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4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一字1分)

狡黠(xi á) 窘(jiǒng) 迫 打喷嚏(t ì) 熠熠(y ìy ì)发光 蘸(zhàn )墨水

2. 下列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D )(3分)

A .战战兢兢j īng 胆怯qi â 分泌b ì B.皲j ūn 裂 捺n à 哽咽y àn

C .谄媚ch ǎn 锲而不舍q ì 呵斥ch ì D.挑剔t ī 惩ch ãng 罚 吮sh ǔn 吸

3.下列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C )(3分)

A .青海湖水不但蓝得纯净、深湛,而且蓝得温柔、恬雅。

B .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C .灯影峡虽是险峻,都干枯无味。

D .你无论生长在祖国的哪一片土地上,总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汶川地震,举世同悲; ,患难与共,尤显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 圆殇之日,重生之时;中国挺住,四川雄起,愈见华夏儿女 的民族魂。

A. 风雨飘摇. 百炼成钢 B.风雨飘摇. 百折不挠 C.风雨同舟. 百炼成钢 D.风雨同舟. 百折不挠

5.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有错误的一项是( C )(3分)

A .《差半车麦秸》一文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的向往以及人民群众蕴藏的反抗侵略的无穷无尽的力量。

B .《清兵卫与葫芦》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剥夺孩子爱好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C .《孔乙己》一文以鲁迅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

D .《一厘米》歌颂了为人父母对完美的执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6.古诗文默写。(14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④孔子认为怎样帮助他人,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⑤《约客》中以特定季节和景物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的句子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⑥李商隐《无题》中,运用美丽的神话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⑦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千古佳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⑧《滁州溪涧》中,蕴涵诗人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求一点自由和安静的句子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综合性学习:根据下面的调查表完成题目。(2分)

通过对以上表格内容的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① 名著阅读的目的,趋于功利化。②名著阅读还未被真正重视。③名著阅读现状堪忧。(答出其中一点,意思对即可得2分)

8.名著阅读。(12分)

⑴下列有关《西游记》《水浒传》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 .《水浒传》中,108将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但原因各不相同。宋江是因为怒杀阎婆惜,后又浔阳楼题反诗,杨志则因失陷了生辰纲,无奈落草,后归梁山。

B .梁山泊义军接受招安后,受诏破辽擒获辽主,而后又奉旨征战方腊,大功告成,但好汉阵亡过半。大军回京驻扎陈桥驿时,林冲瘫痪,武松出家,杨志病死,杨雄、时迁、燕青又悄然离去,只剩下20余名头领;蔡京、高俅等奸臣又设计用毒药掺入御酒药死了宋江、卢俊义和李逵等。

C .“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了鲜血。”写的是李逵沂岭杀四虎的情节。

D .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B 项,平定方腊后,108将仅余宋江等三十六人。班师途中,鲁智深坐化,武松残废后,入寺为僧,林冲、杨志、杨雄、时迁病死,燕青、李俊、童威、童犯全身隐退,仅剩二十七人,入京时又辞去四人。宋江、卢俊义等人虽受至朝廷封赏,仍遭逼迫,戴宗、阮小七、李应、柴进、杜兴、裴宣、杨林、蒋敬、朱武、樊瑞、穆春等,又相继辞官归隐。不久,宋江、卢俊义等即被奸臣毒害。宋江恐李逵再叛朝廷,坏了他声名,亦将其毒死;C 项为武松打虎情节;D 项,打伤太白金星,为打出南天门,其次二郎神为后面的事。)

⑵请从《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中,任选一情节作简要介绍(100字左右)。(5分)

评分标准:人物、起因、重要经过、结果各1分,情节错误酌情扣0.5分。 示例一《车迟国斗法》:车迟国国王兴道灭佛,宠信三位道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封他们为国师。他们作威作福,欺压僧人(1分),悟空大为不平,设计戏耍国师,在三清殿,以尿水作圣水赏赐给三大仙。(1分)三大仙欲报受辱之仇,与唐僧斗法。先斗祈雨,再斗坐禅,三斗隔板猜物。(1分)悟空使计,三大仙皆输。最后赌砍头剖心下油锅,悟空使出降妖手段,三大仙现出原形死于非命。(1分)

