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矢集体。】
【帝君曰。予以善功世修。渐复神职。而命债未偿者。犹不吾置。】
我们看这一段,帝君又讲,这是另外一则。这一则『流矢集体』,被很多箭射中身体。文昌帝君讲,『予以善功世修』,我过去做很多善事,积功累德,世世修行。因为前面有造罪业,杀害无辜,遇到佛继续修善,修善他就渐渐恢复他的神职。『渐复神职』,虽然恢复神职,『而命债未偿者』,还有欠人家命债的,过去把人家杀害,还没有偿还的。『犹不吾置』,这个业力所牵他也身不由己,「犹不吾置」就是身不由己,还要去还这个命债。
【复生于河朔。】
『河朔』是指古代黄河以北的地区,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地区,在这个地方。就又投生到这个地方来了。
【经云。宿世身骨。过于须弥山。所饮母乳。多于大海水。】
这是小字,引用经典给我们讲。我们『宿世』,就是生生世世,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一世就有一世的身体,骨头。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的轮回,身体的骨头如果堆积起来,就像须弥山那么高。每一生每一世,出生都有母亲,吃母奶,吃母奶的奶水『多于大海水』,累积起来像大海水那么多。这个小字引用经典给我们提示出来,也是告诉我们,在六道轮回,如果不了生死出三界,这个事情没完没了,是非常痛苦的一桩事情。这个也是劝我们要觉悟,要发心求了生死出三界,脱离六道生死轮回,才能得到自由,究竟解脱。现在的人讲自由,实在讲,哪一个人有自由?都是受业力所牵,因缘果报成熟了,不来也不行,缘尽了,你不走也不行,自己无法做主,哪有自由可言。所以经典讲,起码你要证阿罗汉,脱离六道生死轮回,才谈得上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解脱。大陆流行讲解放,解是解脱,解放也很好,你要求解脱就要放下,所以叫解放。你放不下,你就得不到解脱。我们再看下面的文:
【从邓艾伐蜀时。予为行军司马。劝艾从间道出。省锋镝之祸。迨其深入。遇诸葛瞻。许以封王琅琊。瞻不听。至于交绥。瞻之中坚。予所当也。流矢遍集予体。瞻方就擒。予欲营救之。而予已创甚矣。盖向者。邛池未偿之报也。】
我们来看这一段。『邓艾』是公元一百九十七年到二百六十四年,距离我们现在一千八百多年了,他是三国魏(三国,就是我们常看的「三国演义」,这个魏就是曹操,曹操他建立的国号叫魏)棘阳人。棘阳是古代一个县的名称,在西汉汉高祖七年的时候置县,时间大概公元前二百年,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南阳溧河,河南省新野县东部偏北,他是这个地方的人。「邓艾」,字士载,他的字叫士载。古人有名、有字,他的字是他的外号。仕魏至城阳太守,仕就是做官,在魏国做官,做到城阳太守。城阳也是古郡的郡名,现在是山东省莒县城阳镇。太守是在这一郡当中最高的长官,他的权力很大,下面的人,他可以任免的。他是太守,都督陇右诸军事(督陇是唐朝时置,就是现在广西),追封邓侯,封侯了,官位也做得很高。魏伐蜀,魏国要去讨伐蜀,蜀是在四川成都。他要去讨伐蜀国,艾督军自阴平道入,行无人之地七百里,至成都,蜀主刘禅降。
魏伐蜀,邓艾的军队从阴平道进入。这个阴平道就是现在甘肃文县鸪衣坝,这是甘肃省的阴平古道。他从这个地方进入四川,从当时魏国山东一直到广西这一带,要去讨伐蜀国,要进入四川,从这条阴平古道进入。经过的地方是没有人住的,没有人住的有七百里,没有人住的。当时的里,它是用三百六十步,就是我们一个人走三百六十步,三百六十步的距离就是当时称为一里。三百六十步,照现在推算一华里等于是三国时候一点三三里。换算现在的公里,现在二百六十五公里是三国时候的七百里,那个时候七百里换算现在是二百六十五公里。他从这个地方进入到四川成都,打仗他打赢了,蜀主刘禅投降了。刘备的儿子,就是蜀汉最后一个皇帝,他在位是公元二二三年到二六三年,有四十年的时间。进官为大尉,这个大尉官也很大,升官了,他打仗打赢就升官了。后钟会诬谋反,被杀,后来被钟会诬告,说邓艾要造反,结果被杀了。这个详细在《三国志.魏书.列传》,详细的这些历史公案在《三国志.魏书.列传》里面。
