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代』一代枭雄:德川家康,练就了北冥神功的忍者,帝王权术的最终赢家

德川家康,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武将,战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英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日本战国时期分为武田、金川、北条、上杉、织田、德川、等势力,而在众多势力中德川家成为了首个统一日本的势力。在豪杰辈出的德川家中,德川家康作为少数领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奠定了江户幕府长达三百年的统治基础。他一生的最大业绩在于继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后,改组和强化了日本的封建秩序,把日本封建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开创的德川幕府在日本历史上维持了长达260多年的和平统一局面,这给日本封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比庄园制时代略好一点的社会环境。

日本流传这样一则描述战国三杰的典故:杜鹃不鸣,如之奈何?织田信长曰:杀之;丰臣秀吉曰:逗之鸣;德川家康曰:待之鸣。

这则典故,使三者迥异的个性跃然纸上。织田信长是“不耐烦”,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谓之“硬”。岂料木强则折,他遭遇了本能寺之变,死于49岁。丰臣秀吉是“等不及”,他46岁意外登顶,50多岁才生下继承人,他为达目的,机巧百出,谓之“滑”。奈何时间太紧迫,他61岁就死了,然后丰臣氏立即江河日下。德川家康是“耗得起”,他活了73岁,熬过了战国几乎所有枭雄,他用忍耐和毅力得了天下,并且开创了德川幕府,基业绵延数百年。与此同时,家康在历史上多个关键节点都显得慢人一拍,有点黏糊糊、湿答答的,不利索。所以,我用“黏”字来形容他。

看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真是至理名言。健康长寿,确确实实是德川家康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他57岁指挥打赢了决定性的“关原合战”,72岁亲临战场打赢了“大坂夏之阵”,彻底肃清丰臣氏的势力。那个时代,活到50岁就是健康长寿了,信长不是唱“人生五十年”吗?同时代战国枭雄中,武田信玄活了52岁,上杉谦信48岁,今川义元41岁,柴田胜家61岁,前田利家61岁。相比之下,德川家康真是一个另类,一个老妖物。

但仅仅长寿,显然不能构成德川家康成为最后赢家的主要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德川家康练就了“北冥神功”。

在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里,出现了两种可以吸收别人内力的武功:北冥神功和吸星大法,两者一正一邪。吸星大法虽然可以像北冥神功一样吸掉敌人的内力,却无法转化对方的内力,敌人内力进入体内后,无法为己所用,反而会造成伤害。而北冥神功却可以将敌人内力为己所用,丝毫不会产生副作用,所以段誉和虚竹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绝世高手,他们每次出手,都不是独自在战斗,而是在凝聚了其他高手功力的基础上。

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一个练的是北冥神功,一个练的是吸星大法(当然,秀吉还结合了九阴真经,参见我发布的前一篇文章)。秀吉搞的什么“五大老”和“五奉行”之类,就是胡乱一气吸内力,结果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把他的势力反噬了。德川家康从始至终都是练的北冥神功,他吸来的内力从来都为己所用而不自伤。那么,他是怎么吸的呢?吸的谁的内力呢?

通过了解德川家康的历史,你会发现好多很有趣的名词:德川三杰、德川四大天王、德川十六神将等等,这些人说的都是德川集团的核心人物。有意思的是,他们90%以上都是三河人,也就是说,和德川家康是老乡。比如,这里面最重要的四个人物:本多忠胜、神原康正、酒井忠次和井伊直政,前三个是三河人,井伊是离三河非常近且同样属于德川家最初的势力范围内的远江人。本质上,德川家的核心人物可以统称为“三河贵族集团”,而德川家康的最终胜利并不是他个人的胜利,而是“三河贵族集团”的胜利。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类似的概念,叫“关陇集团”。“关陇”是以六盘山为中心的一片地区,这里的人胡汉杂居,久而久之,形成了二十个彼此通婚、同气连枝的大家族。这二十个大家族包圆了北周、西魏、隋朝和唐朝这四个朝代的皇帝,覆盖中国历史数百年。李世民登基后,搞了一个凌烟阁,用来表彰那些功勋卓著的将领,这里面的人绝大部分都出自“关陇集团”。而以德川家为核心的“三河贵族集团”则成为日本古代最后一个强有力的统治集团,持续了200多年。