示例二《真假美猴王》: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1分)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1分)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1分)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1分)。

示例三《三调芭蕉扇》: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悟空向牛魔王妻铁扇公主罗刹女借芭蕉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将他扇到九万里外的小须弥山灵吉菩萨处。(1分)悟空得到定风丹二借宝扇,被扇不动,变成虫子随茶水进入公主肚中,公主疼痛难忍,只得答应借扇。不料却是假扇,愈扇火愈大。(“一调”,1分)悟空变做牛魔王形状,三借宝扇,不料真牛魔王得知被骗,变成八戒模样,又拿走了扇子。(“二调”,1分)悟空与天将恶战牛魔王,收服牛魔王,

铁扇公主终于答应借扇。(“三调”,1分)悟空扇息山火,师徒翻越火焰山。(1分)

⑶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4分)

(评分标准:扣紧人情味,分析性格2分,联系小说内容分析2分。)

例一:唐僧最富有人情味。因为他有菩萨心肠,富于同情心。路遇白骨精时,因不忍孙悟空滥杀无辜而逼走孙悟空,虽好坏不分,显得软弱,但也凸显其富有人情味„„

例二:唐僧最富有人情味。当他惩戒孙悟空,对着孙悟空念紧箍咒时,不时因孙悟空的求饶,而不忍心往下念„„

例三:孙悟空最富有人情味。孙悟空因打死白骨精而遭唐僧驱赶,走前那声声" 师父" ,体现了他的人情味。他为了拜一下师父," 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显露无疑„„

例四:猪八戒最富有人情味。在高老庄时,耕田耙地,收割田禾,表现得很勤快。取经路上,与孙悟空协力合作,虽不时偷懒,有时立场不坚定,但仍是孙悟空最得力的助手„„

例五:沙僧最富有人情味,被唐僧收服后负责挑担,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捕蛇者说(节选)》,回答第9—14小题。(23分)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又安敢毒耶?”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

A.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不复出焉 B.焉悍吏之来吾乡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若毒之乎 皆若空游无所依 D. 吾恂恂而起 面山而居

10. 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只标一处,2分)

⑴虽鸡狗/不得安宁焉 ⑵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11. 解释加点词。(4分)

⑴安敢毒耶(痛恨、怨恨) ⑵哀而生之(使„„生存) ⑶隳突乎南北(冲撞、破坏) ⑷以尽吾齿(年龄、岁月)

1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假使从前不我做这差事,那么早就已经困苦不堪了。(“向,假使”1分,“病,困苦不堪”1分,其他酌情扣0.5分,扣完为止) ⑵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然而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的出产全都交出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全都交出去。(“而,然而”

“生日,生活一天天”“蹙,窘迫”“殚、竭,用光或把„„全都交出去”“出,土地出产的东西”“入,家里的收入”各1分,扣完为止)

13. 依据选文内容,把下列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并说说这几组对比的作用。(5分)

A. 蒋氏以捕蛇独存 B. 乡邻之旦旦有是 C.乡邻鸡犬不宁 D.乡邻非死则徙 E.蒋氏弛然而卧 F.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 AD )( BF )( CE ),作用: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衬托赋敛之毒;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突出(衬托)了“赋”的不幸甚于“役”或突出(衬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2分)

14. 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3分)

A. 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 “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 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 “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二)阅读《孔已己》,完成第15—20小题。(21分)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 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取笑? 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孔乙己低声说道,①“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 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 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 却是如何是好? ”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5. 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4分)

(甲)孔乙已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人物0.5分,“最后一次”0.5分,“到洒店喝酒”1分)

