音的音、形,另一方面是再次实现扩展阅读。】 六.看图表达,实践运用(10分)
呈现图画,让学生看图说话(或编儿歌,或说一两句话)。
【设计意图:在看图说话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拼音的实践能力,且为写话打基础】
板书设计:
3. b p m f
b p m f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略)
汉语拼音《b p m f》教学设计
宕昌县城关四小 马辽萍
教材概述:
《汉语拼音b p m f》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拼音教学的第三课。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b p m f,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b p m f的书写格式及笔顺;第四部分是读词认字。b p m f的发音方法及音节的拼读方法、认识汉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韵母带调拼音是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少部分学生上学前学过汉语拼音,对汉语拼音有一定的认识。
(二)学生入学才第三周,对借助课件自主学习不熟练,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
1.学会b p m 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音节,学会“两拼法”,会读b p m 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认识三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二)过程方法
1.通过看图来渗透声母的读法,并在声母的学习中练习与单韵母的拼读。 2.通过拓展阅读来巩固拼音,认识生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学好拼音的作用,激发借助拼音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b p m f的发音方法、音节的拼读方法和认识汉字。 难点:声母与带调韵母的拼读。 教学策略:
(一)通过观察图画、说话训练,学习拼音和运用拼音。 (二)拼读和扩展阅读有机结合。 教学资源的准备: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 (二)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
(三)教师专为本课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b p m f四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会正确书写。 教学重难点:
b p m f的音、形和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3分钟)
(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6个单韵母,今天我们继续认识来自声母家族的新朋友,大家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二)播放FLASH课件,学生观察动画,跟读儿歌。 (三)指名回答:今天我们要认识哪四位朋友?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认识本课要求所学声母,并在跟读儿歌过程中拓展阅读。】
二、观察说话,整体呈现(2分钟)
(一)幻灯片呈现教材中的四幅图,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说话。 (二)根据学生回答:分别呈现b p m f。
【设计意图:体现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思想,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知识。】
三、认清音形,学习书写(8分钟) (一)学习声母b。
1.出示第一幅图问: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2.出示声母b,告诉学生“b”就是把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4.启发记忆字形。(师板书b,生书空) (二)学习声母p、m、f方法同上。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从而达成启发学生的效果。】
四、编讲儿歌,反馈巩固(10分钟)
(一)反馈:开火车认读声母,检查学生对b p m f读音的掌握情况。(相机指导声母发音要领)
(二)区别声母b和p的发音与书写。
1.区别发音:老师示范(拿纸放在嘴边)启发学生注意,老师发b的音时纸会怎样?(纸不动)发p的音时纸会怎样?(纸会动)学生自己练习发b、p的音。
2.区别书写:幻灯片出示声母b和p,让学生比较他们在四线三格里的异同点。(都有一竖和一个半圆形,b的一竖向上,p的一竖向下,半圆形都写在中格。)
(三)学生练写b p m f,个别学生展示写。 (四)教师示范编儿歌,学生模仿。
【设计意图; 在反馈过程中矫正学生的读音,教给学生正确的读音方法。老师从音、形、用三个方面进行示范编儿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快乐拼读,拓展阅读(10分钟)
(一)b p m f想和小朋友们捉迷藏了,它悄悄地躲在了儿歌里,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二)阅读儿歌《板凳和扁担》、《盆和瓶》。(师大声,生小声) (三)师巡视帮助识字较少、拼音基础差的同学,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 一方面是巩固本课所教拼音的音、形,另一方面是再次实现扩展阅读。】 六.看图表达,实践运用(10分)
呈现图画,让学生看图说话(或编儿歌,或说一两句话)。
【设计意图:在看图说话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拼音的实践能力,且为写话打基础】
板书设计:
3. b p m f
b p m f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