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移动通信实训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通信0803班/2008010447
指导老师:
实训时间: 2011年12月18日
一、实训目的
1. 以系统配置的方式来加深、扩展移动通信所学知识,着重体现移动通信教学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认识和运行维护的操作能力。
2. 使学生增进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加深对移动通信知识的理解。
3. 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维护、配置和组网设计的方法,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二、实训主要内容
⏹ 熟悉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和实际架构,学会移动通信系统运行维护基本
方法。
⏹ 熟悉TD系统配置软件,进行基本配置操作和训练。 ⏹ 按要求完成系统配置方案的设计和实现。
分别配置RNC和NODE B的配置集
三、实训步骤
1. 打开桌面服务器控制台,等待服务台启动成功后,打开启动客户端软件,设置登陆用户名为admin,密码为空,服务器IP地址为127.0.0.1,确定后进入TD-SCDMA操作维护控制系统。
2. 进入配置管理界面 3. 配置资源树
(1)用户可以使用配置资源树概览现有配置对象。
(2)用户可以双击配置资源树对应的管理对象,打开对应的配置管理对象属性页面。 (3)用户可以右击配置资源树对应的管理对象,进行各种右键菜单操作。
4. RNC配置
公共资源数据配置先后顺序如下图所示。
图 公共资源配置流程图
1)创建子网:
配置资源树窗口,右击选择[server→创建→TD UTRAN子网],如下图所示。
2)创建RNC管理网元
IP为129.0.31.6,因为前台ROMB是这个地址。 3)创建RNC配置集
4)创建RNC全集资源
SNTP服务器IP地址为本机129.0.31网段地址,移动国家码、移动网号,局号如图所示,其中局号为6,否则数据整表传送后前后台将连接不上。
全局补充里的OMCB IP地址为本机139.1.100网段地址
其中本局的ATM地址为02.02.02.00.00。。。。。。。。。与核心网对接
5)创建机架
各单板高级属性选择如下: UIMC:
RCB:
APBE:
其余默认。
6)静态路由及点对点端口配置
右键点击IP协议栈配置信息进行静态路由及点对点端口配置。
7)ATM通信端口配置
8)IP路径配置
CS、PS各配一条
9)IUCS局向配置
MGW信令点为3.2.1,MSCS为3.10.1,与核心网对接
路径组号与上面ATM通信端口的路径组号对应
ATM地址为01.01.01.00.00.。。。。。。与核心网对应
(CVPI、CVCI)为1、32,与核心网对应
(CVPI、CVCI)1、32与核心网对应 10)IUPS局向配置
信令点编码
3.108.1
目的IP地址为SGSN中的SIUP地址20.2.38.1,本端为APBE地址,端口号与ATM通信端口号对应。(CVPI、CVCI)1、63与核心网对应
SLC与核心网对接、通信端口号与上面ATM通信端口号对应。(CVPI、CVCI)1、62与核心网对接
11)IUB局向设置
ATM地址51.51.51.00.00.。。。。。。与NODEB对接
通信端口号与ATM通信端口配置对应,(CVPI、CVCI)1、104与NODEB对接
目的IP地址100.193.1.254为BCCS地址,本端地址为本机139
网段地址,通信端口号
与ATM通信端口号对应。(CVPI、CVCI)1、32与NODEB对接
配置NCP(1、101)、CCP(1、102)、ALCAP(1、103)与NODEB对接。 12)创建NODE B及小区
注意类型为B326。
13)创建站点
站点编号与NODEB对应
14)创建服务小区
本地小区标识,小区参数,小区标识与NODEB对应 位置区,路由区与核心网对接
5. NODE B配置
完成一个Node B的数据配置工作,数据配置流程图如下
传传传传传传 ATM传传传传 传传传传传传
图 数据配置流程流程图
1、物理设备配置主要包括子网、管理网元、全局资源、机架、机框、单板等物理资源以及它们对应的逻辑资源的配置,是整个配置管理的基础,需要根据规划的Node B容量配置相应的BCCS、TORN、TBPA等单板。
如果使用光纤进行传输,还需要配置STM1线;如果使用IMA或TC进行传输,则需要配置E1线;最后,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环境监控门限和风扇。
