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6.24[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教案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第24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教案

一、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

1、危机的酝酿:

■内忧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①明代中期以后的数朝皇帝多不亲理朝政,审阅、批复奏章,与文武百官沟通等一应事宜,常交亲信宦官办理,造成宦官专权的局面。②宦官与内阁,既彼此倾轧,又相互勾结,③群臣则因门户之见形成激烈党争,为争取入阁和争当首辅都得不可开交,政治日益败坏。④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后力图振兴朝纲,终因生性多疑,刚愎自用,⑤加以弊政多多,积重难返,无法挽回江河日下的局势。 ■外患:满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后,于1616年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继位的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逐渐占领山海关外的东北全境,窥测中原。 ■内忧阶级之间矛盾的不断激化:因财政危机和穷奢极欲的需要,明王朝从民间大肆搜刮。赋税之外任意加派苛捐杂税。充任矿监税使的宦官对工商市民恣意盘剥,激起多起民变;致使民怨鼎沸,社会矛盾急剧激化。

内外交困的明王朝危机四伏,摇摇欲坠。

2、危机的爆发:明末农民起义

自1627年起,陕西地区因连年饥荒、民不聊生,相继爆发多次农民起义。不断发展壮大的农民军如火如荼,转战山西、河南、四川、湖广、安徽等地,给明朝统治以沉重打击。 其中,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的两支农民军声势最浩大。李自成夺得河南、湖北等地后,于

二、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

驻守山海关的明军总兵吴三桂起兵与李自成对抗,并向关外的清军求援。李自成亲率大军东征,结果在吴三桂和清军的夹攻下战败,辗转退却中,在湖北遭受地主武装袭击遇害。

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余部后与明朝宗室建立的南明政权合作,在南方地区坚持了多年的抗清斗争。 清军入关后迅速占领北京,明王朝为清朝所取代。随后,清朝遣军分路南下,经十余年,陆续平定各地的抗清活动,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第六单元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第24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教案

一、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

1、危机的酝酿:

■内忧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①明代中期以后的数朝皇帝多不亲理朝政,审阅、批复奏章,与文武百官沟通等一应事宜,常交亲信宦官办理,造成宦官专权的局面。②宦官与内阁,既彼此倾轧,又相互勾结,③群臣则因门户之见形成激烈党争,为争取入阁和争当首辅都得不可开交,政治日益败坏。④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后力图振兴朝纲,终因生性多疑,刚愎自用,⑤加以弊政多多,积重难返,无法挽回江河日下的局势。 ■外患:满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后,于1616年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继位的皇太极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逐渐占领山海关外的东北全境,窥测中原。 ■内忧阶级之间矛盾的不断激化:因财政危机和穷奢极欲的需要,明王朝从民间大肆搜刮。赋税之外任意加派苛捐杂税。充任矿监税使的宦官对工商市民恣意盘剥,激起多起民变;致使民怨鼎沸,社会矛盾急剧激化。

内外交困的明王朝危机四伏,摇摇欲坠。

2、危机的爆发:明末农民起义

自1627年起,陕西地区因连年饥荒、民不聊生,相继爆发多次农民起义。不断发展壮大的农民军如火如荼,转战山西、河南、四川、湖广、安徽等地,给明朝统治以沉重打击。 其中,李自成和张献忠领导的两支农民军声势最浩大。李自成夺得河南、湖北等地后,于

二、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

驻守山海关的明军总兵吴三桂起兵与李自成对抗,并向关外的清军求援。李自成亲率大军东征,结果在吴三桂和清军的夹攻下战败,辗转退却中,在湖北遭受地主武装袭击遇害。

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余部后与明朝宗室建立的南明政权合作,在南方地区坚持了多年的抗清斗争。 清军入关后迅速占领北京,明王朝为清朝所取代。随后,清朝遣军分路南下,经十余年,陆续平定各地的抗清活动,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相关文章

  • 第24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 第24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 (一)教学目标 明王朝自中期以后逐渐衰败,进入晚明更面临着朝政腐败.满清崛起.矛盾激化的积重难返,江河日下,内外交困的局势.李自成起义推翻大明王朝,清军入关并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至此 ...查看


  • 上海高中历史第三分册__知识整理(全)
  • 历史第三册知识整理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知道: 1.宋朝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北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2.科举制度的完善: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立了 ...查看


  •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1
  •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土地的高度集中与田赋 剥削的苛重;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了解满洲的兴起.努尔哈赤统 ...查看


  • 高中语文教案 1
  • 高中语文教案:故都的秋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文学创作及风格. 2.体会本文选择不同景物渲染刻画主题的方法. 3.学习本文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4.感受本文形散神聚的结构特点和细腻优美的语言. (二)能力 ...查看


  • 明末农民战争史
  • <明末农民战争史>读后笔记 在本书的前言里,作者顾诚写道:"明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封建社会里规模 1而自己对明史又较为感最大的一次农民反抗地主阶级暴虐统治的武装斗争."○ 兴趣,所以选择这本书对明史后期的情况做 ...查看


  • 高中历史高考重要时间与重大事件对应(历史)
  • 高二小高考重要时间与重大事件对应 中国史部分 1.春秋末期:铁犁牛耕的出现 2.战国:商鞅变法中首次提出"重农抑商"政策 3.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4.西汉:西汉中期董仲舒 ...查看


  • 历史教学大纲(高中部分)修订本 全日制中学
  • 国家教委印发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教基[1990]004号文件),将普通高中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部分学科的必修课课时也略有增减,为此,需要对全日制中学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八科 ...查看


  • 君主集权的强化 1
  • 第十七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导入新课 概括总结:由于明初统治者通过休养生息从而使明朝前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得以加强,经济迅速发展,对外交往活跃,边疆各族进一步得到发展.但是,在明初发展的同时,封建制度在中国社会已渐趋衰落,所以在明朝后期出现了封 ...查看


  •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 1.科目:七年级历史学案 2.课题:课<第17课明朝的灭亡> 3.课型:新授课4.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5.总课时序号: 6.主备人: 7.授课教师姓名: 一.预习导学 1616年,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