以地缘关系加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利益集团有非常强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因为长期相处,长期共存,彼此十分了解,使得信任成本极低,因而合作起来就非常默契和顺畅。古代社会,是熟人社会,身份观念非常强。常言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有长期和自己在一起吃喝拉撒的人,他身上有几颗痣都清清楚楚,你才会充分信任他,和他深度合作。

但是,仅仅这些还不足以解释德川家康的成功,因为日本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豪强都是这样搞起自己的势力集团的。比如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首先就是老乡关系,秀吉和信长一样,都是尾张人。确实,古代人口流动比今天小得多,你想找老板打工,估计也就是在本村本乡找。日本战国时期,还保留着分封制,大名们既是地方长官,也是世袭的贵族,甚至官职也是世袭的。这种世袭制很容易形成长期的、甚至世世代代的主仆关系,很多大名和自己的家臣好几代前就是主仆关系,而德川家和他的家臣们也基本是这种情况。

但是,这个“三河贵族集团”和其他的豪强集团不一样,这个集团经历了一次非常严酷的考验,正是这次考验,练就了这个集团惊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这就是:德川家康8年的人质生涯。

1543年,一个男婴降生于三河小豪族松平家,他被取名竹千代。6年后,父亲松平广忠将其送往骏河大名今川家作人质,作为松平家依附今川家的条件。不料,竹千代中途被人劫去了织田家。在那里,竹千代结识了大他9岁的织田信长,为此后几十年的合作打下了感情基础。7岁时,松平广忠被人杀死,竹千代没了父亲。8岁时,他被今川家从织田家手中用战俘换回,他正式成了今川家的人质。今川家为了控制三河,决定扶植竹千代作为他的代理人,于是找名师太原雪斋悉心培养他。14岁时,今川家为其办成人礼,正式取名松平元康,给他娶媳妇,并送他回三河继承家督之位。自此,德川家康8年的人质生涯结束。当然,“德川家康”是他N年后的改的名字。

整整8年,德川家的家臣苦等了8年。这期间,动摇分子跑了,有异心的露出真面目了,投机分子找下家去了,剩下的,都是德川家的铁杆粉丝,他们一心等着少主人回家。今川家当然知道这帮人忠心耿耿,于是就故意利用竹千代这张牌,让他们为自己卖命,经常征召他们去打仗,做先锋,当炮灰。德川的家臣们生怕今川家对少主人不利,于是无不拼死战斗。久而久之,德川的家臣们成为了一个战斗力、凝聚力超强的集体。

当一个群体面对强大的外部压力时,要么被压垮,要么被锤炼出强大的战斗力,德川家臣显然是后者。或许你会觉得,德川的家臣们真是一帮难得的忠臣啊!其实未必,他们很可能不过作出了一次理性的判断而已。首先,在那个时代,背叛主家投奔他人是很不道德的,现在少主人尚在,你投奔别人,在道德上站不住脚,也不容易被下一个主家信任;其次,一个小豪族的家臣,自然十分弱小,投奔别人也不会受到重视。既然投奔别人不受重视也不被信任,那还不如留下来搏一把算了。

这和今天那些创业小公司员工的处境很像,在公司研发的产品还没有正式问世的时候,肯定是活儿累钱少。这时,你是跳槽呢还是不跳呢?跳槽,你没有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没有亮眼的履历,还把股票期权给放弃了,有什么好处呢?还不如呆着,再熬一阵子看看。

八年后,德川的家臣们终于熬出头了,他们的“产品”上市了:家康回到了三河,当上了老大。更让他们振奋的是,这“产品”还特别靠谱:家康少年老成,学业成绩优秀,品行端庄,一派英主之气象。于是,德川主仆们就吭哧吭哧开干了,集团业绩越做越大,还和织田家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家康29岁那年,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大危机:独自抵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的攻击。武田信玄号称“军神”,携“风、林、火、山”四面军旗所向披靡,这年他带两万五千人出甲斐向京都出发,目标直指织田信长,途中要经过德川家的领地。此时的织田信长正和一帮豪强激战,根本无力分兵对付信玄,保护织田信长背后的重任就落到了家康的身上,而家康只有一万人马。结果,家康和信玄打了一次三方原会战,家康被揍的连亲妈都不认识了。(下图是家康逃回冈崎城后让人画下的自己惊慌失措的样子)

