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

指周围神经干及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而发生的损伤,损伤后的典型表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

周围神经损伤是常见的外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组织损伤合并发生。周围神经损伤后,受该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均将发生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包括牵拉损伤,如产伤等引起的臂丛损伤;切割伤,如刀割伤,电锯伤,玻璃割伤等;压迫性损伤,如骨折脱位等造成的神经受压;火器伤,如枪弹伤和弹片伤;缺血性损伤,肢体缺血挛缩,神经亦受损;电烧伤及放射性烧伤;药物注射性损伤及其他医源性损伤。

病理生理

1943年Seddon 提出将神经损伤分为三种类型。

1. 神经断裂

神经完全断裂,临床表现为完全损伤,处理上需手术吻合。

2. 神经轴突断裂

神经轴突完全断裂,但鞘膜完整,有变性改变,临床表现为神经完全损伤。多因神经受轻度牵拉伤所致,多不需手术处理,再生轴突可长向损伤的远侧段。但临床上常见的牵拉伤往往为神经完全或部分拉断,如产伤或外伤,恢复较差。

3. 神经失用

神经轴突和鞘膜完整,显微镜下改变不明显,电反应正常,神经功能传导障碍,有感觉减退,肌肉瘫痪,但营养正常。多因神经受压或挫伤引起,大多可以恢复;但如压迫不解除则不能恢复。如骨折压迫神经,需复位或手术解除神经压迫。

临床表现

1. 指神经损伤:(1)多为切割伤;(2)手指一侧或双侧感觉缺失。

2. 桡神经损伤:(1)腕下垂,腕关节不能背伸;(2)拇指不能外展,拇指间关节不能伸直或过伸;(3)掌指关节不能伸直;(4)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5)高位损伤时肘关节不能伸直;(6)前臂外侧及上臂后侧的伸肌群及肱桡肌萎缩。

3. 正中神经损伤:(1)手握力减弱,拇指不能对指对掌;(2)拇、食指处于伸直位,不能屈曲,中指屈曲受限;(3)大鱼际肌及前臂屈肌萎缩,呈猿手畸形;(4)手掌桡侧半皮肤感觉缺失。

4. 尺神经损伤:(1)拇指处于外展位,不能内收;(2)呈爪状畸形,环、小指最明显;(3)手尺侧半皮肤感觉缺失;(4)骨间肌,小鱼际肌萎缩;(5)手指内收、外展受限,夹纸试验阳性;(6)Forment试验阳性,拇内收肌麻痹。

5. 腋神经损伤:(1)肩关节不能外展;(2)肩三角肌麻痹和萎缩;(3)肩外侧感觉缺失。

6. 肌皮神经损伤:(1)不能用二头肌屈肘,前臂不能旋后;(2)二头肌腱反射丧失,屈肌萎缩;(3)前臂桡侧感觉缺失。

7. 臂丛神经损伤:(1)多为上肢牵拉伤;(2)上干损伤为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及腋神经支配之肌肉麻痹;(3)中干损伤,除上述肌肉麻痹外,尚有桡神经支配之肌肉麻痹;(4)下干损伤前臂屈肌(除旋前圆肌及桡侧腕屈肌)及手内在肌麻痹萎缩;累及颈交感神经可出现Hornor 综合征;(5)全臂丛损伤,肩胛带以下肌肉全部麻痹,上肢感觉全部丧失,上肢各种反射丧失呈弛张性下垂。

8. 腓总神经损伤:(1)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态;(2)踝关节不能背伸及外翻,足趾不能背

伸;(3)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4)胫前及小腿外侧肌肉萎缩。

9. 胫神经损伤:(1)踝关节不能跖屈和内翻;(2)足趾不能跖屈;(3)足底及趾跖面皮肤感觉缺失;(4)小腿后侧肌肉萎缩;(5)跟腱反射丧失。

10. 坐骨神经损伤:(1)膝以下受伤表现为腓总神经或胫后神经症状;(2)膝关节屈曲受限,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无收缩功能;(3)髋关节后伸,外展受限;(4)小腿及臀部肌肉萎缩,臀皱襞下降。

