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调水工程

1. 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调水工程

1.1. 大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

大西线调水方案有两个基本线路:第一梯级调水方案和第二梯级调水方案。

第一梯级调水方案是沿3560-3400米等高线的引水方案。这一梯级调水方案又有两种引水方案,第一引水方案以渠道输水为主,第二引水方案以隧洞输水为主。隧洞方案的突出优点是安全可靠,缺点是建造成本高,引水量较少,且功能单一,只能引水,无发电航运之利。

第二梯级调水方案是在墨脱附近的雅鲁藏布江河段开始调水,沿2000-1300米等高线,串察隅江、独龙江、怒江、澜沧江、元江、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泯江、涪江、白水江、白龙江,过秦岭,入渭水,在陕西潼关和甘肃定远两处入黄河,可调水1880亿立方米。第二梯级调水方案的优点,一是进一步利用横断山脉水系下游的丰富的出境水,大幅度地增加大西线的调水总量。西藏海拔2000米以下的墨脱、察隅地区年降水量在2500毫米以上,年径流量达3800亿立方米。特别是这一方案可调存长江上游的洪水,根除长江中下游的水灾。

1.2. 水源、调水量和集水方案

对大西线调水方案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的学者的论据,主要是两点,一是认为西藏没有那么多可调水量,在雅鲁藏布江加查段河床筑

坝拦水,每年顶多只能调300亿立方米水。二是认为雅鲁藏布江河谷西高东低,地形复杂,藏水无法北调。大西线调水方案今人信服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在引水方案研究上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权威资料证明,大西线调水工程的水源非常充沛,调水量有可靠的保证。

(1). 宏观气候环境来看,西藏地区拥有我国最丰富的水源。来自印度洋上空的潮湿的西南季风沿青藏高原峡谷上升至降水线,形成大降水,年降水量达1000-2000毫米。西藏地区以高山积雪、冰川和地下水的形态保存的水资源达680万亿立方米,其中热水资源达99万亿立方米。

(2). 大西线调水工程引水区的集水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年降水总量1.2亿立方米,形成径流9800亿立方米,其中流出国境和流入大海的达6988亿立方米。

(3). 大西线调水工程取水的几条江河的总水量为6357-8109亿立方米,第一梯级调水工程可取水2170亿立方米,只占各调水江河入海水量的8%,占出境水量的1/3。

(4). 大西线调水工程以调藏水为主,对长江上游各支流只调汛期洪水。其中

(4.1). 雅鲁藏布江(入海水量9468亿立方米)取水1140亿立

方米。即从其干流取水300亿立方米,从其四大支流取水84亿立方米(拉月河取水90亿立方米、尼洋江取水200亿立方米、易贡藏布江取水250亿立方米和帕龙藏布江取水

300亿立方米)。

(4.2). 怒江(入海水量3118亿立方米)取水480亿立方米,

澜沧江(入海水量3500亿米)取水300亿立方米。

(4.3). 长江上游的三条支流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调水处

的总水量为2966亿立方米,其中

(4.3.1). 金沙江1880亿立方米,取水200亿立方米;

(4.3.2). 雅砻江586亿立方米,取水30亿立方米;

(4.3.3). 大渡河500亿立方米,取水20亿立方米。

(5). 上述取水量测算仅就各主要江河的自然径流量而言,如果考虑到大西线调水工程建成后对局部气候环境的影响,考虑到当地极为丰富的冰川固体水和地下水,取水量还可大为增加。西藏地区多冰川,冰川末端多位于等高线2900-3500米之间的地区。大西线调水工程建成后,大量的水库、水渠对气候的重大调节作用将使局部气温上升3-5摄氏度,再加上数百条冰川的末端浸入水库、水渠中,冰雪的融化速度将大为加快,从而大大增加冰雪融水总量,其中在雅鲁藏布江和怒江两流域即可增加水量400-1000亿立方米。此外,水位高出3500米的地下水流入运河和水库,亦将增加调水量。

(6). 在拟取水的干支流河流两岸沿3500米等高线建造输水集水两用渠道。这种两用渠道,一方面可以输送水库蓄水,另一方面可以沿途收集雅鲁藏布江水系密如蛛网的大小支流的河水,从而大大增加可调水量。例如,全长258公里的朔林(朔马滩-林芝)大渠即可沿途拦集年径流总量达139亿立方米的46条支流的流水,增加调水

量110亿立方米。

(7). 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有11条河流,下游注入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其在我国境内的河段的水量共计1900亿立米,有垭口与北麓沟通,在3500多米等高线处可引水800亿立方米,经垭口汇入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朔米(朔马滩至米林)大渠。

综上所述,大西线调水工程可调水量至少为3000多亿立方米,2200亿立方米左右的调水量是一个留有途地的数字。

1.3. 壅坝蓄水方案

大西线调水工程各取水点只宜筑堆石坝,不宜建造钢筋水泥坝,同时尽可能降低堆坝高度,最大坝高不超过400米,将淹没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1). 雅鲁藏布江水系的朔马滩水库坝高92米,库容量48亿立方米;主体水库松宗水库坝高360米,库容量100亿立方米。

(2). 怒江夏里水库为大西线调水工程的第一大水库,库容量逾1000亿立方米,但设计坝高亦仅为396米。怒江可调水量为480亿立方米,可争取达到680亿立方米,为大西线调水工程的又一举足轻重的水源。怒江调水条件得天独厚:打6公里隧洞即可沟通雅鲁藏布江水系和怒江水系;夏里的朔瓦巴大峡谷为典型的V型大峡谷,年均径流量达419亿立方米,上游人烟稀少,淹没损失小;无暴雨,无洪灾威胁,故可建造库容量千亿立方米以上的巨型水库。

(3). 澜沧江水系的昌都调水工程的主体水库麦曲水库坝高181

米,库容量20亿立方米。

(4). 金沙江大水库为大西线调水工程的第二大水库,库容量达400亿立方米,坝高386米。

(5). 雅砻江水系的甘孜水库坝高100米,库容量16亿立方米;炉霍水库坝高181米,库容量68亿立方米。

(6). 大渡河水系的两河口水库坝高292米,库容量118亿立方米。

(7). 入黄后工程拉加峡水库坝高380米,库容量488亿立方米。 大西线调水方案运用倒虹吸原理建造翻水工程,解决输水线路在雅鲁藏布江水系各主要河流的河口地段的过水问题。通过输水集水两用水渠和倒虹吸翻水工程的巧妙构思和设计,可克服雅鲁藏布江河谷西高东低,地形复杂的困难,将雅鲁藏布江水系的径流的绝大部分汇入水位达3566米的松宗水库,从而为藏水北调打下坚实的基础。

1.4. 南高北低的有利地形

大西线调水线路的整个地形特点是多水的西南地势高,缺水的西北、华北的地势逐级降低,全线的水位由海拔3568米逐步降低到海拔3366米,过分水岭地段高度从海拔3500米逐渐下降到海拔3380米,形成从南向北倾斜的有利于流域间调水的总的地形走势,从而决定了从西南诸江河调水到西北、华北地区的战略上的可行性。