三方原会战后的德川家康

但正是这场仗,打出了三河将士的威风。德川家的军队虽然死伤惨重,但人人奋勇,个个向前。信玄一看不好啃,没有恋战,继续前进,不料病死途中,这时后话。在后来的小牧-长久手之战中,德川军三万对阵丰臣氏十二万大军不落下风,还取得了局部性胜利,再次凸显了德川军的战斗力。

1579年,织田信长疑心德川家康的嫡长子德川信康和妻子筑山殿有异心,逼迫家康杀妻杀子。最后,信康切腹自杀,筑山殿被家臣勒死。这件事情常被视为家康为了夺天下而无情之极的表现,其实不然。首先,此时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的实力对比极其悬殊,如果家康不从,信长可以轻易灭了他,与其一起死,不如牺牲俩人;其次,德川家康不仅仅要考虑到自己家人的利益,还必须考虑到整个集团的利益,如果为了一己之愤,让大家都送死,很可能导致整个集团反对;第三,其实家康和筑山殿的感情很好,筑山殿死后,他一直没有续正室,直到丰臣秀吉和他政治联姻;对于信康,他也非常看重,早已内定他为继承人。所以这俩人的死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他承受的痛苦难以想象。

这正恰恰证明了德川家康的非凡之处,他能超越平常人的痛苦,作出理性的决定,既保全了家族和集团,也维持了和信长的合作关系。他像胶水一样死死地和信长黏在一起,借助信长这支“大牛股”一路蹿升,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当然,黏乎乎的性格也给德川带来了坏处。京都本能寺之变发生时,家康距离京都最近,却一路辗转千里,逃回了老家。等到他准备讨伐明智光秀时,秀吉已经接替了信长的位置。不过,当时家康和秀吉的具体情景不同,秀吉正领兵作战,班师平叛很方便;而家康在休假旅游,手上没有兵。不过,相比秀吉,家康总归是反应迟缓,应变不足。等秀吉都打完了山崎合战,家康还磨磨唧唧和家臣们讨论如何出兵的事情。

秀吉上台后,家康一直采取韬光养晦的战略,把“忍”字发挥到了极点,直到把秀吉熬死,他才开始反扑行动。其实,家康的耐心就是“三河贵族集团”的耐心,如果没有家臣们的鼎力支持,家康能那么淡定从容吗?从家康1556年成服当家,到1603年开幕府,经历了47年——许多家臣已经死掉,第二代第三代顶上来。想想吧,一家公司的那么多股东一直以来,都不催促CEO要尽快出业绩,一直持有股票,是对CEO多大的支持......那么多高手,源源不断地给德川家康输送内力,德川家康最后想不赢都难。

德川幕府建立后,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统治策略,一是“亲藩-谱代-外样”大名体系;二是“參觐交代”制度,对付的都是那些地方豪强。亲藩是指德川家族的后裔及血亲,谱代是指世世代代效忠德川的家臣,也即“三河贵族集团”,外样则是后来臣服德川家的地方豪强。德川家分封亲藩和谱代做各个关键地区的大名,来监视、控制那些外样大名。參觐交代制度就是那些外样大名必须每年一半时间住在江户,一半时间住在封地,并且要把老婆孩子之类留在江户做人质。

这两招都非常强硬,如果能贯彻执行,当然非常有效,关键是德川家能否执行得下去,那些外样大名会不会乖乖就范。答案是:能。原因还是那个:“三河贵族集团”。这个集团是德川家的核心战斗力,是德川强硬的资本,外人无法瓦解它,离间它,更无法和它对抗。因而,尽管百般不愿意,外样大名还是只得遵从。

与德川相比,丰臣秀吉执掌天下时就显得弱势很多。他尽管推行了刀狩令和检地令,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但那更多的是对付普通老百姓,而不是豪强。他想强硬,但是硬不起来,只得软硬兼施,拉拢打压,别人叫声“老大”,他就欢天喜地。为什么?因为他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贵族集团来支持。一个是他自己出身低微,没有家底;二来他之前一直在信长手下效力,不敢放手培植自己的私家势力,生怕遭到信长猜忌和怀疑。更大的原因是,丰臣秀吉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塑造这样一个集团。

