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光照、气温、热量》专题复习
一、 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的能量 2----------纬度 昼长------------------纬度
-----天气、海拔、尘埃
3、空间分布: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减少(如右图) 412点最强,夜间为0 年变化:夏季强冬季弱
5、意义:是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来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 二、光照
1、概念:太阳光的照射,用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来衡量 2、影响因素:同太阳辐射
3、对农业意义:光照强,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质量,使果实着色,花色鲜艳 过强,紫外辐射太多,抑制生长 三、气温
1、概念:大气的温度,用于衡量大气的热量状况
2
海陆:陆地升温降温快,日较差年较差大;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
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地形:①海拔高,气温低;高大山脉阻挡冷气流,使其背风一侧教温暖
②山谷风存在的谷底夜晚因山风顺山坡下沉,使谷底夜晚气温低 ③有些内陆盆地冬季寒冷气流下沉堆积,不易扩散,使气温更低,夏季热
空气堆积,热量不易散失,气温较高,如吐鲁番盆地和奥伊米亚康
④有些谷地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作用明显如冬季攀枝花 **另:如果是天气原因,则可能与锋面过境,寒潮,持续干旱等有关 3、气温的日变化
⑴日最高气温:14点左右 日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⑵气温日较差: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低纬>高纬 同纬度陆地>海洋 日较差分布规律②天气 山谷>山顶 高原>平原
②天气 ③尘埃
4、气温的年变化
⑴年变化: 夏至太阳辐射最大,冬至太阳辐射最小,但由于热量传递需要一个过程,要花一点
时间,所以气温最高最低月分别滞后一段时间,海洋温度变化更慢,所以,北半球气温最高月陆地7月海洋8月,南半球相反。
⑵年较差:一年内月均温最高值与月均温最低值之差
1
低纬度<高纬度
海洋<陆地;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平原盆地 ⑷年较差与农业: 冬季寒冷可以减少病虫害
低纬度高原,往往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适宜花卉生长 5、气温的垂直变化
⑴大气层中气温垂直变化 ⑵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变化
①理论上递减,递减率0.6℃/100米
如果递减快了,即>0.6℃/100米
则对流增强,可能引起暴雨、冰雹 如果递减慢了,即<0.6℃/100米
则对流减弱,会使雾、霾不易扩散,加重污染 如果不减反增,即<0℃/100米 则对流消失,影响同上。
③逆温: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后两种情况都叫逆温,逆温对交通,污染物扩散,天气有很大
影响
例题:
正确反映雾霾天气生消过程的是 A .a→b→c→d
B .d→a→b→c
C .c→d→a→b
D .b→c→d→a
6、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
⑴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地区可能受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⑵等温线:①大致与纬线平行,东西延伸
②同纬度地区由于气温并不完全相等,可能出现弯曲或者闭合 等温线弯曲规律低温区向高温方向凸出 高温区向低温方向凸出 例题1:
⑴右图表示半球,判断依据 ⑵若阴影表示陆地,则该图表示月份等温线 ⑶ 若阴影表示海洋,则该图表示月份等温线
2
例题2
⑴ 若该图表示我国某地,则弯曲处气温比同纬度 ,
原因可能是
⑵ 若该图表示南太平洋某处,则弯曲处气温比同纬度,
原因可能是 例题3
⑴ P 处地形可能为 ,原因 ⑵ Q 处地形可能为,原因
等温线判读规律小结
疏密:表示地区间温差,
延伸:与纬线平行,则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 与海岸线平行,则主要影响因素为海陆 与山脉平行,则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 闭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弯曲:判断弯曲处气温比同纬度两侧高还是低?进而分析原因
例题2
⑶ 若该图表示我国某地,则弯曲处气温比同纬度 ,
原因可能是
⑷ 若该图表示南太平洋某处,则弯曲处气温比同纬度
原因可能是 例题3
⑶ P 处地形可能为 ,原因 ⑷ Q 处地形可能为
等温线判读规律小结
疏密:表示地区间温差,
延伸:与纬线平行,则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 与海岸线平行,则主要影响因素为海陆 与山脉平行,则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 闭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弯曲:判断弯曲处气温比同纬度两侧高还是低?进而分析原因
3