雅鲁藏布江与黄河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为760公里,中间隔着几条大江大河和横断山脉。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发现横断

山脉虽高,峡谷虽深,但大西线调水工程取水和经过的各条大江大河之间的分水岭均有平坦的垭口相通,从而使各流域联成一气,为大西线南水北调提供了最基本的可能性。这是最有价值的带关键性的发现。从西南诸江向黄河调水的主要工程方案是在岩岸嵯峨、峡谷幽深的河道两岸采用定向爆破的成熟技术,炸山堵江,壅高水位,利用原有各水系的干支河道,辅之以在各分水岭地段建造渠道,开凿隧洞,因势利导,全线自流引水。整个调水工程线路虽长,工程虽大,但难度并不很大。

1.5. 调水线路和过分水岭工程方案

大西线调水线路串横断山脉水系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长江上游水系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横穿在这六江河间横亘着的多条分水岭:念青唐古拉山-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芒康山、雀儿山、罗科马山,以及阿坝-若尔盖草地。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5000米)和横断山脉(海拔4500-5500米)的结合部,为一片长800公里、宽150公里、海拔3500-3400米的凹地带,地理学家称之为项凹带。大西线调水线路就行进在这条狭长的低凹地带上,其基本走向是雅鲁藏布江河谷-帕隆藏布江河谷-怒江的洛隆-澜沧江的昌都-金沙江的白玉-雅砻江的甘孜-大渡河上游的阿坝-黄河的若尔盖草地。在这条项凹带上,上述各条分水岭都有溪谷山口即垭口即垭使相邻的水系得以沟通。

根据实地考察,过分水岭工程设计方案有三个特点。

(1). 选择了最宜于过水的垭口;

(2). 不单纯依靠利用垭口的溪壑建造输水渠,否则水道迂回曲折,

工程量大,输水量小;

(3). 发现垭口中的分水岭山体单薄,厚度一般不超过20公里,最

适合于开凿隧洞。

过分水岭方案主要采用在最佳的垭口中开凿短程隧洞的办法,这样做的优点是工程量较小,输水量大,且可利用落差发电。这样的工程共有6处,即:

(1). 沟通雅鲁藏布江水系和怒江水系之间的分水岭念青唐古拉山

-伯舒拉岭的通拉-八美工程(开凿隧洞6公里);

(2). 沟通怒江水系和澜沧江水系之间的分水岭他念他翁山的马利

-恩达工程(开凿隧洞19公里);

(3). 沟通澜沧江水系和金沙江水系之间的分水岭芒康山的括热-

贡觉工程(开凿隧洞11公里);

(4). 沟通金沙江水系和雅砻江水系之间的分水岭沙鲁里山的白玉

-甘孜工程(开凿隧洞6公里);

(5). 沟通雅砻江水系与大渡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罗科马山的罗柯

马-翁达工程(开凿隧洞6公里);

(6). 沟通大渡河水系与黄河之间的分水岭麦尔玛山梁的麦尔玛-

纳革藏玛工程(开凿隧洞6公里)。

整个大西线调水工程共开凿隧洞56公里,最长的隧洞为19公里,平均每条隧洞约长9公里。

怒江(入海水量3118亿立方米)取水480亿立方米,澜沧江(入海水量3500亿米)取水300亿立方米。长江上游的三条支流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调水处的总水量为2966亿立方米,其中金沙江1880亿立方米,取水200亿立方米;雅砻江586亿立方米,取水30亿立方米;大渡河500亿立方米,取水20亿立方米。

1.6. 若尔盖草地改造方案

若尔盖草地的治理是大西线调水工程的前期工程。草地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为一片沼泽地带,年降水量约为700-800毫米,积水层厚15-30米,保有水量约为400亿立方米,泥炭蕴藏量约为71亿吨。加以开发,可得以10亿吨计的泥炭,造良田6百万亩,还可每年增加黄河水量80亿立方米。大西线调水工程方案提出制造人工泥石流的治理办法,利用湍急的河水冲泥沙,疏浚河床,降低入黄口的黄河河段及流经草地的贾曲、白河、黑河的水位,以便迅速排干草地积水。这样,不仅可以在草地顺利地建造引水工程,而且为彻底治理和开发草地创造条件。

1.7. 入黄后工程方案

入黄后工程的核心是建设是青海湖和岱海两大战略调蓄水库。主要内容是建造坝高380米、壅高水位至3358米、库容量488亿立方米的拉加峡大水库,开挖拉加峡大水库至青海湖的全长216公里的输水渠,以及建设由青海湖向岱海引水的青岱输水工程。近日有的学者

提出疑问,认为青海湖是咸水湖,不能用作调蓄水库。这个问题不难解决。青海湖现蓄水总量为800亿立方米,矿化度为14克/升,属微咸水。大西线调水工程竣工后,青海湖总蓄水量将增至2889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将降低至3克/升,基本上淡化。而且,从此以往,湖水长年累月地大出大进,湖水矿化度将越来越低。

1.8. 东西两大战略调蓄水库--青海湖和岱海

大西线调水工程实行调蓄并举的方针,因为只调不蓄,所调之水入黄河后,一泻千里,直入大海,无法调节,无法利用。青海湖和岱海乃是大西线调水工程两大天然的战略调蓄总库。

(1). 西部战略调蓄总库-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黄河拉加峡谷以北100公里,海拔3194米,现有水面4400余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8米,总蓄水量854亿立方米,水矿化度14克/升。湖岸海拔3226米以上。拉加峡大水库建成后,水位将达3358米,高出青海湖现有水面164米。从拉加峡大水库沿3338-3218米等高线引水入青海湖,青海湖水面将升高24米,水面海拔高度将达到3218米,水面面积将增至1万平方公里,总蓄水量将达到3689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将降低到2克/升,基本上淡化。青海湖的特点有二,一是海拔高,二是储水量大,是三峡水库储水量的16倍。这样:

(1.1). 借助于青海湖的调蓄作用,可以居高临下地源源不断地向整个西北地区包括柴达木盆地、河西走郎、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和阿拉善沙漠供水;

(1.2). 借助于青海湖和长江上游水系各水库的调蓄作用,大西线调水工程可以全部拦蓄长江上游千年一遇、两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确保三峡水库安全,根除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而且,在长江枯水季节,大西线调水工程可以向长江供水,不仅可以补给洪水季节调走的全部水量,每年还可以提供补充水量。

(2). 东部战略调蓄总库-岱海。岱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淡水湖,东南距官厅水库288公里,四周环山,海拔1221米,盆地面积2000平方公里,现有水域面积174平方公里,水深19米,蓄水量20亿立方米,最大潜在蓄水量600亿立方米,与邻近的黄旗海、察汗诺尔、达莱诺尔等湖泊联通一气,蓄水量在1000亿立方米以上。岱海作为大西线调水工程的东部战略调蓄总库,可以在黄河汛期将占黄河洪水量的大部分的上游洪水全部东调储存,并可以通过青岱输水工程储存大西线部分调水量。

