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依法行政
摘要: 当前在运输行政执法中存在不依法行政现象, 通过论述依法行政的意义和必要性, 在分析依
法行政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实现依法行政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依法行政;意义;内容;途径
行政机关大都是国家机关中权力最大、管理范围最广、人员最多, 而且灵活性最高的机关。其管理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 行政管理法制化是国家法制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立法制国家的核心, 行政管理法制化是我国国家的性质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依法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权力的基本准则, 它要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 管理国家事务。依法行政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必须遵循的法律准则, 也是行政执法人员自觉遵守的根本性职业要求和最重要的道德准则。
一、依法行政的涵义
依法行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治国理政的方式, 是人民政府管理国家行政事务方式的重大变革。所谓依法行政, 即依照表现为法律形式的人民意志行使行政权力, 把人民的决策付诸执行,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依法行政包含下列基本含义: 一是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必须依据宪法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 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二是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既不能失职又不可越权, 只能行使法律授予的与其职能相一致的权力; 三是行政权的行使, 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四是没有法律依据, 不得使人民承担义务或免除特定人应负的义务, 不得侵害人民的权利或为特定人设定权利; 五是在法律允许行政机关做出自由裁量权的情况下, 其决定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界限; 六是行政机关有违法或不当行为, 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当事人有权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通过行政复议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纠正其违法或不当行为, 并对造成的损害予以行政赔偿。[1]
二、依法行政的内容
⑴行政执法的行为准绳。行为准绳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坚持执法依据法定的原则, 以事实为根
据, 以法律为准绳, 依法认定和处理, 公民的行为必须以法律为准绳, 国家才能安定, 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更必须以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绳, 才能依法行政。行为准绳体现了有法必依的社会主义法制基本原则, 行为准绳强调执法人员必须遵循执法内容法定和违法行为法定的原则
⑵行政执法必须恪守职责, 恪守职责是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坚持职权法定原则, 严格履行法定义务, 不超越职权, 不滥用职权, 恪守职责主要有: 一是要求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合法; 二是必须在法律授权的权限内履行法定职责; 三是不履行法定职责要负法律责任。[2]
⑶行政执法必须严守程序。法定程序是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必须遵守的一系列前后相连的法律规定的工作方式和步骤, 行政程序一旦成为法律规范, 就与法律的实体权利义务一样形成程序权力义务。严守程序是执法人员必须坚持的法定原则, 严格按法律规定的方法和步骤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防止行政程序违法。要改变只注重实体法而忽视程序法的观念, 程序
不合法也是违法行为。
三、依法行政的途径
⑴有法可依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基础。因此要依法行政, 首先要有法可依, 要加强立法工作。其次要完善行政法律, 对一些不适应实际发展需要的要及时加以纠正, 对不配套的要加以配套, 形成 相互联接, 统一规范的法律体系。三是要提高立法质量, 使法律具有超前性、科学性。
⑵界清职责, 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必要措施。要用法律的形式界定各部门的职责, 包括机构的设置、职权范围, 各级行政机关的执法权、管理内容、范围应职责分明, 权力和义务相一致, 强调各司其责, 各部门不能超越法定权限, 本部门办本部门的事, 一事一部门管, 以免多家管理, 政策多头, 造成行政管理混乱。要界清部门责权: 首先要从国务院各部职权划清, 从上到下, 并且要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其次应明确各部门相互配合, 相互协作, 相互支持的义务; 三是加强协调部门的权力, 提高协调能力, 及时协调和解决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和执法交叉问题。
⑶严格执法, 是依法行政的核心。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是对执法机关执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要求执法机关秉公办案, 严肃执法,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处理各种案件, 做到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同时要求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尽职尽责, 忠于职守, 敢于依法办案, 依法处理各种案件, 只有加强行政执法工作, 改善行政执法工作, 充分发挥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能作用, 才能发挥行
政执法机关的职能作用, 才能够真正实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⑷加强法制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是依法行政的根本途径。要加强立法工作, 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制, 又要加强素质教育, 不断提高干部和群众遵守法律, 依法办事的素质和自觉意识淡薄, 不按法律办事, 再好的法律也会成为一纸空文。[3]要通过教育提高整个公民的法律意识, 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取得成效。二是要对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要通过培训、教育、考核、检查、监督来尽快提高。重要的问题要提高领导和干部的法律意识, 要他们知法、懂法、守法, 才能带动整个行政执法队伍,
四、依法行政的意义
