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盘屿中学
2014-2015学年度教科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4—2015学年度,我校教科研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南,认真落实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确立教育科研为“学校特色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素质发展”服务的工作方向,围绕 “教育科研为抓手,课题研究为平台,内涵发展为路径,全面提升为目标”的总体思路,聚焦课堂,落实校本,注重交流,及时总结,创新教科研工作模式,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工作重点:
1、立足校本,基于课堂,聚焦师生,以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营造学习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微课题研究。开创我校以“日常性研究、常态性研究”为主体的教科研工作新局面。
2、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积极探索并构建“示范性课堂”和“随堂性听课”相结合的适合我校校情课堂质量监控模式。
3、资源共享,互动互助,加强与区域内片区学校的联系,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开展教科研学习活动。
4、加强校内课题的管理与调控,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抓落实,求实效,切实掌控课题研究动态。
5、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创新集体备课模式,提高集体备课实效。
三、工作措施:
(一)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本学年度,学校将从规范教科研工作管理入手,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主持人要分类落实任务到成员身上,严格按照实验方案制订的时间表开展工作:定期进行课题研究交流例会,注重课题研究的计划性、实效性;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进行有机地结合,注重研究内容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注意搜集、整理课题实验有关原始资料。加强课题实验工作的阶段总结,做好科研成果的发表和推广宣传工作。
(二)加强教科研队伍的建设
本学期,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教科研队伍的建设,重视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营造学习气氛,倡导行动研究,完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者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
1、加强教科研领导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名教师、骨干教师的榜样作用,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2、加强校本培训,扎实做好各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工作,营造学习气氛,采用自学与组织学习相结合,研讨与讲座相结合,激发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课堂教学研讨与交流,继续倡导“指导、自主、探索、成功”的教学方式。重点改变教与学方式,善于激活课堂,变解决问题为发现探究问题。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积极向各类教育杂志荐稿,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加强教科研常规管理
强化教科研管理,加强学科校本教研的指导和服务工作,深入挖掘校本教研内涵,开展校本教研有效性的研究和总结。
构建合作、互助型校本研究制度,推进“集体备课、个性使、用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校本备课研讨模式,鼓励教师精心备课,教研组先分工备课,后集体研讨,形成共识,分给全体教师使用,使用时强调结合本班实际作适当的调整,修改使用。
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科学观察为手段,以行动研究、案例反思为主要途径,以校本教研课题为依托,加强对教科研管理,不断改进并增强教科研的效能,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交流平台。
四、工作安排
福州市盘屿中学
2014-2015学年度教科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4—2015学年度,我校教科研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南,认真落实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确立教育科研为“学校特色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素质发展”服务的工作方向,围绕 “教育科研为抓手,课题研究为平台,内涵发展为路径,全面提升为目标”的总体思路,聚焦课堂,落实校本,注重交流,及时总结,创新教科研工作模式,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工作重点:
1、立足校本,基于课堂,聚焦师生,以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营造学习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微课题研究。开创我校以“日常性研究、常态性研究”为主体的教科研工作新局面。
2、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积极探索并构建“示范性课堂”和“随堂性听课”相结合的适合我校校情课堂质量监控模式。
3、资源共享,互动互助,加强与区域内片区学校的联系,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开展教科研学习活动。
4、加强校内课题的管理与调控,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抓落实,求实效,切实掌控课题研究动态。
5、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创新集体备课模式,提高集体备课实效。
三、工作措施:
(一)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本学年度,学校将从规范教科研工作管理入手,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主持人要分类落实任务到成员身上,严格按照实验方案制订的时间表开展工作:定期进行课题研究交流例会,注重课题研究的计划性、实效性;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进行有机地结合,注重研究内容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注意搜集、整理课题实验有关原始资料。加强课题实验工作的阶段总结,做好科研成果的发表和推广宣传工作。
(二)加强教科研队伍的建设
本学期,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教科研队伍的建设,重视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营造学习气氛,倡导行动研究,完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者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
1、加强教科研领导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名教师、骨干教师的榜样作用,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2、加强校本培训,扎实做好各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工作,营造学习气氛,采用自学与组织学习相结合,研讨与讲座相结合,激发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课堂教学研讨与交流,继续倡导“指导、自主、探索、成功”的教学方式。重点改变教与学方式,善于激活课堂,变解决问题为发现探究问题。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积极向各类教育杂志荐稿,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加强教科研常规管理
强化教科研管理,加强学科校本教研的指导和服务工作,深入挖掘校本教研内涵,开展校本教研有效性的研究和总结。
构建合作、互助型校本研究制度,推进“集体备课、个性使、用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校本备课研讨模式,鼓励教师精心备课,教研组先分工备课,后集体研讨,形成共识,分给全体教师使用,使用时强调结合本班实际作适当的调整,修改使用。
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科学观察为手段,以行动研究、案例反思为主要途径,以校本教研课题为依托,加强对教科研管理,不断改进并增强教科研的效能,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交流平台。
四、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