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陈述词
尊敬的评审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我是×××的学生,我叫×××。我的论文题目是《西安老旧社区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本论文是在×××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由衷的感谢他在近一年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十分感谢各位评审老师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对我这篇论文的审阅并出席本次答辩。下面,我将从论文的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论文的创新点以及论文有待完善之处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做如下陈述,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一、论文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我的论文题目是《西安老旧社区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属于自选课题。选此题目的缘由,是因为我所在的工作单位受市政府委托,于2009年对我市莲湖区老旧社区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摸底,并在此基础上,选取“草阳小区”作为试点,编制了改造实施方案。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了全过程。在开展工作中,我考虑的问题大多为技术层面,如 如何确定小区的改造范围、如何保证小区的改造质量、如何提高改造资金的使用效率等等。通过两年的MPA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在选取“老旧社区改造”作为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后,认识到“社区的整治”不仅仅是一项具体工程,更涵盖了民生、环保、节能、群众意愿、公共
管理以及城市建设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在×××老师的指引下,将研究思路提升到国际化大都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并展开相应的研究。
这一选题有何意义?简单而言,老旧社区作为一定时代的建筑留存,有其使用的陈旧性,以及使用功能的落后性,但相关配套较为完善,也远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大规模的拆迁不仅仅是资源的浪费,还造成了被拆迁人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小区多年形成邻里关系的破坏。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利用“有机更新”这一理论,从技术层面上,微观研究“草阳小区”的更新内容,提出更新的思路及目标,并进行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评估,分析出更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终归纳出“老旧社区有机更新”模式,即:保留—延续—利用—融合。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社区更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老旧社区如何可持续发展?其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筑的使用具有周期性和循环性,如何不使住宅成为“空心楼”和“无人房”?即建筑自身利用的可持续;二是社区形成年代不同,自身条件也各不相同,如何将不同社区进行分类,以不同的方式实施更新?也即如何形成不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三是社区更新发展的资金来源不可能全部由政府投入,也不可能由居民负担,如何利用市场这一有效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运作机制。针对以上问题,在本文第五章宏观研究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因此,本文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论文的创新之处
“有机更新”理论最早由中国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一书中提出的。至此,我国大多数在旧城改造中引入这一提法,尤其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目前实践经验已较为成熟,相关理论研究也较为完备。因此,笔者并没有从技术理论方面过多的进行论述,而是以“草阳小区”这一实例进行分析,以具体更新事项加以验证更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虽无新的理论观点,但提供了新的调研资料,新的研究视角、新的思维方式,为“老旧社区有机更新”增加了更直观的说服力。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社区通过更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上,并由此提出了三个问题,进行详细论述加以解答。针对“空心楼”和“无人房”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家大力推广建设的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提出将更新后的老旧小区,政府通过收购、租赁等手段,用于保障房房源的设想,首先缓解了政府用于建设保障房的土地及资金需求压力;其次减轻了城市对保障房房源刚性需求对政府带来的压力;第三,使老旧社区住房得以循环利用,最终达到老旧社区可持续发展。
针对第二个问题,笔者参考相关文献,依据莲湖区老旧社区调研成果,划分出比较符合我市特点的四种不同的社区类型,并针对每种类型的社区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使社区更新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作用。
针对第三个问题,笔者运用“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引入企业,整合资源,提出“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居民参与”的运作模式,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体制,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明晰政府和参与企业在老旧社区更新发展中的不同职能和作用,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将老旧社区更新发展纳入市场化运作的良性轨道。
三、论文有待完善之处
概括而言,本论文的有待完善之处主要为以下三方面:
1、基础理论阐述不够到位。老旧社区更新发展是近年来旧城改造中的热点问题。探讨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在社区理论、有机更新理论方面,而且要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管理理论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因此,笔者虽然竭尽全力就论文涉及的基本理论予以阐述,但客观上不够深刻、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今后我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积累,对这一问题形成更深刻、全面、准确的认识。
2、实证举引的不够广泛。本论文虽然针对“草阳小区”进行深入的分析,但作为全市的老旧社区来讲,“草阳小区”仅能代表部分社区,而如“回坊”、“北院门”商业街区,“三学街”、“德福巷”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城中村、棚户区等并不适用。虽然在第五章不同类型老旧社区中加以分类论述,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没有结合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如果今后有机会,我会对此予以弥补。
3、有关创新之处只提出观点,没有通过实践证明,并且研究的思路偏重于政府角度,没有进行广泛的征求群众意见,因此,可行性有待具体实例验证。
除此之外,在盲审意见中,评审专家认真负责地指出了本文存在的其他一些具体问题。笔者认真思考了这些问题,只是由于时间紧迫,考虑的并不十分成熟,在论文修改中体现的也差强人意,笔者十分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对此给予指教,同时也真挚的欢迎各位评委老师就本论文的其他问题予以指正。
谢谢!
