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2012.9
管理纵横
对农村过剩劳动力的再认识
文/彭金龙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中西部农村和农业取得巨大的发展和成就,但由于我国中西部农业发展,使许多农民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产生了大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亟需向其他行业和地方转移,同时城市化的进程和户籍政策改革也加快了剩余劳动力转化的进程,但全国没有形成有效的、有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机制和方式,劳动力转移缓慢和不平衡,不利于中西部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进程,不利于安定团结,中西部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当前农村主要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一、过剩劳动力的成因
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素质的提高,加上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巨大的农村过剩劳动力大军需要转移。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巨大,增长迅猛,因而需要转移大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随着医疗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显著提高,全国总的人口数量巨大;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资源,农业生产不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在耕地上,因而需要转移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广大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科技进步使农业生产率显著提高,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需要转移这些农村过剩劳动力;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也提高了劳动者素质,随着机械化、现代化农业的兴起,农业生产进入了全新的阶段,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数量就远远大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因而,我国中西部大量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城市化的推进促使中西部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户籍政策改革则为中西部剩余劳动力转移打开了绿灯;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就业体制改革让中西部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变得更加灵活,以前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阻碍了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只能就业于附近的乡镇企业中,乡镇企业就成了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以及越来越多的农村过剩劳动力。乡镇企业已经难以容纳如此之多的剩余劳动力,政策上就逐渐放松对人口迁移特别是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迁移的限制,旧的就业体制也被淘汰,进而城市保障就业与安置就业体系相继破产,新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进城就业成为现实。
二、正确认识过剩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
农民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我国出现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了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农民问题就是农民增收问题,怎样增加农民的收入,这就关系到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了。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政策的偏向使我国中西部区域差距逐渐拉大,使城乡的
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进而引起贫富两极分化,城市发展加剧了土地兼并的问题,一些失去工作或土地的农民转化为了流动人口到城镇谋生,从而将问题又带到了城镇。因而,中西部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既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又缩小了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区域差距,有利于推进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有利于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利于国家政权稳定和长治久安。通过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的投入,相关经济,科技,人才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精干的农业劳动力可以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用科学的方法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进而实现农业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农业集约经营转变,即从单一的生产模式到农产品、农产品生加工、农产品储藏、农产品销售相关产业都繁荣的模式,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劳动力的转移,不管是本地转移还是异地转移,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来支付生产生活所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需要有文化,有专业知识,有刻苦奋斗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目前用工缺口仍然很大。因此在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竞争中,劳动者一定要具备这些素质才能利于找到合适的、高薪的职业,否则就会被挤出转移或就业竞争的行列,这将促进劳动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以应对随时出现的危机。
三、解决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对策
中西部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作为重要的“三农问题”,不但关系着农民的增收,关系到农业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繁荣,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采取有针对性地政策予以解决,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西部自己特色的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的道路。
