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 11:11-社会新闻·健康保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王拥军
攀足固肾功
托天健腰功
背墙蹲膝功
倚墙蹬膝功
太极云手功
面壁抚墙功
蝎子爬墙功
转腰推碑功
面壁蹲墙功
上海中医大附属龙华医院伤骨科主任医师 王拥军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类的脊柱与关节容易发生退变,产生诸多筋骨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以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为主。例如,长期不适当用力或过劳引起肩周炎;坐姿不正确,长时间低头,使颈椎与腰椎退化等。从本期起,我们将连续两周为您介绍中医专家探索而出的“导引术”,只要您在家简单操练,便可有效预防改善慢性筋骨病,这充分体现了中医适宜技术“简、便、验、廉”的优势。
——编者
名医档案
王拥军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脊柱病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脊柱、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对中医药防治骨退行性病变的文献理论、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进行深入审视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假说,围绕假说开展深入的探索和验证,得出科学的认识和结论,实现中医药防治骨退行性病变的理论和方法学创新,同时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等荣誉。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特需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慢性筋骨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一旦患上慢性筋骨病,长期用药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副作用。导引,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典型的养生保健方式。早在汉代,华佗就创建了 “五禽戏”。《三国志》记载,“是以古之先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 ”现代中医骨伤学者在古代中医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导引在改善颈、肩、腰、膝退变性疾病方面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由龙华医院王拥军教授领衔,探索出“四部八法站墙、蹲墙功”,可强化对任督二脉的锻炼,尤其是对颈、胸、腰、骶、脊椎的伸拉、压缩;还可牵扯到常常运动不到的肌肉、韧带、神经,使肌肉、骨骼达到坚韧有弹性。
一、准备动作:脚后跟、小腿、臀部、腰背部、头部贴紧墙壁,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叠放于下腹部,左手在上,全身尽量放松,腹式呼吸6次。
二、背墙式:以下功法需背靠墙练习。
1、颈部 “米”字松颈功:双手托腰,拇指在前,活动颈部:低头—还原—抬头—还原;左—还原—右—还原;左前下—还原—右后上—还原;右前下—还原—左后上—还原。重复3遍。抬头、右后上、左后上时要顶住墙壁3秒,同时注意配合呼吸:转颈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2、肩部 古鹤耸肩功:两手叉腰,拇指在前,全身放松,两肩尽力向上耸起,到肩部靠近耳部,再缓缓放下,反复12次。配合耸肩时吸气,垂臂时呼气。
3、腰部 攀足固肾功:松静站立,两膝挺伸,两足相并,两手手心自然贴于腰后名门,虎口朝下。以腰为轴,身体前俯,同时两手沿双腿后侧下行攀握两足跟或至本人所能达到的极限,抓握住保持片刻,再起身直立垂臂。要求动作缓慢柔和,配合上身前俯时呼气,直立时吸气。
