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何不买我们的帐
我们常说教师者,教书育人。但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更多倾向于教书而忽视了育人。当遇到学生惹我们生气,甚至顶撞我们,骂我们时,我们会感到特别伤心。如此的付出,学生却并不买账。
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说也深有同感。教了几年学,也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当了几年班主任,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对学生倾注自己的爱心,这没什么可说的。我们都会这样认为,我每天如此辛苦的教你们,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到头来换得是什么。是的,的确这种情况很常见。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我们首先弄明白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对学生是一律平等吗?对于差生我们是什么态度,也是和颜悦色,耐心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吗?在考试机制下,优秀生可以为我们争光,为我们添彩,我们也可以很省心。所以,我们对待他们可谓关怀备至。学习有没有退步?生活上有没有困难?与学生有没有矛盾?家里有没有影响?是的,我们要比家长还要关注,不仅仅是学习上,可以说各个方面。但是,对于差生呢?他们不能为我们争光,更多是成绩拉了后腿,纪律上屡屡犯错,让我们头疼。对于他们,我们真的能用爱心去关注,去感化他们吗?未必吧。那么,学生对我们的印象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我想说,我们对学生的爱是否学生能够接受。我们不需要写在作文上虚假的“老师我们感谢你”,或是言不由衷的“老师,您辛苦了”,我们需要发自内心的,真实地表达。想做到这一点,当然不容易。我们想把爱给学生,让学生能体会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但是,
有时我们的做法却不妥当,很可能适得其反。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想帮助脱茧蝴蝶的故事,结果却给蝴蝶造成了伤害。我们有时拿着学生考了几分十几分的卷子,大批特批,美其名曰为了刺激学生,促使他上进。有时我们抓住学生的一点错误,大加训斥,几乎把学生批得体无完肤。这当然也是为了学生,我们要让他们记住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是为了他们的上进。但是,学生的自尊受到了多么大的打击,我们是否去考虑呢?
再次,家庭的教育是否能跟得上。我不是说家长不支持学生学好,相反,更多的家长还是很重视学生的学习的,但大都也只是限于学习上。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班里一位女生违反了纪律,当时是上自习,纪律委员管她,不让她耽误其它同学学习。但是这个女生很有脾气,感觉自己脸面上过不去,竟然下课后去打了纪律委员(纪律委员也是个女生),而且是甩耳光。作为班主任,我当然要去处理,先是给打人这个女生家长联系,但是家长都不在家,在外面做生意脱不开身,回不来。当然,这也是农村的实际情况,不像城市那样家长能够随叫随到。把这情况给家长反映以后,我说出了自己的处理意见:毕竟都是孩子,该管的一定要管,不过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让这个学生给挨打的那个女生道道歉,保证以后不再发生这样的事,然后,我再安抚安抚被打的女生,小事化了,不影响她们正常的学习也就行了。但是,家长给他自己的学生商量不通。后来,他旁院的亲戚去劝也说不通,反正不道歉,宁可不上。家长打电话给我说,让家长代表学生给人家道歉。我说,那不行,学生犯的错理所当然她自己应该去承担。
家长看说不通,竟然发火直接给他学生说不上了。后来,的确没有道歉,家长也没有来,而这个学生也转走了。像这样的事,家长如果积极做学生的工作,讲清是非,那么,问题也是很好解决的。家长,言传身教,对自己孩子的影响很大。但是农村存在家教近乎缺失的现象,也许这也是孩子教育难得问题之一吧!
