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与侧压力系数

第26卷第7期岩

力学、,01.26

NO.7

2005年7月

RockandSoil

Mechanics

Jul.2005

文章编号:1000一7598一(2005)07—1019--04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与侧压力系数

王元战y.李新国,陈楠楠

(天津大学港口与海岸工程系,天津300072)

摘要:采用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假设:挡土墙土压力是由墙后填土在极限平衡状态下出现的滑动楔体产生,在该滑动楔体上沿竖向取水平薄层作为微分单元体,通过作用在单元体上的水平力、竖向力和力矩平衡条件,建立挡土墙上土压力强度的一阶微分方程式,给出了土侧压力系数、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和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的理论公式,并分析了填土内摩擦角和墙背摩擦角对土侧压力系数、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土压力合力作用点和墙底抗倾稳定性的影响。关键词:挡土墙;土侧压力系数;土压力分布中图分类号;Tu470+.3

文献标识码:A

Activeearthpressure

ona

retainingwallandlateral

coefficientofearth

pressure

WANG

Yuan—zhan,LIXin—guo,CHENNan—llall

(DepartmentofPort&Coastal

Engineering,Tian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

Abstract:Onthebasisofcoulomb’Sconceptthat

theearthpressureagainstthebackof

retainingwallisdue

tO

thethrustexertedby

slidingwedgeofsoilbetweenthebackofthewalland

planewhichpassesthroughthebottomedgeofthewallandhas

an

of0,thedifferentialequationsoffirstorderare

set

upbyconsideringthe

equilibriumoftheforcesandthemoments

on

an

ofthewedge.Thelateralcoefficientofearthpressure,theunitearthpressure,theresultantforceofearthpressureandthe

pointoftheresultantforceare

obtained.The

effectsof

theinternalfrictionalangleofbackfillandthefrictionalangle

thewallbackandthebackfillon

thelateral

coefficient

ofearth

pressure,theunitearthpressure,theresultantforceofearth

applicationpointoftheresultantforceandtheoverturningstabilityofa

retainingwall

are

investigated.

words:retainingwall;lateralcoefficientofearthpressure;earthpressuredistribution

引言

极限平衡理论的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仑土压力理论

仍是实际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挡土墙土压力计算一直是工程界和学术界非常

朗肯土压力理论建立了墙背光滑情况下的墙背水平土压力公式,在不考虑挡土墙墙背同填土之间

的摩擦角对土压力影响的情况下,给出的土压力为

线性分布;库仑土压力理论只给出了土压力的合力,在实际应用中假设土压力为线性分布。但大量的室内试验和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墙背土压力为非线性分布。笔者在文献[4]中利用微分单元体在水平和竖

直2个方向力的平衡条件,建立了挡土墙土压力分

布、土压力合力及合力作用点的理论公式,其中的土侧压力系数假设为已知,并认为其值介于主动土压力系数和静止土压力系数之间,实际计算中取为静止土压力系数。本文在文献[4]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微分单元体的力矩平衡条件,从而给出了土侧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4—03—08

万 

E—mail:yzwang@public.tpt.tj.ca

方数据inclination

elementapplicationbetween

pressure,theKey关心的问题。从目前看,土压力计算方法主要有3

类:第1类是极限平衡理论,其典型代表是库仑土压力理论和朗肯土压力理论…;第2类是考虑土压力与墙体变形关系的协调变形计算方法[2】;第3类是有限单元方法,如克拉夫和邓肯[3]等建立的考虑土体实际应力一应变关系的有限元法。协调变形法和有限单元法考虑了土压力与墙体变位或土体变形的关系,能够得到挡土墙工作过程中较为符合实际情

况的土压力值。但是,这类方法的计算模型和计算

过程复杂,计算精度取决于土体特性参数的选取,而这些参数常常是较难确定的;此外,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也广泛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因此,基于

收稿日期:2004.叭.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0279027)和天津市科技攻关基金资助项目(No.043114711)。

作者简介:王元战,男,195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及土与结构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工作。

1020

岩土力学2005焦

压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建立了相应的土压力分布、土压力合力和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的理论公式。

由对M点(EF的中点)的力矩平衡条件,可得

2分析模型

参照文献【4],假设当挡土墙背离填土方向的位移达到一定量值时,墙后填土将沿墙背面和过墙基

盟=y一面2T1日一vydOna了t

(3)、~

对无粘性土,可令:

P:=rp。,互=P。tan6,%=rtan缈

(4)

底与水平面夹角为目的土体中某一平面BC发生滑式中万为填土与墙背之间的摩擦角;妒为填土内

摩擦角;K为土侧压力系数。

动,这部分滑动土体称为滑动楔体ABC,并假定挡

土墙上的土压力是由这部分土体引起的。从该滑动楔体中深度Y处取一水平微分单元体,其厚度为dy,如图1(a)所示。作用于单元体上的力有单元体顶面

的垂直压力p,,底面垂直反力p,+印,,挡土墙的水

平反力P,,挡土墙与墙后填土的摩擦力瓦,垂直于滑动面的不动土体反力r,不动土体对滑动楔体的

摩擦力瓦,以及微分单元体的重力dw,如图l(b)

