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我国安全现状
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多发和死亡人数多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一
大特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安全生产形势离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二 、 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 掌握 ) P10
《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近年,国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有关文件中,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
方针。
“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
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
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
“预防为主”,就是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不是在发生事故后去组织抢险、调查、处理和分
析,而是在事先有效地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从而预防事故发生。即按照系统化、科学化
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
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第一”是明确认识问题,“预防为主”是明确方法问题,两者相辅相成,构成有机的整
体。
“综合治理”, 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采取断然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治标的同时,
积极探索和实施治本之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解决影响制约我
国安全生产的历史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三 、 安全发展理念
1.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四个发
展”。
2.安全发展理念的含义:(三层)
1)“以人为本”,必须以人的生命为本。
2)经济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3.坚持安全发展,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展效益,降低发展风险,实现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和落脚点是:认真切实地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
四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2002 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与先后颁布的《劳动法》、《建筑法》等十余部法律,行政法规,
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安全生产标准构成了我国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 26 页
事故调查处理原则,“四不放过”原则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
事故调查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就是“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
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09 年真题)
五 、 安全生产政策措施 ( 书 书 P12 )
1.针对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国务院第 116 次常务会议专题会议上确定了加强
安全生产 12 项治本之策,涉及法律、经济、科技、管理等多个方面,涵盖了当前安全生产主要的政
策措施。
2.七项经济政策:为加强煤矿和其他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出台了七项经济政策。
3.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安全发展,将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
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和百万吨煤炭死亡率的四项指标纳入了国家统
计指标体系。
其中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两项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
性指标。
六 、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1.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国家
监管和地方监管。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实行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
2.近年来,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级(四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机构相继建立,安全监管体系日趋健全。
1)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或体制):“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
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2)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
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
七 、 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
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由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重大和特
大事故起数控制考核指标,4 大类指标和 27 个具体指标构成。
以上控制指标由国务院安委会每年分解下达到各省,各地逐级分解落实到基层政府和重点企业。
《人民日报》每季度公布各地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实施情况。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
强化了“两个主体”(即基层政府和重点企业)的责任意识,有效地推动了安全生产。
一 、 我国安全现状
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多发和死亡人数多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一
大特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安全生产形势离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二 、 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 掌握 ) P10
《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近年,国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有关文件中,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
方针。
“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
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在确保
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产的其他目标。
“预防为主”,就是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不是在发生事故后去组织抢险、调查、处理和分
析,而是在事先有效地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从而预防事故发生。即按照系统化、科学化
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
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第一”是明确认识问题,“预防为主”是明确方法问题,两者相辅相成,构成有机的整
体。
“综合治理”, 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采取断然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治标的同时,
积极探索和实施治本之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解决影响制约我
国安全生产的历史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三 、 安全发展理念
1.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四个发
展”。
2.安全发展理念的含义:(三层)
1)“以人为本”,必须以人的生命为本。
2)经济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3.坚持安全发展,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展效益,降低发展风险,实现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实现安全发展的根本和落脚点是:认真切实地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措施。
四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2002 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与先后颁布的《劳动法》、《建筑法》等十余部法律,行政法规,
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安全生产标准构成了我国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第 26 页
事故调查处理原则,“四不放过”原则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
事故调查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就是“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
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09 年真题)
五 、 安全生产政策措施 ( 书 书 P12 )
1.针对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国务院第 116 次常务会议专题会议上确定了加强
安全生产 12 项治本之策,涉及法律、经济、科技、管理等多个方面,涵盖了当前安全生产主要的政
策措施。
2.七项经济政策:为加强煤矿和其他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出台了七项经济政策。
3.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安全发展,将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
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和百万吨煤炭死亡率的四项指标纳入了国家统
计指标体系。
其中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两项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
性指标。
六 、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1.国家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国家
监管和地方监管。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实行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
2.近年来,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级(四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机构相继建立,安全监管体系日趋健全。
1)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或体制):“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
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2)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
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
七 、 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
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由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重大和特
大事故起数控制考核指标,4 大类指标和 27 个具体指标构成。
以上控制指标由国务院安委会每年分解下达到各省,各地逐级分解落实到基层政府和重点企业。
《人民日报》每季度公布各地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实施情况。通过实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
强化了“两个主体”(即基层政府和重点企业)的责任意识,有效地推动了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