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意义

自由与意义

韩德强2008-12-10

时代不同,生活的意义不同。

过去,人们大多为光宗耀祖活着。光前裕后:追思先人,泽被后人;光耀祖先,富裕后人,这是一种生活意义。这种意义可以鼓励人有长远目光,不走歪门邪道的致富捷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为下一代人做榜样。乡亲们的目光,无论是嫉妒还是诅咒,无论是羡慕还是嘲笑,都成为生活意义的一部分。项羽为什么要衣锦还乡?因为他的生活意义存在于他的乡亲的目光中。至于说战争中征服的土地上的人民都是陌生人,都是项羽的生活意义之外的人。 可是,后来说光宗耀祖是封建、愚昧、落后。于是,家谱也不续了,宗族祠堂也拆了。计划生育一搞,“断子绝孙”了,更没必要光宗耀祖了。所以,光宗耀祖不再成为普通人的人生意义。

那么,为父母活着行不行?父母说,我们有自己的养老金,不用你管。只要你自己好就行。再说,根据现代法律,年满十八岁就是一个独立公民,与父母只有法律上的赡养关系。独立了,父母也不需要为孩子活着,孩子也不需要为父母活着。

那么,为自己所爱的人而活行不行?问题是,神圣的爱情已经让位于世俗的利益考虑。恋爱双方都自我中心,逐渐计较投入产出比。

那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行不行?国家说,年轻人一关心国事,国家反而不稳定。年轻人有自己的权利,自己的选择,出国留学,还是下海经商,悉听尊便。

那么,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行不行?本来,这是新中国几代人的生活意义,但是,随着私有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这个意义也很快消失了。

最后,只有一个答案,就是为自己活着。可是,自己怎么活着都可以,怎么死也都可以。既然不对任何人、任何共同体承担责任,也就不被任何人、任何共同体所需要,活着和死了也就没有任何人关心,也就没有什么区别。勤快可以,懒惰也可以;可以积极生活,也可以消极避世。可以烟酒不沾,也可以吸毒贩毒。可以洁身自好,也可以卖淫嫖娼。可以自杀,也可以杀人。

这样,你彻底拥有了自由主义者所向往的彻底的形式自由。但是,这种形式自由也是让人极难以忍受的。所以,在无牵无挂、无拘无束的自由中,人们才反复提出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

人为什么活着?当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人生已经出了问题,社会已经出了问题。

意义是将人生与社会连结起来的最重要的心理纽带,是人生的发动机、方向盘和灯塔。生活有了意义,就有了动力,有了方向。有了方向感,才有成就感,才有幸福感。

有的人可能会问,一个人有责任,不也就有了方向感,成就感,幸福感吗?是的。但是,意义比责任更高一层。意义不但能协调人与人之间的责任与分工,还能协调这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的责任与分工,教人既珍惜生,又能不怕死。责任相对明确,但意义却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使生活充满了情趣和浪漫想象。

想想春节回家的现象吧,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离开大城市,回到农村去过年,说明了什么?说明农村是生活的意义所在,农村的父母亲戚、乡里乡亲,构成了他生活最重要的内容。虽然祖坟没有了,虽然也要计划生育了,但是由千年以来由光宗耀祖、泽被乡里的文化所形成的习俗还在,人们依然在乎乡亲们的关心与蔑视,赞扬与批评,羡慕与嫉妒。这些都是自己的生活内容、生活意义。而在城市里打工的日子,就只是挣钱。

从根本上说,有社会共同体,生活就有意义。没有社会共同体,生活就没有意义。社会共同体相互承担责任,相互提供生活的意义。由自由市场、自由政治、自由主义思想所构成的一个社会,根本就不是一个社会共同体,而是一个靠个人权利和国家法律所构造的一个自由交易平台。其中每一个人都不存在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而只有权利的相互博弈。自由主义认为,个人的权利高于社会,这才是一个自由的健康的社会;凡是个人的权利要服从于社会的共同利益,这就是一个法西斯主义的社会。就这样,自由主义将任何社会共同体的合法性都瓦解了,也就将任何人生的意义都瓦解了。

人生意义被瓦解了,个人获得了彻底的形式自由。一些人接受不了意义的失落,就去自杀,或去杀人。一些人走向虚无主义,纵欲狂欢。一些人肆无忌惮,物欲横流,巧取豪夺,成为成功者;还有更多的人是撇不下亲情、乡情、友情,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迷茫者。这究竟是社会进步还是社会倒退?这究竟是社会文明了,还是社会野蛮了?