2、物理设备配置完成之后,才能进行ATM传输配置,首先要配置承载链路,其次要配置传输链路,最后配置ATM路由。
3、物理设备和ATM传输配置完成之后,才能进行无线参数配置,首先要配置扇区,其次要配置本地小区。
4、软件版本管理用来创建和管理系统中各种不同类型单板可以选择和使用的所有版本信息,通过指定不同的硬件和软件版本,可以使CPU按照要求进行工作。通过对已有的软件信息执行一些查询命令以及操作命令,可以完成对Node B上版本的下载、启动、测试和升级。
1)创建B326管理网元
2)创建配置集
3)创建模块
传输类型为ATM,ATM地址51.51.51.00.00。。。。。与RNC对接
SNTP服务器IP地址为本机139网段地址。
4)传输链路配置
(CVPI、CVCI)1、104与RNC对接,其它参照上图。
上图左为IPOA配置,(CVPI、CVCI)1、45和RNC中的OMCB 通道相对接 上图右为NCP配置,(CVPI、CVCI)1、101与RNC对接
上图左为CCP配置,(CVPI、CVCI)1、102与RNC对接 上图右为ALCAP配置,(CVPI、CVCI)1、103与RNC对接。
5)创建天线
6)创建站点
站点号与RNC创建服务小区对应,站点类型选择室内微基站 7)创建扇区
8)扇区载波创建
9)创建本地小区
四、实训完成截图
五、实训中所遇到的问题
1、在刚进入软件后,需要删除之前的配置。但是却无法进行该操作。后发现需要进行互斥管理的设置,才可对已经设置过的配置进行进一步地修改乃至删除。如下图:
2、实训中在RNC配置时硬件设置创建机架和机框后,无法增加单板,因当时无法解决,在经过老师的批准后就行快速创建机架,然后再将多余的单板和机框删除,再将需要的单板添加在未删除得机框上。而在后期的实训报告撰写中,发现了可能的问题:增加单板的顺序和对相对应的单板高级属性等。如UIMC板的高级属性应如下设置:
3、实训中做到NODE B配置的时候,创建模块后,无法对传输链路进行配置。询问老师后发现材料上所给例子少了一些硬件增加的步骤,导致NODE B设备没有上单板,所以无法进行后续操作。具体操作由于做完实训后并没有将这一部分从老师那里拷贝过来,
故这一部
分的操作并没有在实训报告中体现出来。
4、在和其他同学一同做到NODE B上单板操作的步骤时,同学的2号槽位只能设置TORN光板,而非材料中要求的TORM光板。而这里的错误设置会导致后面的一系列配置都无法进行。后来发现在之前一步的软件版本选择中,应该选择最新2.0版本,而非1.0版本。修改后解决该问题。
5、实训中最后两步,创建扇区后进行创建本地小区的操作,却无法进行。究其原因,是材料中的最后两步顺序颠倒,在对扇区载波进行配置之前,无法进行本地小区的创建,故将顺序修改后,顺利完成最后一步,并且在最后的实训配置集验证中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五、实训总结
这次移动通信实训也许是大学四年来除了毕业设计以外的最后一次实验/课程设计/实训类的实践课程了,这同时也是专业性最强的一次实训。
我们所用的软件是TD-SCDMA操作维护控制系统,配置管理模块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套系统是中兴通讯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是按照自下而上规则设计的高度用户化、电信级、跨平台的,能快速、灵活、方便、经济地管理各种网元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其采用了先进成熟的网管架构,可与多个第3方系统实现集成,并针对网络管理的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为运营者带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对于我们来说,想完全将其掌握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和很多实践经验的积累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加深、扩展移动通信所学知识,提高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认识和运行维护的操作能力。通过这次实训,我不仅对移动通信的技术和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而且还初步掌握了移动通信系统的维护、配置和组网设计的方法,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这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移动通信实训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通信0803班/2008010447
