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乾坤
汉宇与古代丕、丈百匕
文/张翼飞王立军
《说文》:“玉,石之美者。”玉坚硬温润,品甍的左右两个部件都是“玉”,但写法却不一样。这是因
亮泽,先民们很早就把它当做荚的象征。中国发现的
最早的玉器,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为,甲骨文的丰常常上下不出头,写作至,与国王的
史发展过程中,玉器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化载体,
“王”字容易发生混淆。为了加以区分,王便添加了
对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
一点作“玉”。但是,当“玉”作左部件时,由于这个位形成了发达的玉文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玉被
置从不出现国王的“王”字,所以“玉”在这个位置就
当做中华文明的象征,出现在了奥运奖牌上,向全世
不用加点了。现在有些解释汉字的人,不顾汉字形体
界展示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
演变的历史事实,将“玉”解释成“王腰上的那点东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比德于玉。”儒家将玉的天
西”,将“玩”解释成只有像乇这样的元首才有资格然品质与其核心价值观“德”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玉玩,这只能是对汉字的不负责任的“戏说”。
德说”。例如《说文》就说玉有“五德”:玉质润泽温
既然玉和贝都町以充当货币,那它们无疑都是
和,是仁爱的象征;透过外部纹理可以查知内部纹理,表里如一,是忠义的象征:玉声清脆舒扬,能传至
珍宝了。珍宝的“宝”甲骨文作f蛰,其中的部件王就
远方,是智慧的象征;宁折小挠,是勇敢的敦征;棱角
是丰的省写,表示玉:部件r、表示房屋,就是现在的
分明而不锋利,是廉洁的象征。可见,玉曾是高尚品德的化身,是君予修身的标杆和榜样。“玉德”是中国古
““”,习称“宝盖头”;部件e3即“贝”字。房子里有
代玉文化的精髓,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
玉有贝,当然可以表示珍宝之义了。
产。
作为珍宝的美玉,常被古人作为祭祀品敬献给祖
除了“玉德”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汉字字形,
先神灵,成为古代祭祀礼仪中的重要用具。“礼”字的对中国古代玉文化有更多的了解。“玉”,甲骨文中
古字形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礼’’的繁体字作“槽”,从示从鬯。“叟”是“褴”的初文,甲骨文写作雩,像一
写作{、|、l、聿等,其中的短横代表玉块,有的三
个高脚的器皿里盛着两串玉,反映了古代以玉供奉神块一组,有的五块~组;上下贯穿的一竖表示穿玉的
灵的情形。“礼”的本义就是“事神致福”,由于与神灵祭祀有关,所以后来又加上了义符“示”。可见“礼”
绳子,绳子的上端有时还有绳结。那么,玉块为什么要的起源与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五成组地穿成串儿呢?原来,在古代,就像贝壳一另外,从神灵的“灵”字的古字形,也可以看出玉
样,人们曾经把玉穿起来当货币用。王国维《释珏朋》和神灵之间的关系。“灵”的繁体字作“重”,从玉需中说,殷商时期,玉和贝都可以充当货币,使用时将玉声,《说文》段注说:“重,巫也,以玉事神。”先民们
用绳穿起来,当时,一串玉叫手,两串玉叫“珏”。《说出于对自然力龋的不解和畏惧,逐渐将自然神化,为了文》:“珏,二玉相合为~珏。”“珏”,在甲骨文中作
获得神灵的福佑,先民常用宝贵的玉作为祭品,以显{{,正像两串玉并在一起之形。据《管予・揆度》记
示他们对神灵的虔诚,希望玉能够向神灵传达他们的
祈福,所以“重”字便以“玉”为义符。“重”字还有另
载:“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币为下币。”
可见玉在古代不但充当过货币,而且还曾经是货币中
外两种写法:或从示作零,或从巫作霪。通过这组异
最为贵重的一种呢。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点,“珏”
体字的义符互换,可以看到玉因为能在祭祀中沟通神
万方数据
’I55I中国表师
字JF_乾坤
灵,也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
《礼记・学记》中有句名言:“玉不琢,不成器。”玉石不经过加工.就不能够成为器皿。没有经过加工
国君的身体的,所以侍者握住瑗的一边,让国君握住
另一边,引导国君上台阶。瑗的孔比较大,是因为孔必
须要l—J时容纳两只手抓握。
又如“块”字,《说文》解释为“玉佩也”。但要想了解“块”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玉佩,还需要从
其声符入手。“块”字声符为“夹”,“央”有“分开”
的玉石叫璞。甲骨文中有个鼢字,唐兰先生认为就是
“璞”字:其中部件门像深山形;^像两手拿着凿一