所示。

(a)

f∞

图1分析模型

Fig.1

Analytic

model

由作用于单元体上的水平方向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P。+乞cot0一,_=0

(1)

由作用于单元体上的竖向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等叩南by-r-c五Ⅷtan秒]㈤

万 

方数据将式(4)代入式(1)和式(2),可得

誓・卜c咖,los(0-40-61

)sin(誓=t9-KtanOy]s一in(t9

cos8熹Y+y(5)

日一√

再将式(4)代入式(3),可得

tan8tan0

(6)dv

百29py

日一v

式(5)和式(6)即为本模型的基本方程。

3基本方程的解

3.1土侧压力系数

由式(5)和式(6)可求出土侧压力系数K为

K=篙啬筹等

在式(5)中,令:

cos(a-口o-8)tan0

(8)

sin(t,-咖COS万

则求解式(5),司得

p,=A(H—y)OX-1+乏,_(日一y)

(9)

式中K和口的值如式(7)和(8)所示,A是积分常数,可以由边界条件确定,假设地面作用有均布

荷载q,即y=0时,Py=q,则

A_(q一鑫)嘉

(10)

由式(4)中的px=gpy,可得作用于挡土墙上的水平土压力为

胪K卜嵩)(竿)aK-14-剩l㈨,

3・3

土压力合力

将仇沿墙高积分,可得土压力合力的水平分量

Pu为

吃:型堕粤巡(碑+一1坶2)(12)

1“

cos(a一口一6)sin0、1…2。

土压力合力为

3.2土压力强度

第7期

只=去COS=尘cos(O糕6)sin0(弘+三2艄…)

王元战等: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与侧压力系数

时,由式(7)可得

一口一

此处给出的土压力合力Pt与库仑理论完全相稚,=型铲_l-sin妒(18)

等。

此时土侧压力系数K等于静止土压力系数。3.4土压力合力作用点

由图(2)及式(17)和式(18)可以看出:

挡土墙墙背水平土压力合力作用点距墙底的

挡土墙侧向土压力系数K介于静止土压力系数凰

距离为

H。=_一

、和主动土压力系数疋之间。

,”

J:-(H-y)px,

dy=l昙+祟]

lH

、p

4.2对水平土压力分布的影响

由式(11)可确定水平土压力PX

图3是在

133(硪+1)J

3.q+TH,_(14)

2口+珂

日:8~.0

i‘n,7:1i二孟3,。q:o晶情况:下同)苄磊

土压力线性分布假设时的土压力合力作用高度出的一组酞分布随缈和万的变化关系曲线。由图3为

可以看出,在万一定时,随着矽的增大,水平土压

H。:1H3q+74-/一

(15)力值减小;在妒一定时,随着万的减小,水平土压‘

zg+∥

由式(7)和式(8),可得

麟:_cos(0-口o-d)

力的值增大,形心下移。

水平土压力/kN・m。1

(16)

cos(O一缈+D)

01020304050

O若万>0,则aK>1,由式(14)和式(15)可●

知,本文给出的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总是大于土2压力线性分布假设时的土压力合力作用高度。

4够和J值对挡土墙土压力的影响

j垣

匠鲋

54.1对侧向土压力系数K的影响

根据式(7)可作出土侧压力系数K随矽和万的7

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在万一定时,8

土侧压力系数K随填土内摩擦角矽的增大而减小;图3不同妒和J时的土压力分布

当妒一定时,K随填土外摩擦角万的增大而增大。

Fig.3

Distributionofearthpressurewith

different口andd

4.3对水平土压力合力的影响

水平土压力合力由式(12)确定。图4给出了水平土压力合力P饥随够和万的变化曲线。由图可

彝知,水平土压力合力随够和万的增大而减小。

垛R

240

220

200

180

图2

K值随妒和d的变化曲线

160

Fig.2

Relation

curves

betweenKand妒,d

140

当d=O时,在式(7)中取0=45。+9/2,则120

可得

10

15

K=o=丽cosO苫s而in(O-6p)=tan2(45:一争

6/f。)

…)

Fig.4

R图e14atio水nc平ur土ve压sb力et合we力en随th伊e和resdul的ta变化nthorizontaI

其值等于此时的库仑主动土压力系数。当万=妒

earthpressureand伊,d

万 

方数据

1022

4.4

7对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的影响

j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风由式(14)计算,

图5给出了一组q=0时,日p随缈和万变化的曲线。

合力作用点高度珥随缈的增大而减小,随万的增大而增入。当万=O时,风=0.33H,也就是说,在墙背

光滑的情况下,本模型得到的水平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fⅡ线性分布时的结果是一致的。

图5合力作用点高度随占变化的关系曲线

Fig.5

Relation

curves

betweentheheightofactionlineof

resultantearthpressureand占

4.5对墙体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

土压力合力对墙底的力矩为Mx=H。吃=1。吃=

丢皿脚互丽)cot0(qn

+专皿2脚万鬲

(19)

由式(19)可知,土压力合力对墙底的力矩与K和万无关;随着填土内摩擦角缈的增大,土压力合力对墙底的倾覆力矩减小。为分析万对挡土墙底部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引进系数二,将其定义为填土同墙背之间的摩擦力对墙底前趾产生的稳定力矩与水平合力对墙底的倾覆力矩的比值,称其为自稳定系数。假设挡土墙底宽2.0m,则

fm=

2兄tan8—3sinScos(0一伊)(20)