11. 股神经损伤:(1)大腿前侧,小腿内侧皮肤感觉缺失;(2)膝腱反射减弱或丧失;(3)膝关节不能伸直,股四头肌萎缩。

12. 闭孔神经损伤:(1)大腿内侧下1/3皮肤感觉缺失;(2)内收肌群麻痹萎缩,不能主动架在健腿上。

诊断依据

1. 常有外伤史:多合并有四肢骨折或关节损伤。

2. 肢体姿势:周围神经损伤肢体呈不同程度畸形。

3. 运动功能:根据肌力测定瞭解肌肉瘫痪情况,判断神经损伤及其程度。晚期可存在不同程度肌肉萎缩。

4. 感觉功能:感觉神经支配区皮肤痛觉和触觉等发生障碍。Tinel 征感测神经再生到达的部位。

5. 植物神经功能:支配区皮肤营养障碍,由早期无汗、乾燥、发热、发红到后期变凉,萎缩,粗糙甚至发生溃疡。

6. 反射功能:神经支配范围的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7. 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神经操作部位的确定,为判断损伤程度,预后及观察神经再生提供依据。

治疗原则

1. 开放性损伤:对锐器伤或清洁伤口,作一期神经缝合。对火器伤或污染伤口,待伤口愈合后3-6周后作二期神经修复。

2. 闭合性损伤:神经受压,牵拉或挫损,早期作骨折及关节复位,神经功能多能自行恢复。如1-3个月无恢复,则需手术检查。

3. 晚期神经损伤:争取三个月内修复,伤后一年以上的病例,也应积极修复。

4. 根据神经损伤的时间、性质、程度和范围,可分别行神经松解、减压,缝合修复或行神经移位或移植,或后期行功能重建术。

运动功能评定:(1)视诊,皮肤是否完整,肌肉有无肿胀和萎缩,肢体有无畸形,步态和姿势有无异常。(2)肢体周径测量。(3)肌力和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感觉功能评定: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压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皮肤图形辨别觉、实体觉、位置觉、神经干叩击试验。我院可通过感觉定量检测仪提供感觉定量检测,为康复提供客观证据。

电生理评定:强度时间曲线,通过时值测定和曲线描记,判断肌肉为完全失神经支配,部分失神经支配和正常神经支配。

肌电图检查:我院可通过针极肌电图检测,可判断神经受损是程度是神经失用,轴突断离或神经断离。

轻度失神经支配:肌电图可见自发电活动,运动单位电位波幅、时限基本正常,募集相为混合和干扰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波幅可下降。

中度失神经支配:肌电图出现较多自发电活动,募集相为单纯至混合相,神经传导速度不超过20%,波幅下降不超过50%。

重度失神经支配:肌电图出现大量自发电活动,仅见单个运动单位电位,运动单位电位

波幅可增高,时限可增宽。

完全失神经支配:肌电图出现大量自发电活动,无运动单位电位出现,电刺激神经干相应肌肉检测不到符合肌肉动作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可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神经再生和恢复情况。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康复治疗

短期目标:早期康复目标主要是早消除炎症、水肿,促进神经再生,防止肢体挛缩,恢复期目标主要是促进神经再生,恢复神经的正常功能,矫正畸形。

远期目标:使病人最大程度的恢复功能,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重返工作岗位和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早期康复

主动活动:如神经损伤程度较轻,肌力在2-3级以上,在早期也可进行主动运动。注意运动量不能过大,尤其是在神经创伤、神经和肌腱缝合术后。运动是一种生理性刺激,使得中枢神经系统保持紧张性和兴奋性,并能改善周围神经髓鞘本身的血液循环,减少周围组织水肿[1] 。

保持功能位:周围神经损伤后,为了预防关节挛缩,保留受累处最实用的功能,应将损伤部位及神经所支配的关节保持良好的姿位,在大多数情况下,应保持在功能位。

3、被动活动:借助治疗师或器械的力量进行的运动为被动运动,病人用健康部位帮助患处运动为自我被动运动。被动运动的主要作用为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挛缩变形。其次能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肌张力、改善局部循环。

被动活动时应注意:(1)只在无痛范围内进行。(2)在关节正常范围内进行。(3)运动速度要慢。(4)周围神经和肌腱缝合术后要在充分固定后进行。

4、理疗: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促进神经再生,从而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损伤1周内行功能电刺激治疗,配合肌肉主动和被动锻炼,可以达到促进轴突再生,促进周围神经对肌肉再支配效果[2] 。另外,(1)温热疗法:早期应用短波、微波透热疗法(无热或微热量,每日1-2次),可以消除炎症、促进水肿吸收,有利于神经再生。应用热敷、蜡疗、红外线照射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松解粘连、促进水肿吸收。治疗时要注意温度适宜,尤其是有感觉障碍和局部血循差时,容易发生烫伤。若病人感觉丧失,或治疗部位机体内有金属固定物时,应选脉冲短波或脉冲微波治疗。

