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险介入养老谨防资金安全

  《支点》特约记者何勇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生忠目前正带领他的团队主持着保监会的一个课题——研究保险公司如何更好地介入养老服务行业,目前关于商业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已有阶段性成果,后续以房养老、与医疗行业和保险产品的对接还处于研究之中。就金融机构尤其以商业保险公司为主的金融业如何更好地投资养老产业,《支点》记者专访了江生忠教授。   分歧在于投资价值与风险   《支点》:目前,已有不少保险机构在全国各地探索养老社区,您认为商业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优势在哪里?   江生忠:保险公司具有信誉是主要优势,尤其是品牌信誉的优势比一般的房地产公司更明显;此外,保险公司的服务意识强,能提供多样化的保险金融产品,如保险公司能提供商业性的养老保险、以房养老等产品,这是一般的房地产公司所不具备的。   《支点》:商业保险公司从事不动产投资,市场上存在分歧,您认为目前最主要的分歧在哪里?   江生忠:保险公司能不能投资以及有没有能力投资,主要还是在不动产投资能够给保险公司带来多大的价值,这是大家比较顾虑的问题。从当前情况来讲,质疑也好、分歧也罢,主要在于对房地产未来形势的担心,未来地产投资是否会回落?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其次,地产投资的金额比较大,是一个持续的投资,这对保险公司也是挑战,也就是说,如果长时间没有回收,就将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   另有分歧在于保险公司投资地产的形式。从目前来看,有两种投资方式,一是权益投资,即资本金投资,如果用资本金投资的话,保险公司现在大多财务能力不足,这不可行;二是保险业务投资,也叫保险资产投资,但由于目前国内的保险业务期限都比较短,它就与养老地产投资不匹配,养老地产投资回收期太长,保险资产投资面临资金压力。   还有一种分歧在于,从国际经验来讲,我们要区分开发性的不动产投资和购置已开发完成的不动产,后者可以视为一种财务性投资,完全根据市场的价格来决定是否进行不动产投资。英国、美国的保险公司投资地产不是直接开发而是购置,这样风险小一些,而中国保险公司直接去开发投资,这应该谨慎。   《支点》:商业保险公司从事不动产的投资,您认为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又在哪些方面?   江生忠:中国保险公司从拍地、开发、投资到运营,整条线拉下来的持续时间至少30年,因此,商业风险主要还是因投资期过长,回收资本的压力太大,会引起一些财务的困难和地产回落引起的亏损,以致拖累保险业务。按照保监会规定,中国保险公司的不动产投资比例在10%-20%之间,日本在资产泡沫、房地产泡沫以后,整个不动产投资的比例在不断下滑,这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另外,在法律上也存在一些障碍。从业务角度看,目前的法律风险主要是在销售中的风险,要区分保险业务和地产业务。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在开发养老地产的时候,要把商业保险公司保险产品的销售和养老机构服务的销售对接好。如果对接不好,会存在销售误导问题。因为按照保险法规定,保险给付是货币现金给付方式,没有实物给付、服务给付等方式。   养老产业需多层次设计   《支点》: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近期表示,不会将养老地产纳入养老产业进行管理,您认为保险公司的养老社区之路该如何迈进?   江生忠:商业保险公司是有商业原则的,自然要有投资回报,简单期望养老地产是优惠政策而投资养老地产不可取。地产中可能有一部分会作为福利事业,但大多数的地产不可能作为福利,中国现在已有两亿左右的老年人,如果都作为福利事业或政策优惠,国家是承担不了的。   未来保险公司怎样去投资、迈进?我认为保险公司首先根据自己的战略、自身的条件来确定是否投资;第二点,要看保险业务与地产业务是否存在良性关系;第三点,可以将地产投资作为财务投资,进行间接投资,而不要进行开发性的投资。   《支点》:在养老金融产品越来越多渗透到养老服务行业后,您认为金融机构又该如何创新?   江生忠:仅就保险公司涉足养老地产而言,一方面可以进行与保险服务捆绑方面的创新,比如与以房养老捆绑就是一个创新,借助地产,提供“以房养老”服务。“以房养老”在实施过程中,还要防范产品定价及未来市场波动的风险。   另一方面,可引入第三方的社会资金,或建立房地产基金。国内现在都是保险公司拿自己的钱来投资,未来可以引入第三方社会投资,比如房地产基金,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投资,保险公司的风险会降低一些,有利于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   《支点》:有种观点说,把养老看成是公益的,这个养老服务业肯定发展不起来,一定要和市场对接,您认为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江生忠:首先,养老地产、养老产业同样可区分不同层次性质的业务。就如保险,它有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养老地产也是一样,它有社会福利性的,也有纯商业性的,都是市场化肯定不对,都是公益化也不正确,应该分为不同的层次。如果是商业性的养老地产,当然是要市场化运作,如果是福利性的,当然要走福利渠道,其他国家的养老也是这样区分的。   其次,即使是作为福利的养老业务,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来进行改革,比如,现在有的地方提出国建民营,即养老机构政府来建,但由民间的机构来经营,这也是市场化改革的一种方式。   《支点》:目前养老保险的资金结余已有3.1万亿元,因受投资渠道的限制,收益情况并不理想,在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上您有何建议?   江生忠:投资运营、保值增值都应当是顶层设计当中的重要部分,但总体上说,要坚持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原则来确定投资管理的体制和方式。(支点杂志2014年4月刊)