Hp只4cos(0一缈一万)

图6给出了厶随缈和万的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万增大,可以明显提高丘的值,即增加墙

体的稳定性。

万 

方数据力学

2005生

图6,m随6的变化曲线

Fig.6

Relation

curvesbetweenfinand6

结语

本文利用力矩平衡条件给出了土侧压力系数

的计算公式。土侧压力系数是填土内摩擦角和填土与墙背之间的摩擦角的函数,其值介于主动土压力系数和静止土压力系数之间。

随着填土同墙背间的摩擦角万增大,土侧压力系数K值和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增大,但土压力

合力减小,使土压力合力对墙底的合力矩保持不变。

但是,随着填土同墙背问的摩擦角J增大,可明显增加土压力合力对墙背的竖向摩擦力,有利于挡土墙的抗倾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175——188.

[2】

梅国雄,宰金珉,徐建.考虑变形与时间效应的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增1):

079—1082.

MⅡGuo-xiong,ZAIJin—min,XU

Jian.Earthpressure

computingmethodlacementandtimeeffect[J].ChineseJournalofRockMechanicsandEngineering,2001,20(supp.11:1079—1082.

[3]顾慰慈.挡土墙土压力计算[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

出版社,2001.373--378.[4】WANG

Z.Distributionofearthpressure

ona

retaining

wall[J].Geotechnique,2000,50(1):83—88.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与侧压力系数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王元战, 李新国, 陈楠楠, WANG Yuan-zhan, LI Xin-guo, CHEN Nan-nan天津大学,港口与海岸工程系,天津,300072岩土力学

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5,26(7)53次

参考文献(4条)

1.陈希哲 土力学地基基础 1998

2.梅国雄.宰金珉.徐建 考虑变形与时间效应的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2001(z1)3.顾慰慈 挡土墙土压力计算 2001

4.Wang Y Z Distribution of earth pressure on a retaining wall[外文期刊] 2000(01)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 应宏伟.蒋波.谢康和.YING Hong-wei.JIANG Bo.XIE Kang-he 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期刊论文]-岩土工程学报2007,29(5)

2. 蒋波.应宏伟.谢康和 挡土墙后土体拱效应分析[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9(1)3. 李永刚.白鸿莉 垂直墙背挡土墙土压力分布研究[期刊论文]-水利学报2003(2)

4. 徐日庆.龚慈.魏纲.王景春 考虑平动位移效应的刚性挡土墙土压力理论[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9(1)

5. 王元战.李蔚.黄长虹 墙体绕基础转动情况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期刊论文]-岩土工程学报2003,25(2)6. 王元战.王海龙.张文忠.WANG Yuan-zhan.WANG Hai-long.ZHANG Wen-zhong 挡土墙土压力分布[期刊论文]-中国港湾建设2000(4)

引证文献(54条)

1.杨剑 复杂条件下黏性土主动土压力解析解[期刊论文]-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2.王立国.王志凯 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析[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11(5)

3.王立国.王志凯 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被动土压力分析[期刊论文]-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0(4)4.李俊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极限分析法理论研究及应用[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8(17)

5.陈玉江.周科平.邓红卫.胡建华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极限分析法及其工程应用[期刊论文]-隧道建设 2007(z2)6.王立国.王志凯 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析[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11(5)7.王培清.王保田.郭进军 加筋土桥台台背土压力的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土工基础 2010(4)8.俞缙.周亦涛.吴亮清 挡土墙非线性土压力计算方法的改进[期刊论文]-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9(4)9.秦立科.孙宏宾.王晓谋 挡土墙被动土压力破裂线及土压力分布变分解[期刊论文]-路基工程 2009(3)10.章瑞文.徐日庆 土拱效应原理求解挡土墙土压力方法的改进[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8(4)11.张涛.张炜 土压力类型和性质分析[期刊论文]-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

12.连云飞.栾向军.石虹惠 岩石的抗压强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3)13.甘建国.李志勇.邓宗伟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受力现场测试与计算研究[期刊论文]-公路工程 2007(5)

14.陈昌富.曾玉莹.肖淑君.王贻荪 基于薄层单元法主动土压力计算的复合遗传算法[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6(3)15.陈卓 浅表土和深表土静止土压力的对比分析[期刊论文]-唐山学院学报 2012(6)16.蒋全华.韦从胜 路基挡土墙防护设计与施工[期刊论文]-技术与市场 2011(7)

17.章广成.唐辉明.颜少枝.张艺 挡土墙土体复合破裂面主动土压力分析[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7(11)18.刘发前.王建华 非均匀堆载作用下圆形基坑主动土压力分析[期刊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6(12)19.赵振华.薛晓辉.周亦涛.郭亚宇 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现场试验分析[期刊论文]-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6)20.周亦涛.梁小勇.王蓉蓉.薛晓辉.王道远 工作状态下加筋土挡墙土压力分布规律研究[期刊论文]-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0(1)

21.王力威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计算方法探讨[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10(2)

