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7期
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建议
张慧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环节,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而中国这一农业大国的农村义务教育又
在“科教兴国”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主要对中国当今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对当代农村义务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建议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7-0304-02中图分类号G522.3
中国是教育大国,有近2亿儿童在上中小学,其中2/3在农村。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农村义务教育量大面广、基础薄弱、任务重、难度大,是实施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表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稳定、健康地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的具体实施都有重要意义。
1.4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少,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目前农村的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严重入不敷出。政府
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大致徘徊在GDP的
2.5%~2.7%之间,而教育法规定政府应努力使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远远跟不上农村教育发展
的需要。如果政府对此漠然,对应负义务举重若轻,则民间设置再多的这个工程那个工程,都近乎杯水车薪。
1.5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滞后性
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主要还是在追求“应
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着课程改革。同时,课程改革总是受到具有守旧思想的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强烈反对,因此改革总是迟缓的。
11.1
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辍学现象严重,农村义务教育形势不容乐观
在一次调研中发现:江苏省新沂市陆口村小学的辍学
1.6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协调。各级政府在电力、交
通、师资等方面优先考虑城市及政府部门,农村人口的道德较教育资源非常有限,远远不能达到农村人口教育的需要。差的学习环境也是无法吸引学生的原因之一。
率在5%以上,且以女生居多,而从入学的男女生比例也可以看出这种性别差异,从总体看男女生比例为1.24∶1.00,而正常的男女生出生比例为1.00∶目前,已有大量的媒体1.07。报道全国部分省市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对大部分农村学生来说人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任务。
1.7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由于生源不断减少,人口分散,有些地区非常偏僻,学
农村流校进行合并后,不能相对集中,无法达到规模效益。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也处于尴尬的境地。
1.2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
22.1
当今中国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思考及建议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这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政府要转变解决农民、
间存在差距较大
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
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废除一切与民夺利的政策,建立支持和保护农民、农业的法律政策体系,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发展经济的活力。要提高农村用权的权力观。要提高农民自的社会地位,培养农民维权、
身素质,增强农民自身发展经济的能力。
1.3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因此一般大学毕业
2.2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
现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尤其是个人家庭份额的划分
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但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体音美教师,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什么课程都教,如此可想其教学质量,很多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还不如城里的二、三年级的学生,连自己的姓名都拼写不出来。
收稿日期
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时段上都有待改革,作为纯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国家应当切实承担起责任,实行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促进整个社会的教育公平,同时也给家庭参与教育投资以时间和资金积累上的缓冲。作为教育的微观单位,学校收费不宜将所有经济成本都转嫁给学生,以有效遏制教育成本尤其是高等教
2008-07-12
《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7期
育成本的不断增长。同时,还须进一步完善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资助制度,以保障贫困学生与其他家庭的子女享受同等受教育的权利,让教育公平来促进社会公平。
工作研究
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其监护人采取行政措施,或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各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基层,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与当地政府部门密切联系,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另一方面组织部分骨干教师、优秀学生组成宣分发、讲解以上法律、法规,使传团,深入到每个村庄张贴、
学生家长认识到实行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
2.3适当改编现有教材,培养学习兴趣
不鼓励支持“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可根据农村的实际
情况编写乡土教材,不宜过偏过难,积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使用启发式教育,多借鉴城市及其他优秀教学方法。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合理使用农村特殊的资源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想象能力。
2.6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
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
2.4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
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
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他的设备。积极争取为农村学生创造更优更好的学习环境。
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还可以建立向农村流动的教师调节制度。国外实行的城乡教师“轮岗制”,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引导和鼓励具有相应教师资格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镇定期服务制度。同时还可通过教学评估的方式提高教师竞争力。当然还要确保教师工资按时发放,并适当给予一定经济补贴。
3参考文献
2.5加大宣传力度,预防辍学率的上升
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健全和
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使农村学生入学也能像城市学生一样入学程序化。相关部门应做好学生入学档案的建立工作,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每学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辍学情况统计,统计工作要真实、客观。一经发现在校生辍学,立即发出复学通知书,责令其复学。对16周岁内辍学而拒不复学的学生,可(上接第301页)布等工作。
[1]李小云,作停,叶敬忠.2005年中国农村情况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06.
[2]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财务司,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课题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王菲.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3):
456-458.
[4]张济洲,孙天华.论农村教育目标定位的困境与出路[J].天津市教科
院学报,2006(1):30-32.
[5]何东昌,田晓雨,谢晓威.西部落后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几个问
题———对四川省达州市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7,23(2):95-96.