一个稳固的三河贵族集团,是经历了好几代人努力才打造形成的,是无数次同富贵共患难后形成的彼此默契和心理共识。然后,它又经历了八年时间来淬火、锤炼,再加上一个长寿的英明之主,才最终结出了硕果。

所以,德川家康的北冥神功,一方面吸的是时间长河里的内力;另一方面是吸的三河贵族集团给他输送的内力,最终,他练成了绝世高手,成为日本最强的“忍者”。

德川家康,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武将,战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英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日本战国时期分为武田、金川、北条、上杉、织田、德川、等势力,而在众多势力中德川家成为了首个统一日本的势力。在豪杰辈出的德川家中,德川家康作为少数领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奠定了江户幕府长达三百年的统治基础。他一生的最大业绩在于继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后,改组和强化了日本的封建秩序,把日本封建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开创的德川幕府在日本历史上维持了长达260多年的和平统一局面,这给日本封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比庄园制时代略好一点的社会环境。

日本流传这样一则描述战国三杰的典故:杜鹃不鸣,如之奈何?织田信长曰:杀之;丰臣秀吉曰:逗之鸣;德川家康曰:待之鸣。

这则典故,使三者迥异的个性跃然纸上。织田信长是“不耐烦”,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谓之“硬”。岂料木强则折,他遭遇了本能寺之变,死于49岁。丰臣秀吉是“等不及”,他46岁意外登顶,50多岁才生下继承人,他为达目的,机巧百出,谓之“滑”。奈何时间太紧迫,他61岁就死了,然后丰臣氏立即江河日下。德川家康是“耗得起”,他活了73岁,熬过了战国几乎所有枭雄,他用忍耐和毅力得了天下,并且开创了德川幕府,基业绵延数百年。与此同时,家康在历史上多个关键节点都显得慢人一拍,有点黏糊糊、湿答答的,不利索。所以,我用“黏”字来形容他。

看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真是至理名言。健康长寿,确确实实是德川家康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他57岁指挥打赢了决定性的“关原合战”,72岁亲临战场打赢了“大坂夏之阵”,彻底肃清丰臣氏的势力。那个时代,活到50岁就是健康长寿了,信长不是唱“人生五十年”吗?同时代战国枭雄中,武田信玄活了52岁,上杉谦信48岁,今川义元41岁,柴田胜家61岁,前田利家61岁。相比之下,德川家康真是一个另类,一个老妖物。

但仅仅长寿,显然不能构成德川家康成为最后赢家的主要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德川家康练就了“北冥神功”。

在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里,出现了两种可以吸收别人内力的武功:北冥神功和吸星大法,两者一正一邪。吸星大法虽然可以像北冥神功一样吸掉敌人的内力,却无法转化对方的内力,敌人内力进入体内后,无法为己所用,反而会造成伤害。而北冥神功却可以将敌人内力为己所用,丝毫不会产生副作用,所以段誉和虚竹可以在短时间内成为绝世高手,他们每次出手,都不是独自在战斗,而是在凝聚了其他高手功力的基础上。

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一个练的是北冥神功,一个练的是吸星大法(当然,秀吉还结合了九阴真经,参见我发布的前一篇文章)。秀吉搞的什么“五大老”和“五奉行”之类,就是胡乱一气吸内力,结果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把他的势力反噬了。德川家康从始至终都是练的北冥神功,他吸来的内力从来都为己所用而不自伤。那么,他是怎么吸的呢?吸的谁的内力呢?

通过了解德川家康的历史,你会发现好多很有趣的名词:德川三杰、德川四大天王、德川十六神将等等,这些人说的都是德川集团的核心人物。有意思的是,他们90%以上都是三河人,也就是说,和德川家康是老乡。比如,这里面最重要的四个人物:本多忠胜、神原康正、酒井忠次和井伊直政,前三个是三河人,井伊是离三河非常近且同样属于德川家最初的势力范围内的远江人。本质上,德川家的核心人物可以统称为“三河贵族集团”,而德川家康的最终胜利并不是他个人的胜利,而是“三河贵族集团”的胜利。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类似的概念,叫“关陇集团”。“关陇”是以六盘山为中心的一片地区,这里的人胡汉杂居,久而久之,形成了二十个彼此通婚、同气连枝的大家族。这二十个大家族包圆了北周、西魏、隋朝和唐朝这四个朝代的皇帝,覆盖中国历史数百年。李世民登基后,搞了一个凌烟阁,用来表彰那些功勋卓著的将领,这里面的人绝大部分都出自“关陇集团”。而以德川家为核心的“三河贵族集团”则成为日本古代最后一个强有力的统治集团,持续了200多年。