(乙)范进因中举而发疯。(人物0.5分,“因中举”0.5分,“发疯”1分)

16. 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偷东西被打,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因中举而喜极发疯,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文化的毒害,封建社会的毒害等) (意思对即可)。(3分)

17. (4分)画线句子①对人物进行了语言描写,作用是形象地表现了孔乙已自欺欺人,死要面子,迂腐可笑的性格特点(写两点即可);画线句子②对人物进行了动作描写,作用是形象的表明孔乙己境况的悲惨,对比表明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1分)。

18. “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一句,除了交代时节气候之外,还有什么作用?(3分)

不仅写出的晚秋的凉意,也渲染了悲凉的气氛(2分),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1分)。

19. 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①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走”本来只适用于脚,而孔乙己却用手“走”,说明孔乙己只能用手支撑身体的全部,腿已经完全被打断,受伤惨重(1分),突出了丁举人的残忍霸道和孔乙己命运的悲惨(1分)。

②“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是表推测的语气,因为没有亲见他的死,因此是不确定的。“的确”是十分肯定的语气,

根据孔乙己的现状和残酷的社会现实,他只有死路一条。(两点,一点1分)两词连用,准确表达出了孔乙己悲剧性结局的必然性(只写此点得1分)。

20.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以及孔乙己“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走去了,品读此处,你认为作者写笑的目的是什么?(3分)

以笑写(衬)悲(1分),不仅暴露了当时社会世态炎凉,人情冷漠,麻木不仁到令人窒息的程度,揭露了人们的不觉悟(1分),也增添了文章悲剧色彩,同时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社会悲剧,增加了对封建社会及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1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3题。(11分)

“你到底要哪样呢?”两位干部一齐问。

是的,陶影在这一瞬,也在问自己。她是个生性平和的女人,别说是两位素不相识的老年人登门致歉,就是红衣青年本人来,她也不会刁难他的。

她究竟想要什么呢?她把小也推到两位老人面前。

“叫爷爷。”她吩咐。“爷爷。”小也叫得很甜。

“两位领导。钱请你们收起,票也收起。就是那天当班的查票员,也请不要难为他,他也是负责„„”

两位干部。一看陶影说得这样宁静,反到有些无措。陶影把小也拉得离老人更近些:“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妈妈没有错儿„„”

21. 由选文我们可以了解到陶影具有宽厚、淳朴、对孩子负责任(答出两点即可)的品质。(3分)

22. 陶影自己在做事上并不完善,为什么在儿子面前表现得截然相反?(4分) 因为她要对儿子进行正面教育,要让儿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2分)体现了陶

影作为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负责。(2分)(意思接近即可)

23.对于两毛钱都很看中的陶影,为什么拒绝赔偿?为什么说“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妈妈没有错儿„„„”?(4分)

因为她要讨回公道,讨回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这是比金钱更重要的。(1分)她要的只是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是作为母亲的尊严。(1分)她捍卫的是诚实、正直的价值观,捍卫的是儿子心灵的纯洁与美好。(2分)(意思接近即可)

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4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一字1分)

狡黠(xi á) 窘(jiǒng) 迫 打喷嚏(t ì) 熠熠(y ìy ì)发光 蘸(zhàn )墨水

2. 下列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D )(3分)

A .战战兢兢j īng 胆怯qi â 分泌b ì B.皲j ūn 裂 捺n à 哽咽y àn

C .谄媚ch ǎn 锲而不舍q ì 呵斥ch ì D.挑剔t ī 惩ch ãng 罚 吮sh ǔn 吸

3.下列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C )(3分)

A .青海湖水不但蓝得纯净、深湛,而且蓝得温柔、恬雅。

B .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C .灯影峡虽是险峻,都干枯无味。

D .你无论生长在祖国的哪一片土地上,总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汶川地震,举世同悲; ,患难与共,尤显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 圆殇之日,重生之时;中国挺住,四川雄起,愈见华夏儿女 的民族魂。

