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练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一、双基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cù) 罟 洿(kuā) 池 弃甲曳(yâ) 兵 B .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 ɡ) 死 C .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 ɡ) 序之教 D .衣帛(bó) 畜(chù) 养 请以战喻(yù)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直不百步耳 系向牛头充炭直 C. D. 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 .⑤⑦ B .①③⑤ C .③⑥⑧ D .②④⑤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 A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 .夫晋,何厌之有

C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D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

①养生丧死无憾 ②不违农时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以孝悌之义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 .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 .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7.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 .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C .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 .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前372-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 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 的再传弟子。

B .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 .《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D .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 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④斯天下之民至焉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填然鼓之

A B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12.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 .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 .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一、选择训练

1.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曳兵(yâ) 数罟(cù g ǔ) 洿池(wū) B . 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yǎng) C . 孝悌(tì) 饿莩(piáo) 供养(gōng)

D . 衣帛(yī) 王天下(wàng) 不可胜用(shēng) 2.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 . ) D . 拖着)兵而走

3.下面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 .

春莫共花争发 B .

斩木为兵

C .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 . 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下列句中的“于”作“比”讲的一项是( ) A . 寡人之于国也 B . 移其粟于河内

C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 . 谨庠序之教

6.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 . ①②⑤ / ③ / ④ B . ①③⑤ / ② / ④ C . ①②④ / ③⑤ D . ①②⑤ / ③④

7.加横线的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B .

C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

)

8.选出加横线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 . 请以战喻

B . 以五十步笑百步 C . 斧斤以时入山林 D . 申之以孝悌之义

9.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 )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 . ①②③⑥ B . ②④⑥ C . ②④⑤⑦ D . ③⑥⑦

10.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 . 时不我待 B . 兵不血刃 C . 莫衷一是 D . 自愧弗如

11.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 A .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发生了灾害 ( 我) 也这样做) B . 。(大王喜欢打仗 , 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 C .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 D . 养生丧死无憾,(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12.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 A .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B . 《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C . 《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D . 多用比喻、对比、排比手法,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二、填空训练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语。

(1)弃甲曳兵( )( )(2)谷不可胜食 ( )( ) (3)斧斤( )( )(4)鸡豚狗彘( )( ) (5)勿夺其时( )( )(6)庠序 ( )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的古今含义。

(1)河东凶亦然 古义 ;今义: (2)请以战喻 古义: ;今义: 。 (3)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 ;今义: 。 3.填写上句或下句。

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 。 ,王道之始也。

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是一部记录 言行的 体散文集,由 记载。 (2) 、 、 、 合称为“四书”。

(3) 是记载 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4)出自《寡人之于国也》的两个成语是 、 。

三、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 洿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 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媒人去数日 ⑤识盈虚之有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④⑤ D . ②④

2.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句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 A . 唯利是图 B . 各适其所是

C . 谁能定是非之真 D . 是谁之过与

3. 句中加横线的词的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①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②忌不自信③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④行李之往来 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⑥养生丧死无憾 4.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寡人之民不加多 B . 谨庠序之教 C . 是寡人之过也

D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 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 .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6. 下列句子中“或”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 .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B .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C .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D .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7. 下列加横线的词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今媪 尊 长 安 君之位

①树之以桑 ②可以衣帛 ③然而不王者 ④王无罪岁 ⑤既来之,则安之 ⑥其一犬坐于前

8. 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 无乃尔是过与 B . 何以伐为

C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 . 豫州今欲何往

9. 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直不百步耳。 译:只是没有逃跑一百步罢了。

B .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C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译:这怎么能对刺伤人之后而致人于死地感到奇怪呢? D . 未之有也。译:没有这样的事情啊。

10. 对上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 .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 . 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 . 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11.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忡忡忧心开篇,提出问题。 B . 孟子借题发挥阐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

C . 孟子首先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没有本质区别,“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继而孟子具体阐述要“天下之民至焉”,必须养生丧死尊老重教、赈灾救民,使黎民不受饥寒。

D . 全文围绕使“民加多”的话题,巧妙设喻,先正后反,排比铺张,气势磅礴。 12. 在文章中的最后两段,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三条措施?