以地缘关系加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利益集团有非常强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因为长期相处,长期共存,彼此十分了解,使得信任成本极低,因而合作起来就非常默契和顺畅。古代社会,是熟人社会,身份观念非常强。常言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有长期和自己在一起吃喝拉撒的人,他身上有几颗痣都清清楚楚,你才会充分信任他,和他深度合作。

但是,仅仅这些还不足以解释德川家康的成功,因为日本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豪强都是这样搞起自己的势力集团的。比如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首先就是老乡关系,秀吉和信长一样,都是尾张人。确实,古代人口流动比今天小得多,你想找老板打工,估计也就是在本村本乡找。日本战国时期,还保留着分封制,大名们既是地方长官,也是世袭的贵族,甚至官职也是世袭的。这种世袭制很容易形成长期的、甚至世世代代的主仆关系,很多大名和自己的家臣好几代前就是主仆关系,而德川家和他的家臣们也基本是这种情况。

但是,这个“三河贵族集团”和其他的豪强集团不一样,这个集团经历了一次非常严酷的考验,正是这次考验,练就了这个集团惊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这就是:德川家康8年的人质生涯。

1543年,一个男婴降生于三河小豪族松平家,他被取名竹千代。6年后,父亲松平广忠将其送往骏河大名今川家作人质,作为松平家依附今川家的条件。不料,竹千代中途被人劫去了织田家。在那里,竹千代结识了大他9岁的织田信长,为此后几十年的合作打下了感情基础。7岁时,松平广忠被人杀死,竹千代没了父亲。8岁时,他被今川家从织田家手中用战俘换回,他正式成了今川家的人质。今川家为了控制三河,决定扶植竹千代作为他的代理人,于是找名师太原雪斋悉心培养他。14岁时,今川家为其办成人礼,正式取名松平元康,给他娶媳妇,并送他回三河继承家督之位。自此,德川家康8年的人质生涯结束。当然,“德川家康”是他N年后的改的名字。

整整8年,德川家的家臣苦等了8年。这期间,动摇分子跑了,有异心的露出真面目了,投机分子找下家去了,剩下的,都是德川家的铁杆粉丝,他们一心等着少主人回家。今川家当然知道这帮人忠心耿耿,于是就故意利用竹千代这张牌,让他们为自己卖命,经常征召他们去打仗,做先锋,当炮灰。德川的家臣们生怕今川家对少主人不利,于是无不拼死战斗。久而久之,德川的家臣们成为了一个战斗力、凝聚力超强的集体。

当一个群体面对强大的外部压力时,要么被压垮,要么被锤炼出强大的战斗力,德川家臣显然是后者。或许你会觉得,德川的家臣们真是一帮难得的忠臣啊!其实未必,他们很可能不过作出了一次理性的判断而已。首先,在那个时代,背叛主家投奔他人是很不道德的,现在少主人尚在,你投奔别人,在道德上站不住脚,也不容易被下一个主家信任;其次,一个小豪族的家臣,自然十分弱小,投奔别人也不会受到重视。既然投奔别人不受重视也不被信任,那还不如留下来搏一把算了。

这和今天那些创业小公司员工的处境很像,在公司研发的产品还没有正式问世的时候,肯定是活儿累钱少。这时,你是跳槽呢还是不跳呢?跳槽,你没有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没有亮眼的履历,还把股票期权给放弃了,有什么好处呢?还不如呆着,再熬一阵子看看。