指导老师:
实训时间: 2011年12月18日
一、实训目的
1. 以系统配置的方式来加深、扩展移动通信所学知识,着重体现移动通信教学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认识和运行维护的操作能力。
2. 使学生增进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加深对移动通信知识的理解。
3. 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维护、配置和组网设计的方法,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二、实训主要内容
⏹ 熟悉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和实际架构,学会移动通信系统运行维护基本
方法。
⏹ 熟悉TD系统配置软件,进行基本配置操作和训练。 ⏹ 按要求完成系统配置方案的设计和实现。
分别配置RNC和NODE B的配置集
三、实训步骤
1. 打开桌面服务器控制台,等待服务台启动成功后,打开启动客户端软件,设置登陆用户名为admin,密码为空,服务器IP地址为127.0.0.1,确定后进入TD-SCDMA操作维护控制系统。
2. 进入配置管理界面 3. 配置资源树
(1)用户可以使用配置资源树概览现有配置对象。
(2)用户可以双击配置资源树对应的管理对象,打开对应的配置管理对象属性页面。 (3)用户可以右击配置资源树对应的管理对象,进行各种右键菜单操作。
4. RNC配置
公共资源数据配置先后顺序如下图所示。
图 公共资源配置流程图
1)创建子网:
配置资源树窗口,右击选择[server→创建→TD UTRAN子网],如下图所示。
2)创建RNC管理网元
IP为129.0.31.6,因为前台ROMB是这个地址。 3)创建RNC配置集
4)创建RNC全集资源
SNTP服务器IP地址为本机129.0.31网段地址,移动国家码、移动网号,局号如图所示,其中局号为6,否则数据整表传送后前后台将连接不上。
全局补充里的OMCB IP地址为本机139.1.100网段地址
其中本局的ATM地址为02.02.02.00.00。。。。。。。。。与核心网对接
5)创建机架
各单板高级属性选择如下: UIMC:
RCB:
APBE:
其余默认。
6)静态路由及点对点端口配置
右键点击IP协议栈配置信息进行静态路由及点对点端口配置。
7)ATM通信端口配置
8)IP路径配置
CS、PS各配一条
9)IUCS局向配置
MGW信令点为3.2.1,MSCS为3.10.1,与核心网对接
路径组号与上面ATM通信端口的路径组号对应
ATM地址为01.01.01.00.00.。。。。。。与核心网对应
(CVPI、CVCI)为1、32,与核心网对应
(CVPI、CVCI)1、32与核心网对应 10)IUPS局向配置
信令点编码
3.108.1
目的IP地址为SGSN中的SIUP地址20.2.38.1,本端为APBE地址,端口号与ATM通信端口号对应。(CVPI、CVCI)1、63与核心网对应
SLC与核心网对接、通信端口号与上面ATM通信端口号对应。(CVPI、CVCI)1、62与核心网对接
11)IUB局向设置
ATM地址51.51.51.00.00.。。。。。。与NODEB对接
通信端口号与ATM通信端口配置对应,(CVPI、CVCI)1、104与NODEB对接
目的IP地址100.193.1.254为BCCS地址,本端地址为本机139
网段地址,通信端口号
与ATM通信端口号对应。(CVPI、CVCI)1、32与NODEB对接
配置NCP(1、101)、CCP(1、102)、ALCAP(1、103)与NODEB对接。 12)创建NODE B及小区
注意类型为B326。
13)创建站点
站点编号与NODEB对应
14)创建服务小区
本地小区标识,小区参数,小区标识与NODEB对应 位置区,路由区与核心网对接
5. NODE B配置
完成一个Node B的数据配置工作,数据配置流程图如下
传传传传传传 ATM传传传传 传传传传传传
图 数据配置流程流程图
1、物理设备配置主要包括子网、管理网元、全局资源、机架、机框、单板等物理资源以及它们对应的逻辑资源的配置,是整个配置管理的基础,需要根据规划的Node B容量配置相应的BCCS、TORN、TBPA等单板。
如果使用光纤进行传输,还需要配置STM1线;如果使用IMA或TC进行传输,则需要配置E1线;最后,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配置环境监控门限和风扇。