13.据文意,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答案

一、选择训练

1. 答案:A

解析:B 项中“庠”应读为“xiáng ”,它与“痒”形似易误渎。C 项中“莩”应读为“piǎo”,声调标错。D 项中“衣”当动词用,应破读为“yì”。 2. 答案:D

解析:A 项中“凶”是谷物收成不好,荒年的意思;B 项中“加”是更加的意思;C 项中“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3. 答案:A

解析:A 项中第一个“发”意为“发放,指打开粮仓,赈济灾民”,第二个“发”是“花开”的意思,二者意义不同;B 项都是“兵器”的意思;C 项都是“有的”的意思;D 项都是“代词,这”。 4. 答案:C

解析:A 项的“于”是“对于”;B 项的“于”是“到”;D 项的“于”是“在”。 5. 答案:D

解析:A 项中“颁”通“斑”;B 项中“涂”通“途”,道路;“莩”同“殍”,饿死的人;C 项中“无”通“毋”,不要。 6. 答案:A

解析:①②⑤都是结构助词,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③代词,指“五亩之宅”;④结构助词,用在前置宾语与动词之间,不译。 7. 答案:D

解析:A 中“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B 中“树”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种植、栽种;C 中“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D 中“谨”原意为谨慎,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 8. 答案:C

解析:C 中“以”是介词,“按”的意思;A 、B 、D 中“以”是介词,相当于“拿、用”。 9. 答案:C

解析:①③是判断句;②④⑤⑦是状语后置句;⑥是宾语前置句。 10. 答案:A

解析:“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A 也宾语前置句是,即“时不待我”。 11. 答案:B

解析:“请以战喻”意为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 12. 答案:B

解析:“春秋末期”不对,应为“战国时期”。

二、填空训练

1. 答案:(1)拖着;兵器(2)粮食的统称;尽(3)斧头;斧头(4)小猪;猪(5)耽误;生长季节(6)古代的学校

2. 答案:(1)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恶(2)请让我;请允许我 一般用为请求(3)逃跑;步行

3. 答案:① 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4. 答案:(1)孟子、对话、孟子及其弟子(2)《孟子》、《论语》、《大学》、《中庸》(3)《孟子》战国 (4)五十步笑百步、弃甲曳兵

三、阅读训练

1. 答案:D

解析:①中读cù,密、细密;②④中相同,读shù,几、若干;③中读shuò,屡次;⑤中读shù,规律、定数。 2. 答案:D

解析:D项与例句一样,代词,这;A项为提宾标志,无意义;B项是动词,赞同、肯定;C项是形容词,正确。

3. 答案:⑤

解析:⑤句“可以”用法古今相同。①中“丈夫”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妻子的配偶。②中“自信”古义为宾语前置,即相信自己,今义为一个双音节词。③中“宣言”古义为发表议论,今义为公开场合发表的言论。④中“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⑥中“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与今义不同。 4. 答案:D

解析:A 、B 、C 三句中的“之”都作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D 中“之”是代词,否定句中作前置宾语。 5. 答案:C

解析:A 项中“也”表句中提顿;B 项中“也”表疑问;D 项“也”表判断;C 项和“谷不可胜食也”中的“也”均表肯定。 6. 答案:D

解析:A 、B 、C 句中“或”是代词,有的;D 句中是连词,假如。 7. 答案:⑤

解析:⑤中“安”与例句中“尊”都是使动用法。①②③④中加点字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 8. 答案:C

解析:A 句用“是”把宾语“尔”提前。B 句和D 句都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题干中的句子和C 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前置宾语。 9. 答案:C

解析:“是何异于”应译为“这与„„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10. 答案:B

解析:B 项“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错。此题属于对全文内容地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点,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属分析综合能力。考纲要求“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此题正是上述考点的体现。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11. 答案:D

解析:全文围绕的话题是“民不加多”。

12. 答案:第五段:①不违农时 ②数罟不入洿池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

第六段: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解析:第五段,孟子首先从“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推出“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的结论。第六段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谈起。从这些文字可以概括提炼出答案。

13. 答案: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解析:从“不违农时,„„未之有也”可知。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一、双基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cù) 罟 洿(kuā) 池 弃甲曳(yâ) 兵 B .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 ɡ) 死 C .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 ɡ) 序之教 D .衣帛(bó) 畜(chù) 养 请以战喻(yù)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直不百步耳 系向牛头充炭直 C. D. 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⑦斯天下之民至焉 ⑧移其粟于河内

A .⑤⑦ B .①③⑤ C .③⑥⑧ D .②④⑤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 A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 .夫晋,何厌之有

C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D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

①养生丧死无憾 ②不违农时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以孝悌之义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 .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 .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7.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 .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C .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 .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前372-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 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 的再传弟子。

B .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 .《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D .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 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④斯天下之民至焉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填然鼓之

A B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12.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 .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 .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一、选择训练

1.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曳兵(yâ) 数罟(cù g ǔ) 洿池(wū) B . 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yǎng) C . 孝悌(tì) 饿莩(piáo) 供养(gōng)

D . 衣帛(yī) 王天下(wàng) 不可胜用(shēng) 2.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 . ) D . 拖着)兵而走

3.下面加横线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 .

春莫共花争发 B .