(2)激光疗法:常用氦-氖激光(10-20mW )或半导体激光(200-300mW )照射损伤部位或沿神经走向选取穴位照射,每部位照射5-10min ,有消炎、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3)水疗法:用温水浸浴、旋涡浴,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循环,松解粘连。在水中进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可防止肌肉挛缩。水的浮力有助于瘫痪肌肉的运动,水的阻力使在水中的运动速度较慢,防止运动损伤发生。

5、高压氧治疗:临床实践中高压氧治疗也被用于周围神经损伤[3] 。

6、矫形器治疗:早期预防挛缩畸形。

7、中医治疗:(1)针刺治疗:以选取损伤经络穴为主,循经取穴,配合止痛活血、通经活络等作用的穴位。(2)推拿治疗:以祛瘀消肿、通经活络为原则,推拿按摩的主要作用是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软组织粘连,也能延缓肌肉萎缩。但手法要轻柔,强力的按摩对软瘫的肌肉多有不利,长时间的按摩也有加重肌肉萎缩的危险。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施以滚法、按法、揉法、搓法、擦法等。(3)其它治疗:电针、艾灸、火罐、中药治疗等。 恢复期康复

在于促进神经再生,保持肌肉质量,增强肌肉力量和促进感觉功能恢复。

1、促进神经再生:(1)物理疗法:脉冲磁疗法,直流电场法。(2)药物治疗:神经营养因子(NTFs ):NTFs 是一组能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发挥营养作用的特殊物质。常为靶组织产生的特异蛋白分子,经过轴突逆行运转至神经胞体,并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代谢,从而发挥作用。根据其来源和特点,目前可将NTFs 分为十余个类别,其中神经生长因子(NGF )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研究得最早和最多,并已在临床应用。

NGF 对神经的生物效应为: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元生长和轴突长芽、促进移植的神经组织生长。

FGF 分为酸性(aFGF )和碱性(bFGF )两类。目前临床应用的为基因重组的bFGF ,能促进神经再生和晶体再生、加速伤口愈合。因此bFGF 对创伤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很适用。 用药途径有两种,一为肌注,二为局部导入。方法为阳极导入,电流可采用直流电、极性较强的低频电流(如间动电)或半波中频电流。阳极衬垫中加入适量药物,置于神经损伤部位,阴极与之对置或并置于远端。每次20~30min,每日一次。

神经节苷酯也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 B 族维生素(B1、B6、B12)参与神经组织的糖和脂肪代谢,也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的辅助治疗。

减慢肌肉萎缩:神经肌肉电刺激,恢复期不能促进神经再生,而是刺激失神经肌肉减慢肌肉萎缩,恢复期神经肌肉电刺激一般在损伤后2-3周进行,对肌肉的刺激。按摩、被动活动。

增强肌肉力量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运动疗法(2)电疗法: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肌电生物反馈。(3)作业疗法。

促进感觉功能恢复:

感觉过敏:采用脱敏疗法。(2)感觉丧失:在促进神经再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感觉重建的方法。(3)局部麻木、灼痛: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感觉训练不宜过长,过频,以每天训练10-15分钟为度[4] 。

6、心理康复:周围神经损伤病人,往往伴有心理问题,担心损伤后不能恢复、就诊的经济负担、损伤产生的家庭和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有急躁、焦虑、忧郁、躁狂等。可采用医学教育、心理咨询、集体治疗、病人示范等方式来消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康复治疗。也可通过作业治疗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 病人的再教育:首先必须让病人认识到单靠医生和治疗师,不能使受伤的肢体完全恢复功能,病人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早期就应在病情允许下,在肢体受限范围内尽早活动,以预防水肿、挛缩等并发症。周围神经损伤病人常有感觉丧失,因此失去了对疼痛的保护机制。无感觉区容易被灼伤、外伤。一旦发生了创伤,由于伤口有营养障碍,较难愈合。必须教育病人不要用无感觉的部位去接触危险的物体,如运转中的机器、搬运重物。烧饭、煮水时易被烫伤,吸烟时烟头也会无意识地烧伤无感觉区。对有感觉丧失的手、手指,应经常保持清洁、戴手套保护。若坐骨神经或腓总神经损伤,应保护足底,特别是在穿鞋时,要防止足的磨损。无感觉区也容易发生压迫溃疡,在夹板或石膏内应注意皮肤是否发红或破损,若出现石膏、夹板的松脱、碎裂,应立即去就诊。