(2.1). 可以在黄河汛期避免晋陕峡谷泥沙下泻,大大减轻黄河中下游洪水灾害,使黄河下游河段停止泥沙淤积,为黄河根治创造条件。

(2.2). 可以从容地向整个华北地区包括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内蒙古东部供水,解决华北地区的干旱问题,改造严重威协首都北京的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漠,并为绿化黄土高原,最终根治黄河创造条件。

1.9. 有关国际问题

横断山系的三条大江的下游流经一些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属于国际性河流。

考虑以下条件,我国实施大西线调水工程不存在国际法或国际惯例的障碍。

(1). 所引水之江段全部在我国境内。

(2). 从三条大江所引水量不超过这三条江在我国境内的径流的1/2。

(3). 在我国境外的这三条江的中下游地区降水丰富,河水丰沛:

(3.1). 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外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印度、孟加拉,注入孟加拉湾,入海年总水量为5600亿立方米,我国取水量仅为入海总水量的1/6弱。

(3.2). 怒江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注入莫塔马湾(安达曼海),年入海总水量为3318亿立方米,我国取水量仅为入海总水量的1/9。

(3.3). 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柬埔塞、越南入海,年入海总水量为3500亿立方米,我国取水量不足入海总水量的1/12。

(4). 我国在这三条江适量取水,在下游洪水季节产生某种调节作用,有助于减轻印度、孟加拉、老挝、束埔寨等下游国家的洪水灾害。

(5). 大西线调水工程是从我国境内的丰水地区将一小部分入海

水量引入干旱缺水的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改造广阔无垠的不毛的沙漠荒漠,改善亚洲腹地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完全符合近年来的世界潮流,符合亚洲各国人民包括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利益,任何国家的任何都没有理由加以反对。

1.10. 对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

1.10.1. 地质地震情况

大西线调水线路经过的地区特别是西藏地区属于喜马拉雅山新隆起地质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地震比较频繁。三级以下的地震经常发生,五级以上大地震两、三年发生一次,八级以上强地震的纪录也比国内其他地区为多,但地震对引水隧洞和宽阔低矮的人工渠影响甚微。泥石流特别是冰川泥石流现象在局部地带曾经发生,经多年流动,现已成强弩之末,对调水工程的人工渠道的建造和运营已经不构成威胁。我国权威地质学家根据对大量地质资料特别是根据对卫星遥感资料的长期研究,确认大西线调水工程线路所经过的地带的岩层(花岗岩、火成岩、石灰岩)是坚固的,从地质学的角度判断,大西线调水工程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1.10.2. 人工河道的建造条件

大西线调水工程需要建造人工河道的共有三处,即雅鲁藏布江及其主要支流的输水集水大渠、拉加峡水库至青海湖的输水渠和青海湖至岱海的输水渠。西藏境内的渠道大都在缓坡地带修建,且在公路附

近,施工条件较好,工程造价也较低。其他两处渠道均在平坦的高原上建造,施工条件甚好。

1.10.3. 建造堆石坝的可行性

大西线调水地区属地震多发区,且多高坝、超高坝,不宜建造钢筋水泥坝。

大西线8个水库坝址都是人烟稀少的V形大峡谷,最宜于采用定向爆破方法,筑人工山壅坝堵江。这种巨型堆石坝完全可以截断水流湍急的大江大河,壅高水位数百米,开成大型、巨型水库,不怕地震,不愁坍塌,而且造价低廉。

1.10.4. 冰川对调水工程的影响

大西线调水工程的调水区共有69条冰川,主要位于波密和易贡地区的念青唐古拉山,在引水线路区约绵延300公里,不过都处于水库区域,不但对工程和工程施工没有影响,其加快溶化还可大幅度地增加可调水量。

1.10.5. 工程淹没和移民问题

大西线调水区域人烟稀少,经济落后,故淹没损失较小。工程实施约需移民数万人。由于是藏族聚居区,移民数量虽小,但移民难度却不小,特别是当牵涉到寺院和城镇的搬迁时,问题尤其复杂。调水方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淹没任何城镇和寺院,将淹没损失和移民数量降低到最小限度。

1.10.6. 现有河道的过水能力

大西线调水工程方案串六大江河,基本上利用原有的河道引水,因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两岸高出水面500米以上,通过8000秒立方米的流量毫无问题。但黄河有问题。兰州、宁夏和河套地区的黄河河道的最大过水量分别为5880、6000、5600秒立方米,大西线调水工程的引水量加上黄河的水流量共达1万秒立方米,黄河显然无法容纳。解决办法是建造拉加峡大水库,连通青海湖,调蓄引水量,使黄河保持2800-5000秒立方米的安全流量。

1.11. 工程、投资和工期

(1). 工程量。主要工程项目包括19座大型水库(总库容2888亿立方米,年调节能力1188亿立方米)、6条隧洞(共长56公里)、9座水电工程(总装机容量2120万千瓦)、600公里引水集水渠(其中集水渠200公里,渠库89座)、6个倒吸虹工程(包括10个汇水池)。

(2). 总造价。总造价580亿元(1990年不变价格)。总造价包括从朔马滩水坝到青海湖输水渠的整个引水入黄工程的建造费用;300万千瓦水电站投资;进藏铁路建设费用。若按1997年不变价格(1990年价格的3.88倍)计算,总造价约为2250亿元。

(3). 建设工期:工期5年。全部调水工程分为10个工区30个工段,全线同时施工,或在一、二年内相继施工。

1.12.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 投资少,工期短,调水量大。与现有的三条线路的“南水北调”方案相比,大西线调水方案显然是一个多快好省的方案。例如,与中线方案相比,中线方案从丹江口修一条1260公里的引水渠,横跨325条大小河沟,投资1000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以上,工期15年,每年调出的水量不超过195亿立方米。大西线工程的投资只有中线工程投资的一半左右,工期只有中线工程的三分之一,而调水量却是中线工程的十倍以上,二者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2). 实施大西线调水工程后,有了充沛的水,可以改造西北地区的沙漠,绿化黄土高原,根绝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彻底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从而实现“圣人出,黄河清”这一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从整体上根本上优化我国的生态环境。

(3). 实施大西线调水工程,解决大西北的荒漠沙漠、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用水问题,将大大增加我国农林牧用地面积,大大提高土地生产力。据调查,西北、华北共有20亿亩土地(戈壁、沙漠、荒漠、旱地)荒废闲置,只要有水,其中绝大多数土地均可加以利用,发展农林牧业,从而可以一劳永逸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例如,新疆同志提出,只要给他们每年600亿立方米的水,新疆就可以增加6亿亩耕地,相当于我国现在耕地的三分之一强。

(4). 实施大西线调水工程后,可大大提前实现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使西北和华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5). 实施大西线调水实施工程,可以利用3000米落差和年10000个流量的水量,增加数千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发电能力。由于黄河水量成倍增加,不用增加任何投资,即可大大增加黄河现有梯级电站的发电能力。反之,如果不搞大西线调水工程,黄河现有的梯级水电站,包括正在建设的小浪底水电站,将由于黄河断流现象的日趋严重而无法运转,无法发挥效益。

