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试行)

(征求意见稿)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要求,为规范指导和组织实施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工作,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现结合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实际,制定《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发展测评评价标准》)。

一、总则

(一)《发展测评评价标准》是引领我省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

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指南,是指导市县和各级培训机构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的基本依据,是规范市县和各级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发展测评的基本准则。

(二)《发展测评评价标准》依据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条件的不同、

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标准分为初级水平标准、中级水平标准和高级水平标准。

(三)《发展测评评价标准》对我省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

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的发展性要求,初级水平标准以中小学教师能初步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某个环节为主;中级水平标准以中小学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片段为主;高级水平标准以中小学教师能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和掌握一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主。

二、测评内容与方式

(一)发展测评内容须联系中小学教师一线教育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

实际,反映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程度。

(二)发展测评重在通过测评系统,利用案例,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便

捷有效的测评服务,帮助中小学教师了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程度,科学评价能力发展水平。

(三)发展测评采取分级测评、分级评定的方式,主要通过测评系统

进行,以中小学教师自测为主。有条件的市县也可组织开展情境测评。

三、测评实施与管理

(一)省教育厅负责发展测评的统筹管理、协调指导和测评监管等工

作,对各市县组织实施发展测评工作进行动态监测,利用测评系统汇集发展测评信息,定期通报市县发展测评情况;负责统一发放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证书。

(二)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发展测评的组织实施、跟进指导、督导检

查和监管推进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发展测评的组织落实、指导推进等工作。中小学立足校本,联系实际真学真做,负责校本研修和学校评测等工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四、附则

(一)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发展测评工作,可参照《发展测评评价标准》执行。

(二)《发展测评评价标准》由省教育厅师资处负责解释

附件:⒈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初级水平标准

⒉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中级水平标准

⒊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级水平标准

⒋术语表

附件1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初级水平标准

说明:带“*”的发展主题为应用信息技术发展性要求,不作为本级发展测评内容,仅作为本级需要了解的内容。

附件2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中级水平标准

说明:带“*”的发展主题为应用信息技术发展性要求,不作为本级发展测评内容,仅作为本级需要知道的内容。

附件3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级水平标准

附件4

术 语 表

1.教学环节:指《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中所列举的课堂导入、课堂讲授、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总结与复习和教学评价环节。

2.教学片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学环节。

3.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4.网络教学环境:是指由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简易或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以及其他学生终端(为每个学生或小组配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终端设备)构成的,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学科软件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5.移动学习环境:是指由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构成的,能使师生获得数字教育资源、学科软件与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教与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6.通用软件:是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用性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音频、视频编辑软件等。

7.学科软件:是指特别适用于某些学科的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软件、拟真实验等。

8.数字教育资源:是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统

称。

9.信息化教学: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

10.技术资源:是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的统称。

11.网络教学平台:是能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网络平台的统称,如网络资源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

12.移动设备:是便携式计算通讯设备的统称,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13.评价工具:是指开展评价所使用的各种支持工具,如试卷、调查问卷、测试量表、评价量规、观察记录表、成长记录或电子档案袋等。

14.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是指支持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一般具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等功能,支持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汇聚与生成研修资源,保障教师开展常态化研修。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试行)

(征求意见稿)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要求,为规范指导和组织实施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工作,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现结合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实际,制定《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发展测评评价标准》)。

一、总则

(一)《发展测评评价标准》是引领我省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

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指南,是指导市县和各级培训机构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的基本依据,是规范市县和各级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发展测评的基本准则。

(二)《发展测评评价标准》依据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条件的不同、

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标准分为初级水平标准、中级水平标准和高级水平标准。

(三)《发展测评评价标准》对我省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

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的发展性要求,初级水平标准以中小学教师能初步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某个环节为主;中级水平标准以中小学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片段为主;高级水平标准以中小学教师能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和掌握一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主。