我的看法是,社会野蛮了,社会倒退了。进步的是技术。但正是这技术的巨大进步,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两极分化,世界战争,以及人类毁灭的前景。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阿拉伯故事。故事说有一个渔夫,从海里捞里一个魔瓶,魔瓶上打着所罗门王的封条。渔夫不知轻重,将封条打开。魔瓶里释放出一屡轻烟,这轻烟很快变成一个“口像山洞,鼻像烟囱”的魔鬼,要吃掉渔夫。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故事寓意深远。人的贪欲就像是魔鬼,而那个不知轻重的渔夫就像是自由主义。本来,这贪欲是被基督教、天主教封在瓶子里的。后来,自由主义撕开宗教的封条,以自由之名释放出欲望这个魔鬼。这个魔鬼从一屡无害的轻烟(思潮)转化为有形力量,发明技术,征服自然,改天换地,带来繁荣的物质生活,同时,则使人类两极分化,痛苦不堪,走上毁灭的道路。在1789年的那场法国大革命中,罗兰夫人临上断头台前叹息:“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二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不得不担忧:“自由啊,人类的毁灭将假汝之名而行!”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接受自由主义的致命诱惑呢?自由主义者特别擅长颠倒黑白,将上帝的东西归为恺撒,将恺撒的东西归为上帝:将一切美好的事物贴上自由、光明、现代、先进的、资本主义标签,而将人们不喜欢的东西贴上专制、黑暗、古代、落后、封建社会的标签。

人类社会说到底可以归纳为两种人际关系:竞争性人际关系和垄断性人际关系。

竞争性人际关系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其典型是买卖关系。买方和卖方相互不认识。开价高了,买方可以不要。还价低了,卖方可以不卖。货好了,卖主人品再坏,买家也能踏破门槛;货不好,卖主人品再好,顾客也门可罗雀。双方身份平等,各自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却能通过自由交易达成合作。双方关系相互陌生,既没有爱,也没有恨,既没有情,也没有仇。因此,双方关系是临时的、简单的、公开的、透明的、规范的。虽然买卖双方本质上力量不平衡,信息不对称,本质上相互封锁信息、相互欺诈,本质上弱肉强食,但是在现象上却很有吸引力。于是,浅薄的自由主义者以为找到了人际关系模式的至宝,以为可以将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转化成临时的、简单的、公开的、透明、规范的人际关系,这样,就可以“相忘于江湖”。

但是,社会上有许多人际关系客观上相互垄断,相互不可替代。例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以及政府或企业中的高层上下级关系等。一旦其中一方,例如父亲发现儿子在外吃喝嫖赌,不务正业,能不要儿子吗?妻子发现丈夫有外遇,能轻易离婚吗?一个掌握重要业务的高级经理泄露部分公司机密,能轻易辞退吗?在上述种种情形中,另一方一定会火冒三丈,要责骂,甚至要动手打人。经过责骂,经过忆苦思甜,经过启发教育,出问题的一方答应改过自新,双方关系可能重归旧好。如果说,竞争性人际关系的双方自利短期内看不出多大的问题,那么垄断性人际关系的双方就必须时刻想着对方,必须利他。

利他主义是处理垄断性人际关系的唯一行为准则。但是,往往其中一方更能体谅,更能团结,更能感化或教育对方,更懂得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更懂得大义,这一方就会在双方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天长日久的相处中,双方关系逐渐深化,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相互产生默契,越来越融为一体。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所谓“团结就是力量”,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在深层次都是形成了良好的垄断性人际关系。什么叫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但是,在自由主义者看来,这种人际关系就是“相濡以沫”,就不好。因为这种人际关系长期、复杂、深邃、难以公开、难以透明、难以规范、难以标准化、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其中一方忘恩负义,背信弃义,另一方就惨了。 自由主义者要求公开、透明、规范的人际关系也颇有道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弱者。但是,在一个充满意义的社会中,弱者并不需要用公开、透明、规范的契约来保护自己,而是诉诸舆论,诉诸道义,对背信弃义的强者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秦香莲就是这种做的,陈世美至今翻不了身。相反,一旦将秦香莲与陈世美的关系转化成公开、透明、规范的市场买卖关系,陈世美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签订一个AA制的婚姻契约,随时可以抛弃秦香莲。因此,真正能够保护弱者的,绝不是法律、契约,而是活在每个人头脑中的道德,是一个生活意义系统。一旦把道德废除,把舆论约束弱化,强者完全可以利用公开、透明、规范的契约欺压、剥削、掠夺弱者。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自由主义解构了古今中外各种社会的各种生活意义,而将“自由”二字写入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确立了“自由”的专制,确立了“弱肉强食”秩序的天然合理性。于是,一个前无古人的野蛮的、无耻的、纵欲的、毁灭性的社会——现代社会,就穿上自由主义者缝制的“文明”外衣行销到了全世界。这真是一件空前绝后的、超级巨大的皇帝新衣啊!