康复护理

(1)体位护理:根据神经损伤的性质和部位预以良肢位摆放、保持肢体功能位。(2)康复延伸治疗:根据康复治疗师的意见,监督和指导患者在病房进行关节活动度(ROM )、肌力、感觉、日常生活活动(ADL )等延续性训练。

(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预防继发性损伤的护理(如摔伤、烫伤等);预防关节挛缩及废用综合症的护理;周围循环障碍、肢体肿胀、疼痛的预防和护理等。

周围神经损伤

指周围神经干及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而发生的损伤,损伤后的典型表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

周围神经损伤是常见的外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组织损伤合并发生。周围神经损伤后,受该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均将发生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包括牵拉损伤,如产伤等引起的臂丛损伤;切割伤,如刀割伤,电锯伤,玻璃割伤等;压迫性损伤,如骨折脱位等造成的神经受压;火器伤,如枪弹伤和弹片伤;缺血性损伤,肢体缺血挛缩,神经亦受损;电烧伤及放射性烧伤;药物注射性损伤及其他医源性损伤。

病理生理

1943年Seddon 提出将神经损伤分为三种类型。

1. 神经断裂

神经完全断裂,临床表现为完全损伤,处理上需手术吻合。

2. 神经轴突断裂

神经轴突完全断裂,但鞘膜完整,有变性改变,临床表现为神经完全损伤。多因神经受轻度牵拉伤所致,多不需手术处理,再生轴突可长向损伤的远侧段。但临床上常见的牵拉伤往往为神经完全或部分拉断,如产伤或外伤,恢复较差。

3. 神经失用

神经轴突和鞘膜完整,显微镜下改变不明显,电反应正常,神经功能传导障碍,有感觉减退,肌肉瘫痪,但营养正常。多因神经受压或挫伤引起,大多可以恢复;但如压迫不解除则不能恢复。如骨折压迫神经,需复位或手术解除神经压迫。

临床表现

1. 指神经损伤:(1)多为切割伤;(2)手指一侧或双侧感觉缺失。

2. 桡神经损伤:(1)腕下垂,腕关节不能背伸;(2)拇指不能外展,拇指间关节不能伸直或过伸;(3)掌指关节不能伸直;(4)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5)高位损伤时肘关节不能伸直;(6)前臂外侧及上臂后侧的伸肌群及肱桡肌萎缩。

3. 正中神经损伤:(1)手握力减弱,拇指不能对指对掌;(2)拇、食指处于伸直位,不能屈曲,中指屈曲受限;(3)大鱼际肌及前臂屈肌萎缩,呈猿手畸形;(4)手掌桡侧半皮肤感觉缺失。

4. 尺神经损伤:(1)拇指处于外展位,不能内收;(2)呈爪状畸形,环、小指最明显;(3)手尺侧半皮肤感觉缺失;(4)骨间肌,小鱼际肌萎缩;(5)手指内收、外展受限,夹纸试验阳性;(6)Forment试验阳性,拇内收肌麻痹。

5. 腋神经损伤:(1)肩关节不能外展;(2)肩三角肌麻痹和萎缩;(3)肩外侧感觉缺失。

6. 肌皮神经损伤:(1)不能用二头肌屈肘,前臂不能旋后;(2)二头肌腱反射丧失,屈肌萎缩;(3)前臂桡侧感觉缺失。

7. 臂丛神经损伤:(1)多为上肢牵拉伤;(2)上干损伤为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及腋神经支配之肌肉麻痹;(3)中干损伤,除上述肌肉麻痹外,尚有桡神经支配之肌肉麻痹;(4)下干损伤前臂屈肌(除旋前圆肌及桡侧腕屈肌)及手内在肌麻痹萎缩;累及颈交感神经可出现Hornor 综合征;(5)全臂丛损伤,肩胛带以下肌肉全部麻痹,上肢感觉全部丧失,上肢各种反射丧失呈弛张性下垂。

