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实事求是问题

2012-2013年第一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科目考查卷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 成绩:

党的实事求是问题

正面例子:“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

反面例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70年代、8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提出新的认识的判断,改变了毛泽东同志的看法。他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由于和平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与此同时,调整了我国的对外政策,改变了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制定的“一条线”的国际战略。这两个转变意义重大,由此我们可以一心一意地搞建设,可以利用国际和平环境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否则都是不可能的。这里应当提到,毛泽东同志在晚年,为打开中美、中日关系开辟了道路,这为以后我国获得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实行对外开放,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对外开放的很重要方面,是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开放,同它们发展经济关系。这里有一个怎样对待资本主义国家经验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学习外国一切好的有用的东西。他说:一切外国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都要学。他还提出过利用外资的问题。但是60年代以后,在这个问题上,他的思想发生变化,主要锋芒是批判资本主义,很少提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好的东西。再往后甚至把不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也当作资本主义加以批判。而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自我封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我们党形成这样一些新的观点:社会主义要发展,必须吸收全人类包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形成和积累的一切文明成果。资本主义国家中一切好的东西,只要对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都要学习、吸收。这一点在《邓选》第二卷中也初露端倪。

邓小平同志关于对外开放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办法,同改革一样,都是对于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富于创造性的一部分。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反对主观主义,尤其是反对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首先,在反对主观主义斗争中,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奠定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问题,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出共产党员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1937年,他在《实践论》中,在从哲学的高度总结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斗争时指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提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同时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他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反对“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说:“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

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起点也是逻辑起点,贯串在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他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关于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体系。

2012-2013年第一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科目考查卷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 成绩:

党的实事求是问题

正面例子:“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

反面例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70年代、8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提出新的认识的判断,改变了毛泽东同志的看法。他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由于和平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与此同时,调整了我国的对外政策,改变了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制定的“一条线”的国际战略。这两个转变意义重大,由此我们可以一心一意地搞建设,可以利用国际和平环境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否则都是不可能的。这里应当提到,毛泽东同志在晚年,为打开中美、中日关系开辟了道路,这为以后我国获得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实行对外开放,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对外开放的很重要方面,是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开放,同它们发展经济关系。这里有一个怎样对待资本主义国家经验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学习外国一切好的有用的东西。他说:一切外国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都要学。他还提出过利用外资的问题。但是60年代以后,在这个问题上,他的思想发生变化,主要锋芒是批判资本主义,很少提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好的东西。再往后甚至把不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也当作资本主义加以批判。而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自我封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我们党形成这样一些新的观点:社会主义要发展,必须吸收全人类包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形成和积累的一切文明成果。资本主义国家中一切好的东西,只要对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都要学习、吸收。这一点在《邓选》第二卷中也初露端倪。

邓小平同志关于对外开放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办法,同改革一样,都是对于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富于创造性的一部分。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反对主观主义,尤其是反对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首先,在反对主观主义斗争中,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奠定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时,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问题,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出共产党员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1937年,他在《实践论》中,在从哲学的高度总结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斗争时指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提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同时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他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反对“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说:“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

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起点也是逻辑起点,贯串在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他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关于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体系。


相关文章

  • 略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事求是原则
  • 作者:胡北平 唐都学刊 1998年03期 邓小平同志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论中央.省委.县委.公 ...查看


  • 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同志们出入中央党校大门时,都会看到花岗岩上镌刻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大家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注意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正确掌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 ...查看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当代大学生]
  •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当代大学生 --读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 ...查看


  • 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 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各地各部门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要把制度创新与制度衔接.政策规定与自身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设置从严.入轨从宽,制度优先.问题从简,用改革 ...查看


  • 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在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现了全党工 ...查看


  • 检察院两学一做心得体会
  • 坚持实事求是 探索检察工作新思路 前段时间,我按照要求重温了党章.党规,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省委.市委.区委编印下发的学习资料,参加了院里安排的系列学习活动,观看了<筑梦路上>纪录片,进一步加深了对"实 ...查看


  • 十五大精神与党的思想路线
  • 作者:杨春贵 学术研究 1999年02期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精髓.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贯彻十五大精神,要紧紧抓住这个精髓,不断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我们的理论和事 ...查看


  • 第一章马克思复习题
  • 第一部分 单选和多选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 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具有代表 性的早期领导人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瞿秋白 D.毛泽东 2.在 ...查看


  • 八大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
  • 八大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 一. 思想方面 1.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法宝.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之处,"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是 ...查看


  • 毛概第一章
  • 第一部分 单选和多选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 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具有代表 性的早期领导人是(B) A.陈独秀 B.李大钊 C.瞿秋白 D.毛泽东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