22.黄超群.徐斌.徐爱香.王建华 墙土间有摩擦作用的圆形基坑主动土压力分析[期刊论文]-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4)

23.考虑剪应力作用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计算[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9(z2)

24.蔡超英.藏光文.徐兵 高填土空箱扶壁式翼墙铅直墙背受力测试研究[期刊论文]-人民黄河 2006(3)25.李存宝.李元鑫.戴玉双.朱哲明 车辆荷载和静荷载对路肩式挡墙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4)

26.曾革.周志刚 墙背土压力非线性分布对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期刊论文]-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27.栾向军.连云飞 圆弧法在岩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3)28.应宏伟.蒋波.谢康和 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期刊论文]-岩土工程学报 2007(5)

29.贾水钟.李伟.李亚明.蔡兹红.周晓峰 辰山植物园主入口建筑西侧高填土不利影响的控制处理措施[期刊论文]-工业建筑 2011(11)

30.陈平龙.过永生.李亚洲 斜底板挡土墙的抗滑稳定分析[期刊论文]-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1(1)31.曹文冉.张克绪 主动土压力的非线性分布[期刊论文]-低温建筑技术 2009(10)

32.蒋洋.CHAI He-jun 稳定渗流条件下沿河路基挡墙主动土压力分析[期刊论文]-水运工程 2008(8)33.哈新冰 折线形墙背土压力计算研究[期刊论文]-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3)

34.王元战.李珊珊.李新国 挡土墙被动土压力分布与被动侧压力系数[期刊论文]-中国港湾建设 2006(4)35.张学富.罗智.丁燕平.陈俊涛.余元全 隧道穿越空箱挡墙桩基础的施工方案研究[期刊论文]-重庆建筑 2010(9)36.陈兴亮.周光余.熊传祥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研究[期刊论文]-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9(3)37.刘金龙.栾茂田.王吉利 挡土墙后填土面倾斜情况下土压力计算方法[期刊论文]-人民长江 2008(3)38.陈玉香 温度对深大基坑地下连续墙内力和变形影响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639.张翼.闵乔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研究[期刊论文]-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2)40.刚性挡土墙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的改进[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9(z2)

41.陈兴亮.段德贵.熊传祥 基坑工程桩墙结构主动土压力研究[期刊论文]-岩土工程界 2009(1)42.金亚兵.刘吉波 基坑支护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z2)43.陈雪华.律文田.王永和 桥台台背土压力的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6(8)44.陈国舟.周国庆 考虑土拱效应的倾斜滑移面间竖向应力研究[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13(9)

45.张永兴.陈林 考虑土拱效应挡土墙绕墙底转动的主动土压力[期刊论文]-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0(3)46.Ma Zhanguo.Gong Peng.Fan Jinquan.Geng Minmin.Zhang Guowei Coupling mechanism of roof and

supporting wall in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in fully-mechanized mining with gangue backfilling[期刊

论文]-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2011(6)

47.孙志屏.李深田 基于库仑理论的主动土压力非线性分布特征[期刊论文]-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3)48.王志凯.夏唐代.陈炜昀 刚性挡土墙地震主动土压力的拟动力学分析[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1)

49.XU Zhi-wei.ZENG Kai-hua.WEI Zhou.LIU Zhi-qiang.ZHAO Xiao-dong.TIAN Qiu-hong "Nonlinear"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tic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in thick alluvium[期刊论文]-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2009(1)

50.魏鉴栋 粉砂粉土中深基坑水土压力及围护结构受力性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51.刘剑 重力式锚杆挡墙结构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52.徐志伟.周国庆.赵晓东 深厚表土静止土压力系数变化规律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岩土工程技术 2007(2)53.XU Zhi-wei.ZHOU Guo-qing.LIU Zhi-qiang.ZHAO Xiao-dong.LI Sheng-sheng.ZHANG Lei Study on the TestMethod of Static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Deep Soils[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2007(3)

54.李新国 加筋土结构及其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tlx200507003.aspx

第26卷第7期岩

力学、,01.26

NO.7

2005年7月

RockandSoil

Mechanics

Jul.2005

文章编号:1000一7598一(2005)07—1019--04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与侧压力系数

王元战y.李新国,陈楠楠

(天津大学港口与海岸工程系,天津300072)

摘要:采用库仑土压力理论的假设:挡土墙土压力是由墙后填土在极限平衡状态下出现的滑动楔体产生,在该滑动楔体上沿竖向取水平薄层作为微分单元体,通过作用在单元体上的水平力、竖向力和力矩平衡条件,建立挡土墙上土压力强度的一阶微分方程式,给出了土侧压力系数、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和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的理论公式,并分析了填土内摩擦角和墙背摩擦角对土侧压力系数、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土压力合力作用点和墙底抗倾稳定性的影响。关键词:挡土墙;土侧压力系数;土压力分布中图分类号;Tu470+.3