文昌帝君这一世,他就生到河朔,就现在山东、山西、河北这个地方,跟着邓艾去讨伐蜀国。『予为行军司马』,他做行军司马。这个「行军司马」,三国魏咸熙元年,司马昭挟魏帝止长安,这时各王公都在邺,这个邺也是古代一个邑名,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就以山涛为行军司马,所以行军司马这个称号是从这里开始,从三国的时候。文昌帝君担任行军司马,『劝艾从间道出,省锋镝之祸』,他就劝邓艾从间道出,可以避免锋镝之祸,「锋镝」就是被人家射箭的灾祸。『迨其深入』,深入之后去遇到『诸葛瞻』。「诸葛瞻」,是公元二百二十七年到二百六十三年,是诸葛亮的儿子。遇到诸葛瞻,『许以封王琅琊』。「琅琊」就是现在山东的青岛、临沂境内,现在的青岛市,古时候叫琅琊。遇到诸葛瞻,「许」就是允许,答应给他封王,在青岛这个地方。这个应该也是劝他就投降吧,我封个王给你。
『瞻不听』,他就不接受,不接受就打起来了。『至于交绥』,「交绥」就是两军交战,『瞻之中坚』,在这个当中的中坚,『予所当也』,就是文昌帝君他就在中坚的。射箭,『流矢遍集予体』,「流矢」就是乱箭,被乱箭射中他的身体,箭很多都射到他的身体。『瞻方就擒,予欲营救之』,他要去救他,『而予已创甚矣』,他要去救,已经没办法了,因为他自己身上中的箭太多了,要去救诸葛瞻也没办法了,所以也就死了。这个因果,『盖向者,邛池未偿之报也』。「盖向者」就是往昔,盖就是因为,因为往昔他用大海水去淹县城,淹死二千多人,他的冤家对头只有八十几个,可以说有二千多条人命都冤枉被害死的。害死有果报,要偿命,这一世这个战争来偿还宿债。我们知道,这些军人大概也就是以前被他无辜杀死的人来投胎,今天遇到战争然后互相杀害,被杀死,该还的他就还了。一刀还一刀,一命还一命,这是因果报应。所以我们从这个公案里面知道,战争死的人,从因果观来看,事实上也没有冤枉死的人,都是冤冤相报。过去我们杀他,这一生被遇到,他来杀我们;杀我们杀过头了,下次他再被我们遇到,我们又去杀他,互相杀来杀去,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我好像有一次听黄念祖老居士他以前录的录音带,他的北京腔,我听我还可以,有些我还听得懂。他说有一个人,知道过去世的事情,他说过去世被国民党打死了,他就怀恨在心,然后投胎当共产党,然后再来打国民党。你就知道战争怎么一回事了,就互相杀来杀去,冤冤相报。总归一句就是杀生。杀人有因果,你杀众生也有因果。所以,「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这个世间,你希望它没有战争,和平,大家戒杀。不要说持到菩萨戒,持到五戒就非常好,如果能够持到菩萨戒的不杀,连杀的心都没有,那我们这个世间永远和平。这世间为什么不和平?第一条就是杀生。所以佛为什么把五戒、《十善业道》、《沙弥律仪》、八关斋戒第一条就列不杀生?我们《安士全书》,第二个部分「万善先资」,也是劝戒杀的。因为这个世间人最容易犯的,而且犯了之后,他还觉得这很正常的,但是他不知道,那不是正常,那有果报的。你现在要杀它、吃它,很痛快;将来你被它杀、被它吃,那就不痛快了。如果知道这个因果,我们真的就不敢再去造这个业,不造这个恶业就不会有那个恶果。下面引用《楞严经》讲:
按【楞严经中。言杀业之报。纵使经于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
这一段是举出《楞严经》当中一段经文,『《楞严经》中,言杀业之报,纵使经于微尘劫』,「微尘劫」是非常非常长的时间,这个不是算年的,微尘劫,以劫来计算的。这个是形容时间非常遥远,非常久。非常久,怎么样?他果报会不会消失?不会,如果因缘聚会,那个果报就现前。遇到了,就会『相食相诛』,互相吃,互相杀。『犹如转轮』,好像轮转来转去的。『互为高下』,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羊死了,它也是过去世杀生,这一生被杀了,杀了,它在畜生道业报受尽了,债还完了,它也会到人间来。人间的人,杀生吃肉的业造多了,福报享尽了,他死了也会投胎到羊,然后换他吃它,互相吃来吃去。所以「互为高下」。
按【然则邛池之报。尚属瞬息间事耳。遂谓从此帐清无欠。恐犹未也。】
帝君这个『邛池之报』,它不是很长的时间,就是隔一世报应就现前了。没有马上报,也不是就没有了,是时间未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辰未到,不是不报,只是时间不一样,时间早晚而已。所以因缘果报这桩事情,在六道生死轮回,永远是这样的。你了解这个事实,你还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好玩吗?我看了心都凉了一半以上,真的没意思。