(6). 趋利避害,造福西藏人民。一方面,大西线调水工程方案尽量降低水坝高度,减少淹没面积,将淹没损失降低到取小限度;另一方面,调水工程的建设成功将给西藏人民带来多方面的直接利益:

(6.1). 数量众多的水库和水渠的建造将大大改善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

(6.2). 进藏铁路的铺设、水库水渠的建造、渠堤公路的建设将使西藏地区的水陆交通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6.3). 西藏地区的水力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近千万千瓦,水电事业的长足发展将极大地促进西藏地区丰富的矿产、生物森林和能源(石油、天然气、燃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幅度地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

(7). 实施大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期看,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为我国人口的地区配置的相对均衡创造条件。从短期看,大西线调水工程纵贯南北的广阔工作面全线施工,国家可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西部地区大量农村劳动力参加建设,因此,大西线调水工程是最大的

扶贫工程。大西线调水工程开工之日,就是西部地区人民走向小康道路之时。

2.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四点基本结论:

(1).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无论对我国农业问题的根本解决,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总体优化,还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都具有极其重大的不可替代的战略上的重要性,尽早实施和完成这一世纪性的工程,显得非常迫切。

(2).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关系到我国社会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利钝,关系到我国总体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关系到中华民族盛衰兴亡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应当倾全中华民族之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克日建设成功。时间只嫌其晚,不嫌其早;速度只嫌其慢,不嫌其快;规模只嫌其小,不嫌其大。不能拘泥于“谁受益,谁投资”和斤斤计较于工程投资的短期效益和地区部门的局部利益而推迟工程的建设日期,缩小工程的建设规模。应当确认,南水北调工程的受益者不仅仅是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民众,而是全国人民,是整个中华民族,是子孙万代。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能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起促进作用,而不能起促退作用。不能将南水北调的建设负担主要地放在少数受益的省市自治区身上,否则将贻误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事业。即使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条件下,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政府的责任。国家应当动员全国

全民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群策群力地建设大西线调水工程。

(3). 现有的“南水北调”三条调水线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解决北方局部地区的缺水问题有一定的作用,但这三条线路都是在长江身上打主意,而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长江可调水量将越来越少。因此,现有“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的作用十分有限,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南水北调的宏大构想,而且现有“南水北调”线路工程浩大,投资过多,工期太长,远水难救近火。特别是西线工程高坝长隧,其实施遥遥无期。按照主管部门目前的中、东、西的顺序安排和建设期限规划,即使是京津和华北地区西部这一局部地区的部分用水问题的解决,最早也在2010年以后,至于生态问题最严重,经济发展潜力最大,嗷嗷待哺,对南水北调需求最殷的辽阔的大西北的干旱缺水问题,在半个世纪内看不到解决的希望。这势必拖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后腿,贻误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大业,这样的“南水北调”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必须调整思路,另辟蹊径,不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固守现有的三条线路而不知变通。

(4). 对大西线方案的战略上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应加以肯定。我国广大科学工作者在建国后对西南地区的水文、地理、地质进行了多年的实地考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大西线南水北调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和方案。本建议书就是以这些成果为基础拟就的。另一方面,对引水线路的具体走向,对各个炸山堵江、开凿隧洞和开挖渠道的地点的工程地

质条件,对工程量和投资量的计算,对与原有的南水北调规划的关系,对围绕大西线调水工程的西北、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对黄土高原和黄河的根治等问题,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论证,进行通盘的规划。

3. 建议

1、国家调整现有的“南水北调”方案,将大西线调水方案的研究和实施作为“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加以考虑。对现有的“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调水线路的可行性,重新加以研究。

2、建议国务院将大西线调水工程的前期方案和可行性报告的研究制订作为国家重点课题批准立项,成立专门机构主持其事,迅速组织力量,加紧研究,限期完成。

3、修建进藏铁路,从根本上改善西藏地区的交通条件,是实施大西线调水工程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开发西藏,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国防意义。修建从格尔木至拉萨的进藏铁路,全长1000公里,约需投资100亿元,工程难度不大,工程设计早已准备就绪,应当作为大西线调水工程的前期工程之一,尽早动工兴建。近来有的专家建议修建从甘肃天水到西藏的进藏铁路,其走向与大西线调水线路基本一致。

兴建这条进藏铁路可以为大西线调水工程的实施和西藏以至西

南地区今后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先决条件。

4、建议由人民解放军工程部队特别是原铁道兵部队承担大西线调水工程的设计勘探和建造任务。原铁道兵部队是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实力雄厚、特别能打硬仗的队伍,由这支队伍和工程兵担任建设任务。可以大大加快工程进度,大大节省投资,并确保工程质量。由军队修建运河,在外国也有先例可循。例如,美国近两万公里的运河就是由美国陆军工程部队修建的。当前,应在我国权威地质学家的领导下,首先购买比较新的卫星遥感资料,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悉心研究大西线调水工程取水和经过地区的地质情况,在此基础上,调动军民两界的勘探力量,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对大西线调水工程流经的地区作进一步的实地勘察,加快大西线调水工程前期工作的进展步伐,为中央决策提供进一步的实证依据。

5、作为解决西北地区干旱问题的一项重要的补充工程,在新疆西北部建造额尔齐斯河、伊犁河水坝,堵截部分流出国境的河水,可得200亿立方米水量,对开发北疆南疆,不无小补。

6、建立大西线南水北调开发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筹集建设资金。同时在海外华人和广大侨胞中募集资金,作为国内集资的重要补充。也可以用优惠的政策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或者利用国际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

4. 建议人

王定烈(原空军副司令)

蒋本兴(原水利部副部长)

刘振华(原北京军区政委)

徐芦(国家计委对外经济研究所顾问) 毛国华(研究员、国务院机关咨询委员)

杨德明(国家计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郭开(电子工业部高级工程师)

袁嘉祖(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王宇明(铁道部遥感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于招英(农业部工程师)

高贤栋(林业部规划院工程师)

李勋(国??业部规划院副处长)

1. 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调水工程

1.1. 大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

大西线调水方案有两个基本线路:第一梯级调水方案和第二梯级调水方案。

第一梯级调水方案是沿3560-3400米等高线的引水方案。这一梯级调水方案又有两种引水方案,第一引水方案以渠道输水为主,第二引水方案以隧洞输水为主。隧洞方案的突出优点是安全可靠,缺点是建造成本高,引水量较少,且功能单一,只能引水,无发电航运之利。

第二梯级调水方案是在墨脱附近的雅鲁藏布江河段开始调水,沿2000-1300米等高线,串察隅江、独龙江、怒江、澜沧江、元江、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泯江、涪江、白水江、白龙江,过秦岭,入渭水,在陕西潼关和甘肃定远两处入黄河,可调水1880亿立方米。第二梯级调水方案的优点,一是进一步利用横断山脉水系下游的丰富的出境水,大幅度地增加大西线的调水总量。西藏海拔2000米以下的墨脱、察隅地区年降水量在2500毫米以上,年径流量达3800亿立方米。特别是这一方案可调存长江上游的洪水,根除长江中下游的水灾。