人类要摆脱这个野蛮的、无耻的动物世界的状态,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唤醒人心深处的良知,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崇高、追求崇高、体验崇高、实践崇高、享受崇高”,体验幸福,找回做人的尊严和自豪,联合起来与野蛮、与无耻作斗争。

人类的历史有进步,有倒退。每当善良、崇高的仁人志士大批出现时,历史就进步了,人民就福了;每当邪恶、堕落成为社会风气时,历史就倒退了,人民就危险了。人类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宗教家、政治家都能认识到,人类历史是一部善恶斗争的历史。唯独近代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们相信“恶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杠杆”,相信“看不看的手”,从而在根本上颠倒了善恶是非黑白。到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重建人类社会共同体,重建人生意义的时候了。

自由与意义

韩德强2008-12-10

时代不同,生活的意义不同。

过去,人们大多为光宗耀祖活着。光前裕后:追思先人,泽被后人;光耀祖先,富裕后人,这是一种生活意义。这种意义可以鼓励人有长远目光,不走歪门邪道的致富捷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为下一代人做榜样。乡亲们的目光,无论是嫉妒还是诅咒,无论是羡慕还是嘲笑,都成为生活意义的一部分。项羽为什么要衣锦还乡?因为他的生活意义存在于他的乡亲的目光中。至于说战争中征服的土地上的人民都是陌生人,都是项羽的生活意义之外的人。 可是,后来说光宗耀祖是封建、愚昧、落后。于是,家谱也不续了,宗族祠堂也拆了。计划生育一搞,“断子绝孙”了,更没必要光宗耀祖了。所以,光宗耀祖不再成为普通人的人生意义。

那么,为父母活着行不行?父母说,我们有自己的养老金,不用你管。只要你自己好就行。再说,根据现代法律,年满十八岁就是一个独立公民,与父母只有法律上的赡养关系。独立了,父母也不需要为孩子活着,孩子也不需要为父母活着。

那么,为自己所爱的人而活行不行?问题是,神圣的爱情已经让位于世俗的利益考虑。恋爱双方都自我中心,逐渐计较投入产出比。

那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行不行?国家说,年轻人一关心国事,国家反而不稳定。年轻人有自己的权利,自己的选择,出国留学,还是下海经商,悉听尊便。

那么,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行不行?本来,这是新中国几代人的生活意义,但是,随着私有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这个意义也很快消失了。

最后,只有一个答案,就是为自己活着。可是,自己怎么活着都可以,怎么死也都可以。既然不对任何人、任何共同体承担责任,也就不被任何人、任何共同体所需要,活着和死了也就没有任何人关心,也就没有什么区别。勤快可以,懒惰也可以;可以积极生活,也可以消极避世。可以烟酒不沾,也可以吸毒贩毒。可以洁身自好,也可以卖淫嫖娼。可以自杀,也可以杀人。

这样,你彻底拥有了自由主义者所向往的彻底的形式自由。但是,这种形式自由也是让人极难以忍受的。所以,在无牵无挂、无拘无束的自由中,人们才反复提出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

人为什么活着?当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人生已经出了问题,社会已经出了问题。

意义是将人生与社会连结起来的最重要的心理纽带,是人生的发动机、方向盘和灯塔。生活有了意义,就有了动力,有了方向。有了方向感,才有成就感,才有幸福感。

有的人可能会问,一个人有责任,不也就有了方向感,成就感,幸福感吗?是的。但是,意义比责任更高一层。意义不但能协调人与人之间的责任与分工,还能协调这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的责任与分工,教人既珍惜生,又能不怕死。责任相对明确,但意义却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使生活充满了情趣和浪漫想象。

想想春节回家的现象吧,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离开大城市,回到农村去过年,说明了什么?说明农村是生活的意义所在,农村的父母亲戚、乡里乡亲,构成了他生活最重要的内容。虽然祖坟没有了,虽然也要计划生育了,但是由千年以来由光宗耀祖、泽被乡里的文化所形成的习俗还在,人们依然在乎乡亲们的关心与蔑视,赞扬与批评,羡慕与嫉妒。这些都是自己的生活内容、生活意义。而在城市里打工的日子,就只是挣钱。