类的工具;至就是玉;II!是“甾”,《说文》解释为
缶,是一种用来装东西的器具。整个字组合起来,表
义,如“缺”是器物有缺口,“决”是堤岸有缺口,水从中流出,“诀”是告别。由此可以推知,块之所以叫“王央”,是因为它是一种有缺口的玉环。《苟子・大略》中说:“召人以瑗,绝人以块,反绝以环。”只有明白了瑗、块的命名缘由,我们才能理解这句话。原来,
国君在招贤纳士时,派人送去瑷,表示希望能得到他
示在深山中,双手执凿,开采玉石,放到缶中,非常形
象地描绘出古人开采玉石的场景。璞的外形往往很粗
糙,外观和普通石料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粗糙的外表下却掩藏着华美的姿容。据《韩非子》记载,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他坚信这是一块美玉,便先后敬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不料都
被玉工鉴定为石头,自己也因欺君的罪名被砍去了双脚。后来楚文王即位,卞和因为宝石被看做石头,忠贞之士被当做骗子而哭得双目流血。楚文王听说后,命
的援助;如果园君想赦免被流放的臣子,就派人送去环,表示将其召还(“环”与“还”同源,繁体分别作“瑕”、“遇”,均含有“回环往复”的特点),君臣关系可以和好如初:反之,就派人送去块,表示与其诀
别,君臣关系也决裂了。玉在这中间起了非常好的传达信息的作用。
玉在古代还能充当信物,这一点也能从汉字中得
人剖开璞玉,发现果然是一块绝世美玉,便将其雕琢成璧,命名为和氏璧。后代发生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中的璧,指的就是这块和氏壁。
加工玉石的过程叫治玉,也叫琢玉。“琢”字从玉豕声,其中的声符“豕”也兼有表意功能。《说文》:“豕,豕绊足行豕豕。”“豕”字是在“豕”(意思是
到印证。如“班”字在金文中写作王jI,从二玉从刀,是个会意字,表示用刀将玉分成两块的意思。《说文》:
“班,分瑞玉。”瑞玉就是用来当做证明、凭据的玉,
将玉分成两块,各执其一以为信物,再次相见时以两
块玉能合在一块儿作为凭证。后来人们又在玉石上刻
猪)字上加了一点,表示猪的腿被绳绊住了,走起路来
跌跌撞撞的意思。“豕”字加上“口”字旁,构成“啄”
写文字,制作成印玺之类的信物。“玺”字从玉,说明
玺印的材料大多是玉质的。秦代以前,普通士人所用
字,表示鸡啄米、啄木鸟啄树时的动作,这些动作都
包含有持续的重复性,其特点正与加工玉时工具持续
的印都可以称作“玺”,没有尊卑的区别。孔颖达《左
传正义》说:“周时印已名玺,但上下通用。”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后,为了显示皇帝至高无上的王
击打玉石相似。古人以“玉不琢,不成器”来比拟教育的重要性,说明人只有经过持续不断的培养和锻炼,才能成材。
用玉石加工成的玉器种类繁多,不少玉器的命名
权,规定只有皇帝所用的印才能叫做“玺”。汉代卫宏
《汉官旧仪》说:“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
都是有理据的,有的以功能作用而命名,有的以形状特点而命名。我们可以通过部分形声字声符的示源功
能,来探寻一些玉器的命名缘由,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
莫敢用也。”《说文》中“玺”字又有从土的写法,作
“基”,解释说:“重,王者印也,所以主土。”“玺”字
的义符转变成“土”,包含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的意思,皇帝用“玺”来统领国土,正反映了秦汉时期
“玺”为皇帝专用之物的客观事实。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玺”都是皇帝专用之物,并且多为玉质,玉作为
如“瑗”字从玉爰声。“爰”甲骨文作彳,像一只手通过物体牵引另一只手,是“援”的最初写法。“爰”有“援引”义,“瑗”也包含“援引”的意思,表示一种用以援引的玉器。《说文》:“瑗,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相弓Io《尔雅》日‘好倍肉谓之瑷’。”璧是环形的,中间的孔称“好”,四周的玉称“肉”,孔的直径
是“肉”宽度的二倍,可见瑗是一种孔比较大的壁。国
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道具,其政治地位也凶“玺”而达到了顶峰。田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王哲先)
君在上台阶的时候,左右的人要保护国君以免失足,因为古代的等级制度比较严格,侍者是不能直接接触
万方数据
56
I中国表师
汉字与古代玉文化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张翼飞, 王立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教师
TEACHER'S JOURNAL2009,""(7)0次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js200907019.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7日