A. 风雨飘摇. 百炼成钢 B.风雨飘摇. 百折不挠 C.风雨同舟. 百炼成钢 D.风雨同舟. 百折不挠

5.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有错误的一项是( C )(3分)

A .《差半车麦秸》一文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的向往以及人民群众蕴藏的反抗侵略的无穷无尽的力量。

B .《清兵卫与葫芦》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剥夺孩子爱好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C .《孔乙己》一文以鲁迅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

D .《一厘米》歌颂了为人父母对完美的执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6.古诗文默写。(14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④孔子认为怎样帮助他人,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⑤《约客》中以特定季节和景物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的句子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⑥李商隐《无题》中,运用美丽的神话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⑦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千古佳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⑧《滁州溪涧》中,蕴涵诗人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求一点自由和安静的句子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综合性学习:根据下面的调查表完成题目。(2分)

通过对以上表格内容的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① 名著阅读的目的,趋于功利化。②名著阅读还未被真正重视。③名著阅读现状堪忧。(答出其中一点,意思对即可得2分)

8.名著阅读。(12分)

⑴下列有关《西游记》《水浒传》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 .《水浒传》中,108将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但原因各不相同。宋江是因为怒杀阎婆惜,后又浔阳楼题反诗,杨志则因失陷了生辰纲,无奈落草,后归梁山。

B .梁山泊义军接受招安后,受诏破辽擒获辽主,而后又奉旨征战方腊,大功告成,但好汉阵亡过半。大军回京驻扎陈桥驿时,林冲瘫痪,武松出家,杨志病死,杨雄、时迁、燕青又悄然离去,只剩下20余名头领;蔡京、高俅等奸臣又设计用毒药掺入御酒药死了宋江、卢俊义和李逵等。

C .“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了鲜血。”写的是李逵沂岭杀四虎的情节。

D .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B 项,平定方腊后,108将仅余宋江等三十六人。班师途中,鲁智深坐化,武松残废后,入寺为僧,林冲、杨志、杨雄、时迁病死,燕青、李俊、童威、童犯全身隐退,仅剩二十七人,入京时又辞去四人。宋江、卢俊义等人虽受至朝廷封赏,仍遭逼迫,戴宗、阮小七、李应、柴进、杜兴、裴宣、杨林、蒋敬、朱武、樊瑞、穆春等,又相继辞官归隐。不久,宋江、卢俊义等即被奸臣毒害。宋江恐李逵再叛朝廷,坏了他声名,亦将其毒死;C 项为武松打虎情节;D 项,打伤太白金星,为打出南天门,其次二郎神为后面的事。)

⑵请从《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中,任选一情节作简要介绍(100字左右)。(5分)

评分标准:人物、起因、重要经过、结果各1分,情节错误酌情扣0.5分。 示例一《车迟国斗法》:车迟国国王兴道灭佛,宠信三位道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封他们为国师。他们作威作福,欺压僧人(1分),悟空大为不平,设计戏耍国师,在三清殿,以尿水作圣水赏赐给三大仙。(1分)三大仙欲报受辱之仇,与唐僧斗法。先斗祈雨,再斗坐禅,三斗隔板猜物。(1分)悟空使计,三大仙皆输。最后赌砍头剖心下油锅,悟空使出降妖手段,三大仙现出原形死于非命。(1分)

示例二《真假美猴王》: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1分)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1分)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1分)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1分)。

示例三《三调芭蕉扇》: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悟空向牛魔王妻铁扇公主罗刹女借芭蕉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一扇将他扇到九万里外的小须弥山灵吉菩萨处。(1分)悟空得到定风丹二借宝扇,被扇不动,变成虫子随茶水进入公主肚中,公主疼痛难忍,只得答应借扇。不料却是假扇,愈扇火愈大。(“一调”,1分)悟空变做牛魔王形状,三借宝扇,不料真牛魔王得知被骗,变成八戒模样,又拿走了扇子。(“二调”,1分)悟空与天将恶战牛魔王,收服牛魔王,

