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
(2012——2013学年上学期)台丽华
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片面的书本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初中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到课堂特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的落实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
(一)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资源的基本状况及其对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影响?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依据;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和必要性;掌握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培养学生树立全面看待问题能力、归纳思维的能力和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环境与资源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步树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念,从自身做起,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敢于批评不符合可持续的言论和行为。
(二)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远大报负同时代和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例如:如何讨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知道宪法的作用,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法律地位,以及宪法的主要内容;认识和体会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当家作主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例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一)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
学校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应以综合主题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之中,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从开展关于环境问题的探究活动开始,使学生认识到人们生活环境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策略。再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环境治理的社会考察活动、社会宣传活动,进行环境治理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并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的生产劳动和技术实践。
2.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求面面俱到,但应具有一定的深度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和组织要体现综合性和整体性。但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不求面面俱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也可以相对独立地来设计,但应具有一定的深度,让初中生通过走入自然,走进社会,获得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体验。
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整合,要充分开发与利用学校、社区和地方的课程资源,渗透信息技术教育,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组织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开放的、广泛的,特别对于政治学科更是如此,但也要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内容。七、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和组织,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领域,围绕以下问题来设计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题。
1.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初中生现实生活中经常涉及的问题,该类问题的核心是人的现实
生活的自然环境,是与人的生存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可围绕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展开活动主题,
2.人与社会的关系领域
要增进学生的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能力,需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走入社会,通过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提出关于人与社会问题的活动主题。使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考察、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和探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领域
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可引导学生反思自我,研究和探究自我和同伴的生活中的问题等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使初中生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探究等活动,提高自我认识,反省自己的能力、兴趣、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发展生存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自信、自尊、自立等良好的品质。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注意:
1.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和学习途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超越单一的书本学习,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的联系,让初中学生接触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他们通过对自然现象和自然问题的观察、对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的调查与考察,自主地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研究的课题,以及活动主题,形成初中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参与意识和实践意识与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教师的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成为探究者、活动者;教师成为课题研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师生是合作者。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实践。从活动主题或项目的提出、活动方案的设计,到活动的具体实施,学生应成为全过程的主体。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中,都要合理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提出活动问题或活动主题,并在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的实施过程、活动的总结与评价等环节,给予学生必要的、适度的指导,防止包办代替。
3、学校和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的系列计划,形成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深度的系列活动主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总结
(2012——2013学年上学期)台丽华
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片面的书本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初中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到课堂特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的落实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
(一)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资源的基本状况及其对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影响?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依据;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和必要性;掌握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培养学生树立全面看待问题能力、归纳思维的能力和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环境与资源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步树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念,从自身做起,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敢于批评不符合可持续的言论和行为。
(二)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远大报负同时代和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例如:如何讨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知道宪法的作用,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法律地位,以及宪法的主要内容;认识和体会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当家作主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例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一)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
学校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应以综合主题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之中,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从开展关于环境问题的探究活动开始,使学生认识到人们生活环境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策略。再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环境治理的社会考察活动、社会宣传活动,进行环境治理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并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的生产劳动和技术实践。
2.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求面面俱到,但应具有一定的深度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和组织要体现综合性和整体性。但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不求面面俱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也可以相对独立地来设计,但应具有一定的深度,让初中生通过走入自然,走进社会,获得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体验。
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整合,要充分开发与利用学校、社区和地方的课程资源,渗透信息技术教育,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组织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开放的、广泛的,特别对于政治学科更是如此,但也要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内容。七、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和组织,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领域,围绕以下问题来设计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题。
1.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初中生现实生活中经常涉及的问题,该类问题的核心是人的现实
生活的自然环境,是与人的生存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可围绕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展开活动主题,
2.人与社会的关系领域
要增进学生的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能力,需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走入社会,通过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提出关于人与社会问题的活动主题。使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考察、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和探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领域
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可引导学生反思自我,研究和探究自我和同伴的生活中的问题等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使初中生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探究等活动,提高自我认识,反省自己的能力、兴趣、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发展生存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自信、自尊、自立等良好的品质。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注意:
1.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和学习途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超越单一的书本学习,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的联系,让初中学生接触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他们通过对自然现象和自然问题的观察、对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的调查与考察,自主地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研究的课题,以及活动主题,形成初中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参与意识和实践意识与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教师的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成为探究者、活动者;教师成为课题研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师生是合作者。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实践。从活动主题或项目的提出、活动方案的设计,到活动的具体实施,学生应成为全过程的主体。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中,都要合理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提出活动问题或活动主题,并在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的实施过程、活动的总结与评价等环节,给予学生必要的、适度的指导,防止包办代替。
3、学校和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的系列计划,形成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深度的系列活动主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