字里乾坤
汉宇与古代丕、丈百匕
文/张翼飞王立军
《说文》:“玉,石之美者。”玉坚硬温润,品甍的左右两个部件都是“玉”,但写法却不一样。这是因
亮泽,先民们很早就把它当做荚的象征。中国发现的
最早的玉器,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为,甲骨文的丰常常上下不出头,写作至,与国王的
史发展过程中,玉器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化载体,
“王”字容易发生混淆。为了加以区分,王便添加了
对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
一点作“玉”。但是,当“玉”作左部件时,由于这个位形成了发达的玉文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玉被
置从不出现国王的“王”字,所以“玉”在这个位置就
当做中华文明的象征,出现在了奥运奖牌上,向全世
不用加点了。现在有些解释汉字的人,不顾汉字形体
界展示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
演变的历史事实,将“玉”解释成“王腰上的那点东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比德于玉。”儒家将玉的天
西”,将“玩”解释成只有像乇这样的元首才有资格然品质与其核心价值观“德”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玉玩,这只能是对汉字的不负责任的“戏说”。
德说”。例如《说文》就说玉有“五德”:玉质润泽温
既然玉和贝都町以充当货币,那它们无疑都是
和,是仁爱的象征;透过外部纹理可以查知内部纹理,表里如一,是忠义的象征:玉声清脆舒扬,能传至
珍宝了。珍宝的“宝”甲骨文作f蛰,其中的部件王就
远方,是智慧的象征;宁折小挠,是勇敢的敦征;棱角
是丰的省写,表示玉:部件r、表示房屋,就是现在的
分明而不锋利,是廉洁的象征。可见,玉曾是高尚品德的化身,是君予修身的标杆和榜样。“玉德”是中国古
““”,习称“宝盖头”;部件e3即“贝”字。房子里有
代玉文化的精髓,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
玉有贝,当然可以表示珍宝之义了。
产。
作为珍宝的美玉,常被古人作为祭祀品敬献给祖
除了“玉德”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汉字字形,
先神灵,成为古代祭祀礼仪中的重要用具。“礼”字的对中国古代玉文化有更多的了解。“玉”,甲骨文中
古字形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礼’’的繁体字作“槽”,从示从鬯。“叟”是“褴”的初文,甲骨文写作雩,像一
写作{、|、l、聿等,其中的短横代表玉块,有的三
个高脚的器皿里盛着两串玉,反映了古代以玉供奉神块一组,有的五块~组;上下贯穿的一竖表示穿玉的
灵的情形。“礼”的本义就是“事神致福”,由于与神灵祭祀有关,所以后来又加上了义符“示”。可见“礼”
绳子,绳子的上端有时还有绳结。那么,玉块为什么要的起源与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五成组地穿成串儿呢?原来,在古代,就像贝壳一另外,从神灵的“灵”字的古字形,也可以看出玉
样,人们曾经把玉穿起来当货币用。王国维《释珏朋》和神灵之间的关系。“灵”的繁体字作“重”,从玉需中说,殷商时期,玉和贝都可以充当货币,使用时将玉声,《说文》段注说:“重,巫也,以玉事神。”先民们
用绳穿起来,当时,一串玉叫手,两串玉叫“珏”。《说出于对自然力龋的不解和畏惧,逐渐将自然神化,为了文》:“珏,二玉相合为~珏。”“珏”,在甲骨文中作
获得神灵的福佑,先民常用宝贵的玉作为祭品,以显{{,正像两串玉并在一起之形。据《管予・揆度》记
示他们对神灵的虔诚,希望玉能够向神灵传达他们的
祈福,所以“重”字便以“玉”为义符。“重”字还有另
载:“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币为下币。”
可见玉在古代不但充当过货币,而且还曾经是货币中
外两种写法:或从示作零,或从巫作霪。通过这组异
最为贵重的一种呢。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一点,“珏”
体字的义符互换,可以看到玉因为能在祭祀中沟通神
万方数据
’I55I中国表师
字JF_乾坤
灵,也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
《礼记・学记》中有句名言:“玉不琢,不成器。”玉石不经过加工.就不能够成为器皿。没有经过加工
国君的身体的,所以侍者握住瑗的一边,让国君握住
另一边,引导国君上台阶。瑗的孔比较大,是因为孔必
须要l—J时容纳两只手抓握。
又如“块”字,《说文》解释为“玉佩也”。但要想了解“块”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玉佩,还需要从
其声符入手。“块”字声符为“夹”,“央”有“分开”
的玉石叫璞。甲骨文中有个鼢字,唐兰先生认为就是
“璞”字:其中部件门像深山形;^像两手拿着凿一
类的工具;至就是玉;II!是“甾”,《说文》解释为