(二)预备问题
针对 评审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如下:
一、有关名词解释:
1、廉租房
1999年出台的《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规定:“城镇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城镇常住居民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提供的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
2、经济适用房
2007年修订后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3、公共租赁房
2010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规定: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供应范围。
二、可能提出的问题:
4、老旧社区是如何定义的?
老旧社区是一个具有一定时段性和相对性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新社区”也会进入“旧”的行列,这是一个变更循环的过程。
从时间范围上界定,现阶段的老住区指90年代以前建成的住区,旧住区指2000年以前建成的住区(包括90年代以前的住区)。本论文是以草阳小区为案例进行规划改造研究的,即90年代以前建成的居住小区。
5、更新的含义
吴良镛先生在《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一书中,对“更新”作了如下定义,认为“更新”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①改造、改建或再开发,指比较完整地剔除现有环境中的某些方面,目的是开拓空间,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环境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旧城物质环境的改造实际上是一种房地产开发行为。(这里的改造主要指拆除重建)。
②整治,指对现有的环境进行合理的调节利用,一般指作局部的调整或小的改动。
③保护,则指保护现有的格局和形式并加以维护,一般不许进行改动。
从吴良镛先生所作的定义可以看出“更新”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涵盖了改造、改建、整治以及保护的全部内容,不再单纯地指向建筑本体。
6、论文“可持续发展”是如何体现的?
本论文所指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针对建筑本身的可持续、建筑使用的可持续、社区更新事业的可持续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①建筑本身的可持续,提高使用年限:
即以有机更新的方式增长建筑寿命和扩展建筑实用功能。具体为,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功能(供暖、供气、照明、小品及家具、停车、道路、休闲场所等);引入物业对小区进行日常管理(公共卫生、设施维修,绿化修剪及养护、安保等);绿地景观的改造;建筑单体的改造(内部功能的提升、外部效果的改善);社区文化生活的提升等方面。
②建筑使用的可持续,增大使用范围:
结合目前国家大力推广建设的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提出将更新后的老旧小区,政府通过收购、租赁等手段,用于保障房房源的设想,首先缓解了政府用于建设保障房的土地及资金需求压力;其次减轻了城市对保障房房源刚性需求对政府带来的压力;第三,使老旧社区住房得以循环利用,最终达到老旧社区可持续发展。
③有机更新事业的可持续,建立长期更新发展机制:
运用“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引入企业,整合资源,提出“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居民参与”的运作模式,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体制,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明晰政府和参与企业在老旧社区更新发展中的不同职能和作用,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将老旧社区更新发展纳入市场化运作的良性轨道。
(一)陈述词
尊敬的评审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我是×××的学生,我叫×××。我的论文题目是《西安老旧社区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本论文是在×××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由衷的感谢他在近一年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十分感谢各位评审老师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对我这篇论文的审阅并出席本次答辩。下面,我将从论文的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论文的创新点以及论文有待完善之处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做如下陈述,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一、论文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我的论文题目是《西安老旧社区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属于自选课题。选此题目的缘由,是因为我所在的工作单位受市政府委托,于2009年对我市莲湖区老旧社区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摸底,并在此基础上,选取“草阳小区”作为试点,编制了改造实施方案。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了全过程。在开展工作中,我考虑的问题大多为技术层面,如 如何确定小区的改造范围、如何保证小区的改造质量、如何提高改造资金的使用效率等等。通过两年的MPA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在选取“老旧社区改造”作为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后,认识到“社区的整治”不仅仅是一项具体工程,更涵盖了民生、环保、节能、群众意愿、公共
管理以及城市建设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在×××老师的指引下,将研究思路提升到国际化大都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并展开相应的研究。
这一选题有何意义?简单而言,老旧社区作为一定时代的建筑留存,有其使用的陈旧性,以及使用功能的落后性,但相关配套较为完善,也远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大规模的拆迁不仅仅是资源的浪费,还造成了被拆迁人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小区多年形成邻里关系的破坏。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利用“有机更新”这一理论,从技术层面上,微观研究“草阳小区”的更新内容,提出更新的思路及目标,并进行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评估,分析出更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终归纳出“老旧社区有机更新”模式,即:保留—延续—利用—融合。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社区更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老旧社区如何可持续发展?其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筑的使用具有周期性和循环性,如何不使住宅成为“空心楼”和“无人房”?即建筑自身利用的可持续;二是社区形成年代不同,自身条件也各不相同,如何将不同社区进行分类,以不同的方式实施更新?也即如何形成不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三是社区更新发展的资金来源不可能全部由政府投入,也不可能由居民负担,如何利用市场这一有效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运作机制。针对以上问题,在本文第五章宏观研究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因此,本文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论文的创新之处