《太阳辐射、光照、气温、热量》专题复习
一、 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的能量 2----------纬度 昼长------------------纬度
-----天气、海拔、尘埃
3、空间分布: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减少(如右图) 412点最强,夜间为0 年变化:夏季强冬季弱
5、意义:是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来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 二、光照
1、概念:太阳光的照射,用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来衡量 2、影响因素:同太阳辐射
3、对农业意义:光照强,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质量,使果实着色,花色鲜艳 过强,紫外辐射太多,抑制生长 三、气温
1、概念:大气的温度,用于衡量大气的热量状况
2
海陆:陆地升温降温快,日较差年较差大;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
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地形:①海拔高,气温低;高大山脉阻挡冷气流,使其背风一侧教温暖
②山谷风存在的谷底夜晚因山风顺山坡下沉,使谷底夜晚气温低 ③有些内陆盆地冬季寒冷气流下沉堆积,不易扩散,使气温更低,夏季热
空气堆积,热量不易散失,气温较高,如吐鲁番盆地和奥伊米亚康
④有些谷地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作用明显如冬季攀枝花 **另:如果是天气原因,则可能与锋面过境,寒潮,持续干旱等有关 3、气温的日变化
⑴日最高气温:14点左右 日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⑵气温日较差: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低纬>高纬 同纬度陆地>海洋 日较差分布规律②天气 山谷>山顶 高原>平原
②天气 ③尘埃
4、气温的年变化
⑴年变化: 夏至太阳辐射最大,冬至太阳辐射最小,但由于热量传递需要一个过程,要花一点
时间,所以气温最高最低月分别滞后一段时间,海洋温度变化更慢,所以,北半球气温最高月陆地7月海洋8月,南半球相反。
⑵年较差:一年内月均温最高值与月均温最低值之差
1
低纬度<高纬度
海洋<陆地;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平原盆地 ⑷年较差与农业: 冬季寒冷可以减少病虫害
低纬度高原,往往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适宜花卉生长 5、气温的垂直变化
⑴大气层中气温垂直变化 ⑵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变化
①理论上递减,递减率0.6℃/100米
如果递减快了,即>0.6℃/100米
则对流增强,可能引起暴雨、冰雹 如果递减慢了,即<0.6℃/100米
则对流减弱,会使雾、霾不易扩散,加重污染 如果不减反增,即<0℃/100米 则对流消失,影响同上。
③逆温: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后两种情况都叫逆温,逆温对交通,污染物扩散,天气有很大
影响
例题:
正确反映雾霾天气生消过程的是 A .a→b→c→d
B .d→a→b→c
C .c→d→a→b
D .b→c→d→a
6、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
⑴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地区可能受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⑵等温线:①大致与纬线平行,东西延伸
②同纬度地区由于气温并不完全相等,可能出现弯曲或者闭合 等温线弯曲规律低温区向高温方向凸出 高温区向低温方向凸出 例题1:
⑴右图表示半球,判断依据 ⑵若阴影表示陆地,则该图表示月份等温线 ⑶ 若阴影表示海洋,则该图表示月份等温线
2
例题2
⑴ 若该图表示我国某地,则弯曲处气温比同纬度 ,
原因可能是
⑵ 若该图表示南太平洋某处,则弯曲处气温比同纬度,
原因可能是 例题3
⑴ P 处地形可能为 ,原因 ⑵ Q 处地形可能为,原因
等温线判读规律小结
疏密:表示地区间温差,
延伸:与纬线平行,则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 与海岸线平行,则主要影响因素为海陆 与山脉平行,则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 闭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弯曲:判断弯曲处气温比同纬度两侧高还是低?进而分析原因
例题2
⑶ 若该图表示我国某地,则弯曲处气温比同纬度 ,
原因可能是
⑷ 若该图表示南太平洋某处,则弯曲处气温比同纬度
原因可能是 例题3
⑶ P 处地形可能为 ,原因 ⑷ Q 处地形可能为
等温线判读规律小结
疏密:表示地区间温差,
延伸:与纬线平行,则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 与海岸线平行,则主要影响因素为海陆 与山脉平行,则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 闭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弯曲:判断弯曲处气温比同纬度两侧高还是低?进而分析原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