1.政策优势有利于吸收农村过剩劳动力。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困难,中西部地区人才大量流向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越来越困难。因而,国家在税收上照顾中西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实行多予少取的政策,继续减轻中西部地区的负担,加快中西部地区交通、水利、通讯、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的建设。据报2001年至2010年期间,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外资企业均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等企业,实施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政策。可见国家有意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吸纳
本区域的农村过剩劳动力。
2.调整户籍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减少中西部地区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的阻碍,增加进城后就业机会。由于以前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不仅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因为附着在户籍上的各种不公正待遇较多,阻碍了人口资源
JIAO YU CE HUA YU GUAN LI
管理
纵横
理论前沿
2012.9
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政府最终需要彻底解除户籍界限,给中西部农村过剩劳动力自由转移的权利,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他们能力的工作,做到在身份上的平等;城市是靠广大劳动者辛勤建设的城市,不是城里人的专属,因而完善城市劳动制度,实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真正破除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状况。
3.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接纳能力。据中国政府网数据,城镇经济是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体。在转移中县域经济吸纳了1050万人占65%,县级市吸纳了1370万人,建制镇吸纳了730万人,乡镇企业吸纳了9850万人。地级以上的大中城市吸纳了5900万人,占35%,转移到时下时的劳动力约1000万人,省会城市约2000万人,地市级城市的约2900万人。由此可见,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是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目标,因此要抓住西部大开发之机加大中西部城市的投入水平,挖掘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的发展潜力,提高城市质量,利用国家政策的照顾和各种资源优势大力提升城市的水平,以接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
4.调整产业结构,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合理化。中西部地区首先要加快农业综合发展来容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即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水库蓄水灌溉养殖,修建村际公路方便农业运输,山林绿化保持水土等工程。实行农业产业经营,即生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产业化,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样不仅仅达到了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的目的,还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再次,中西部地区要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引进技术、资金、人才,推进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必将容纳更多的农村过剩劳动力。工业发展还可以带动农业的发展,实现以工带农的目标。
5.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努力提高中西部农村过剩劳动力的素质,以缓解东部地区“用工荒”。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1997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约占8.77%,小学文化程度占35.1%,初中文化程度占44.3%。由此推测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更加的有限,而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的“用工荒”并不是简单的差劳动者,实际是差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低素质劳动者只能被束缚在粗放型企业的工作上,对于高收入工作无法胜任,不但缓解不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荒”,而且自身也无法找到合符愿望的工作,因而提高农村过剩劳动力的素质就显得很重要了,怎样提高他们的素质呢?那就是要加强教育。具体是:首先,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严格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剥夺受教育的权利。再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多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最后,加快农村地区知识普及教育,建立村社图书馆,专人指导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培养高素质人才,进而促进人才输出并推动中西部地区工农业的全面发展。
(作者系成都师范学院政教系副教授)
(责任编校:白水)
JIAO YU CE HUA YU GUAN LI
链接:
永 铸 辉 煌
——献给西昌市二小九十周年校庆
当时光的年轮无声地翻滚向前,
当未经风霜的小苗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当春夏的耕耘换来金秋的累累硕果,当三万多个日日夜夜已成为难忘的昨天;我们怎能忘记啊
“普罗米修斯”如何点燃照亮生命的火焰;慈爱的师长怎样安抚幼小无知的心田。啊,二小,我们生长在您温暖的怀抱,啊,母校,我们贴靠在您动人的笑脸。九十年,您走过了一段流光溢彩的征程,九十年,您谱写了一首催人奋进的诗篇,九十年,您镶嵌了一块群星璀璨的天幕,九十年,您涂抹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卷。时光流逝,历史的长河荡去了昔日的痕迹,沧海桑田,成功的育人理念永恒依然。二小执着的追求啊,我们看到:科技创新,您走出了国门享誉世界,素质教育,已融入了您的血液循环;体坛健将,脱胎于您宽厚的躯干,艺术之花,绽放在澳洲大地莱茵河畔。我们曾聆听:
清晨的琅琅书声仿佛悦耳的序曲,课间的欢声笑语好像跳动的华彩;老师的指导讲解宛如拨动心弦的音符,学子的思考争论,恰似启迪智慧的乐段。我们曾经历:
披波斩浪,在各路赛场折桂夺冠,励精图治,于众多学科捷报频传;奖状的大字永远刻在我们的心间,金杯的光芒映红了我们光彩的容颜。
九十年足音盈耳,二小人为事业,不离不弃呕心沥血,九十年风雨兼程,二小人为理想,执着追梦孜孜不倦,九十年春风化雨,二小人无怨无悔,永往直前,九十年桃李芳香,二小人不图名利,只求心安。啊母校,今天
你容光焕发,风度翩翩,您英姿飒爽,光照人间,因为今天是您九十华诞,
请接受我们最诚挚最美好的祝福;
在又一个新的起点上,为凉山的教育事业树起一根又一根不朽的标竿。
对农村过剩劳动力的再认识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彭金龙
成都师范学院政教系副教授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Educ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2012(9)