八年后,德川的家臣们终于熬出头了,他们的“产品”上市了:家康回到了三河,当上了老大。更让他们振奋的是,这“产品”还特别靠谱:家康少年老成,学业成绩优秀,品行端庄,一派英主之气象。于是,德川主仆们就吭哧吭哧开干了,集团业绩越做越大,还和织田家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家康29岁那年,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大危机:独自抵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的攻击。武田信玄号称“军神”,携“风、林、火、山”四面军旗所向披靡,这年他带两万五千人出甲斐向京都出发,目标直指织田信长,途中要经过德川家的领地。此时的织田信长正和一帮豪强激战,根本无力分兵对付信玄,保护织田信长背后的重任就落到了家康的身上,而家康只有一万人马。结果,家康和信玄打了一次三方原会战,家康被揍的连亲妈都不认识了。(下图是家康逃回冈崎城后让人画下的自己惊慌失措的样子)

三方原会战后的德川家康

但正是这场仗,打出了三河将士的威风。德川家的军队虽然死伤惨重,但人人奋勇,个个向前。信玄一看不好啃,没有恋战,继续前进,不料病死途中,这时后话。在后来的小牧-长久手之战中,德川军三万对阵丰臣氏十二万大军不落下风,还取得了局部性胜利,再次凸显了德川军的战斗力。

1579年,织田信长疑心德川家康的嫡长子德川信康和妻子筑山殿有异心,逼迫家康杀妻杀子。最后,信康切腹自杀,筑山殿被家臣勒死。这件事情常被视为家康为了夺天下而无情之极的表现,其实不然。首先,此时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的实力对比极其悬殊,如果家康不从,信长可以轻易灭了他,与其一起死,不如牺牲俩人;其次,德川家康不仅仅要考虑到自己家人的利益,还必须考虑到整个集团的利益,如果为了一己之愤,让大家都送死,很可能导致整个集团反对;第三,其实家康和筑山殿的感情很好,筑山殿死后,他一直没有续正室,直到丰臣秀吉和他政治联姻;对于信康,他也非常看重,早已内定他为继承人。所以这俩人的死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他承受的痛苦难以想象。

这正恰恰证明了德川家康的非凡之处,他能超越平常人的痛苦,作出理性的决定,既保全了家族和集团,也维持了和信长的合作关系。他像胶水一样死死地和信长黏在一起,借助信长这支“大牛股”一路蹿升,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当然,黏乎乎的性格也给德川带来了坏处。京都本能寺之变发生时,家康距离京都最近,却一路辗转千里,逃回了老家。等到他准备讨伐明智光秀时,秀吉已经接替了信长的位置。不过,当时家康和秀吉的具体情景不同,秀吉正领兵作战,班师平叛很方便;而家康在休假旅游,手上没有兵。不过,相比秀吉,家康总归是反应迟缓,应变不足。等秀吉都打完了山崎合战,家康还磨磨唧唧和家臣们讨论如何出兵的事情。

秀吉上台后,家康一直采取韬光养晦的战略,把“忍”字发挥到了极点,直到把秀吉熬死,他才开始反扑行动。其实,家康的耐心就是“三河贵族集团”的耐心,如果没有家臣们的鼎力支持,家康能那么淡定从容吗?从家康1556年成服当家,到1603年开幕府,经历了47年——许多家臣已经死掉,第二代第三代顶上来。想想吧,一家公司的那么多股东一直以来,都不催促CEO要尽快出业绩,一直持有股票,是对CEO多大的支持......那么多高手,源源不断地给德川家康输送内力,德川家康最后想不赢都难。

德川幕府建立后,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统治策略,一是“亲藩-谱代-外样”大名体系;二是“參觐交代”制度,对付的都是那些地方豪强。亲藩是指德川家族的后裔及血亲,谱代是指世世代代效忠德川的家臣,也即“三河贵族集团”,外样则是后来臣服德川家的地方豪强。德川家分封亲藩和谱代做各个关键地区的大名,来监视、控制那些外样大名。參觐交代制度就是那些外样大名必须每年一半时间住在江户,一半时间住在封地,并且要把老婆孩子之类留在江户做人质。

这两招都非常强硬,如果能贯彻执行,当然非常有效,关键是德川家能否执行得下去,那些外样大名会不会乖乖就范。答案是:能。原因还是那个:“三河贵族集团”。这个集团是德川家的核心战斗力,是德川强硬的资本,外人无法瓦解它,离间它,更无法和它对抗。因而,尽管百般不愿意,外样大名还是只得遵从。