2、物理设备配置完成之后,才能进行ATM传输配置,首先要配置承载链路,其次要配置传输链路,最后配置ATM路由。
3、物理设备和ATM传输配置完成之后,才能进行无线参数配置,首先要配置扇区,其次要配置本地小区。
4、软件版本管理用来创建和管理系统中各种不同类型单板可以选择和使用的所有版本信息,通过指定不同的硬件和软件版本,可以使CPU按照要求进行工作。通过对已有的软件信息执行一些查询命令以及操作命令,可以完成对Node B上版本的下载、启动、测试和升级。
1)创建B326管理网元
2)创建配置集
3)创建模块
传输类型为ATM,ATM地址51.51.51.00.00。。。。。与RNC对接
SNTP服务器IP地址为本机139网段地址。
4)传输链路配置
(CVPI、CVCI)1、104与RNC对接,其它参照上图。
上图左为IPOA配置,(CVPI、CVCI)1、45和RNC中的OMCB 通道相对接 上图右为NCP配置,(CVPI、CVCI)1、101与RNC对接
上图左为CCP配置,(CVPI、CVCI)1、102与RNC对接 上图右为ALCAP配置,(CVPI、CVCI)1、103与RNC对接。
5)创建天线
6)创建站点
站点号与RNC创建服务小区对应,站点类型选择室内微基站 7)创建扇区
8)扇区载波创建
9)创建本地小区
四、实训完成截图
五、实训中所遇到的问题
1、在刚进入软件后,需要删除之前的配置。但是却无法进行该操作。后发现需要进行互斥管理的设置,才可对已经设置过的配置进行进一步地修改乃至删除。如下图:
2、实训中在RNC配置时硬件设置创建机架和机框后,无法增加单板,因当时无法解决,在经过老师的批准后就行快速创建机架,然后再将多余的单板和机框删除,再将需要的单板添加在未删除得机框上。而在后期的实训报告撰写中,发现了可能的问题:增加单板的顺序和对相对应的单板高级属性等。如UIMC板的高级属性应如下设置:
3、实训中做到NODE B配置的时候,创建模块后,无法对传输链路进行配置。询问老师后发现材料上所给例子少了一些硬件增加的步骤,导致NODE B设备没有上单板,所以无法进行后续操作。具体操作由于做完实训后并没有将这一部分从老师那里拷贝过来,
故这一部
分的操作并没有在实训报告中体现出来。
4、在和其他同学一同做到NODE B上单板操作的步骤时,同学的2号槽位只能设置TORN光板,而非材料中要求的TORM光板。而这里的错误设置会导致后面的一系列配置都无法进行。后来发现在之前一步的软件版本选择中,应该选择最新2.0版本,而非1.0版本。修改后解决该问题。
5、实训中最后两步,创建扇区后进行创建本地小区的操作,却无法进行。究其原因,是材料中的最后两步顺序颠倒,在对扇区载波进行配置之前,无法进行本地小区的创建,故将顺序修改后,顺利完成最后一步,并且在最后的实训配置集验证中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五、实训总结
这次移动通信实训也许是大学四年来除了毕业设计以外的最后一次实验/课程设计/实训类的实践课程了,这同时也是专业性最强的一次实训。
我们所用的软件是TD-SCDMA操作维护控制系统,配置管理模块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套系统是中兴通讯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是按照自下而上规则设计的高度用户化、电信级、跨平台的,能快速、灵活、方便、经济地管理各种网元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其采用了先进成熟的网管架构,可与多个第3方系统实现集成,并针对网络管理的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为运营者带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对于我们来说,想完全将其掌握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和很多实践经验的积累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加深、扩展移动通信所学知识,提高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认识和运行维护的操作能力。通过这次实训,我不仅对移动通信的技术和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而且还初步掌握了移动通信系统的维护、配置和组网设计的方法,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这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