8. 腓总神经损伤:(1)足下垂,走路呈跨越步态;(2)踝关节不能背伸及外翻,足趾不能背

伸;(3)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4)胫前及小腿外侧肌肉萎缩。

9. 胫神经损伤:(1)踝关节不能跖屈和内翻;(2)足趾不能跖屈;(3)足底及趾跖面皮肤感觉缺失;(4)小腿后侧肌肉萎缩;(5)跟腱反射丧失。

10. 坐骨神经损伤:(1)膝以下受伤表现为腓总神经或胫后神经症状;(2)膝关节屈曲受限,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无收缩功能;(3)髋关节后伸,外展受限;(4)小腿及臀部肌肉萎缩,臀皱襞下降。

11. 股神经损伤:(1)大腿前侧,小腿内侧皮肤感觉缺失;(2)膝腱反射减弱或丧失;(3)膝关节不能伸直,股四头肌萎缩。

12. 闭孔神经损伤:(1)大腿内侧下1/3皮肤感觉缺失;(2)内收肌群麻痹萎缩,不能主动架在健腿上。

诊断依据

1. 常有外伤史:多合并有四肢骨折或关节损伤。

2. 肢体姿势:周围神经损伤肢体呈不同程度畸形。

3. 运动功能:根据肌力测定瞭解肌肉瘫痪情况,判断神经损伤及其程度。晚期可存在不同程度肌肉萎缩。

4. 感觉功能:感觉神经支配区皮肤痛觉和触觉等发生障碍。Tinel 征感测神经再生到达的部位。

5. 植物神经功能:支配区皮肤营养障碍,由早期无汗、乾燥、发热、发红到后期变凉,萎缩,粗糙甚至发生溃疡。

6. 反射功能:神经支配范围的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7. 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神经操作部位的确定,为判断损伤程度,预后及观察神经再生提供依据。

治疗原则

1. 开放性损伤:对锐器伤或清洁伤口,作一期神经缝合。对火器伤或污染伤口,待伤口愈合后3-6周后作二期神经修复。

2. 闭合性损伤:神经受压,牵拉或挫损,早期作骨折及关节复位,神经功能多能自行恢复。如1-3个月无恢复,则需手术检查。

3. 晚期神经损伤:争取三个月内修复,伤后一年以上的病例,也应积极修复。

4. 根据神经损伤的时间、性质、程度和范围,可分别行神经松解、减压,缝合修复或行神经移位或移植,或后期行功能重建术。

运动功能评定:(1)视诊,皮肤是否完整,肌肉有无肿胀和萎缩,肢体有无畸形,步态和姿势有无异常。(2)肢体周径测量。(3)肌力和关节活动范围评定。

感觉功能评定: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压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皮肤图形辨别觉、实体觉、位置觉、神经干叩击试验。我院可通过感觉定量检测仪提供感觉定量检测,为康复提供客观证据。

电生理评定:强度时间曲线,通过时值测定和曲线描记,判断肌肉为完全失神经支配,部分失神经支配和正常神经支配。

肌电图检查:我院可通过针极肌电图检测,可判断神经受损是程度是神经失用,轴突断离或神经断离。

轻度失神经支配:肌电图可见自发电活动,运动单位电位波幅、时限基本正常,募集相为混合和干扰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波幅可下降。

中度失神经支配:肌电图出现较多自发电活动,募集相为单纯至混合相,神经传导速度不超过20%,波幅下降不超过50%。

重度失神经支配:肌电图出现大量自发电活动,仅见单个运动单位电位,运动单位电位

波幅可增高,时限可增宽。

完全失神经支配:肌电图出现大量自发电活动,无运动单位电位出现,电刺激神经干相应肌肉检测不到符合肌肉动作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可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神经再生和恢复情况。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康复治疗

短期目标:早期康复目标主要是早消除炎症、水肿,促进神经再生,防止肢体挛缩,恢复期目标主要是促进神经再生,恢复神经的正常功能,矫正畸形。

远期目标:使病人最大程度的恢复功能,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重返工作岗位和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早期康复

主动活动:如神经损伤程度较轻,肌力在2-3级以上,在早期也可进行主动运动。注意运动量不能过大,尤其是在神经创伤、神经和肌腱缝合术后。运动是一种生理性刺激,使得中枢神经系统保持紧张性和兴奋性,并能改善周围神经髓鞘本身的血液循环,减少周围组织水肿[1] 。