缶,是一种用来装东西的器具。整个字组合起来,表
义,如“缺”是器物有缺口,“决”是堤岸有缺口,水从中流出,“诀”是告别。由此可以推知,块之所以叫“王央”,是因为它是一种有缺口的玉环。《苟子・大略》中说:“召人以瑗,绝人以块,反绝以环。”只有明白了瑗、块的命名缘由,我们才能理解这句话。原来,
国君在招贤纳士时,派人送去瑷,表示希望能得到他
示在深山中,双手执凿,开采玉石,放到缶中,非常形
象地描绘出古人开采玉石的场景。璞的外形往往很粗
糙,外观和普通石料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粗糙的外表下却掩藏着华美的姿容。据《韩非子》记载,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他坚信这是一块美玉,便先后敬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不料都
被玉工鉴定为石头,自己也因欺君的罪名被砍去了双脚。后来楚文王即位,卞和因为宝石被看做石头,忠贞之士被当做骗子而哭得双目流血。楚文王听说后,命
的援助;如果园君想赦免被流放的臣子,就派人送去环,表示将其召还(“环”与“还”同源,繁体分别作“瑕”、“遇”,均含有“回环往复”的特点),君臣关系可以和好如初:反之,就派人送去块,表示与其诀
别,君臣关系也决裂了。玉在这中间起了非常好的传达信息的作用。
玉在古代还能充当信物,这一点也能从汉字中得
人剖开璞玉,发现果然是一块绝世美玉,便将其雕琢成璧,命名为和氏璧。后代发生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中的璧,指的就是这块和氏壁。
加工玉石的过程叫治玉,也叫琢玉。“琢”字从玉豕声,其中的声符“豕”也兼有表意功能。《说文》:“豕,豕绊足行豕豕。”“豕”字是在“豕”(意思是
到印证。如“班”字在金文中写作王jI,从二玉从刀,是个会意字,表示用刀将玉分成两块的意思。《说文》:
“班,分瑞玉。”瑞玉就是用来当做证明、凭据的玉,
将玉分成两块,各执其一以为信物,再次相见时以两
块玉能合在一块儿作为凭证。后来人们又在玉石上刻
猪)字上加了一点,表示猪的腿被绳绊住了,走起路来
跌跌撞撞的意思。“豕”字加上“口”字旁,构成“啄”
写文字,制作成印玺之类的信物。“玺”字从玉,说明
玺印的材料大多是玉质的。秦代以前,普通士人所用
字,表示鸡啄米、啄木鸟啄树时的动作,这些动作都
包含有持续的重复性,其特点正与加工玉时工具持续
的印都可以称作“玺”,没有尊卑的区别。孔颖达《左
传正义》说:“周时印已名玺,但上下通用。”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后,为了显示皇帝至高无上的王
击打玉石相似。古人以“玉不琢,不成器”来比拟教育的重要性,说明人只有经过持续不断的培养和锻炼,才能成材。
用玉石加工成的玉器种类繁多,不少玉器的命名
权,规定只有皇帝所用的印才能叫做“玺”。汉代卫宏
《汉官旧仪》说:“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
都是有理据的,有的以功能作用而命名,有的以形状特点而命名。我们可以通过部分形声字声符的示源功
能,来探寻一些玉器的命名缘由,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
莫敢用也。”《说文》中“玺”字又有从土的写法,作
“基”,解释说:“重,王者印也,所以主土。”“玺”字
的义符转变成“土”,包含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的意思,皇帝用“玺”来统领国土,正反映了秦汉时期
“玺”为皇帝专用之物的客观事实。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玺”都是皇帝专用之物,并且多为玉质,玉作为
如“瑗”字从玉爰声。“爰”甲骨文作彳,像一只手通过物体牵引另一只手,是“援”的最初写法。“爰”有“援引”义,“瑗”也包含“援引”的意思,表示一种用以援引的玉器。《说文》:“瑗,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相弓Io《尔雅》日‘好倍肉谓之瑷’。”璧是环形的,中间的孔称“好”,四周的玉称“肉”,孔的直径
是“肉”宽度的二倍,可见瑗是一种孔比较大的壁。国
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道具,其政治地位也凶“玺”而达到了顶峰。田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王哲先)
君在上台阶的时候,左右的人要保护国君以免失足,因为古代的等级制度比较严格,侍者是不能直接接触
万方数据
56
I中国表师
汉字与古代玉文化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张翼飞, 王立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教师
TEACHER'S JOURNAL2009,""(7)0次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js200907019.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