托天健腰功:踮脚,脚后跟、腿、臀、腰背、头部贴紧墙壁,掌心朝前,两臂缓缓从体侧举止头顶上方,尽量贴墙,双手合十交叉,反掌朝上撑起,仰头,眼看手背,保持10秒,下肢不动,以腰为中心向一侧缓慢侧弯至最大程度,保持提拉10秒,缓慢恢复直立位,保持提拉10秒,再缓慢朝另一侧弯,保持提拉10秒,再次恢复直立位为一次,重复6次,同时配合均匀腹式呼吸。
4、膝关节 背墙蹲膝功:脚后跟、腿、臀、腰背、头部贴紧墙壁,双腿并拢,缓慢下蹲,至脚跟微微抬起时缓慢直立,重复12次。配合下蹲时吸气,直立时呼气。
倚墙蹬膝功:重心移至左脚,右腿上抬,尽量屈髋屈膝,踝部背伸,迅速前蹬,重复12次,换另一侧。配合屈髋屈膝时吸气,蹬腿时呼气。
三、面墙式:以下功法需面向墙练习。
1、肩部 太极云手功:面墙而立,离墙约30厘米,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微曲,伸直一侧手臂,对墙做画圆圈的动作,6圈后换另一侧手臂,如此重复6遍,同时配合均匀腹式呼吸。
面壁抚墙功:对墙站立,离墙约20厘米,双脚并拢,双手从两侧举至头顶,掌心朝前,与肩同宽放在墙面上,上身向墙壁慢慢靠拢,尽量贴近墙面,在达到最大程度时维持30秒,双手撑起至直立位,再次向墙壁靠拢,如此重复6遍。同时配合均匀腹式呼吸。
蝎子爬墙功:侧身立于墙边,离墙约30厘米,近墙一侧肘关节微屈,五指分开扶在墙上,手指缓慢地顺着墙壁向上爬行,使上肢尽量抬举或外展,身体贴近墙面,在达到最大程度时维持30秒,用手撑起至直立位,然后再缓缓爬回原处。如此重复6遍。同时配合均匀腹式呼吸。
2、腰部 转腰推碑功:面墙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臂向前伸直,双掌立于墙面,两腿不动,向左缓慢转体,右手向正前推墙,左手握拳抽至腰间,目视左后方,然后缓慢恢复直立推墙位;向右缓慢转体,左手变立掌向正前推墙,右掌变拳抽至腰间,目视右后方,重复12次,同时配合向后转体时吸气,恢复时呼气。
面壁蹲墙功:面墙站立,脚尖、膝、肩、下巴触墙,两臂外展举成一字形,手不触墙,虎口朝下,慢慢下蹲至最大程度,保持七点贴墙,身体缓慢起立,直到完全直立,如此重复12遍,配合下蹲时呼气,直立时吸气。
四、收式:恢复背靠墙位。
虎背靠山功:两脚并行与肩同宽,脚跟离墙10至15厘米,全身放松,双手要自然下垂,用整个背部向后撞击墙壁,待身体弹回后,再撞击,约一秒钟撞一下,配合撞墙时呼气,离墙时吸气。重复60次。
背后七颠功:两手交叠置于背后,左手在下,手心向后,双足并拢着地,足跟尽量上提,头上顶,然后放松,足跟落下而不着地,重复30次。同时配合均匀腹式呼吸。
2012年10月30日 11:11-社会新闻·健康保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王拥军
攀足固肾功
托天健腰功
背墙蹲膝功
倚墙蹬膝功
太极云手功
面壁抚墙功
蝎子爬墙功
转腰推碑功
面壁蹲墙功
上海中医大附属龙华医院伤骨科主任医师 王拥军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类的脊柱与关节容易发生退变,产生诸多筋骨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以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为主。例如,长期不适当用力或过劳引起肩周炎;坐姿不正确,长时间低头,使颈椎与腰椎退化等。从本期起,我们将连续两周为您介绍中医专家探索而出的“导引术”,只要您在家简单操练,便可有效预防改善慢性筋骨病,这充分体现了中医适宜技术“简、便、验、廉”的优势。
——编者
名医档案
王拥军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脊柱病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脊柱、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对中医药防治骨退行性病变的文献理论、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进行深入审视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假说,围绕假说开展深入的探索和验证,得出科学的认识和结论,实现中医药防治骨退行性病变的理论和方法学创新,同时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等荣誉。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特需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慢性筋骨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一旦患上慢性筋骨病,长期用药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副作用。