从根本上说,有社会共同体,生活就有意义。没有社会共同体,生活就没有意义。社会共同体相互承担责任,相互提供生活的意义。由自由市场、自由政治、自由主义思想所构成的一个社会,根本就不是一个社会共同体,而是一个靠个人权利和国家法律所构造的一个自由交易平台。其中每一个人都不存在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而只有权利的相互博弈。自由主义认为,个人的权利高于社会,这才是一个自由的健康的社会;凡是个人的权利要服从于社会的共同利益,这就是一个法西斯主义的社会。就这样,自由主义将任何社会共同体的合法性都瓦解了,也就将任何人生的意义都瓦解了。

人生意义被瓦解了,个人获得了彻底的形式自由。一些人接受不了意义的失落,就去自杀,或去杀人。一些人走向虚无主义,纵欲狂欢。一些人肆无忌惮,物欲横流,巧取豪夺,成为成功者;还有更多的人是撇不下亲情、乡情、友情,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迷茫者。这究竟是社会进步还是社会倒退?这究竟是社会文明了,还是社会野蛮了?

我的看法是,社会野蛮了,社会倒退了。进步的是技术。但正是这技术的巨大进步,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两极分化,世界战争,以及人类毁灭的前景。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阿拉伯故事。故事说有一个渔夫,从海里捞里一个魔瓶,魔瓶上打着所罗门王的封条。渔夫不知轻重,将封条打开。魔瓶里释放出一屡轻烟,这轻烟很快变成一个“口像山洞,鼻像烟囱”的魔鬼,要吃掉渔夫。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故事寓意深远。人的贪欲就像是魔鬼,而那个不知轻重的渔夫就像是自由主义。本来,这贪欲是被基督教、天主教封在瓶子里的。后来,自由主义撕开宗教的封条,以自由之名释放出欲望这个魔鬼。这个魔鬼从一屡无害的轻烟(思潮)转化为有形力量,发明技术,征服自然,改天换地,带来繁荣的物质生活,同时,则使人类两极分化,痛苦不堪,走上毁灭的道路。在1789年的那场法国大革命中,罗兰夫人临上断头台前叹息:“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二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不得不担忧:“自由啊,人类的毁灭将假汝之名而行!”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接受自由主义的致命诱惑呢?自由主义者特别擅长颠倒黑白,将上帝的东西归为恺撒,将恺撒的东西归为上帝:将一切美好的事物贴上自由、光明、现代、先进的、资本主义标签,而将人们不喜欢的东西贴上专制、黑暗、古代、落后、封建社会的标签。

人类社会说到底可以归纳为两种人际关系:竞争性人际关系和垄断性人际关系。

竞争性人际关系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其典型是买卖关系。买方和卖方相互不认识。开价高了,买方可以不要。还价低了,卖方可以不卖。货好了,卖主人品再坏,买家也能踏破门槛;货不好,卖主人品再好,顾客也门可罗雀。双方身份平等,各自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却能通过自由交易达成合作。双方关系相互陌生,既没有爱,也没有恨,既没有情,也没有仇。因此,双方关系是临时的、简单的、公开的、透明的、规范的。虽然买卖双方本质上力量不平衡,信息不对称,本质上相互封锁信息、相互欺诈,本质上弱肉强食,但是在现象上却很有吸引力。于是,浅薄的自由主义者以为找到了人际关系模式的至宝,以为可以将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转化成临时的、简单的、公开的、透明、规范的人际关系,这样,就可以“相忘于江湖”。

但是,社会上有许多人际关系客观上相互垄断,相互不可替代。例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以及政府或企业中的高层上下级关系等。一旦其中一方,例如父亲发现儿子在外吃喝嫖赌,不务正业,能不要儿子吗?妻子发现丈夫有外遇,能轻易离婚吗?一个掌握重要业务的高级经理泄露部分公司机密,能轻易辞退吗?在上述种种情形中,另一方一定会火冒三丈,要责骂,甚至要动手打人。经过责骂,经过忆苦思甜,经过启发教育,出问题的一方答应改过自新,双方关系可能重归旧好。如果说,竞争性人际关系的双方自利短期内看不出多大的问题,那么垄断性人际关系的双方就必须时刻想着对方,必须利他。