最后再说社会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已不能用过去的老眼光看待他们,他们发育早,但思想不健全,尤其是初中生,往往是眼高于顶,但某些方面却几乎可以说幼稚。他们很容易受社会的影响,当社会上不良习气泛滥时对他们的危害是巨大的,他们没有分辨的能力。一部分学生认为老师拿工资上课,为他们服务理所当然,哪里还存有对老师的尊敬和理解,只是一味的索求和埋怨。其实,这不是受社会的影响吗?当我们花钱之后,也是要求别人做好,而且,颐指气使,似乎自己花钱别人给自己服务一定要周到,心里会想,我拿钱就该享有服务,天经地义。至于对别人劳动的尊敬几乎没有,做得好,你是应该的,做不好,我少给你钱。而学生,没有分辨的能力,他们去跟风,去模仿,带到学校,也就不会尊重老师,不尊重老师的劳动。
种种原因,不一而足。
作为老师,也许我们很难做到像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我们要生活,要衣食住行。但是,我们要怀有一颗平常心,要能宽容的对待学生。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特点,也许,最调皮的将来或许成就最大。他们是孩子,是活生生的人,我们要平等的对待他们。不期望过高,可能反而收获最多。
学生为何不买我们的帐
我们常说教师者,教书育人。但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更多倾向于教书而忽视了育人。当遇到学生惹我们生气,甚至顶撞我们,骂我们时,我们会感到特别伤心。如此的付出,学生却并不买账。
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说也深有同感。教了几年学,也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当了几年班主任,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对学生倾注自己的爱心,这没什么可说的。我们都会这样认为,我每天如此辛苦的教你们,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到头来换得是什么。是的,的确这种情况很常见。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我们首先弄明白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对学生是一律平等吗?对于差生我们是什么态度,也是和颜悦色,耐心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吗?在考试机制下,优秀生可以为我们争光,为我们添彩,我们也可以很省心。所以,我们对待他们可谓关怀备至。学习有没有退步?生活上有没有困难?与学生有没有矛盾?家里有没有影响?是的,我们要比家长还要关注,不仅仅是学习上,可以说各个方面。但是,对于差生呢?他们不能为我们争光,更多是成绩拉了后腿,纪律上屡屡犯错,让我们头疼。对于他们,我们真的能用爱心去关注,去感化他们吗?未必吧。那么,学生对我们的印象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我想说,我们对学生的爱是否学生能够接受。我们不需要写在作文上虚假的“老师我们感谢你”,或是言不由衷的“老师,您辛苦了”,我们需要发自内心的,真实地表达。想做到这一点,当然不容易。我们想把爱给学生,让学生能体会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但是,
有时我们的做法却不妥当,很可能适得其反。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想帮助脱茧蝴蝶的故事,结果却给蝴蝶造成了伤害。我们有时拿着学生考了几分十几分的卷子,大批特批,美其名曰为了刺激学生,促使他上进。有时我们抓住学生的一点错误,大加训斥,几乎把学生批得体无完肤。这当然也是为了学生,我们要让他们记住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是为了他们的上进。但是,学生的自尊受到了多么大的打击,我们是否去考虑呢?
再次,家庭的教育是否能跟得上。我不是说家长不支持学生学好,相反,更多的家长还是很重视学生的学习的,但大都也只是限于学习上。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班里一位女生违反了纪律,当时是上自习,纪律委员管她,不让她耽误其它同学学习。但是这个女生很有脾气,感觉自己脸面上过不去,竟然下课后去打了纪律委员(纪律委员也是个女生),而且是甩耳光。作为班主任,我当然要去处理,先是给打人这个女生家长联系,但是家长都不在家,在外面做生意脱不开身,回不来。当然,这也是农村的实际情况,不像城市那样家长能够随叫随到。把这情况给家长反映以后,我说出了自己的处理意见:毕竟都是孩子,该管的一定要管,不过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让这个学生给挨打的那个女生道道歉,保证以后不再发生这样的事,然后,我再安抚安抚被打的女生,小事化了,不影响她们正常的学习也就行了。但是,家长给他自己的学生商量不通。后来,他旁院的亲戚去劝也说不通,反正不道歉,宁可不上。家长打电话给我说,让家长代表学生给人家道歉。我说,那不行,学生犯的错理所当然她自己应该去承担。
家长看说不通,竟然发火直接给他学生说不上了。后来,的确没有道歉,家长也没有来,而这个学生也转走了。像这样的事,家长如果积极做学生的工作,讲清是非,那么,问题也是很好解决的。家长,言传身教,对自己孩子的影响很大。但是农村存在家教近乎缺失的现象,也许这也是孩子教育难得问题之一吧!
最后再说社会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已不能用过去的老眼光看待他们,他们发育早,但思想不健全,尤其是初中生,往往是眼高于顶,但某些方面却几乎可以说幼稚。他们很容易受社会的影响,当社会上不良习气泛滥时对他们的危害是巨大的,他们没有分辨的能力。一部分学生认为老师拿工资上课,为他们服务理所当然,哪里还存有对老师的尊敬和理解,只是一味的索求和埋怨。其实,这不是受社会的影响吗?当我们花钱之后,也是要求别人做好,而且,颐指气使,似乎自己花钱别人给自己服务一定要周到,心里会想,我拿钱就该享有服务,天经地义。至于对别人劳动的尊敬几乎没有,做得好,你是应该的,做不好,我少给你钱。而学生,没有分辨的能力,他们去跟风,去模仿,带到学校,也就不会尊重老师,不尊重老师的劳动。
种种原因,不一而足。
作为老师,也许我们很难做到像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我们要生活,要衣食住行。但是,我们要怀有一颗平常心,要能宽容的对待学生。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特点,也许,最调皮的将来或许成就最大。他们是孩子,是活生生的人,我们要平等的对待他们。不期望过高,可能反而收获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