1.2. 水源、调水量和集水方案

对大西线调水方案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的学者的论据,主要是两点,一是认为西藏没有那么多可调水量,在雅鲁藏布江加查段河床筑

坝拦水,每年顶多只能调300亿立方米水。二是认为雅鲁藏布江河谷西高东低,地形复杂,藏水无法北调。大西线调水方案今人信服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在引水方案研究上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权威资料证明,大西线调水工程的水源非常充沛,调水量有可靠的保证。

(1). 宏观气候环境来看,西藏地区拥有我国最丰富的水源。来自印度洋上空的潮湿的西南季风沿青藏高原峡谷上升至降水线,形成大降水,年降水量达1000-2000毫米。西藏地区以高山积雪、冰川和地下水的形态保存的水资源达680万亿立方米,其中热水资源达99万亿立方米。

(2). 大西线调水工程引水区的集水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年降水总量1.2亿立方米,形成径流9800亿立方米,其中流出国境和流入大海的达6988亿立方米。

(3). 大西线调水工程取水的几条江河的总水量为6357-8109亿立方米,第一梯级调水工程可取水2170亿立方米,只占各调水江河入海水量的8%,占出境水量的1/3。

(4). 大西线调水工程以调藏水为主,对长江上游各支流只调汛期洪水。其中

(4.1). 雅鲁藏布江(入海水量9468亿立方米)取水1140亿立

方米。即从其干流取水300亿立方米,从其四大支流取水84亿立方米(拉月河取水90亿立方米、尼洋江取水200亿立方米、易贡藏布江取水250亿立方米和帕龙藏布江取水

300亿立方米)。

(4.2). 怒江(入海水量3118亿立方米)取水480亿立方米,

澜沧江(入海水量3500亿米)取水300亿立方米。

(4.3). 长江上游的三条支流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调水处

的总水量为2966亿立方米,其中

(4.3.1). 金沙江1880亿立方米,取水200亿立方米;

(4.3.2). 雅砻江586亿立方米,取水30亿立方米;

(4.3.3). 大渡河500亿立方米,取水20亿立方米。

(5). 上述取水量测算仅就各主要江河的自然径流量而言,如果考虑到大西线调水工程建成后对局部气候环境的影响,考虑到当地极为丰富的冰川固体水和地下水,取水量还可大为增加。西藏地区多冰川,冰川末端多位于等高线2900-3500米之间的地区。大西线调水工程建成后,大量的水库、水渠对气候的重大调节作用将使局部气温上升3-5摄氏度,再加上数百条冰川的末端浸入水库、水渠中,冰雪的融化速度将大为加快,从而大大增加冰雪融水总量,其中在雅鲁藏布江和怒江两流域即可增加水量400-1000亿立方米。此外,水位高出3500米的地下水流入运河和水库,亦将增加调水量。

(6). 在拟取水的干支流河流两岸沿3500米等高线建造输水集水两用渠道。这种两用渠道,一方面可以输送水库蓄水,另一方面可以沿途收集雅鲁藏布江水系密如蛛网的大小支流的河水,从而大大增加可调水量。例如,全长258公里的朔林(朔马滩-林芝)大渠即可沿途拦集年径流总量达139亿立方米的46条支流的流水,增加调水

量110亿立方米。

(7). 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有11条河流,下游注入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其在我国境内的河段的水量共计1900亿立米,有垭口与北麓沟通,在3500多米等高线处可引水800亿立方米,经垭口汇入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朔米(朔马滩至米林)大渠。

综上所述,大西线调水工程可调水量至少为3000多亿立方米,2200亿立方米左右的调水量是一个留有途地的数字。

1.3. 壅坝蓄水方案

大西线调水工程各取水点只宜筑堆石坝,不宜建造钢筋水泥坝,同时尽可能降低堆坝高度,最大坝高不超过400米,将淹没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1). 雅鲁藏布江水系的朔马滩水库坝高92米,库容量48亿立方米;主体水库松宗水库坝高360米,库容量100亿立方米。

(2). 怒江夏里水库为大西线调水工程的第一大水库,库容量逾1000亿立方米,但设计坝高亦仅为396米。怒江可调水量为480亿立方米,可争取达到680亿立方米,为大西线调水工程的又一举足轻重的水源。怒江调水条件得天独厚:打6公里隧洞即可沟通雅鲁藏布江水系和怒江水系;夏里的朔瓦巴大峡谷为典型的V型大峡谷,年均径流量达419亿立方米,上游人烟稀少,淹没损失小;无暴雨,无洪灾威胁,故可建造库容量千亿立方米以上的巨型水库。

(3). 澜沧江水系的昌都调水工程的主体水库麦曲水库坝高181

米,库容量20亿立方米。

(4). 金沙江大水库为大西线调水工程的第二大水库,库容量达400亿立方米,坝高386米。

(5). 雅砻江水系的甘孜水库坝高100米,库容量16亿立方米;炉霍水库坝高181米,库容量68亿立方米。

(6). 大渡河水系的两河口水库坝高292米,库容量118亿立方米。

(7). 入黄后工程拉加峡水库坝高380米,库容量488亿立方米。 大西线调水方案运用倒虹吸原理建造翻水工程,解决输水线路在雅鲁藏布江水系各主要河流的河口地段的过水问题。通过输水集水两用水渠和倒虹吸翻水工程的巧妙构思和设计,可克服雅鲁藏布江河谷西高东低,地形复杂的困难,将雅鲁藏布江水系的径流的绝大部分汇入水位达3566米的松宗水库,从而为藏水北调打下坚实的基础。

1.4. 南高北低的有利地形

大西线调水线路的整个地形特点是多水的西南地势高,缺水的西北、华北的地势逐级降低,全线的水位由海拔3568米逐步降低到海拔3366米,过分水岭地段高度从海拔3500米逐渐下降到海拔3380米,形成从南向北倾斜的有利于流域间调水的总的地形走势,从而决定了从西南诸江河调水到西北、华北地区的战略上的可行性。

雅鲁藏布江与黄河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为760公里,中间隔着几条大江大河和横断山脉。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发现横断

山脉虽高,峡谷虽深,但大西线调水工程取水和经过的各条大江大河之间的分水岭均有平坦的垭口相通,从而使各流域联成一气,为大西线南水北调提供了最基本的可能性。这是最有价值的带关键性的发现。从西南诸江向黄河调水的主要工程方案是在岩岸嵯峨、峡谷幽深的河道两岸采用定向爆破的成熟技术,炸山堵江,壅高水位,利用原有各水系的干支河道,辅之以在各分水岭地段建造渠道,开凿隧洞,因势利导,全线自流引水。整个调水工程线路虽长,工程虽大,但难度并不很大。

1.5. 调水线路和过分水岭工程方案

大西线调水线路串横断山脉水系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长江上游水系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横穿在这六江河间横亘着的多条分水岭:念青唐古拉山-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芒康山、雀儿山、罗科马山,以及阿坝-若尔盖草地。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5000米)和横断山脉(海拔4500-5500米)的结合部,为一片长800公里、宽150公里、海拔3500-3400米的凹地带,地理学家称之为项凹带。大西线调水线路就行进在这条狭长的低凹地带上,其基本走向是雅鲁藏布江河谷-帕隆藏布江河谷-怒江的洛隆-澜沧江的昌都-金沙江的白玉-雅砻江的甘孜-大渡河上游的阿坝-黄河的若尔盖草地。在这条项凹带上,上述各条分水岭都有溪谷山口即垭口即垭使相邻的水系得以沟通。