“有机更新”理论最早由中国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一书中提出的。至此,我国大多数在旧城改造中引入这一提法,尤其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目前实践经验已较为成熟,相关理论研究也较为完备。因此,笔者并没有从技术理论方面过多的进行论述,而是以“草阳小区”这一实例进行分析,以具体更新事项加以验证更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虽无新的理论观点,但提供了新的调研资料,新的研究视角、新的思维方式,为“老旧社区有机更新”增加了更直观的说服力。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社区通过更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上,并由此提出了三个问题,进行详细论述加以解答。针对“空心楼”和“无人房”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家大力推广建设的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提出将更新后的老旧小区,政府通过收购、租赁等手段,用于保障房房源的设想,首先缓解了政府用于建设保障房的土地及资金需求压力;其次减轻了城市对保障房房源刚性需求对政府带来的压力;第三,使老旧社区住房得以循环利用,最终达到老旧社区可持续发展。
针对第二个问题,笔者参考相关文献,依据莲湖区老旧社区调研成果,划分出比较符合我市特点的四种不同的社区类型,并针对每种类型的社区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使社区更新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作用。
针对第三个问题,笔者运用“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引入企业,整合资源,提出“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居民参与”的运作模式,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体制,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明晰政府和参与企业在老旧社区更新发展中的不同职能和作用,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将老旧社区更新发展纳入市场化运作的良性轨道。
三、论文有待完善之处
概括而言,本论文的有待完善之处主要为以下三方面:
1、基础理论阐述不够到位。老旧社区更新发展是近年来旧城改造中的热点问题。探讨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在社区理论、有机更新理论方面,而且要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管理理论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因此,笔者虽然竭尽全力就论文涉及的基本理论予以阐述,但客观上不够深刻、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今后我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积累,对这一问题形成更深刻、全面、准确的认识。
2、实证举引的不够广泛。本论文虽然针对“草阳小区”进行深入的分析,但作为全市的老旧社区来讲,“草阳小区”仅能代表部分社区,而如“回坊”、“北院门”商业街区,“三学街”、“德福巷”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城中村、棚户区等并不适用。虽然在第五章不同类型老旧社区中加以分类论述,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没有结合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如果今后有机会,我会对此予以弥补。
3、有关创新之处只提出观点,没有通过实践证明,并且研究的思路偏重于政府角度,没有进行广泛的征求群众意见,因此,可行性有待具体实例验证。
除此之外,在盲审意见中,评审专家认真负责地指出了本文存在的其他一些具体问题。笔者认真思考了这些问题,只是由于时间紧迫,考虑的并不十分成熟,在论文修改中体现的也差强人意,笔者十分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对此给予指教,同时也真挚的欢迎各位评委老师就本论文的其他问题予以指正。
谢谢!
(二)预备问题
针对 评审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如下:
一、有关名词解释:
1、廉租房
1999年出台的《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规定:“城镇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城镇常住居民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提供的租金相对低廉的普通住房。
2、经济适用房
2007年修订后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规定:“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3、公共租赁房
2010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规定: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供应范围。
二、可能提出的问题:
4、老旧社区是如何定义的?
老旧社区是一个具有一定时段性和相对性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新社区”也会进入“旧”的行列,这是一个变更循环的过程。
从时间范围上界定,现阶段的老住区指90年代以前建成的住区,旧住区指2000年以前建成的住区(包括90年代以前的住区)。本论文是以草阳小区为案例进行规划改造研究的,即90年代以前建成的居住小区。
5、更新的含义
吴良镛先生在《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一书中,对“更新”作了如下定义,认为“更新”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①改造、改建或再开发,指比较完整地剔除现有环境中的某些方面,目的是开拓空间,增加新的内容以提高环境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旧城物质环境的改造实际上是一种房地产开发行为。(这里的改造主要指拆除重建)。
②整治,指对现有的环境进行合理的调节利用,一般指作局部的调整或小的改动。
③保护,则指保护现有的格局和形式并加以维护,一般不许进行改动。
从吴良镛先生所作的定义可以看出“更新”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涵盖了改造、改建、整治以及保护的全部内容,不再单纯地指向建筑本体。
6、论文“可持续发展”是如何体现的?
本论文所指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针对建筑本身的可持续、建筑使用的可持续、社区更新事业的可持续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①建筑本身的可持续,提高使用年限:
即以有机更新的方式增长建筑寿命和扩展建筑实用功能。具体为,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功能(供暖、供气、照明、小品及家具、停车、道路、休闲场所等);引入物业对小区进行日常管理(公共卫生、设施维修,绿化修剪及养护、安保等);绿地景观的改造;建筑单体的改造(内部功能的提升、外部效果的改善);社区文化生活的提升等方面。
②建筑使用的可持续,增大使用范围:
结合目前国家大力推广建设的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提出将更新后的老旧小区,政府通过收购、租赁等手段,用于保障房房源的设想,首先缓解了政府用于建设保障房的土地及资金需求压力;其次减轻了城市对保障房房源刚性需求对政府带来的压力;第三,使老旧社区住房得以循环利用,最终达到老旧社区可持续发展。
③有机更新事业的可持续,建立长期更新发展机制:
运用“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引入企业,整合资源,提出“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居民参与”的运作模式,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体制,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明晰政府和参与企业在老旧社区更新发展中的不同职能和作用,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将老旧社区更新发展纳入市场化运作的良性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