导引,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典型的养生保健方式。早在汉代,华佗就创建了 “五禽戏”。《三国志》记载,“是以古之先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 ”现代中医骨伤学者在古代中医学思想的基础上,对导引在改善颈、肩、腰、膝退变性疾病方面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由龙华医院王拥军教授领衔,探索出“四部八法站墙、蹲墙功”,可强化对任督二脉的锻炼,尤其是对颈、胸、腰、骶、脊椎的伸拉、压缩;还可牵扯到常常运动不到的肌肉、韧带、神经,使肌肉、骨骼达到坚韧有弹性。
一、准备动作:脚后跟、小腿、臀部、腰背部、头部贴紧墙壁,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叠放于下腹部,左手在上,全身尽量放松,腹式呼吸6次。
二、背墙式:以下功法需背靠墙练习。
1、颈部 “米”字松颈功:双手托腰,拇指在前,活动颈部:低头—还原—抬头—还原;左—还原—右—还原;左前下—还原—右后上—还原;右前下—还原—左后上—还原。重复3遍。抬头、右后上、左后上时要顶住墙壁3秒,同时注意配合呼吸:转颈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2、肩部 古鹤耸肩功:两手叉腰,拇指在前,全身放松,两肩尽力向上耸起,到肩部靠近耳部,再缓缓放下,反复12次。配合耸肩时吸气,垂臂时呼气。
3、腰部 攀足固肾功:松静站立,两膝挺伸,两足相并,两手手心自然贴于腰后名门,虎口朝下。以腰为轴,身体前俯,同时两手沿双腿后侧下行攀握两足跟或至本人所能达到的极限,抓握住保持片刻,再起身直立垂臂。要求动作缓慢柔和,配合上身前俯时呼气,直立时吸气。
托天健腰功:踮脚,脚后跟、腿、臀、腰背、头部贴紧墙壁,掌心朝前,两臂缓缓从体侧举止头顶上方,尽量贴墙,双手合十交叉,反掌朝上撑起,仰头,眼看手背,保持10秒,下肢不动,以腰为中心向一侧缓慢侧弯至最大程度,保持提拉10秒,缓慢恢复直立位,保持提拉10秒,再缓慢朝另一侧弯,保持提拉10秒,再次恢复直立位为一次,重复6次,同时配合均匀腹式呼吸。
4、膝关节 背墙蹲膝功:脚后跟、腿、臀、腰背、头部贴紧墙壁,双腿并拢,缓慢下蹲,至脚跟微微抬起时缓慢直立,重复12次。配合下蹲时吸气,直立时呼气。
倚墙蹬膝功:重心移至左脚,右腿上抬,尽量屈髋屈膝,踝部背伸,迅速前蹬,重复12次,换另一侧。配合屈髋屈膝时吸气,蹬腿时呼气。
三、面墙式:以下功法需面向墙练习。
1、肩部 太极云手功:面墙而立,离墙约30厘米,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微曲,伸直一侧手臂,对墙做画圆圈的动作,6圈后换另一侧手臂,如此重复6遍,同时配合均匀腹式呼吸。
面壁抚墙功:对墙站立,离墙约20厘米,双脚并拢,双手从两侧举至头顶,掌心朝前,与肩同宽放在墙面上,上身向墙壁慢慢靠拢,尽量贴近墙面,在达到最大程度时维持30秒,双手撑起至直立位,再次向墙壁靠拢,如此重复6遍。同时配合均匀腹式呼吸。
蝎子爬墙功:侧身立于墙边,离墙约30厘米,近墙一侧肘关节微屈,五指分开扶在墙上,手指缓慢地顺着墙壁向上爬行,使上肢尽量抬举或外展,身体贴近墙面,在达到最大程度时维持30秒,用手撑起至直立位,然后再缓缓爬回原处。如此重复6遍。同时配合均匀腹式呼吸。
2、腰部 转腰推碑功:面墙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臂向前伸直,双掌立于墙面,两腿不动,向左缓慢转体,右手向正前推墙,左手握拳抽至腰间,目视左后方,然后缓慢恢复直立推墙位;向右缓慢转体,左手变立掌向正前推墙,右掌变拳抽至腰间,目视右后方,重复12次,同时配合向后转体时吸气,恢复时呼气。
面壁蹲墙功:面墙站立,脚尖、膝、肩、下巴触墙,两臂外展举成一字形,手不触墙,虎口朝下,慢慢下蹲至最大程度,保持七点贴墙,身体缓慢起立,直到完全直立,如此重复12遍,配合下蹲时呼气,直立时吸气。
四、收式:恢复背靠墙位。
虎背靠山功:两脚并行与肩同宽,脚跟离墙10至15厘米,全身放松,双手要自然下垂,用整个背部向后撞击墙壁,待身体弹回后,再撞击,约一秒钟撞一下,配合撞墙时呼气,离墙时吸气。重复60次。
背后七颠功:两手交叠置于背后,左手在下,手心向后,双足并拢着地,足跟尽量上提,头上顶,然后放松,足跟落下而不着地,重复30次。同时配合均匀腹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