[6]胡进锋.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
2008(1):51-53.
[7]杨华翔,杨华君.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EB/OL].[2007-11-05].http://www.pep.com.cn/200503/ca686896.htm.
原因、后果与对策[EB/OL].[8]邓志伟.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现状、
[2008-05-03].http://www.meide.org/lunwen/1/11/399.html.
!!!!!!!!!!!!!!!!!!!!!!!!!!!!!!!!!!!!!!!!!!!!!!!
4.5
创新流转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是农村土地流转的根本目的,要立足农民增收,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一是创新流转参与机制。按照“政府引导、法人投资、企业经营、产业化开发”的思路,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土地流转,使土地更多地流向农业企业、科技人员、专业大户等,不断拓展土地流转的渠道。二是完善已有的流转项目。对已流转和准备流转的土地,区分不同情况,建立收益调整机制,保障流转农户长期增收。三是发展土地信用社。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在具备条件的乡(镇)指导组建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如何开展服务,并实现自我发展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建立良性发展和规范运营的长效机制。
价值[J].河南林业科技,2000,20(3):8-11.
[3]彭丽芬,廖德平.贵州冷水河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8,27(2):62-65.
[4]卢炯林,王磐基.河南省珍稀濒危保护植物[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
社,1990.
4.4维护各方面权益,搞好统筹兼顾
土地流转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必须维护各方权益,搞好
统筹兼顾。一是合理土地流转价格。既要考虑土地流入方的承受能力,又要兼顾土地流出方的增收要求。各县(区)可在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制订土地流转的指导价格,供土地流转时参照。二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市场,改变忽视农民利益的倾向,保护各方平等参与市场交易的权利和地位。在农村土地流转中,不能忽视农民这一最大群体利益,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才能使农村土地流转取得尽可能大的制度绩效。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土地流转要选择有经营实力的主体,防止掠夺性经营以及短期行为,造成土壤恶化和农田基础设施的破坏。(上接第303页)
[1]宋朝枢.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2]李培学,瞻照喜,张学顺.试论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
!!!!!!!!!!!!!!!!!!!!!!!!!!!!!!!!!!!!!!!!!!!!!!!
305
工作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7期
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建议
张慧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环节,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而中国这一农业大国的农村义务教育又
在“科教兴国”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主要对中国当今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对当代农村义务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建议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7-0304-02中图分类号G522.3
中国是教育大国,有近2亿儿童在上中小学,其中2/3在农村。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农村义务教育量大面广、基础薄弱、任务重、难度大,是实施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表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稳定、健康地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的具体实施都有重要意义。
1.4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少,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目前农村的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严重入不敷出。政府
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大致徘徊在GDP的
2.5%~2.7%之间,而教育法规定政府应努力使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远远跟不上农村教育发展
的需要。如果政府对此漠然,对应负义务举重若轻,则民间设置再多的这个工程那个工程,都近乎杯水车薪。
1.5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滞后性
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主要还是在追求“应
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着课程改革。同时,课程改革总是受到具有守旧思想的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强烈反对,因此改革总是迟缓的。
11.1
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辍学现象严重,农村义务教育形势不容乐观
在一次调研中发现:江苏省新沂市陆口村小学的辍学
1.6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协调。各级政府在电力、交
通、师资等方面优先考虑城市及政府部门,农村人口的道德较教育资源非常有限,远远不能达到农村人口教育的需要。差的学习环境也是无法吸引学生的原因之一。
率在5%以上,且以女生居多,而从入学的男女生比例也可以看出这种性别差异,从总体看男女生比例为1.24∶1.00,而正常的男女生出生比例为1.00∶目前,已有大量的媒体1.07。报道全国部分省市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对大部分农村学生来说人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任务。
1.7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由于生源不断减少,人口分散,有些地区非常偏僻,学
农村流校进行合并后,不能相对集中,无法达到规模效益。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也处于尴尬的境地。
1.2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
22.1
当今中国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思考及建议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这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关键。政府要转变解决农民、
间存在差距较大
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
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制定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废除一切与民夺利的政策,建立支持和保护农民、农业的法律政策体系,让农民拥有财富,享受不断提高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保持发展经济的活力。要提高农村用权的权力观。要提高农民自的社会地位,培养农民维权、
身素质,增强农民自身发展经济的能力。
1.3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因此一般大学毕业
2.2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
现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尤其是个人家庭份额的划分