  《支点》特约记者何勇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生忠目前正带领他的团队主持着保监会的一个课题——研究保险公司如何更好地介入养老服务行业,目前关于商业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已有阶段性成果,后续以房养老、与医疗行业和保险产品的对接还处于研究之中。就金融机构尤其以商业保险公司为主的金融业如何更好地投资养老产业,《支点》记者专访了江生忠教授。   分歧在于投资价值与风险   《支点》:目前,已有不少保险机构在全国各地探索养老社区,您认为商业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优势在哪里?   江生忠:保险公司具有信誉是主要优势,尤其是品牌信誉的优势比一般的房地产公司更明显;此外,保险公司的服务意识强,能提供多样化的保险金融产品,如保险公司能提供商业性的养老保险、以房养老等产品,这是一般的房地产公司所不具备的。   《支点》:商业保险公司从事不动产投资,市场上存在分歧,您认为目前最主要的分歧在哪里?   江生忠:保险公司能不能投资以及有没有能力投资,主要还是在不动产投资能够给保险公司带来多大的价值,这是大家比较顾虑的问题。从当前情况来讲,质疑也好、分歧也罢,主要在于对房地产未来形势的担心,未来地产投资是否会回落?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其次,地产投资的金额比较大,是一个持续的投资,这对保险公司也是挑战,也就是说,如果长时间没有回收,就将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   另有分歧在于保险公司投资地产的形式。从目前来看,有两种投资方式,一是权益投资,即资本金投资,如果用资本金投资的话,保险公司现在大多财务能力不足,这不可行;二是保险业务投资,也叫保险资产投资,但由于目前国内的保险业务期限都比较短,它就与养老地产投资不匹配,养老地产投资回收期太长,保险资产投资面临资金压力。   还有一种分歧在于,从国际经验来讲,我们要区分开发性的不动产投资和购置已开发完成的不动产,后者可以视为一种财务性投资,完全根据市场的价格来决定是否进行不动产投资。英国、美国的保险公司投资地产不是直接开发而是购置,这样风险小一些,而中国保险公司直接去开发投资,这应该谨慎。   《支点》:商业保险公司从事不动产的投资,您认为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又在哪些方面?   江生忠:中国保险公司从拍地、开发、投资到运营,整条线拉下来的持续时间至少30年,因此,商业风险主要还是因投资期过长,回收资本的压力太大,会引起一些财务的困难和地产回落引起的亏损,以致拖累保险业务。按照保监会规定,中国保险公司的不动产投资比例在10%-20%之间,日本在资产泡沫、房地产泡沫以后,整个不动产投资的比例在不断下滑,这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另外,在法律上也存在一些障碍。从业务角度看,目前的法律风险主要是在销售中的风险,要区分保险业务和地产业务。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在开发养老地产的时候,要把商业保险公司保险产品的销售和养老机构服务的销售对接好。如果对接不好,会存在销售误导问题。因为按照保险法规定,保险给付是货币现金给付方式,没有实物给付、服务给付等方式。   养老产业需多层次设计   《支点》: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近期表示,不会将养老地产纳入养老产业进行管理,您认为保险公司的养老社区之路该如何迈进?   江生忠:商业保险公司是有商业原则的,自然要有投资回报,简单期望养老地产是优惠政策而投资养老地产不可取。地产中可能有一部分会作为福利事业,但大多数的地产不可能作为福利,中国现在已有两亿左右的老年人,如果都作为福利事业或政策优惠,国家是承担不了的。   未来保险公司怎样去投资、迈进?我认为保险公司首先根据自己的战略、自身的条件来确定是否投资;第二点,要看保险业务与地产业务是否存在良性关系;第三点,可以将地产投资作为财务投资,进行间接投资,而不要进行开发性的投资。   《支点》:在养老金融产品越来越多渗透到养老服务行业后,您认为金融机构又该如何创新?   江生忠:仅就保险公司涉足养老地产而言,一方面可以进行与保险服务捆绑方面的创新,比如与以房养老捆绑就是一个创新,借助地产,提供“以房养老”服务。“以房养老”在实施过程中,还要防范产品定价及未来市场波动的风险。   另一方面,可引入第三方的社会资金,或建立房地产基金。国内现在都是保险公司拿自己的钱来投资,未来可以引入第三方社会投资,比如房地产基金,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投资,保险公司的风险会降低一些,有利于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   《支点》:有种观点说,把养老看成是公益的,这个养老服务业肯定发展不起来,一定要和市场对接,您认为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江生忠:首先,养老地产、养老产业同样可区分不同层次性质的业务。就如保险,它有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养老地产也是一样,它有社会福利性的,也有纯商业性的,都是市场化肯定不对,都是公益化也不正确,应该分为不同的层次。如果是商业性的养老地产,当然是要市场化运作,如果是福利性的,当然要走福利渠道,其他国家的养老也是这样区分的。   其次,即使是作为福利的养老业务,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来进行改革,比如,现在有的地方提出国建民营,即养老机构政府来建,但由民间的机构来经营,这也是市场化改革的一种方式。   《支点》:目前养老保险的资金结余已有3.1万亿元,因受投资渠道的限制,收益情况并不理想,在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上您有何建议?   江生忠:投资运营、保值增值都应当是顶层设计当中的重要部分,但总体上说,要坚持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原则来确定投资管理的体制和方式。(支点杂志2014年4月刊)