文献标识码:A

Activeearthpressure

ona

retainingwallandlateral

coefficientofearth

pressure

WANG

Yuan—zhan,LIXin—guo,CHENNan—llall

(DepartmentofPort&Coastal

Engineering,Tianjin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

Abstract:Onthebasisofcoulomb’Sconceptthat

theearthpressureagainstthebackof

retainingwallisdue

tO

thethrustexertedby

slidingwedgeofsoilbetweenthebackofthewalland

planewhichpassesthroughthebottomedgeofthewallandhas

an

of0,thedifferentialequationsoffirstorderare

set

upbyconsideringthe

equilibriumoftheforcesandthemoments

on

an

ofthewedge.Thelateralcoefficientofearthpressure,theunitearthpressure,theresultantforceofearthpressureandthe

pointoftheresultantforceare

obtained.The

effectsof

theinternalfrictionalangleofbackfillandthefrictionalangle

thewallbackandthebackfillon

thelateral

coefficient

ofearth

pressure,theunitearthpressure,theresultantforceofearth

applicationpointoftheresultantforceandtheoverturningstabilityofa

retainingwall

are

investigated.

words:retainingwall;lateralcoefficientofearthpressure;earthpressuredistribution

引言

极限平衡理论的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仑土压力理论

仍是实际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挡土墙土压力计算一直是工程界和学术界非常

朗肯土压力理论建立了墙背光滑情况下的墙背水平土压力公式,在不考虑挡土墙墙背同填土之间

的摩擦角对土压力影响的情况下,给出的土压力为

线性分布;库仑土压力理论只给出了土压力的合力,在实际应用中假设土压力为线性分布。但大量的室内试验和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墙背土压力为非线性分布。笔者在文献[4]中利用微分单元体在水平和竖

直2个方向力的平衡条件,建立了挡土墙土压力分

布、土压力合力及合力作用点的理论公式,其中的土侧压力系数假设为已知,并认为其值介于主动土压力系数和静止土压力系数之间,实际计算中取为静止土压力系数。本文在文献[4]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微分单元体的力矩平衡条件,从而给出了土侧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4—03—08

万 

E—mail:yzwang@public.tpt.tj.ca

方数据inclination

elementapplicationbetween

pressure,theKey关心的问题。从目前看,土压力计算方法主要有3

类:第1类是极限平衡理论,其典型代表是库仑土压力理论和朗肯土压力理论…;第2类是考虑土压力与墙体变形关系的协调变形计算方法[2】;第3类是有限单元方法,如克拉夫和邓肯[3]等建立的考虑土体实际应力一应变关系的有限元法。协调变形法和有限单元法考虑了土压力与墙体变位或土体变形的关系,能够得到挡土墙工作过程中较为符合实际情

况的土压力值。但是,这类方法的计算模型和计算

过程复杂,计算精度取决于土体特性参数的选取,而这些参数常常是较难确定的;此外,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也广泛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因此,基于

收稿日期:2004.叭.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0279027)和天津市科技攻关基金资助项目(No.043114711)。

作者简介:王元战,男,195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及土与结构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工作。

1020

岩土力学2005焦

压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建立了相应的土压力分布、土压力合力和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的理论公式。

由对M点(EF的中点)的力矩平衡条件,可得

2分析模型

参照文献【4],假设当挡土墙背离填土方向的位移达到一定量值时,墙后填土将沿墙背面和过墙基

盟=y一面2T1日一vydOna了t

(3)、~

对无粘性土,可令:

P:=rp。,互=P。tan6,%=rtan缈

(4)

底与水平面夹角为目的土体中某一平面BC发生滑式中万为填土与墙背之间的摩擦角;妒为填土内

摩擦角;K为土侧压力系数。

动,这部分滑动土体称为滑动楔体ABC,并假定挡

土墙上的土压力是由这部分土体引起的。从该滑动楔体中深度Y处取一水平微分单元体,其厚度为dy,如图1(a)所示。作用于单元体上的力有单元体顶面

的垂直压力p,,底面垂直反力p,+印,,挡土墙的水

平反力P,,挡土墙与墙后填土的摩擦力瓦,垂直于滑动面的不动土体反力r,不动土体对滑动楔体的

摩擦力瓦,以及微分单元体的重力dw,如图l(b)

所示。

(a)

f∞

图1分析模型

Fig.1

Analytic

model

由作用于单元体上的水平方向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P。+乞cot0一,_=0

(1)

由作用于单元体上的竖向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等叩南by-r-c五Ⅷtan秒]㈤

万 

方数据将式(4)代入式(1)和式(2),可得

誓・卜c咖,los(0-40-61

)sin(誓=t9-KtanOy]s一in(t9

cos8熹Y+y(5)

日一√

再将式(4)代入式(3),可得

tan8tan0

(6)dv

百29py

日一v

式(5)和式(6)即为本模型的基本方程。

3基本方程的解

3.1土侧压力系数

由式(5)和式(6)可求出土侧压力系数K为

K=篙啬筹等

在式(5)中,令:

cos(a-口o-8)tan0

(8)

sin(t,-咖COS万

则求解式(5),司得

p,=A(H—y)OX-1+乏,_(日一y)

(9)

式中K和口的值如式(7)和(8)所示,A是积分常数,可以由边界条件确定,假设地面作用有均布

荷载q,即y=0时,Py=q,则

A_(q一鑫)嘉

(10)

由式(4)中的px=gpy,可得作用于挡土墙上的水平土压力为

胪K卜嵩)(竿)aK-14-剩l㈨,

3・3

土压力合力

将仇沿墙高积分,可得土压力合力的水平分量

Pu为

吃:型堕粤巡(碑+一1坶2)(12)