⑴依法行政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客观要求,依法行政是现代法制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必须奉行的基本准则, 我国长期以来基本上是实行人治, 法制建设落后, 虽然也有法律, 但很不完善。要维护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持续繁荣、健康发展就必须实行法治,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行政管理是国家的核心, 没有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就没有依法治国, 就不能建成法制的国家。
⑵依法行政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从法律地位上讲不论企业大小、不论企业是什么经济 性质, 都是平等的。为了保证市场秩序正常化, 企业的经济行为必须要由法律来调节和约束, 只有靠法律的规范性和普遍性, 才能建立起市场主体的活动的竞争规则, 也只有靠法律作出的行政命令, 才有法律强制力的保障, 行政权力在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的过 程中, 在影响调控、干预、管理市场工作的活动中, 都必须充分遵循法制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 有良好秩序而又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 体
制, 才能逐步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⑶依法行政是实现行政管理的重要保证;行政管理的正常化、程序化、有效率化是行政管理有效性的根本要求,[4]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就是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必须要以依法行政作保证。 依法行政。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它同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必须同步进行。依法行政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 需要行政执法人员的自觉努力。我国正处在经济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期, 改革的逐步深入, 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要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保证我国处在世界的不败之地, 就需要行政机关高效率的运转, 高质量的服务, 高水平的管理, 这些都离不开依法行政。只有坚持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
水平, 才能保证我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同时也应看到依法
行政任务的艰巨性, 复杂性和进行的曲折性, 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沿着依法治国的道路前进, 这个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中国跨 世纪发展 的行动 纲领编 写组 . 中国跨世 纪发展 的行动纲领 M . 北京: 中共中
央党校出版社, 1997.
[2] 张富生, 张昕 . 交通行 政执法职业道德教 程 M .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公室 . 中共中央法制法律汇编 M .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8.
[4] 任建新 , 肖 扬, 王 旭东, 徐 光春, 刘扬 . 社会 主义法 制建设基本知识 M . 北京: 法律
出版社, 1997
论依法行政
摘要: 当前在运输行政执法中存在不依法行政现象, 通过论述依法行政的意义和必要性, 在分析依
法行政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实现依法行政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依法行政;意义;内容;途径
行政机关大都是国家机关中权力最大、管理范围最广、人员最多, 而且灵活性最高的机关。其管理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 行政管理法制化是国家法制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立法制国家的核心, 行政管理法制化是我国国家的性质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依法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权力的基本准则, 它要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 管理国家事务。依法行政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必须遵循的法律准则, 也是行政执法人员自觉遵守的根本性职业要求和最重要的道德准则。
一、依法行政的涵义
依法行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治国理政的方式, 是人民政府管理国家行政事务方式的重大变革。所谓依法行政, 即依照表现为法律形式的人民意志行使行政权力, 把人民的决策付诸执行,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依法行政包含下列基本含义: 一是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必须依据宪法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 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二是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既不能失职又不可越权, 只能行使法律授予的与其职能相一致的权力; 三是行政权的行使, 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四是没有法律依据, 不得使人民承担义务或免除特定人应负的义务, 不得侵害人民的权利或为特定人设定权利; 五是在法律允许行政机关做出自由裁量权的情况下, 其决定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界限; 六是行政机关有违法或不当行为, 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当事人有权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通过行政复议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纠正其违法或不当行为, 并对造成的损害予以行政赔偿。[1]
二、依法行政的内容
⑴行政执法的行为准绳。行为准绳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坚持执法依据法定的原则, 以事实为根
据, 以法律为准绳, 依法认定和处理, 公民的行为必须以法律为准绳, 国家才能安定, 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更必须以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绳, 才能依法行政。行为准绳体现了有法必依的社会主义法制基本原则, 行为准绳强调执法人员必须遵循执法内容法定和违法行为法定的原则