利他主义是处理垄断性人际关系的唯一行为准则。但是,往往其中一方更能体谅,更能团结,更能感化或教育对方,更懂得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更懂得大义,这一方就会在双方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天长日久的相处中,双方关系逐渐深化,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相互产生默契,越来越融为一体。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所谓“团结就是力量”,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在深层次都是形成了良好的垄断性人际关系。什么叫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但是,在自由主义者看来,这种人际关系就是“相濡以沫”,就不好。因为这种人际关系长期、复杂、深邃、难以公开、难以透明、难以规范、难以标准化、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其中一方忘恩负义,背信弃义,另一方就惨了。 自由主义者要求公开、透明、规范的人际关系也颇有道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弱者。但是,在一个充满意义的社会中,弱者并不需要用公开、透明、规范的契约来保护自己,而是诉诸舆论,诉诸道义,对背信弃义的强者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秦香莲就是这种做的,陈世美至今翻不了身。相反,一旦将秦香莲与陈世美的关系转化成公开、透明、规范的市场买卖关系,陈世美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签订一个AA制的婚姻契约,随时可以抛弃秦香莲。因此,真正能够保护弱者的,绝不是法律、契约,而是活在每个人头脑中的道德,是一个生活意义系统。一旦把道德废除,把舆论约束弱化,强者完全可以利用公开、透明、规范的契约欺压、剥削、掠夺弱者。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自由主义解构了古今中外各种社会的各种生活意义,而将“自由”二字写入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确立了“自由”的专制,确立了“弱肉强食”秩序的天然合理性。于是,一个前无古人的野蛮的、无耻的、纵欲的、毁灭性的社会——现代社会,就穿上自由主义者缝制的“文明”外衣行销到了全世界。这真是一件空前绝后的、超级巨大的皇帝新衣啊!

人类要摆脱这个野蛮的、无耻的动物世界的状态,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唤醒人心深处的良知,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崇高、追求崇高、体验崇高、实践崇高、享受崇高”,体验幸福,找回做人的尊严和自豪,联合起来与野蛮、与无耻作斗争。

人类的历史有进步,有倒退。每当善良、崇高的仁人志士大批出现时,历史就进步了,人民就福了;每当邪恶、堕落成为社会风气时,历史就倒退了,人民就危险了。人类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宗教家、政治家都能认识到,人类历史是一部善恶斗争的历史。唯独近代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们相信“恶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杠杆”,相信“看不看的手”,从而在根本上颠倒了善恶是非黑白。到了还历史以本来面目,重建人类社会共同体,重建人生意义的时候了。


相关文章

  • 康德的自由观
  • 试论康德的自由观及其现实意义 摘 要:自由概念不仅是理解康德哲学的钥匙,而且是理解其全部哲学的关键所在.康德把自由规定为人的自由,并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上讨论,其目的是通过自由来体现人之为人的本体品格.自由之所以居于至高无上的核心地位,是因为它 ...查看


  • 试论卢梭的三种自然状态与两种社会契约--卢梭政治哲学的一致性问题
  • 2014年7月第41卷第4期 求是学刊SEEKING TRUTH Jul.,2014Vol. 41No. 4 试论卢梭的三种自然状态与两种社会契约 --卢梭政治哲学的一致性问题 杨健潇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卢梭 ...查看


  • 通识教育及其功能
  • 通识教育及其功能 摘要:我国当下的研究在起始之时,往往会预设一个"研究意义", 但是,真正的原创性研究或重要发现并不是从寻找外在意义开始, 而是源于人的好奇天性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通识教育是一种有 别于专业教育的具有自 ...查看


  • 出版自由的界定
  • 第!卷!第"期#$$"年%#月"编辑学#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345)6379':3+,9:35*:5; =',>!!?'>" ...查看


  • 论道德自由境界
  • 作者:李建华覃青必 道德与文明 2008年08期 [中图分类号]B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08)02-0004-07 个人品德建设的终极旨意是为了实现人的道德自由,而道德自由不仅仅是指人的一种自由. ...查看


  • 西方新闻自由的发展历史及其价值
  • 论西方新闻自由的历史发展及其价值 研究路径概述 所谓价值者,其内在已经假设主体对其目标有明确认识,客体价值的论述即是它与这一目标关系的展开.故而欲探讨西方新闻自由历史发展的价值,势必先要探求时代对于传媒业发展前景所达成的共识,历史发展之价值 ...查看


  • 浅析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以麦金泰尔为例
  • 浅析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以麦金泰尔为例 姚丽丽 摘要:社群主义自上世纪80年代在一些学者反对罗尔斯式的自由主义中兴起,至今早已衰微.但至少其对于自由主义的批判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由主义的修改与完善,其对于自由主义而 ...查看


  • 自由的价值与意义
  • 自由的价值与意义 摘 要:法律最本质的价值是自由,它以自由为最高的价值目标.法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以自由的实现为目的而设定的:从法的制定和实施看,自由始终贯穿其中.在基本权的发展历史中,公民的自由权历史最悠久,典型的自由权包括人们耳熟能详的生命 ...查看


  • 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现实意义_赵立庆
  • 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赵立庆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广西桂林541004)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0-0148-01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