保持功能位:周围神经损伤后,为了预防关节挛缩,保留受累处最实用的功能,应将损伤部位及神经所支配的关节保持良好的姿位,在大多数情况下,应保持在功能位。

3、被动活动:借助治疗师或器械的力量进行的运动为被动运动,病人用健康部位帮助患处运动为自我被动运动。被动运动的主要作用为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挛缩变形。其次能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肌张力、改善局部循环。

被动活动时应注意:(1)只在无痛范围内进行。(2)在关节正常范围内进行。(3)运动速度要慢。(4)周围神经和肌腱缝合术后要在充分固定后进行。

4、理疗: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促进神经再生,从而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损伤1周内行功能电刺激治疗,配合肌肉主动和被动锻炼,可以达到促进轴突再生,促进周围神经对肌肉再支配效果[2] 。另外,(1)温热疗法:早期应用短波、微波透热疗法(无热或微热量,每日1-2次),可以消除炎症、促进水肿吸收,有利于神经再生。应用热敷、蜡疗、红外线照射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松解粘连、促进水肿吸收。治疗时要注意温度适宜,尤其是有感觉障碍和局部血循差时,容易发生烫伤。若病人感觉丧失,或治疗部位机体内有金属固定物时,应选脉冲短波或脉冲微波治疗。

(2)激光疗法:常用氦-氖激光(10-20mW )或半导体激光(200-300mW )照射损伤部位或沿神经走向选取穴位照射,每部位照射5-10min ,有消炎、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3)水疗法:用温水浸浴、旋涡浴,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循环,松解粘连。在水中进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可防止肌肉挛缩。水的浮力有助于瘫痪肌肉的运动,水的阻力使在水中的运动速度较慢,防止运动损伤发生。

5、高压氧治疗:临床实践中高压氧治疗也被用于周围神经损伤[3] 。

6、矫形器治疗:早期预防挛缩畸形。

7、中医治疗:(1)针刺治疗:以选取损伤经络穴为主,循经取穴,配合止痛活血、通经活络等作用的穴位。(2)推拿治疗:以祛瘀消肿、通经活络为原则,推拿按摩的主要作用是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软组织粘连,也能延缓肌肉萎缩。但手法要轻柔,强力的按摩对软瘫的肌肉多有不利,长时间的按摩也有加重肌肉萎缩的危险。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施以滚法、按法、揉法、搓法、擦法等。(3)其它治疗:电针、艾灸、火罐、中药治疗等。 恢复期康复

在于促进神经再生,保持肌肉质量,增强肌肉力量和促进感觉功能恢复。

1、促进神经再生:(1)物理疗法:脉冲磁疗法,直流电场法。(2)药物治疗:神经营养因子(NTFs ):NTFs 是一组能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发挥营养作用的特殊物质。常为靶组织产生的特异蛋白分子,经过轴突逆行运转至神经胞体,并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代谢,从而发挥作用。根据其来源和特点,目前可将NTFs 分为十余个类别,其中神经生长因子(NGF )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研究得最早和最多,并已在临床应用。

NGF 对神经的生物效应为: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元生长和轴突长芽、促进移植的神经组织生长。

FGF 分为酸性(aFGF )和碱性(bFGF )两类。目前临床应用的为基因重组的bFGF ,能促进神经再生和晶体再生、加速伤口愈合。因此bFGF 对创伤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很适用。 用药途径有两种,一为肌注,二为局部导入。方法为阳极导入,电流可采用直流电、极性较强的低频电流(如间动电)或半波中频电流。阳极衬垫中加入适量药物,置于神经损伤部位,阴极与之对置或并置于远端。每次20~30min,每日一次。

神经节苷酯也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 B 族维生素(B1、B6、B12)参与神经组织的糖和脂肪代谢,也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的辅助治疗。

减慢肌肉萎缩:神经肌肉电刺激,恢复期不能促进神经再生,而是刺激失神经肌肉减慢肌肉萎缩,恢复期神经肌肉电刺激一般在损伤后2-3周进行,对肌肉的刺激。按摩、被动活动。

增强肌肉力量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运动疗法(2)电疗法: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肌电生物反馈。(3)作业疗法。

促进感觉功能恢复:

感觉过敏:采用脱敏疗法。(2)感觉丧失:在促进神经再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感觉重建的方法。(3)局部麻木、灼痛: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感觉训练不宜过长,过频,以每天训练10-15分钟为度[4] 。