引用本文格式:彭金龙 对农村过剩劳动力的再认识[期刊论文]-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2012(9)
理论前沿
2012.9
管理纵横
对农村过剩劳动力的再认识
文/彭金龙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中西部农村和农业取得巨大的发展和成就,但由于我国中西部农业发展,使许多农民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产生了大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亟需向其他行业和地方转移,同时城市化的进程和户籍政策改革也加快了剩余劳动力转化的进程,但全国没有形成有效的、有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机制和方式,劳动力转移缓慢和不平衡,不利于中西部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进程,不利于安定团结,中西部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当前农村主要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一、过剩劳动力的成因
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素质的提高,加上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巨大的农村过剩劳动力大军需要转移。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数量巨大,增长迅猛,因而需要转移大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随着医疗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显著提高,全国总的人口数量巨大;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资源,农业生产不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在耕地上,因而需要转移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广大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科技进步使农业生产率显著提高,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需要转移这些农村过剩劳动力;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也提高了劳动者素质,随着机械化、现代化农业的兴起,农业生产进入了全新的阶段,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数量就远远大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因而,我国中西部大量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城市化的推进促使中西部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户籍政策改革则为中西部剩余劳动力转移打开了绿灯;户籍制度的改革和就业体制改革让中西部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变得更加灵活,以前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阻碍了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只能就业于附近的乡镇企业中,乡镇企业就成了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以及越来越多的农村过剩劳动力。乡镇企业已经难以容纳如此之多的剩余劳动力,政策上就逐渐放松对人口迁移特别是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迁移的限制,旧的就业体制也被淘汰,进而城市保障就业与安置就业体系相继破产,新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进城就业成为现实。
二、正确认识过剩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
农民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我国出现的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从而产生了社会问题,包括贫富悬殊及流动人口等。农民问题就是农民增收问题,怎样增加农民的收入,这就关系到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了。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政策的偏向使我国中西部区域差距逐渐拉大,使城乡的
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进而引起贫富两极分化,城市发展加剧了土地兼并的问题,一些失去工作或土地的农民转化为了流动人口到城镇谋生,从而将问题又带到了城镇。因而,中西部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既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又缩小了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区域差距,有利于推进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有利于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利于国家政权稳定和长治久安。通过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的投入,相关经济,科技,人才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精干的农业劳动力可以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用科学的方法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进而实现农业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农业集约经营转变,即从单一的生产模式到农产品、农产品生加工、农产品储藏、农产品销售相关产业都繁荣的模式,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劳动力的转移,不管是本地转移还是异地转移,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来支付生产生活所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需要有文化,有专业知识,有刻苦奋斗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目前用工缺口仍然很大。因此在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竞争中,劳动者一定要具备这些素质才能利于找到合适的、高薪的职业,否则就会被挤出转移或就业竞争的行列,这将促进劳动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以应对随时出现的危机。
三、解决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对策
中西部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作为重要的“三农问题”,不但关系着农民的增收,关系到农业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繁荣,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采取有针对性地政策予以解决,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西部自己特色的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的道路。