1“

cos(a一口一6)sin0、1…2。

土压力合力为

3.2土压力强度

第7期

只=去COS=尘cos(O糕6)sin0(弘+三2艄…)

王元战等: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与侧压力系数

时,由式(7)可得

一口一

此处给出的土压力合力Pt与库仑理论完全相稚,=型铲_l-sin妒(18)

等。

此时土侧压力系数K等于静止土压力系数。3.4土压力合力作用点

由图(2)及式(17)和式(18)可以看出:

挡土墙墙背水平土压力合力作用点距墙底的

挡土墙侧向土压力系数K介于静止土压力系数凰

距离为

H。=_一

、和主动土压力系数疋之间。

,”

J:-(H-y)px,

dy=l昙+祟]

lH

、p

4.2对水平土压力分布的影响

由式(11)可确定水平土压力PX

图3是在

133(硪+1)J

3.q+TH,_(14)

2口+珂

日:8~.0

i‘n,7:1i二孟3,。q:o晶情况:下同)苄磊

土压力线性分布假设时的土压力合力作用高度出的一组酞分布随缈和万的变化关系曲线。由图3为

可以看出,在万一定时,随着矽的增大,水平土压

H。:1H3q+74-/一

(15)力值减小;在妒一定时,随着万的减小,水平土压‘

zg+∥

由式(7)和式(8),可得

麟:_cos(0-口o-d)

力的值增大,形心下移。

水平土压力/kN・m。1

(16)

cos(O一缈+D)

01020304050

O若万>0,则aK>1,由式(14)和式(15)可●

知,本文给出的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总是大于土2压力线性分布假设时的土压力合力作用高度。

4够和J值对挡土墙土压力的影响

j垣

匠鲋

54.1对侧向土压力系数K的影响

根据式(7)可作出土侧压力系数K随矽和万的7

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在万一定时,8

土侧压力系数K随填土内摩擦角矽的增大而减小;图3不同妒和J时的土压力分布

当妒一定时,K随填土外摩擦角万的增大而增大。

Fig.3

Distributionofearthpressurewith

different口andd

4.3对水平土压力合力的影响

水平土压力合力由式(12)确定。图4给出了水平土压力合力P饥随够和万的变化曲线。由图可

彝知,水平土压力合力随够和万的增大而减小。

垛R

240

220

200

180

图2

K值随妒和d的变化曲线

160

Fig.2

Relation

curves

betweenKand妒,d

140

当d=O时,在式(7)中取0=45。+9/2,则120

可得

10

15

K=o=丽cosO苫s而in(O-6p)=tan2(45:一争

6/f。)

…)

Fig.4

R图e14atio水nc平ur土ve压sb力et合we力en随th伊e和resdul的ta变化nthorizontaI

其值等于此时的库仑主动土压力系数。当万=妒

earthpressureand伊,d

万 

方数据

1022

4.4

7对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的影响

j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风由式(14)计算,

图5给出了一组q=0时,日p随缈和万变化的曲线。

合力作用点高度珥随缈的增大而减小,随万的增大而增入。当万=O时,风=0.33H,也就是说,在墙背

光滑的情况下,本模型得到的水平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fⅡ线性分布时的结果是一致的。

图5合力作用点高度随占变化的关系曲线

Fig.5

Relation

curves

betweentheheightofactionlineof

resultantearthpressureand占

4.5对墙体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

土压力合力对墙底的力矩为Mx=H。吃=1。吃=

丢皿脚互丽)cot0(qn

+专皿2脚万鬲

(19)

由式(19)可知,土压力合力对墙底的力矩与K和万无关;随着填土内摩擦角缈的增大,土压力合力对墙底的倾覆力矩减小。为分析万对挡土墙底部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引进系数二,将其定义为填土同墙背之间的摩擦力对墙底前趾产生的稳定力矩与水平合力对墙底的倾覆力矩的比值,称其为自稳定系数。假设挡土墙底宽2.0m,则

fm=

2兄tan8—3sinScos(0一伊)(20)

Hp只4cos(0一缈一万)

图6给出了厶随缈和万的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万增大,可以明显提高丘的值,即增加墙

体的稳定性。

万 

方数据力学

2005生

图6,m随6的变化曲线

Fig.6

Relation

curvesbetweenfinand6

结语

本文利用力矩平衡条件给出了土侧压力系数

的计算公式。土侧压力系数是填土内摩擦角和填土与墙背之间的摩擦角的函数,其值介于主动土压力系数和静止土压力系数之间。

随着填土同墙背间的摩擦角万增大,土侧压力系数K值和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增大,但土压力

合力减小,使土压力合力对墙底的合力矩保持不变。

但是,随着填土同墙背问的摩擦角J增大,可明显增加土压力合力对墙背的竖向摩擦力,有利于挡土墙的抗倾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175——188.

[2】

梅国雄,宰金珉,徐建.考虑变形与时间效应的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增1):

079—1082.

MⅡGuo-xiong,ZAIJin—min,XU

Jian.Earthpressure

computingmethodlacementandtimeeffect[J].ChineseJournalofRockMechanicsandEngineering,2001,20(supp.11:1079—1082.