6、心理康复:周围神经损伤病人,往往伴有心理问题,担心损伤后不能恢复、就诊的经济负担、损伤产生的家庭和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有急躁、焦虑、忧郁、躁狂等。可采用医学教育、心理咨询、集体治疗、病人示范等方式来消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康复治疗。也可通过作业治疗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 病人的再教育:首先必须让病人认识到单靠医生和治疗师,不能使受伤的肢体完全恢复功能,病人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早期就应在病情允许下,在肢体受限范围内尽早活动,以预防水肿、挛缩等并发症。周围神经损伤病人常有感觉丧失,因此失去了对疼痛的保护机制。无感觉区容易被灼伤、外伤。一旦发生了创伤,由于伤口有营养障碍,较难愈合。必须教育病人不要用无感觉的部位去接触危险的物体,如运转中的机器、搬运重物。烧饭、煮水时易被烫伤,吸烟时烟头也会无意识地烧伤无感觉区。对有感觉丧失的手、手指,应经常保持清洁、戴手套保护。若坐骨神经或腓总神经损伤,应保护足底,特别是在穿鞋时,要防止足的磨损。无感觉区也容易发生压迫溃疡,在夹板或石膏内应注意皮肤是否发红或破损,若出现石膏、夹板的松脱、碎裂,应立即去就诊。

康复护理

(1)体位护理:根据神经损伤的性质和部位预以良肢位摆放、保持肢体功能位。(2)康复延伸治疗:根据康复治疗师的意见,监督和指导患者在病房进行关节活动度(ROM )、肌力、感觉、日常生活活动(ADL )等延续性训练。

(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预防继发性损伤的护理(如摔伤、烫伤等);预防关节挛缩及废用综合症的护理;周围循环障碍、肢体肿胀、疼痛的预防和护理等。


相关文章

  • 医学职称晋升论文心理医学论文范本(50)
  • 汶川地震转运部分伤员闭合性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治疗 作者:张华,蒋电明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重庆 400016 [摘要] 目的 总结汶川地震转运我院的合并闭合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早期治疗方法与初期疗效.方法 收集21例汶川 ...查看


  • 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研究进展_曹世强
  • 浙江中医杂志年月第卷第期·385· [文献综述] 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研究进展 曹世强 于金栋 吕丽柯 张 坤 张 静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300150 摘要 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贝尔麻痹,是指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 ...查看


  • 中枢性周围性面瘫
  • 由一侧皮质延髓束损害引起的中枢性面瘫,主要表现为下半部面肌瘫痪,即只有鼻唇沟变浅和口角变低,露齿.鼓颊和吹哨时出现肌肉瘫痪,而皱额及闭眼仍属正常,或可较对侧稍无力.由皮质延髓束损害所致的中枢性面瘫,只有在随意运动时出现肌肉瘫痪,而情感运动( ...查看


  • FDA发布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周围神经病变风险警告
  • 日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出警告,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神经损伤风险可能会突然迅速发生,并且这种神经损伤可能会是永久性的.FDA 表示,为阐明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相关的周围神经病变风险,该机构正要求对这类药物的标签及用药指南进行更新. ...查看


  • 36:周围神经损伤
  • 第36章周围神经损伤 考纲要求 ①周围神经损伤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②常见上下肢神经损伤的病因.易受损伤部位.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预后. 一.概述 1.病因及分类 (1)神经损伤的病因周围神经可因切割.牵拉.挤压等 ...查看


  • 常见周围神经疾病诊疗指南
  • 中国临床医生2009年第37卷弟11期(忌874) Chinese JournalForC:linicians 厂+'+-卜+.+"+"+.+1. {指南与共识{ k.+.+.+.+一+.+一+.+./ 常见周围神经疾病 ...查看


  • 圆锥综合征和马尾综合征CP
  • 圆锥综合征 马尾综合征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讨论 林枫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圆锥的范围界定 l 神经解剖学:"脊髓末端变细的部分" è从什么地方开始算变细? l 圆锥: 脊髓在S3到尾节(脊髓末端)之间的部 ...查看


  • 糖尿病腿疼神经病变怎么办
  • 糖尿病腿疼神经病变怎么办,糖尿病病人常常会有肢体麻木.感觉减退(好像戴了手套.袜套等)或感觉异常(有蚂蚁在身上爬行.被针刺的感觉)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感觉消失.对冷热痛或损伤性刺激毫无知觉,甚至有些病人皮肤完好无损,但仍感觉某处皮肤或肢体异 ...查看


  • 面神经麻痹
  • 面神经麻痹 面瘫是面神经麻痹的简称,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