铁扇公主终于答应借扇。(“三调”,1分)悟空扇息山火,师徒翻越火焰山。(1分)

⑶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4分)

(评分标准:扣紧人情味,分析性格2分,联系小说内容分析2分。)

例一:唐僧最富有人情味。因为他有菩萨心肠,富于同情心。路遇白骨精时,因不忍孙悟空滥杀无辜而逼走孙悟空,虽好坏不分,显得软弱,但也凸显其富有人情味„„

例二:唐僧最富有人情味。当他惩戒孙悟空,对着孙悟空念紧箍咒时,不时因孙悟空的求饶,而不忍心往下念„„

例三:孙悟空最富有人情味。孙悟空因打死白骨精而遭唐僧驱赶,走前那声声" 师父" ,体现了他的人情味。他为了拜一下师父," 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显露无疑„„

例四:猪八戒最富有人情味。在高老庄时,耕田耙地,收割田禾,表现得很勤快。取经路上,与孙悟空协力合作,虽不时偷懒,有时立场不坚定,但仍是孙悟空最得力的助手„„

例五:沙僧最富有人情味,被唐僧收服后负责挑担,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捕蛇者说(节选)》,回答第9—14小题。(23分)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又安敢毒耶?”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

A.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不复出焉 B.焉悍吏之来吾乡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若毒之乎 皆若空游无所依 D. 吾恂恂而起 面山而居

10. 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只标一处,2分)

⑴虽鸡狗/不得安宁焉 ⑵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11. 解释加点词。(4分)

⑴安敢毒耶(痛恨、怨恨) ⑵哀而生之(使„„生存) ⑶隳突乎南北(冲撞、破坏) ⑷以尽吾齿(年龄、岁月)

1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假使从前不我做这差事,那么早就已经困苦不堪了。(“向,假使”1分,“病,困苦不堪”1分,其他酌情扣0.5分,扣完为止) ⑵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然而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的出产全都交出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全都交出去。(“而,然而”

“生日,生活一天天”“蹙,窘迫”“殚、竭,用光或把„„全都交出去”“出,土地出产的东西”“入,家里的收入”各1分,扣完为止)

13. 依据选文内容,把下列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并说说这几组对比的作用。(5分)

A. 蒋氏以捕蛇独存 B. 乡邻之旦旦有是 C.乡邻鸡犬不宁 D.乡邻非死则徙 E.蒋氏弛然而卧 F.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 AD )( BF )( CE ),作用: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衬托赋敛之毒;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突出(衬托)了“赋”的不幸甚于“役”或突出(衬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2分)

14. 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3分)

A. 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 “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 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 “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二)阅读《孔已己》,完成第15—20小题。(21分)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 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取笑? 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孔乙己低声说道,①“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 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 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 却是如何是好? ”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5. 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4分)

(甲)孔乙已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人物0.5分,“最后一次”0.5分,“到洒店喝酒”1分)

(乙)范进因中举而发疯。(人物0.5分,“因中举”0.5分,“发疯”1分)

16. 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偷东西被打,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因中举而喜极发疯,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文化的毒害,封建社会的毒害等) (意思对即可)。(3分)

17. (4分)画线句子①对人物进行了语言描写,作用是形象地表现了孔乙已自欺欺人,死要面子,迂腐可笑的性格特点(写两点即可);画线句子②对人物进行了动作描写,作用是形象的表明孔乙己境况的悲惨,对比表明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1分)。

18. “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一句,除了交代时节气候之外,还有什么作用?(3分)

不仅写出的晚秋的凉意,也渲染了悲凉的气氛(2分),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1分)。

19. 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①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走”本来只适用于脚,而孔乙己却用手“走”,说明孔乙己只能用手支撑身体的全部,腿已经完全被打断,受伤惨重(1分),突出了丁举人的残忍霸道和孔乙己命运的悲惨(1分)。