[3]顾慰慈.挡土墙土压力计算[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

出版社,2001.373--378.[4】WANG

Z.Distributionofearthpressure

ona

retaining

wall[J].Geotechnique,2000,50(1):83—88.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与侧压力系数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王元战, 李新国, 陈楠楠, WANG Yuan-zhan, LI Xin-guo, CHEN Nan-nan天津大学,港口与海岸工程系,天津,300072岩土力学

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5,26(7)53次

参考文献(4条)

1.陈希哲 土力学地基基础 1998

2.梅国雄.宰金珉.徐建 考虑变形与时间效应的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2001(z1)3.顾慰慈 挡土墙土压力计算 2001

4.Wang Y Z Distribution of earth pressure on a retaining wall[外文期刊] 2000(01)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 应宏伟.蒋波.谢康和.YING Hong-wei.JIANG Bo.XIE Kang-he 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期刊论文]-岩土工程学报2007,29(5)

2. 蒋波.应宏伟.谢康和 挡土墙后土体拱效应分析[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9(1)3. 李永刚.白鸿莉 垂直墙背挡土墙土压力分布研究[期刊论文]-水利学报2003(2)

4. 徐日庆.龚慈.魏纲.王景春 考虑平动位移效应的刚性挡土墙土压力理论[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9(1)

5. 王元战.李蔚.黄长虹 墙体绕基础转动情况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期刊论文]-岩土工程学报2003,25(2)6. 王元战.王海龙.张文忠.WANG Yuan-zhan.WANG Hai-long.ZHANG Wen-zhong 挡土墙土压力分布[期刊论文]-中国港湾建设2000(4)

引证文献(54条)

1.杨剑 复杂条件下黏性土主动土压力解析解[期刊论文]-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2.王立国.王志凯 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析[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11(5)

3.王立国.王志凯 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被动土压力分析[期刊论文]-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0(4)4.李俊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极限分析法理论研究及应用[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8(17)

5.陈玉江.周科平.邓红卫.胡建华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极限分析法及其工程应用[期刊论文]-隧道建设 2007(z2)6.王立国.王志凯 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析[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11(5)7.王培清.王保田.郭进军 加筋土桥台台背土压力的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土工基础 2010(4)8.俞缙.周亦涛.吴亮清 挡土墙非线性土压力计算方法的改进[期刊论文]-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9(4)9.秦立科.孙宏宾.王晓谋 挡土墙被动土压力破裂线及土压力分布变分解[期刊论文]-路基工程 2009(3)10.章瑞文.徐日庆 土拱效应原理求解挡土墙土压力方法的改进[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8(4)11.张涛.张炜 土压力类型和性质分析[期刊论文]-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

12.连云飞.栾向军.石虹惠 岩石的抗压强度及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3)13.甘建国.李志勇.邓宗伟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受力现场测试与计算研究[期刊论文]-公路工程 2007(5)

14.陈昌富.曾玉莹.肖淑君.王贻荪 基于薄层单元法主动土压力计算的复合遗传算法[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6(3)15.陈卓 浅表土和深表土静止土压力的对比分析[期刊论文]-唐山学院学报 2012(6)16.蒋全华.韦从胜 路基挡土墙防护设计与施工[期刊论文]-技术与市场 2011(7)

17.章广成.唐辉明.颜少枝.张艺 挡土墙土体复合破裂面主动土压力分析[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7(11)18.刘发前.王建华 非均匀堆载作用下圆形基坑主动土压力分析[期刊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6(12)19.赵振华.薛晓辉.周亦涛.郭亚宇 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现场试验分析[期刊论文]-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6)20.周亦涛.梁小勇.王蓉蓉.薛晓辉.王道远 工作状态下加筋土挡墙土压力分布规律研究[期刊论文]-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0(1)

21.王力威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计算方法探讨[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10(2)

22.黄超群.徐斌.徐爱香.王建华 墙土间有摩擦作用的圆形基坑主动土压力分析[期刊论文]-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4)

23.考虑剪应力作用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计算[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9(z2)

24.蔡超英.藏光文.徐兵 高填土空箱扶壁式翼墙铅直墙背受力测试研究[期刊论文]-人民黄河 2006(3)25.李存宝.李元鑫.戴玉双.朱哲明 车辆荷载和静荷载对路肩式挡墙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4)

26.曾革.周志刚 墙背土压力非线性分布对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期刊论文]-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27.栾向军.连云飞 圆弧法在岩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3)28.应宏伟.蒋波.谢康和 考虑土拱效应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期刊论文]-岩土工程学报 2007(5)

29.贾水钟.李伟.李亚明.蔡兹红.周晓峰 辰山植物园主入口建筑西侧高填土不利影响的控制处理措施[期刊论文]-工业建筑 2011(11)

30.陈平龙.过永生.李亚洲 斜底板挡土墙的抗滑稳定分析[期刊论文]-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1(1)31.曹文冉.张克绪 主动土压力的非线性分布[期刊论文]-低温建筑技术 2009(10)

32.蒋洋.CHAI He-jun 稳定渗流条件下沿河路基挡墙主动土压力分析[期刊论文]-水运工程 2008(8)33.哈新冰 折线形墙背土压力计算研究[期刊论文]-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3)