与德川相比,丰臣秀吉执掌天下时就显得弱势很多。他尽管推行了刀狩令和检地令,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但那更多的是对付普通老百姓,而不是豪强。他想强硬,但是硬不起来,只得软硬兼施,拉拢打压,别人叫声“老大”,他就欢天喜地。为什么?因为他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贵族集团来支持。一个是他自己出身低微,没有家底;二来他之前一直在信长手下效力,不敢放手培植自己的私家势力,生怕遭到信长猜忌和怀疑。更大的原因是,丰臣秀吉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塑造这样一个集团。

一个稳固的三河贵族集团,是经历了好几代人努力才打造形成的,是无数次同富贵共患难后形成的彼此默契和心理共识。然后,它又经历了八年时间来淬火、锤炼,再加上一个长寿的英明之主,才最终结出了硕果。

所以,德川家康的北冥神功,一方面吸的是时间长河里的内力;另一方面是吸的三河贵族集团给他输送的内力,最终,他练成了绝世高手,成为日本最强的“忍者”。


相关文章

  • 岛国兵器探秘:近代篇(上)
  • 日本近世经历了战国.德川幕府.明治维新直至一战的450年历程,纷乱的百年战国和明治维新以后动荡的80年恰是武器装备发展的兴盛时期,而250余年和平的德川幕府却招致了兵器研发制造的没落,使得明治初期日本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远远落后于世界.经过 ...查看


  • 魔兽争霸[信长野望]英雄背景介绍
  • <信长野望>英雄背景介绍 战国英豪 信长之野望是一款基于日本战国时代为背景的竞技地图,其华丽的技巧性,配合性,补刀走位等等,深深的吸引过曾经玩过的每一个人,那么他的特点是什么?那就是瞬间输出的强大,信野没有其他游戏那样的慢热,而 ...查看


  • 战国无双之三日天下: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的深层原因
  • 明智光秀(1528年-1582年7月2日)是日本战国时期织田信长帐下重要将领,全称明智十兵卫光秀,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天正10年6月2日(1582年6月2日)发动本能寺之变,袭杀其主君织田信长.本能寺之变是日本史上最大也最有 ...查看


  • 历史视野里的火影忍者(中)
  • 历史视野里的火影忍者中篇:忍者的辉煌史,正是日本战国史的另一个侧面文章作者:江隐龙. 本文原刊于今日头条签约原创号"三观粉碎机".非经作者明确授权,禁止转载. 3再战战国:第一次"天正伊贺之乱"中的无 ...查看


  • 日本战国时代
  • 日本战国简介(适合对日本战国有兴趣的初学者) 一四七七到一六一五年这段时间称为战国时代.这也是<幕府将军>的时代. 当足利幕府酖于茶道,和歌之时,其它地方势力蠢蠢欲动.战国大名们个个心怀鬼胎,胸怀大志,意欲取代足利幕府.这是可理 ...查看


  • 从日本历史看中日关系
  • 从日本历史看中日关系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论述了有史料记载以来的日本国内的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对中日关系所产生的影响.首先对中日关系进行了简单概括,中日两国错综复杂.然后回顾日本历史的各个时代,接下来详细介绍在不同时期,中日关系的情况.最后由日 ...查看


  • 读[德川家康]有感
  • 读<德川家康>有感 德川家康--江户幕府的开创者,日本战国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既是日本战国时代的终结者,也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开创者.战火纷争的日本战国时代群雄逐鹿,豪杰辈出.其中包括"第六天魔王"织田信 ...查看


  • 一站到底题目20150518
  • 1.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的是美国的哪个著名广场? 时代广场 2.相传"涮羊肉"与历史上哪位帝王有关? 忽必烈 3.我国第一家民营低成本航空公司是哪家? 春秋航空公司 4.名茶大红袍出产自我国的哪座 ...查看


  • 简述日本古代历史
  • 简述日本古代历史 日本虽然国土面积狭小,追溯历史也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其统治形式几经改变,统治者也不断改变,和邻国中国.朝鲜.以及西方的荷兰.葡萄牙都有常年来往.从当初的弹丸之地发展成如今的世界强国,其历史进程也有可取之处. 一. 古代 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