相关文章

  • 国外政府养老保险职能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
  • 国外政府养老保险职能对中国养老 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 万 春,邱长溶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要]养老日益成为制约各国持续发展经济.走向和谐社会的因素,各国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领域的职能面临[摘 调整的压力.文章考 ...查看


  • 谈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
  • 谈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 一.引言 吴定富主席上任伊始就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强调,现代保险业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功能.其中,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的提出是一个创新,这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诠释保险业的功能 ...查看


  •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
  • 草稿,请提出建议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定义 本小组界定的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是指我国具有农有户口.以农业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常住地在农村的农民在步入老年(60岁)之后由于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逐渐丧失.失去稳定生活来源等原因而导致的基本生存需求. ...查看


  • 非法集资常识
  • 一.非法集资的特征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 ...查看


  • 新政策下福建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中图分类号: f84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5.027 福建省和全国一样,千万农民社会养老问题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关 ...查看


  • 浅析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现状及对策
  • 浅析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现状及对策 就目前而言,经济与社会的变化,不知不觉中已经在企业投资管理中制造了影响.在企业的各种投资中年金投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社会的养老保险逐渐完善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企业年金投资不再局限在原有的制度 ...查看


  •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行状况分析报告 财务管理10-2 张庆虎 10067205 矫 伟 10067206 崔 尘 10067207 张仁涛 10067208 2013年6月12日 内容提要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能够得以不断 ...查看


  • 社会保障学答案
  • 保定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作业 社会保障学 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保定广播电视大学 二○一一年五月 [社会保障学]作业一 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含义? 社会保障应该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所承担的义务,而且是法定的,应该,仅仅 ...查看


  • 2012年庄河市政府工作报告
  • 2012年庄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2月28日在庄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骆东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政府工作回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