⑵行政执法必须恪守职责, 恪守职责是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坚持职权法定原则, 严格履行法定义务, 不超越职权, 不滥用职权, 恪守职责主要有: 一是要求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合法; 二是必须在法律授权的权限内履行法定职责; 三是不履行法定职责要负法律责任。[2]
⑶行政执法必须严守程序。法定程序是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必须遵守的一系列前后相连的法律规定的工作方式和步骤, 行政程序一旦成为法律规范, 就与法律的实体权利义务一样形成程序权力义务。严守程序是执法人员必须坚持的法定原则, 严格按法律规定的方法和步骤从事行政执法活动, 防止行政程序违法。要改变只注重实体法而忽视程序法的观念, 程序
不合法也是违法行为。
三、依法行政的途径
⑴有法可依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基础。因此要依法行政, 首先要有法可依, 要加强立法工作。其次要完善行政法律, 对一些不适应实际发展需要的要及时加以纠正, 对不配套的要加以配套, 形成 相互联接, 统一规范的法律体系。三是要提高立法质量, 使法律具有超前性、科学性。
⑵界清职责, 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必要措施。要用法律的形式界定各部门的职责, 包括机构的设置、职权范围, 各级行政机关的执法权、管理内容、范围应职责分明, 权力和义务相一致, 强调各司其责, 各部门不能超越法定权限, 本部门办本部门的事, 一事一部门管, 以免多家管理, 政策多头, 造成行政管理混乱。要界清部门责权: 首先要从国务院各部职权划清, 从上到下, 并且要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其次应明确各部门相互配合, 相互协作, 相互支持的义务; 三是加强协调部门的权力, 提高协调能力, 及时协调和解决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和执法交叉问题。
⑶严格执法, 是依法行政的核心。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是对执法机关执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要求执法机关秉公办案, 严肃执法,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处理各种案件, 做到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同时要求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尽职尽责, 忠于职守, 敢于依法办案, 依法处理各种案件, 只有加强行政执法工作, 改善行政执法工作, 充分发挥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能作用, 才能发挥行
政执法机关的职能作用, 才能够真正实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⑷加强法制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是依法行政的根本途径。要加强立法工作, 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制, 又要加强素质教育, 不断提高干部和群众遵守法律, 依法办事的素质和自觉意识淡薄, 不按法律办事, 再好的法律也会成为一纸空文。[3]要通过教育提高整个公民的法律意识, 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取得成效。二是要对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要通过培训、教育、考核、检查、监督来尽快提高。重要的问题要提高领导和干部的法律意识, 要他们知法、懂法、守法, 才能带动整个行政执法队伍,
四、依法行政的意义
⑴依法行政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客观要求,依法行政是现代法制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必须奉行的基本准则, 我国长期以来基本上是实行人治, 法制建设落后, 虽然也有法律, 但很不完善。要维护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持续繁荣、健康发展就必须实行法治,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行政管理是国家的核心, 没有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就没有依法治国, 就不能建成法制的国家。
⑵依法行政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从法律地位上讲不论企业大小、不论企业是什么经济 性质, 都是平等的。为了保证市场秩序正常化, 企业的经济行为必须要由法律来调节和约束, 只有靠法律的规范性和普遍性, 才能建立起市场主体的活动的竞争规则, 也只有靠法律作出的行政命令, 才有法律强制力的保障, 行政权力在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的过 程中, 在影响调控、干预、管理市场工作的活动中, 都必须充分遵循法制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 有良好秩序而又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 体
制, 才能逐步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⑶依法行政是实现行政管理的重要保证;行政管理的正常化、程序化、有效率化是行政管理有效性的根本要求,[4]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就是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必须要以依法行政作保证。 依法行政。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它同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必须同步进行。依法行政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 需要行政执法人员的自觉努力。我国正处在经济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期, 改革的逐步深入, 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要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保证我国处在世界的不败之地, 就需要行政机关高效率的运转, 高质量的服务, 高水平的管理, 这些都离不开依法行政。只有坚持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
水平, 才能保证我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同时也应看到依法
行政任务的艰巨性, 复杂性和进行的曲折性, 不可能一蹴而就, 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沿着依法治国的道路前进, 这个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中国跨 世纪发展 的行动 纲领编 写组 . 中国跨世 纪发展 的行动纲领 M . 北京: 中共中
央党校出版社, 1997.
[2] 张富生, 张昕 . 交通行 政执法职业道德教 程 M .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公室 . 中共中央法制法律汇编 M .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8.
[4] 任建新 , 肖 扬, 王 旭东, 徐 光春, 刘扬 . 社会 主义法 制建设基本知识 M . 北京: 法律
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