②“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是表推测的语气,因为没有亲见他的死,因此是不确定的。“的确”是十分肯定的语气,

根据孔乙己的现状和残酷的社会现实,他只有死路一条。(两点,一点1分)两词连用,准确表达出了孔乙己悲剧性结局的必然性(只写此点得1分)。

20.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以及孔乙己“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走去了,品读此处,你认为作者写笑的目的是什么?(3分)

以笑写(衬)悲(1分),不仅暴露了当时社会世态炎凉,人情冷漠,麻木不仁到令人窒息的程度,揭露了人们的不觉悟(1分),也增添了文章悲剧色彩,同时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社会悲剧,增加了对封建社会及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1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3题。(11分)

“你到底要哪样呢?”两位干部一齐问。

是的,陶影在这一瞬,也在问自己。她是个生性平和的女人,别说是两位素不相识的老年人登门致歉,就是红衣青年本人来,她也不会刁难他的。

她究竟想要什么呢?她把小也推到两位老人面前。

“叫爷爷。”她吩咐。“爷爷。”小也叫得很甜。

“两位领导。钱请你们收起,票也收起。就是那天当班的查票员,也请不要难为他,他也是负责„„”

两位干部。一看陶影说得这样宁静,反到有些无措。陶影把小也拉得离老人更近些:“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妈妈没有错儿„„”

21. 由选文我们可以了解到陶影具有宽厚、淳朴、对孩子负责任(答出两点即可)的品质。(3分)

22. 陶影自己在做事上并不完善,为什么在儿子面前表现得截然相反?(4分) 因为她要对儿子进行正面教育,要让儿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2分)体现了陶

影作为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负责。(2分)(意思接近即可)

23.对于两毛钱都很看中的陶影,为什么拒绝赔偿?为什么说“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妈妈没有错儿„„„”?(4分)

因为她要讨回公道,讨回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这是比金钱更重要的。(1分)她要的只是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是作为母亲的尊严。(1分)她捍卫的是诚实、正直的价值观,捍卫的是儿子心灵的纯洁与美好。(2分)(意思接近即可)


相关文章

  •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七单元测试卷答案
  •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七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1.歪,套,遣,韵. 2.(1)昨夜雨疏风骤:(2)野渡无人舟自横:(3)便下襄阳向洛阳:(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7)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 ...查看


  • 初中语文网--初中语文同步教学优秀站点
  • · 会员中心 · 会员注册 · 收藏本页 · 在线字典.成语查询 · | 网站首页 | 七上 | 七下 | 八上 | 八下 | 九上 | 九下 | 人教版 | 教案 | 中考指导 | 下载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货币战争 鬼吹灯 海底两万里 ...查看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2013-2014年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查看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同步测试卷一附答案
  • 人教语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同步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仔仔细细读音节,端端正正写汉字.(10分) jiāo cuî xíng zhuàng mào mì fãi liào chōu chū shí to ...查看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合集(17)
  •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语文教材 (语文版) 目 录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1) 第一单元 1. 背影 ??????????朱自清(4) 2. 永久的悔 ????????季羡林(7) 3.*铁骑兵 ?????????杨 朔 ...查看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原创导学案海燕(第二课时含答案)
  • 桃花坪中学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海 燕(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状物)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预 习 案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查看


  •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4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巍峨(wèi) 震慑(shè) .. 凭吊(diào) 袒露(lù) .. B.休憩(qì) 倔强(jué ) .. 嗫嚅(rú) 潸然 ...查看


  • 教材全解2016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 七年级语文(下) (语文版) 第一单元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憩(qì)息 轻飔(sī) 妙幻(huàn) 隽(juàn)妙 .... B.叫嚣(xiāo) ...查看


  •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
  • 与"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相关的推广 一年级语文学习,题不会做?学而思网校来帮你! 思维培养,第一讲免费,与100万学生一起学习!提供海量习题集,复习直播课,立即免费注册! http://www.xueersi.com 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