1.政策优势有利于吸收农村过剩劳动力。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困难,中西部地区人才大量流向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越来越困难。因而,国家在税收上照顾中西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实行多予少取的政策,继续减轻中西部地区的负担,加快中西部地区交通、水利、通讯、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的建设。据报2001年至2010年期间,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外资企业均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等企业,实施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政策。可见国家有意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吸纳
本区域的农村过剩劳动力。
2.调整户籍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减少中西部地区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的阻碍,增加进城后就业机会。由于以前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不仅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因为附着在户籍上的各种不公正待遇较多,阻碍了人口资源
JIAO YU CE HUA YU GUAN LI
管理
纵横
理论前沿
2012.9
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政府最终需要彻底解除户籍界限,给中西部农村过剩劳动力自由转移的权利,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他们能力的工作,做到在身份上的平等;城市是靠广大劳动者辛勤建设的城市,不是城里人的专属,因而完善城市劳动制度,实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真正破除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状况。
3.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接纳能力。据中国政府网数据,城镇经济是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体。在转移中县域经济吸纳了1050万人占65%,县级市吸纳了1370万人,建制镇吸纳了730万人,乡镇企业吸纳了9850万人。地级以上的大中城市吸纳了5900万人,占35%,转移到时下时的劳动力约1000万人,省会城市约2000万人,地市级城市的约2900万人。由此可见,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是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目标,因此要抓住西部大开发之机加大中西部城市的投入水平,挖掘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的发展潜力,提高城市质量,利用国家政策的照顾和各种资源优势大力提升城市的水平,以接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
4.调整产业结构,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合理化。中西部地区首先要加快农业综合发展来容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即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水库蓄水灌溉养殖,修建村际公路方便农业运输,山林绿化保持水土等工程。实行农业产业经营,即生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产业化,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样不仅仅达到了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的目的,还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再次,中西部地区要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引进技术、资金、人才,推进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必将容纳更多的农村过剩劳动力。工业发展还可以带动农业的发展,实现以工带农的目标。
5.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努力提高中西部农村过剩劳动力的素质,以缓解东部地区“用工荒”。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1997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约占8.77%,小学文化程度占35.1%,初中文化程度占44.3%。由此推测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更加的有限,而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的“用工荒”并不是简单的差劳动者,实际是差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低素质劳动者只能被束缚在粗放型企业的工作上,对于高收入工作无法胜任,不但缓解不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荒”,而且自身也无法找到合符愿望的工作,因而提高农村过剩劳动力的素质就显得很重要了,怎样提高他们的素质呢?那就是要加强教育。具体是:首先,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严格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剥夺受教育的权利。再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多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最后,加快农村地区知识普及教育,建立村社图书馆,专人指导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培养高素质人才,进而促进人才输出并推动中西部地区工农业的全面发展。
(作者系成都师范学院政教系副教授)
(责任编校:白水)
JIAO YU CE HUA YU GUAN LI
链接:
永 铸 辉 煌
——献给西昌市二小九十周年校庆
当时光的年轮无声地翻滚向前,
当未经风霜的小苗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当春夏的耕耘换来金秋的累累硕果,当三万多个日日夜夜已成为难忘的昨天;我们怎能忘记啊
“普罗米修斯”如何点燃照亮生命的火焰;慈爱的师长怎样安抚幼小无知的心田。啊,二小,我们生长在您温暖的怀抱,啊,母校,我们贴靠在您动人的笑脸。九十年,您走过了一段流光溢彩的征程,九十年,您谱写了一首催人奋进的诗篇,九十年,您镶嵌了一块群星璀璨的天幕,九十年,您涂抹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卷。时光流逝,历史的长河荡去了昔日的痕迹,沧海桑田,成功的育人理念永恒依然。二小执着的追求啊,我们看到:科技创新,您走出了国门享誉世界,素质教育,已融入了您的血液循环;体坛健将,脱胎于您宽厚的躯干,艺术之花,绽放在澳洲大地莱茵河畔。我们曾聆听:
清晨的琅琅书声仿佛悦耳的序曲,课间的欢声笑语好像跳动的华彩;老师的指导讲解宛如拨动心弦的音符,学子的思考争论,恰似启迪智慧的乐段。我们曾经历:
披波斩浪,在各路赛场折桂夺冠,励精图治,于众多学科捷报频传;奖状的大字永远刻在我们的心间,金杯的光芒映红了我们光彩的容颜。
九十年足音盈耳,二小人为事业,不离不弃呕心沥血,九十年风雨兼程,二小人为理想,执着追梦孜孜不倦,九十年春风化雨,二小人无怨无悔,永往直前,九十年桃李芳香,二小人不图名利,只求心安。啊母校,今天
你容光焕发,风度翩翩,您英姿飒爽,光照人间,因为今天是您九十华诞,
请接受我们最诚挚最美好的祝福;
在又一个新的起点上,为凉山的教育事业树起一根又一根不朽的标竿。
对农村过剩劳动力的再认识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彭金龙
成都师范学院政教系副教授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Educ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2012(9)
引用本文格式:彭金龙 对农村过剩劳动力的再认识[期刊论文]-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