【流矢集体。】
【帝君曰。予以善功世修。渐复神职。而命债未偿者。犹不吾置。】
我们看这一段,帝君又讲,这是另外一则。这一则『流矢集体』,被很多箭射中身体。文昌帝君讲,『予以善功世修』,我过去做很多善事,积功累德,世世修行。因为前面有造罪业,杀害无辜,遇到佛继续修善,修善他就渐渐恢复他的神职。『渐复神职』,虽然恢复神职,『而命债未偿者』,还有欠人家命债的,过去把人家杀害,还没有偿还的。『犹不吾置』,这个业力所牵他也身不由己,「犹不吾置」就是身不由己,还要去还这个命债。
【复生于河朔。】
『河朔』是指古代黄河以北的地区,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地区,在这个地方。就又投生到这个地方来了。
【经云。宿世身骨。过于须弥山。所饮母乳。多于大海水。】
这是小字,引用经典给我们讲。我们『宿世』,就是生生世世,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一世就有一世的身体,骨头。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的轮回,身体的骨头如果堆积起来,就像须弥山那么高。每一生每一世,出生都有母亲,吃母奶,吃母奶的奶水『多于大海水』,累积起来像大海水那么多。这个小字引用经典给我们提示出来,也是告诉我们,在六道轮回,如果不了生死出三界,这个事情没完没了,是非常痛苦的一桩事情。这个也是劝我们要觉悟,要发心求了生死出三界,脱离六道生死轮回,才能得到自由,究竟解脱。现在的人讲自由,实在讲,哪一个人有自由?都是受业力所牵,因缘果报成熟了,不来也不行,缘尽了,你不走也不行,自己无法做主,哪有自由可言。所以经典讲,起码你要证阿罗汉,脱离六道生死轮回,才谈得上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解脱。大陆流行讲解放,解是解脱,解放也很好,你要求解脱就要放下,所以叫解放。你放不下,你就得不到解脱。我们再看下面的文:
【从邓艾伐蜀时。予为行军司马。劝艾从间道出。省锋镝之祸。迨其深入。遇诸葛瞻。许以封王琅琊。瞻不听。至于交绥。瞻之中坚。予所当也。流矢遍集予体。瞻方就擒。予欲营救之。而予已创甚矣。盖向者。邛池未偿之报也。】
我们来看这一段。『邓艾』是公元一百九十七年到二百六十四年,距离我们现在一千八百多年了,他是三国魏(三国,就是我们常看的「三国演义」,这个魏就是曹操,曹操他建立的国号叫魏)棘阳人。棘阳是古代一个县的名称,在西汉汉高祖七年的时候置县,时间大概公元前二百年,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南阳溧河,河南省新野县东部偏北,他是这个地方的人。「邓艾」,字士载,他的字叫士载。古人有名、有字,他的字是他的外号。仕魏至城阳太守,仕就是做官,在魏国做官,做到城阳太守。城阳也是古郡的郡名,现在是山东省莒县城阳镇。太守是在这一郡当中最高的长官,他的权力很大,下面的人,他可以任免的。他是太守,都督陇右诸军事(督陇是唐朝时置,就是现在广西),追封邓侯,封侯了,官位也做得很高。魏伐蜀,魏国要去讨伐蜀,蜀是在四川成都。他要去讨伐蜀国,艾督军自阴平道入,行无人之地七百里,至成都,蜀主刘禅降。
魏伐蜀,邓艾的军队从阴平道进入。这个阴平道就是现在甘肃文县鸪衣坝,这是甘肃省的阴平古道。他从这个地方进入四川,从当时魏国山东一直到广西这一带,要去讨伐蜀国,要进入四川,从这条阴平古道进入。经过的地方是没有人住的,没有人住的有七百里,没有人住的。当时的里,它是用三百六十步,就是我们一个人走三百六十步,三百六十步的距离就是当时称为一里。三百六十步,照现在推算一华里等于是三国时候一点三三里。换算现在的公里,现在二百六十五公里是三国时候的七百里,那个时候七百里换算现在是二百六十五公里。他从这个地方进入到四川成都,打仗他打赢了,蜀主刘禅投降了。刘备的儿子,就是蜀汉最后一个皇帝,他在位是公元二二三年到二六三年,有四十年的时间。进官为大尉,这个大尉官也很大,升官了,他打仗打赢就升官了。后钟会诬谋反,被杀,后来被钟会诬告,说邓艾要造反,结果被杀了。这个详细在《三国志.魏书.列传》,详细的这些历史公案在《三国志.魏书.列传》里面。