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但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体音美教师,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什么课程都教,如此可想其教学质量,很多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还不如城里的二、三年级的学生,连自己的姓名都拼写不出来。
收稿日期
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时段上都有待改革,作为纯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国家应当切实承担起责任,实行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促进整个社会的教育公平,同时也给家庭参与教育投资以时间和资金积累上的缓冲。作为教育的微观单位,学校收费不宜将所有经济成本都转嫁给学生,以有效遏制教育成本尤其是高等教
2008-07-12
《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7期
育成本的不断增长。同时,还须进一步完善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资助制度,以保障贫困学生与其他家庭的子女享受同等受教育的权利,让教育公平来促进社会公平。
工作研究
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其监护人采取行政措施,或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各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基层,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与当地政府部门密切联系,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另一方面组织部分骨干教师、优秀学生组成宣分发、讲解以上法律、法规,使传团,深入到每个村庄张贴、
学生家长认识到实行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
2.3适当改编现有教材,培养学习兴趣
不鼓励支持“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可根据农村的实际
情况编写乡土教材,不宜过偏过难,积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使用启发式教育,多借鉴城市及其他优秀教学方法。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合理使用农村特殊的资源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想象能力。
2.6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
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
2.4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
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
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他的设备。积极争取为农村学生创造更优更好的学习环境。
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还可以建立向农村流动的教师调节制度。国外实行的城乡教师“轮岗制”,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引导和鼓励具有相应教师资格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镇定期服务制度。同时还可通过教学评估的方式提高教师竞争力。当然还要确保教师工资按时发放,并适当给予一定经济补贴。
3参考文献
2.5加大宣传力度,预防辍学率的上升
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健全和
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使农村学生入学也能像城市学生一样入学程序化。相关部门应做好学生入学档案的建立工作,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每学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辍学情况统计,统计工作要真实、客观。一经发现在校生辍学,立即发出复学通知书,责令其复学。对16周岁内辍学而拒不复学的学生,可(上接第301页)布等工作。
[1]李小云,作停,叶敬忠.2005年中国农村情况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06.
[2]财政部教科文司,教育部财务司,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课题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王菲.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3):
456-458.
[4]张济洲,孙天华.论农村教育目标定位的困境与出路[J].天津市教科
院学报,2006(1):30-32.
[5]何东昌,田晓雨,谢晓威.西部落后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几个问
题———对四川省达州市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7,23(2):95-96.
[6]胡进锋.新时期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
2008(1):51-53.
[7]杨华翔,杨华君.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EB/OL].[2007-11-05].http://www.pep.com.cn/200503/ca686896.htm.
原因、后果与对策[EB/OL].[8]邓志伟.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现状、
[2008-05-03].http://www.meide.org/lunwen/1/11/399.html.
!!!!!!!!!!!!!!!!!!!!!!!!!!!!!!!!!!!!!!!!!!!!!!!
4.5
创新流转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设施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是农村土地流转的根本目的,要立足农民增收,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一是创新流转参与机制。按照“政府引导、法人投资、企业经营、产业化开发”的思路,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土地流转,使土地更多地流向农业企业、科技人员、专业大户等,不断拓展土地流转的渠道。二是完善已有的流转项目。对已流转和准备流转的土地,区分不同情况,建立收益调整机制,保障流转农户长期增收。三是发展土地信用社。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在具备条件的乡(镇)指导组建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如何开展服务,并实现自我发展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建立良性发展和规范运营的长效机制。
价值[J].河南林业科技,2000,20(3):8-11.
[3]彭丽芬,廖德平.贵州冷水河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8,27(2):62-65.
[4]卢炯林,王磐基.河南省珍稀濒危保护植物[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
社,1990.
4.4维护各方面权益,搞好统筹兼顾
土地流转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必须维护各方权益,搞好
统筹兼顾。一是合理土地流转价格。既要考虑土地流入方的承受能力,又要兼顾土地流出方的增收要求。各县(区)可在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制订土地流转的指导价格,供土地流转时参照。二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市场,改变忽视农民利益的倾向,保护各方平等参与市场交易的权利和地位。在农村土地流转中,不能忽视农民这一最大群体利益,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才能使农村土地流转取得尽可能大的制度绩效。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土地流转要选择有经营实力的主体,防止掠夺性经营以及短期行为,造成土壤恶化和农田基础设施的破坏。(上接第303页)
[1]宋朝枢.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2]李培学,瞻照喜,张学顺.试论河南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
!!!!!!!!!!!!!!!!!!!!!!!!!!!!!!!!!!!!!!!!!!!!!!!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