34.王元战.李珊珊.李新国 挡土墙被动土压力分布与被动侧压力系数[期刊论文]-中国港湾建设 2006(4)35.张学富.罗智.丁燕平.陈俊涛.余元全 隧道穿越空箱挡墙桩基础的施工方案研究[期刊论文]-重庆建筑 2010(9)36.陈兴亮.周光余.熊传祥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研究[期刊论文]-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9(3)37.刘金龙.栾茂田.王吉利 挡土墙后填土面倾斜情况下土压力计算方法[期刊论文]-人民长江 2008(3)38.陈玉香 温度对深大基坑地下连续墙内力和变形影响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639.张翼.闵乔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布研究[期刊论文]-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2)40.刚性挡土墙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的改进[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9(z2)

41.陈兴亮.段德贵.熊传祥 基坑工程桩墙结构主动土压力研究[期刊论文]-岩土工程界 2009(1)42.金亚兵.刘吉波 基坑支护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期刊论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z2)43.陈雪华.律文田.王永和 桥台台背土压力的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06(8)44.陈国舟.周国庆 考虑土拱效应的倾斜滑移面间竖向应力研究[期刊论文]-岩土力学

2013(9)

45.张永兴.陈林 考虑土拱效应挡土墙绕墙底转动的主动土压力[期刊论文]-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0(3)46.Ma Zhanguo.Gong Peng.Fan Jinquan.Geng Minmin.Zhang Guowei Coupling mechanism of roof and

supporting wall in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in fully-mechanized mining with gangue backfilling[期刊

论文]-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2011(6)

47.孙志屏.李深田 基于库仑理论的主动土压力非线性分布特征[期刊论文]-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3)48.王志凯.夏唐代.陈炜昀 刚性挡土墙地震主动土压力的拟动力学分析[期刊论文]-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1)

49.XU Zhi-wei.ZENG Kai-hua.WEI Zhou.LIU Zhi-qiang.ZHAO Xiao-dong.TIAN Qiu-hong "Nonlinear"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tic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in thick alluvium[期刊论文]-矿业科学技术(英文版) 2009(1)

50.魏鉴栋 粉砂粉土中深基坑水土压力及围护结构受力性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51.刘剑 重力式锚杆挡墙结构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52.徐志伟.周国庆.赵晓东 深厚表土静止土压力系数变化规律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岩土工程技术 2007(2)53.XU Zhi-wei.ZHOU Guo-qing.LIU Zhi-qiang.ZHAO Xiao-dong.LI Sheng-sheng.ZHANG Lei Study on the TestMethod of Static Earth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Deep Soils[期刊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2007(3)

54.李新国 加筋土结构及其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tlx200507003.aspx


相关文章

  • 土压力理论及计算
  • 第六章 土压力计算 主要内容 概述 静止土压力计算 朗肯土压力理论 库仑土压力理论 特殊情况下的土压力 土压力的讨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工程背景 填土面 E E E E 码头 隧道侧墙 桥台 土压力通常是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 ...查看


  • 挡土墙设计主动土压力计算
  • 8.一般条件下库伦主动土压力计算 挡土墙库仑土压力理论 挡土墙土压力计算时应用了库仑(Coulomb)土压力理论,通过对墙背后破坏棱体的受力分析,得到土压力的反力E是破裂角的函数,即Ef(),再求E的极值可以得到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 ...查看


  • 4土压力及水压力2014
  • 4.1 土的自重应力 4.1 土的自重应力 2.成层土中竖向自重应力 地基土由不同重度的土层所组成.天然地面下深度z范围 内各层土的厚度自上而下分别为h1,h2,-,hi,-,hn, 则多层土深度z处的竖直有效自重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 ...查看


  • 朗金土压力理论分析
  • 科技信息○科教视野○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07年第31期 朗金土压力理论分析 朱永利 (宁夏建工集团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朗金土压力理论假定墙后填土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应用极限平衡条件 ...查看


  • 土力学简答题
  • 2.2 粘性土颗粒为什么会带电? 答:粘性土颗粒带电的原因有:(1)离解:指晶体表面的某些矿物在水介质中产生离解,离解后阳离子扩散于水中,阳离子留在颗粒表面.(2)吸附作用:指晶体表面的某些矿物把水介质中一些带电荷的离子吸附到颗粒的表面.( ...查看


  • 公路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设计方法_曾革
  • 第40卷第4期 2009年8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40 No.4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g. 2009 公路挡土墙抗倾 ...查看


  • 公路挡土墙设计 1
  •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挡土墙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公路挡土墙的应用日益广泛.公路挡土墙的建设是公路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挡土墙对公路的养护作用至关重要 ,因此要严格控制挡土墙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的控制. ...查看


  •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
  •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试题 课程代码:0240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查看


  • 圆弧形悬臂式挡土墙整体稳定计算
  • 圆弧形悬臂式挡土墙整体稳定计算Key舶:cantilever-一.・'-・106・鼍-衮爱.rFI=-虿1矬・m+籼一垃)2・tar?(45*一号]・(R1+bz钢胡doi:10.39圈/j.issn.1672-1683.2009.03.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