根据实地考察,过分水岭工程设计方案有三个特点。

(1). 选择了最宜于过水的垭口;

(2). 不单纯依靠利用垭口的溪壑建造输水渠,否则水道迂回曲折,

工程量大,输水量小;

(3). 发现垭口中的分水岭山体单薄,厚度一般不超过20公里,最

适合于开凿隧洞。

过分水岭方案主要采用在最佳的垭口中开凿短程隧洞的办法,这样做的优点是工程量较小,输水量大,且可利用落差发电。这样的工程共有6处,即:

(1). 沟通雅鲁藏布江水系和怒江水系之间的分水岭念青唐古拉山

-伯舒拉岭的通拉-八美工程(开凿隧洞6公里);

(2). 沟通怒江水系和澜沧江水系之间的分水岭他念他翁山的马利

-恩达工程(开凿隧洞19公里);

(3). 沟通澜沧江水系和金沙江水系之间的分水岭芒康山的括热-

贡觉工程(开凿隧洞11公里);

(4). 沟通金沙江水系和雅砻江水系之间的分水岭沙鲁里山的白玉

-甘孜工程(开凿隧洞6公里);

(5). 沟通雅砻江水系与大渡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罗科马山的罗柯

马-翁达工程(开凿隧洞6公里);

(6). 沟通大渡河水系与黄河之间的分水岭麦尔玛山梁的麦尔玛-

纳革藏玛工程(开凿隧洞6公里)。

整个大西线调水工程共开凿隧洞56公里,最长的隧洞为19公里,平均每条隧洞约长9公里。

怒江(入海水量3118亿立方米)取水480亿立方米,澜沧江(入海水量3500亿米)取水300亿立方米。长江上游的三条支流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调水处的总水量为2966亿立方米,其中金沙江1880亿立方米,取水200亿立方米;雅砻江586亿立方米,取水30亿立方米;大渡河500亿立方米,取水20亿立方米。

1.6. 若尔盖草地改造方案

若尔盖草地的治理是大西线调水工程的前期工程。草地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为一片沼泽地带,年降水量约为700-800毫米,积水层厚15-30米,保有水量约为400亿立方米,泥炭蕴藏量约为71亿吨。加以开发,可得以10亿吨计的泥炭,造良田6百万亩,还可每年增加黄河水量80亿立方米。大西线调水工程方案提出制造人工泥石流的治理办法,利用湍急的河水冲泥沙,疏浚河床,降低入黄口的黄河河段及流经草地的贾曲、白河、黑河的水位,以便迅速排干草地积水。这样,不仅可以在草地顺利地建造引水工程,而且为彻底治理和开发草地创造条件。

1.7. 入黄后工程方案

入黄后工程的核心是建设是青海湖和岱海两大战略调蓄水库。主要内容是建造坝高380米、壅高水位至3358米、库容量488亿立方米的拉加峡大水库,开挖拉加峡大水库至青海湖的全长216公里的输水渠,以及建设由青海湖向岱海引水的青岱输水工程。近日有的学者

提出疑问,认为青海湖是咸水湖,不能用作调蓄水库。这个问题不难解决。青海湖现蓄水总量为800亿立方米,矿化度为14克/升,属微咸水。大西线调水工程竣工后,青海湖总蓄水量将增至2889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将降低至3克/升,基本上淡化。而且,从此以往,湖水长年累月地大出大进,湖水矿化度将越来越低。

1.8. 东西两大战略调蓄水库--青海湖和岱海

大西线调水工程实行调蓄并举的方针,因为只调不蓄,所调之水入黄河后,一泻千里,直入大海,无法调节,无法利用。青海湖和岱海乃是大西线调水工程两大天然的战略调蓄总库。

(1). 西部战略调蓄总库-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黄河拉加峡谷以北100公里,海拔3194米,现有水面4400余平方公里,最大水深28米,总蓄水量854亿立方米,水矿化度14克/升。湖岸海拔3226米以上。拉加峡大水库建成后,水位将达3358米,高出青海湖现有水面164米。从拉加峡大水库沿3338-3218米等高线引水入青海湖,青海湖水面将升高24米,水面海拔高度将达到3218米,水面面积将增至1万平方公里,总蓄水量将达到3689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将降低到2克/升,基本上淡化。青海湖的特点有二,一是海拔高,二是储水量大,是三峡水库储水量的16倍。这样:

(1.1). 借助于青海湖的调蓄作用,可以居高临下地源源不断地向整个西北地区包括柴达木盆地、河西走郎、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和阿拉善沙漠供水;

(1.2). 借助于青海湖和长江上游水系各水库的调蓄作用,大西线调水工程可以全部拦蓄长江上游千年一遇、两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确保三峡水库安全,根除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而且,在长江枯水季节,大西线调水工程可以向长江供水,不仅可以补给洪水季节调走的全部水量,每年还可以提供补充水量。

(2). 东部战略调蓄总库-岱海。岱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淡水湖,东南距官厅水库288公里,四周环山,海拔1221米,盆地面积2000平方公里,现有水域面积174平方公里,水深19米,蓄水量20亿立方米,最大潜在蓄水量600亿立方米,与邻近的黄旗海、察汗诺尔、达莱诺尔等湖泊联通一气,蓄水量在1000亿立方米以上。岱海作为大西线调水工程的东部战略调蓄总库,可以在黄河汛期将占黄河洪水量的大部分的上游洪水全部东调储存,并可以通过青岱输水工程储存大西线部分调水量。

(2.1). 可以在黄河汛期避免晋陕峡谷泥沙下泻,大大减轻黄河中下游洪水灾害,使黄河下游河段停止泥沙淤积,为黄河根治创造条件。

(2.2). 可以从容地向整个华北地区包括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内蒙古东部供水,解决华北地区的干旱问题,改造严重威协首都北京的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漠,并为绿化黄土高原,最终根治黄河创造条件。

1.9. 有关国际问题

横断山系的三条大江的下游流经一些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属于国际性河流。

考虑以下条件,我国实施大西线调水工程不存在国际法或国际惯例的障碍。

(1). 所引水之江段全部在我国境内。

(2). 从三条大江所引水量不超过这三条江在我国境内的径流的1/2。

(3). 在我国境外的这三条江的中下游地区降水丰富,河水丰沛:

(3.1). 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外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印度、孟加拉,注入孟加拉湾,入海年总水量为5600亿立方米,我国取水量仅为入海总水量的1/6弱。

(3.2). 怒江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注入莫塔马湾(安达曼海),年入海总水量为3318亿立方米,我国取水量仅为入海总水量的1/9。

(3.3). 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柬埔塞、越南入海,年入海总水量为3500亿立方米,我国取水量不足入海总水量的1/12。

