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我吧,专讲老师不讲的“道理”。)
作者:毛志杰
一则“西安24份高考录取通知书无法投递急寻主人”的新闻充分暴露了高材生们的“考试能力强,生活技能弱”的缺陷。据说,无法送达的原因是“有的地址没有详细到门牌号、有的电话长时间无人接听、有的手机已停机”,只能说这些未来的大学生们的“心真宽”。
话又说回来了,在新技术发展的今天,真的还需要通过邮寄方式送达高考通知书吗?
自科举制度以来,我国就有“报榜人”送“录取通知书”的习俗。估计那时的“高考生”还没现在这么多的缘故吧,“录取通知书”还能送的过来。
随着知识的爆炸传播,参与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古代“报榜人”这一角色也随着社会分工细化改成了“邮寄”方式。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南京大学正式成立并独立招生启用了首批录取通知书,那时的录取通知书还兼着 “让考生办理好户口迁移、办理粮油关系介绍信”等职能,没这通知书是办不了这些手续的。所以一直以来,录取通知书也就成为了惯例。
而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一旦形成了习惯,就认为是理所应当,很难改变,尤其是离市场经济较远的象牙塔内更是如此。
现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录取通知书“兼职介绍信”的功能不复存在,但是,我们还是在耗费人力、物力去送达一份份录取通知书。看着每年庞大的考生数字我们自己都感觉很累。
其实,现在的录取通知书对考生所起的作用已经仅仅限于心理精神方面了。拿着这个录取通知书,除了保存,别无他用。对了,有所学校让老师用毛笔写一份封录取通知书也算是一种情怀吧。
今年,我的孩子上初中,考的是国际中学。我看到原来小学微信群里家长们纷纷咨询老师到哪里取录取通知书的事,我也赶快问这所国际中学的老师“啥时拿录取通知书”?人家老师回答得很干脆:“不用录取通知书!到网上查询就可以了。”
这就是具有新想法新理念的学校和传统思想学校的区别,可以打破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就“录取通知书”起到的作用和耗费的社会资源来比,也是一种可以改变的形式吧。
其实,现在利用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手机,或者一些APP软件就可以实现“录取通知书”所有的功能,甚至能为考生提供更多的超值服务。同时,也能使录取过程更为透明、阳光和便利。
那么,有人问了,没有录取通知书,我凭什么报到啊?
只能说,有这问题的人,真是学成书呆子了。通过身份证等形式验证不比录取通知书更保险啊。
可能还会有人说出这些新方式的弊端,但是,通过邮寄形式送录取通知书的种种弊端或许更大,比如:没及时收到通知书而被顶替上大学、地址不清楚手机停机联系不上无法送达等等。
当然,在新技术普及的初期,考虑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技术暂时无法全覆盖的情况,我们还是需要邮寄等传统手段作为补充,但仅仅是补充。即使在部分地区广泛应用新手段也能节省大量的社会和人力资源。
其实,任何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关键需要我们以破陈出新的思想来对待。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逐步取消邮寄高考录取通知书,我看行!
(订阅我吧,专讲老师不讲的“道理”。)
作者:毛志杰
一则“西安24份高考录取通知书无法投递急寻主人”的新闻充分暴露了高材生们的“考试能力强,生活技能弱”的缺陷。据说,无法送达的原因是“有的地址没有详细到门牌号、有的电话长时间无人接听、有的手机已停机”,只能说这些未来的大学生们的“心真宽”。
话又说回来了,在新技术发展的今天,真的还需要通过邮寄方式送达高考通知书吗?
自科举制度以来,我国就有“报榜人”送“录取通知书”的习俗。估计那时的“高考生”还没现在这么多的缘故吧,“录取通知书”还能送的过来。
随着知识的爆炸传播,参与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古代“报榜人”这一角色也随着社会分工细化改成了“邮寄”方式。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南京大学正式成立并独立招生启用了首批录取通知书,那时的录取通知书还兼着 “让考生办理好户口迁移、办理粮油关系介绍信”等职能,没这通知书是办不了这些手续的。所以一直以来,录取通知书也就成为了惯例。
而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一旦形成了习惯,就认为是理所应当,很难改变,尤其是离市场经济较远的象牙塔内更是如此。
现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录取通知书“兼职介绍信”的功能不复存在,但是,我们还是在耗费人力、物力去送达一份份录取通知书。看着每年庞大的考生数字我们自己都感觉很累。
其实,现在的录取通知书对考生所起的作用已经仅仅限于心理精神方面了。拿着这个录取通知书,除了保存,别无他用。对了,有所学校让老师用毛笔写一份封录取通知书也算是一种情怀吧。
今年,我的孩子上初中,考的是国际中学。我看到原来小学微信群里家长们纷纷咨询老师到哪里取录取通知书的事,我也赶快问这所国际中学的老师“啥时拿录取通知书”?人家老师回答得很干脆:“不用录取通知书!到网上查询就可以了。”
这就是具有新想法新理念的学校和传统思想学校的区别,可以打破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就“录取通知书”起到的作用和耗费的社会资源来比,也是一种可以改变的形式吧。
其实,现在利用新技术通过互联网、手机,或者一些APP软件就可以实现“录取通知书”所有的功能,甚至能为考生提供更多的超值服务。同时,也能使录取过程更为透明、阳光和便利。
那么,有人问了,没有录取通知书,我凭什么报到啊?
只能说,有这问题的人,真是学成书呆子了。通过身份证等形式验证不比录取通知书更保险啊。
可能还会有人说出这些新方式的弊端,但是,通过邮寄形式送录取通知书的种种弊端或许更大,比如:没及时收到通知书而被顶替上大学、地址不清楚手机停机联系不上无法送达等等。
当然,在新技术普及的初期,考虑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技术暂时无法全覆盖的情况,我们还是需要邮寄等传统手段作为补充,但仅仅是补充。即使在部分地区广泛应用新手段也能节省大量的社会和人力资源。
其实,任何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关键需要我们以破陈出新的思想来对待。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逐步取消邮寄高考录取通知书,我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