斩木为兵

C .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 . 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下列句中的“于”作“比”讲的一项是( ) A . 寡人之于国也 B . 移其粟于河内

C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 . 谨庠序之教

6.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 . ①②⑤ / ③ / ④ B . ①③⑤ / ② / ④ C . ①②④ / ③⑤ D . ①②⑤ / ③④

7.加横线的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B .

C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

)

8.选出加横线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 . 请以战喻

B . 以五十步笑百步 C . 斧斤以时入山林 D . 申之以孝悌之义

9.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项。( )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 . ①②③⑥ B . ②④⑥ C . ②④⑤⑦ D . ③⑥⑦

10.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 . 时不我待 B . 兵不血刃 C . 莫衷一是 D . 自愧弗如

11.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 A .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发生了灾害 ( 我) 也这样做) B . 。(大王喜欢打仗 , 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 C .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 D . 养生丧死无憾,(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12.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 A .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B . 《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C . 《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D . 多用比喻、对比、排比手法,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二、填空训练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语。

(1)弃甲曳兵( )( )(2)谷不可胜食 ( )( ) (3)斧斤( )( )(4)鸡豚狗彘( )( ) (5)勿夺其时( )( )(6)庠序 ( )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的古今含义。

(1)河东凶亦然 古义 ;今义: (2)请以战喻 古义: ;今义: 。 (3)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 ;今义: 。 3.填写上句或下句。

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 。 ,王道之始也。

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是一部记录 言行的 体散文集,由 记载。 (2) 、 、 、 合称为“四书”。

(3) 是记载 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4)出自《寡人之于国也》的两个成语是 、 。

三、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 洿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 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

①数罟不入洿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媒人去数日 ⑤识盈虚之有数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④⑤ D . ②④

2.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一句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 A . 唯利是图 B . 各适其所是

C . 谁能定是非之真 D . 是谁之过与

3. 句中加横线的词的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①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②忌不自信③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④行李之往来 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⑥养生丧死无憾 4.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寡人之民不加多 B . 谨庠序之教 C . 是寡人之过也

D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 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 .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6. 下列句子中“或”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 .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B .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C .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D .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7. 下列加横线的词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今媪 尊 长 安 君之位

①树之以桑 ②可以衣帛 ③然而不王者 ④王无罪岁 ⑤既来之,则安之 ⑥其一犬坐于前

8. 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 无乃尔是过与 B . 何以伐为

C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D . 豫州今欲何往

9. 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直不百步耳。 译:只是没有逃跑一百步罢了。

B .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C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译:这怎么能对刺伤人之后而致人于死地感到奇怪呢? D . 未之有也。译:没有这样的事情啊。

10. 对上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 .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 . 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 . 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11.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忡忡忧心开篇,提出问题。 B . 孟子借题发挥阐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

C . 孟子首先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没有本质区别,“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继而孟子具体阐述要“天下之民至焉”,必须养生丧死尊老重教、赈灾救民,使黎民不受饥寒。

D . 全文围绕使“民加多”的话题,巧妙设喻,先正后反,排比铺张,气势磅礴。 12. 在文章中的最后两段,孟子分别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三条措施?

13.据文意,在孟子看来,行王道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答案

一、选择训练

1. 答案:A

解析:B 项中“庠”应读为“xiáng ”,它与“痒”形似易误渎。C 项中“莩”应读为“piǎo”,声调标错。D 项中“衣”当动词用,应破读为“yì”。 2. 答案:D

解析:A 项中“凶”是谷物收成不好,荒年的意思;B 项中“加”是更加的意思;C 项中“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3. 答案:A

解析:A 项中第一个“发”意为“发放,指打开粮仓,赈济灾民”,第二个“发”是“花开”的意思,二者意义不同;B 项都是“兵器”的意思;C 项都是“有的”的意思;D 项都是“代词,这”。 4. 答案:C

解析:A 项的“于”是“对于”;B 项的“于”是“到”;D 项的“于”是“在”。 5. 答案:D

解析:A 项中“颁”通“斑”;B 项中“涂”通“途”,道路;“莩”同“殍”,饿死的人;C 项中“无”通“毋”,不要。 6. 答案:A

解析:①②⑤都是结构助词,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③代词,指“五亩之宅”;④结构助词,用在前置宾语与动词之间,不译。 7. 答案:D

解析:A 中“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B 中“树”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种植、栽种;C 中“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D 中“谨”原意为谨慎,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 8. 答案:C

解析:C 中“以”是介词,“按”的意思;A 、B 、D 中“以”是介词,相当于“拿、用”。 9. 答案:C

解析:①③是判断句;②④⑤⑦是状语后置句;⑥是宾语前置句。 10. 答案:A

解析:“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A 也宾语前置句是,即“时不待我”。 11. 答案:B