(4). 我国在这三条江适量取水,在下游洪水季节产生某种调节作用,有助于减轻印度、孟加拉、老挝、束埔寨等下游国家的洪水灾害。

(5). 大西线调水工程是从我国境内的丰水地区将一小部分入海

水量引入干旱缺水的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改造广阔无垠的不毛的沙漠荒漠,改善亚洲腹地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完全符合近年来的世界潮流,符合亚洲各国人民包括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利益,任何国家的任何都没有理由加以反对。

1.10. 对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

1.10.1. 地质地震情况

大西线调水线路经过的地区特别是西藏地区属于喜马拉雅山新隆起地质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地震比较频繁。三级以下的地震经常发生,五级以上大地震两、三年发生一次,八级以上强地震的纪录也比国内其他地区为多,但地震对引水隧洞和宽阔低矮的人工渠影响甚微。泥石流特别是冰川泥石流现象在局部地带曾经发生,经多年流动,现已成强弩之末,对调水工程的人工渠道的建造和运营已经不构成威胁。我国权威地质学家根据对大量地质资料特别是根据对卫星遥感资料的长期研究,确认大西线调水工程线路所经过的地带的岩层(花岗岩、火成岩、石灰岩)是坚固的,从地质学的角度判断,大西线调水工程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1.10.2. 人工河道的建造条件

大西线调水工程需要建造人工河道的共有三处,即雅鲁藏布江及其主要支流的输水集水大渠、拉加峡水库至青海湖的输水渠和青海湖至岱海的输水渠。西藏境内的渠道大都在缓坡地带修建,且在公路附

近,施工条件较好,工程造价也较低。其他两处渠道均在平坦的高原上建造,施工条件甚好。

1.10.3. 建造堆石坝的可行性

大西线调水地区属地震多发区,且多高坝、超高坝,不宜建造钢筋水泥坝。

大西线8个水库坝址都是人烟稀少的V形大峡谷,最宜于采用定向爆破方法,筑人工山壅坝堵江。这种巨型堆石坝完全可以截断水流湍急的大江大河,壅高水位数百米,开成大型、巨型水库,不怕地震,不愁坍塌,而且造价低廉。

1.10.4. 冰川对调水工程的影响

大西线调水工程的调水区共有69条冰川,主要位于波密和易贡地区的念青唐古拉山,在引水线路区约绵延300公里,不过都处于水库区域,不但对工程和工程施工没有影响,其加快溶化还可大幅度地增加可调水量。

1.10.5. 工程淹没和移民问题

大西线调水区域人烟稀少,经济落后,故淹没损失较小。工程实施约需移民数万人。由于是藏族聚居区,移民数量虽小,但移民难度却不小,特别是当牵涉到寺院和城镇的搬迁时,问题尤其复杂。调水方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淹没任何城镇和寺院,将淹没损失和移民数量降低到最小限度。

1.10.6. 现有河道的过水能力

大西线调水工程方案串六大江河,基本上利用原有的河道引水,因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两岸高出水面500米以上,通过8000秒立方米的流量毫无问题。但黄河有问题。兰州、宁夏和河套地区的黄河河道的最大过水量分别为5880、6000、5600秒立方米,大西线调水工程的引水量加上黄河的水流量共达1万秒立方米,黄河显然无法容纳。解决办法是建造拉加峡大水库,连通青海湖,调蓄引水量,使黄河保持2800-5000秒立方米的安全流量。

1.11. 工程、投资和工期

(1). 工程量。主要工程项目包括19座大型水库(总库容2888亿立方米,年调节能力1188亿立方米)、6条隧洞(共长56公里)、9座水电工程(总装机容量2120万千瓦)、600公里引水集水渠(其中集水渠200公里,渠库89座)、6个倒吸虹工程(包括10个汇水池)。

(2). 总造价。总造价580亿元(1990年不变价格)。总造价包括从朔马滩水坝到青海湖输水渠的整个引水入黄工程的建造费用;300万千瓦水电站投资;进藏铁路建设费用。若按1997年不变价格(1990年价格的3.88倍)计算,总造价约为2250亿元。

(3). 建设工期:工期5年。全部调水工程分为10个工区30个工段,全线同时施工,或在一、二年内相继施工。

1.12.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 投资少,工期短,调水量大。与现有的三条线路的“南水北调”方案相比,大西线调水方案显然是一个多快好省的方案。例如,与中线方案相比,中线方案从丹江口修一条1260公里的引水渠,横跨325条大小河沟,投资1000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以上,工期15年,每年调出的水量不超过195亿立方米。大西线工程的投资只有中线工程投资的一半左右,工期只有中线工程的三分之一,而调水量却是中线工程的十倍以上,二者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2). 实施大西线调水工程后,有了充沛的水,可以改造西北地区的沙漠,绿化黄土高原,根绝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彻底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从而实现“圣人出,黄河清”这一中国人民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从整体上根本上优化我国的生态环境。

(3). 实施大西线调水工程,解决大西北的荒漠沙漠、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用水问题,将大大增加我国农林牧用地面积,大大提高土地生产力。据调查,西北、华北共有20亿亩土地(戈壁、沙漠、荒漠、旱地)荒废闲置,只要有水,其中绝大多数土地均可加以利用,发展农林牧业,从而可以一劳永逸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例如,新疆同志提出,只要给他们每年600亿立方米的水,新疆就可以增加6亿亩耕地,相当于我国现在耕地的三分之一强。

(4). 实施大西线调水工程后,可大大提前实现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使西北和华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5). 实施大西线调水实施工程,可以利用3000米落差和年10000个流量的水量,增加数千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发电能力。由于黄河水量成倍增加,不用增加任何投资,即可大大增加黄河现有梯级电站的发电能力。反之,如果不搞大西线调水工程,黄河现有的梯级水电站,包括正在建设的小浪底水电站,将由于黄河断流现象的日趋严重而无法运转,无法发挥效益。

(6). 趋利避害,造福西藏人民。一方面,大西线调水工程方案尽量降低水坝高度,减少淹没面积,将淹没损失降低到取小限度;另一方面,调水工程的建设成功将给西藏人民带来多方面的直接利益:

(6.1). 数量众多的水库和水渠的建造将大大改善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

(6.2). 进藏铁路的铺设、水库水渠的建造、渠堤公路的建设将使西藏地区的水陆交通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6.3). 西藏地区的水力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近千万千瓦,水电事业的长足发展将极大地促进西藏地区丰富的矿产、生物森林和能源(石油、天然气、燃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幅度地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

(7). 实施大西线调水工程,从长期看,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为我国人口的地区配置的相对均衡创造条件。从短期看,大西线调水工程纵贯南北的广阔工作面全线施工,国家可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西部地区大量农村劳动力参加建设,因此,大西线调水工程是最大的

扶贫工程。大西线调水工程开工之日,就是西部地区人民走向小康道路之时。

2.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四点基本结论:

(1).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无论对我国农业问题的根本解决,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总体优化,还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都具有极其重大的不可替代的战略上的重要性,尽早实施和完成这一世纪性的工程,显得非常迫切。