二、测评内容与方式

(一)发展测评内容须联系中小学教师一线教育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

实际,反映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程度。

(二)发展测评重在通过测评系统,利用案例,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便

捷有效的测评服务,帮助中小学教师了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程度,科学评价能力发展水平。

(三)发展测评采取分级测评、分级评定的方式,主要通过测评系统

进行,以中小学教师自测为主。有条件的市县也可组织开展情境测评。

三、测评实施与管理

(一)省教育厅负责发展测评的统筹管理、协调指导和测评监管等工

作,对各市县组织实施发展测评工作进行动态监测,利用测评系统汇集发展测评信息,定期通报市县发展测评情况;负责统一发放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证书。

(二)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发展测评的组织实施、跟进指导、督导检

查和监管推进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发展测评的组织落实、指导推进等工作。中小学立足校本,联系实际真学真做,负责校本研修和学校评测等工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四、附则

(一)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发展测评工作,可参照《发展测评评价标准》执行。

(二)《发展测评评价标准》由省教育厅师资处负责解释

附件:⒈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初级水平标准

⒉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中级水平标准

⒊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级水平标准

⒋术语表

附件1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初级水平标准

说明:带“*”的发展主题为应用信息技术发展性要求,不作为本级发展测评内容,仅作为本级需要了解的内容。

附件2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中级水平标准

说明:带“*”的发展主题为应用信息技术发展性要求,不作为本级发展测评内容,仅作为本级需要知道的内容。

附件3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级水平标准

附件4

术 语 表

1.教学环节:指《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中所列举的课堂导入、课堂讲授、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总结与复习和教学评价环节。

2.教学片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学环节。

3.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4.网络教学环境:是指由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简易或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以及其他学生终端(为每个学生或小组配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终端设备)构成的,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学科软件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5.移动学习环境:是指由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构成的,能使师生获得数字教育资源、学科软件与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教与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6.通用软件:是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用性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音频、视频编辑软件等。

7.学科软件:是指特别适用于某些学科的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软件、拟真实验等。

8.数字教育资源:是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统

称。

9.信息化教学: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

10.技术资源:是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的统称。

11.网络教学平台:是能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网络平台的统称,如网络资源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

12.移动设备:是便携式计算通讯设备的统称,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13.评价工具:是指开展评价所使用的各种支持工具,如试卷、调查问卷、测试量表、评价量规、观察记录表、成长记录或电子档案袋等。

14.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是指支持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一般具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等功能,支持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汇聚与生成研修资源,保障教师开展常态化研修。


相关文章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
  • 附件一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 ...查看


  • 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
  • 附件1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 (试行)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全面履行教师职责,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根据国家和 ...查看


  •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职称评定
  •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职称评定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全省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推 ...查看


  •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发展报告
  • 附件1: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评语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一.基本要求 1.综合评语以<浙江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以学生每年的成长记录为依据,体现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查看


  • 2014萧城二中远程研修课程简报第三期(1)
  • 2014年萧城二中教师远程研修 信息技术课程简报 (第3期) 信息技术应用的神通广大 萧城二中校长办公室主办 萧城二中教务处承办 总策划:连学礼 2015年元月17日 目 录 1.学习快讯 2.怎样学习 3.学情统计 4.教师上课.备课资料 ...查看


  • 教师培训计划
  • "国培计划(2014)"-- 新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 技能提升培训项目 实施方案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 (2014年9月) "国培计划(2014)"-- 新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提 升培训项目 实施方案 ...查看


  • 桃源乡中心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校本研修方案
  • 桃源乡中心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校本研修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和湖北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办公室(省项目办)和国家开放大学通知相关要 ...查看


  • 2014下半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公告
  • 2014下半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公告 (适用于已通过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考生)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部署,现将安徽省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公告如下: 一.面试对象.时间与地点 (一)面试对象.户籍或人 ...查看


  • 人才评价机制
  • 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教授访谈 本报记者 刘祖华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