解析:“请以战喻”意为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 12. 答案:B

解析:“春秋末期”不对,应为“战国时期”。

二、填空训练

1. 答案:(1)拖着;兵器(2)粮食的统称;尽(3)斧头;斧头(4)小猪;猪(5)耽误;生长季节(6)古代的学校

2. 答案:(1)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恶(2)请让我;请允许我 一般用为请求(3)逃跑;步行

3. 答案:① 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4. 答案:(1)孟子、对话、孟子及其弟子(2)《孟子》、《论语》、《大学》、《中庸》(3)《孟子》战国 (4)五十步笑百步、弃甲曳兵

三、阅读训练

1. 答案:D

解析:①中读cù,密、细密;②④中相同,读shù,几、若干;③中读shuò,屡次;⑤中读shù,规律、定数。 2. 答案:D

解析:D项与例句一样,代词,这;A项为提宾标志,无意义;B项是动词,赞同、肯定;C项是形容词,正确。

3. 答案:⑤

解析:⑤句“可以”用法古今相同。①中“丈夫”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妻子的配偶。②中“自信”古义为宾语前置,即相信自己,今义为一个双音节词。③中“宣言”古义为发表议论,今义为公开场合发表的言论。④中“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⑥中“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与今义不同。 4. 答案:D

解析:A 、B 、C 三句中的“之”都作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D 中“之”是代词,否定句中作前置宾语。 5. 答案:C

解析:A 项中“也”表句中提顿;B 项中“也”表疑问;D 项“也”表判断;C 项和“谷不可胜食也”中的“也”均表肯定。 6. 答案:D

解析:A 、B 、C 句中“或”是代词,有的;D 句中是连词,假如。 7. 答案:⑤

解析:⑤中“安”与例句中“尊”都是使动用法。①②③④中加点字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 8. 答案:C

解析:A 句用“是”把宾语“尔”提前。B 句和D 句都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题干中的句子和C 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前置宾语。 9. 答案:C

解析:“是何异于”应译为“这与„„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10. 答案:B

解析:B 项“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错。此题属于对全文内容地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点,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属分析综合能力。考纲要求“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此题正是上述考点的体现。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从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11. 答案:D

解析:全文围绕的话题是“民不加多”。

12. 答案:第五段:①不违农时 ②数罟不入洿池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

第六段: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解析:第五段,孟子首先从“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推出“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的结论。第六段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谈起。从这些文字可以概括提炼出答案。

13. 答案: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解析:从“不违农时,„„未之有也”可知。


相关文章

  • 黄州快哉亭记知识点Microsoft Word 文档
  • <黄州快哉亭记>知识点 第一段: 1.词类活用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 .. 在南面汇合了沅水与湘水,在北面汇合了汉水与沔水,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我的哥哥子瞻命名它叫 "快哉亭&quo ...查看


  • 口语交际说课稿Microsoft Word 文档
  • <有趣的动物世界>口语交际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百花园二的口语交际--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介绍给大家. 一.说教材: 第二单元围绕单元主题"有趣的动物世界"编排的四篇主体课文< ...查看


  • 计算机组装及操作实验报告
  • 学院班级: 131214 7 学生学号: 13121391 学生姓名: 高奎林 同作者: 无 实验日期:2012年10月18日星期4 班 目录: 实验课目:打字练习 . ................................... ...查看


  • 跳皮筋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 <跳皮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跳皮筋的作用,学习掌握跳皮筋的基本动作. 2.通过课堂学习,促进学生内脏器官个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3.通过课堂学习的组织方式,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查看


  • 一次函数性质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 [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社旗县郝寨镇第一初级中学 徐军 2015年3月 一次函数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掌握一次函数y =kx +b(k≠0) 的性质. 2. 能利用一次函数的有关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 ...查看


  • 穷人的Microsoft Word 97 - 2003 文档 (2)
  • <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3.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查看


  • 五一生活技能作文Microsoft Word 文档
  • 我学会了做饭 无棣县西小王乡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 于连洁 今天早上醒来,我穿好衣服,见妈妈还在睡觉.我没有叫醒她,饿着肚子等妈妈起来做饭.这时,我脑子里闪现一个念头:我已经十岁了,也该学做饭了. 我来到厨房,看看有什么东西可做的.发现有些绿豆 ...查看


  • 夸张修辞课堂实录Microsoft Word 文档 (2)
  • 夸张修辞手法的课堂实录 吕佩 图片导入:师:同学们好,在我们学习的<长征>一诗中有两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想知道什么是夸张吗? 生:想 师:夸张就 ...查看


  • 职称考试Word2003题库操作答案1_
  • 职称考试Word2003题库操作答案1 一.Word2003基础: 1.要求:⑴利用开始菜单打开WORD: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 word2003 ⑵从帮助任务窗格中打开保存文档的帮助信息:"帮助&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