(2).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关系到我国社会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利钝,关系到我国总体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关系到中华民族盛衰兴亡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应当倾全中华民族之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克日建设成功。时间只嫌其晚,不嫌其早;速度只嫌其慢,不嫌其快;规模只嫌其小,不嫌其大。不能拘泥于“谁受益,谁投资”和斤斤计较于工程投资的短期效益和地区部门的局部利益而推迟工程的建设日期,缩小工程的建设规模。应当确认,南水北调工程的受益者不仅仅是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民众,而是全国人民,是整个中华民族,是子孙万代。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能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起促进作用,而不能起促退作用。不能将南水北调的建设负担主要地放在少数受益的省市自治区身上,否则将贻误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事业。即使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条件下,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政府的责任。国家应当动员全国

全民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群策群力地建设大西线调水工程。

(3). 现有的“南水北调”三条调水线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解决北方局部地区的缺水问题有一定的作用,但这三条线路都是在长江身上打主意,而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长江可调水量将越来越少。因此,现有“南水北调”工程方案的作用十分有限,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南水北调的宏大构想,而且现有“南水北调”线路工程浩大,投资过多,工期太长,远水难救近火。特别是西线工程高坝长隧,其实施遥遥无期。按照主管部门目前的中、东、西的顺序安排和建设期限规划,即使是京津和华北地区西部这一局部地区的部分用水问题的解决,最早也在2010年以后,至于生态问题最严重,经济发展潜力最大,嗷嗷待哺,对南水北调需求最殷的辽阔的大西北的干旱缺水问题,在半个世纪内看不到解决的希望。这势必拖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后腿,贻误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大业,这样的“南水北调”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必须调整思路,另辟蹊径,不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固守现有的三条线路而不知变通。

(4). 对大西线方案的战略上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应加以肯定。我国广大科学工作者在建国后对西南地区的水文、地理、地质进行了多年的实地考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大西线南水北调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和方案。本建议书就是以这些成果为基础拟就的。另一方面,对引水线路的具体走向,对各个炸山堵江、开凿隧洞和开挖渠道的地点的工程地

质条件,对工程量和投资量的计算,对与原有的南水北调规划的关系,对围绕大西线调水工程的西北、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对黄土高原和黄河的根治等问题,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论证,进行通盘的规划。

3. 建议

1、国家调整现有的“南水北调”方案,将大西线调水方案的研究和实施作为“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加以考虑。对现有的“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调水线路的可行性,重新加以研究。

2、建议国务院将大西线调水工程的前期方案和可行性报告的研究制订作为国家重点课题批准立项,成立专门机构主持其事,迅速组织力量,加紧研究,限期完成。

3、修建进藏铁路,从根本上改善西藏地区的交通条件,是实施大西线调水工程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开发西藏,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国防意义。修建从格尔木至拉萨的进藏铁路,全长1000公里,约需投资100亿元,工程难度不大,工程设计早已准备就绪,应当作为大西线调水工程的前期工程之一,尽早动工兴建。近来有的专家建议修建从甘肃天水到西藏的进藏铁路,其走向与大西线调水线路基本一致。

兴建这条进藏铁路可以为大西线调水工程的实施和西藏以至西

南地区今后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先决条件。

4、建议由人民解放军工程部队特别是原铁道兵部队承担大西线调水工程的设计勘探和建造任务。原铁道兵部队是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实力雄厚、特别能打硬仗的队伍,由这支队伍和工程兵担任建设任务。可以大大加快工程进度,大大节省投资,并确保工程质量。由军队修建运河,在外国也有先例可循。例如,美国近两万公里的运河就是由美国陆军工程部队修建的。当前,应在我国权威地质学家的领导下,首先购买比较新的卫星遥感资料,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悉心研究大西线调水工程取水和经过地区的地质情况,在此基础上,调动军民两界的勘探力量,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对大西线调水工程流经的地区作进一步的实地勘察,加快大西线调水工程前期工作的进展步伐,为中央决策提供进一步的实证依据。

5、作为解决西北地区干旱问题的一项重要的补充工程,在新疆西北部建造额尔齐斯河、伊犁河水坝,堵截部分流出国境的河水,可得200亿立方米水量,对开发北疆南疆,不无小补。

6、建立大西线南水北调开发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筹集建设资金。同时在海外华人和广大侨胞中募集资金,作为国内集资的重要补充。也可以用优惠的政策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或者利用国际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

4. 建议人

王定烈(原空军副司令)

蒋本兴(原水利部副部长)

刘振华(原北京军区政委)

徐芦(国家计委对外经济研究所顾问) 毛国华(研究员、国务院机关咨询委员)

杨德明(国家计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郭开(电子工业部高级工程师)

袁嘉祖(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王宇明(铁道部遥感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于招英(农业部工程师)

高贤栋(林业部规划院工程师)

李勋(国??业部规划院副处长)


相关文章

  • 对我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后续水源的商榷
  • 新疆 李于洁 [摘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国家即将实施的又一个宏大的调水工程,涉及西北六省区.文章对调水线路的布局,调水覆盖的范围,调水量的多少,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供同行专家讨论和决策部门参考. [关键词]南水北调 ...查看


  • 对_大西线_调水的几点看法
  • 水 到 战 略规划 水利规划设计 年第 期 一 对 支 二 了 丫 " { 大西 一一 , 农 千 诊 . 一' 匕 十 . 鼓 一 下 . 一 看法 十 一 直 土 了 . 十 斗 干 ,, 曹 登节 . 又 一 . 十 十 为 ...查看


  • 解决黄河断流的一条新思路
  • 作者:陈传友 光明日报 1998年06期 黄河全长5464公里,居世界各河流中第七位,是我国第二大河流.黄河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8%, 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现有人口1 亿多,耕 ...查看


  •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 第四节 中国的河流.湖泊 [考纲要求] 1.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2.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3.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4.珠江的水系组成 ...查看


  • 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
  • 中 国 地 理 一.概况 1.地理位置和范围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为渤海和琼州海峡,黄海.渤海全部分布 在大陆架.东海大部分.南海一部分.海岸线长 18000 多千米. 经纬度位置:4°N-53°N ...查看


  • 2016中考地理考点归类专题复习--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考点解读] 一.自然环境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二.自然资源 1.举例说出什么是资 ...查看


  • 初二上学期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 初二上学期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 半球: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温度带: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无寒带.光热条件好,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 ...查看


  • 挑战世界头号强国的中国潜力
  • 挑战世界头号强国的中国潜力 [摘 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能否再上一层楼,晋升为世界强国?通过"世界经济大国与世界强国关系表"这一简便分析工具,可以预测世界各国的强国潜力及其排名,并在探寻中国强国之路的过程中,导出 ...查看


  • 穿越怒江大峡谷
  • 在号称"东方第一大峡谷"的怒江大峡谷,无数雪山银峰尽列峡谷两旁,山高谷深,河流湍急,造就了奇特的野生生物的垂直分布带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们一行历尽艰险,领略到灿烂的多民族文化和奇妙的多样性生态系统-- [刚到达潞江坝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