文昌帝君这一世,他就生到河朔,就现在山东、山西、河北这个地方,跟着邓艾去讨伐蜀国。『予为行军司马』,他做行军司马。这个「行军司马」,三国魏咸熙元年,司马昭挟魏帝止长安,这时各王公都在邺,这个邺也是古代一个邑名,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就以山涛为行军司马,所以行军司马这个称号是从这里开始,从三国的时候。文昌帝君担任行军司马,『劝艾从间道出,省锋镝之祸』,他就劝邓艾从间道出,可以避免锋镝之祸,「锋镝」就是被人家射箭的灾祸。『迨其深入』,深入之后去遇到『诸葛瞻』。「诸葛瞻」,是公元二百二十七年到二百六十三年,是诸葛亮的儿子。遇到诸葛瞻,『许以封王琅琊』。「琅琊」就是现在山东的青岛、临沂境内,现在的青岛市,古时候叫琅琊。遇到诸葛瞻,「许」就是允许,答应给他封王,在青岛这个地方。这个应该也是劝他就投降吧,我封个王给你。
『瞻不听』,他就不接受,不接受就打起来了。『至于交绥』,「交绥」就是两军交战,『瞻之中坚』,在这个当中的中坚,『予所当也』,就是文昌帝君他就在中坚的。射箭,『流矢遍集予体』,「流矢」就是乱箭,被乱箭射中他的身体,箭很多都射到他的身体。『瞻方就擒,予欲营救之』,他要去救他,『而予已创甚矣』,他要去救,已经没办法了,因为他自己身上中的箭太多了,要去救诸葛瞻也没办法了,所以也就死了。这个因果,『盖向者,邛池未偿之报也』。「盖向者」就是往昔,盖就是因为,因为往昔他用大海水去淹县城,淹死二千多人,他的冤家对头只有八十几个,可以说有二千多条人命都冤枉被害死的。害死有果报,要偿命,这一世这个战争来偿还宿债。我们知道,这些军人大概也就是以前被他无辜杀死的人来投胎,今天遇到战争然后互相杀害,被杀死,该还的他就还了。一刀还一刀,一命还一命,这是因果报应。所以我们从这个公案里面知道,战争死的人,从因果观来看,事实上也没有冤枉死的人,都是冤冤相报。过去我们杀他,这一生被遇到,他来杀我们;杀我们杀过头了,下次他再被我们遇到,我们又去杀他,互相杀来杀去,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我好像有一次听黄念祖老居士他以前录的录音带,他的北京腔,我听我还可以,有些我还听得懂。他说有一个人,知道过去世的事情,他说过去世被国民党打死了,他就怀恨在心,然后投胎当共产党,然后再来打国民党。你就知道战争怎么一回事了,就互相杀来杀去,冤冤相报。总归一句就是杀生。杀人有因果,你杀众生也有因果。所以,「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这个世间,你希望它没有战争,和平,大家戒杀。不要说持到菩萨戒,持到五戒就非常好,如果能够持到菩萨戒的不杀,连杀的心都没有,那我们这个世间永远和平。这世间为什么不和平?第一条就是杀生。所以佛为什么把五戒、《十善业道》、《沙弥律仪》、八关斋戒第一条就列不杀生?我们《安士全书》,第二个部分「万善先资」,也是劝戒杀的。因为这个世间人最容易犯的,而且犯了之后,他还觉得这很正常的,但是他不知道,那不是正常,那有果报的。你现在要杀它、吃它,很痛快;将来你被它杀、被它吃,那就不痛快了。如果知道这个因果,我们真的就不敢再去造这个业,不造这个恶业就不会有那个恶果。下面引用《楞严经》讲:
按【楞严经中。言杀业之报。纵使经于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
这一段是举出《楞严经》当中一段经文,『《楞严经》中,言杀业之报,纵使经于微尘劫』,「微尘劫」是非常非常长的时间,这个不是算年的,微尘劫,以劫来计算的。这个是形容时间非常遥远,非常久。非常久,怎么样?他果报会不会消失?不会,如果因缘聚会,那个果报就现前。遇到了,就会『相食相诛』,互相吃,互相杀。『犹如转轮』,好像轮转来转去的。『互为高下』,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羊死了,它也是过去世杀生,这一生被杀了,杀了,它在畜生道业报受尽了,债还完了,它也会到人间来。人间的人,杀生吃肉的业造多了,福报享尽了,他死了也会投胎到羊,然后换他吃它,互相吃来吃去。所以「互为高下」。
按【然则邛池之报。尚属瞬息间事耳。遂谓从此帐清无欠。恐犹未也。】
帝君这个『邛池之报』,它不是很长的时间,就是隔一世报应就现前了。没有马上报,也不是就没有了,是时间未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辰未到,不是不报,只是时间不一样,时间早晚而已。所以因缘果报这桩事情,在六道生死轮回,永远是这样的。你了解这个事实,你还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好玩吗?我看了心都凉了一半以上,真的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