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阶段以喘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轻症住院患者。
一、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二)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的临床常见证候:
(1)痰浊壅肺证:胸满,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痰多,咯痰白粘或带泡沫,气喘,劳则加重,怕风易汗脘腹痞胀,便溏,倦怠乏力。舌体淡胖,或紫暗,苔薄腻或浊腻;脉细滑。
(2)痰热郁肺证:咳逆,喘息气粗,胸闷,烦躁,痰黄粘稠,不易咯出,面红,口干但饮水不多,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浮数。
(3)痰蒙神窍证:咳逆喘满不得卧, 痰鸣声响; 意识朦胧, 表情淡漠, 或谵妄, 烦躁不安, 撮空理线,严重者昏迷; 或肢体震颤, 抽搐。舌质暗红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4)阳虚水泛证:面浮足肿,腹满尿少,心悸喘咳不得卧,咳清稀痰,形寒怕
冷,气短动则甚,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数或结代。
(5)肺肾气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动则加重,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细弱。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3.若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诊断,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四) 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60) 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
(1)入选前已接受治疗且症状明显缓解者;
(2)严重免疫抑制,如恶性肿瘤、艾滋病患者等及需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患者;
(3)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或系统严重功能不全 者;
(4)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 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 )、血沉、C 反应蛋白(CRP );
(3)痰病原学检查;
(4)胸部正位片、心电图、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功能、胸部CT 、血气分析、纤维支气管镜。
(八) 治疗方法
1. 辨证选用中药汤剂
(1)痰浊壅肺
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方药: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苏子、前胡、白芥子、半夏、厚朴、陈皮、白术、茯苓、甘草。
(2)痰热郁肺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半夏、陈皮、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茯苓。
(3)痰蒙神窍
治法:涤痰,开窍,熄风。
方药:涤痰汤加减。半夏、茯苓、橘红、胆南星、竹茹、枳实、菖蒲、远志、郁金。
(4)阳虚水泛证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炮去皮)、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
中成药:金水宝胶囊、金匮肾气丸等。
(5)肺肾气虚证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人参、黄芪、炙甘草、冬虫夏草、熟地、紫苑、款冬花、苏子、法夏、橘红。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3.基础治疗: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执行。
4.中医特色治疗:
(1)穴位敷贴: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2)中药沐足: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3)耳穴压豆: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4)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中药灌肠: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西医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西医治疗措施
(1)抗感染治疗,根据经验或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静脉滴注。
(2)解痉平喘治疗,根据病情口服、静脉滴注或雾化吸入支气管解痉剂。
6.护理:辨证施护。
(1)慢阻肺健康教育
(2)饮食护理
(3)心理护理
(4)运动护理
(九) 出院标准
1.喘息、咳嗽、咯痰等主要症状缓解。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其他并发症。
(十)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多脏器功能障碍/衰竭等, 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增加。
2.合并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重症感染或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者,退出本路径。
4.对本路径所涉的中药或其组分过敏者,记录过敏原,退出本路径。
5.患者及其家属不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阶段以喘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轻症住院患者。
一、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二) 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2008)。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轻症指不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上述并发症者为重症患者。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
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的临床常见证候:
(1)痰浊壅肺证:胸满,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痰多,咯痰白粘或带泡沫,气喘,劳则加重,怕风易汗脘腹痞胀,便溏,倦怠乏力。舌体淡胖,或紫暗,苔薄腻或浊腻;脉细滑。
(2)痰热郁肺证:咳逆,喘息气粗,胸闷,烦躁,痰黄粘稠,不易咯出,面红,口干但饮水不多,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浮数。
(3)痰蒙神窍证:咳逆喘满不得卧, 痰鸣声响; 意识朦胧, 表情淡漠, 或谵妄, 烦躁不安, 撮空理线,严重者昏迷; 或肢体震颤, 抽搐。舌质暗红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4)阳虚水泛证:面浮足肿,腹满尿少,心悸喘咳不得卧,咳清稀痰,形寒怕
冷,气短动则甚,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数或结代。
(5)肺肾气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动则加重,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细弱。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1-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3.若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诊断,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四) 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肺胀病(TCD编码: BNF060) 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ICD-10编码: J44.151)。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
(1)入选前已接受治疗且症状明显缓解者;
(2)严重免疫抑制,如恶性肿瘤、艾滋病患者等及需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患者;
(3)合并其它重要脏器或系统严重功能不全 者;
(4)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 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 )、血沉、C 反应蛋白(CRP );
(3)痰病原学检查;
(4)胸部正位片、心电图、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肺功能、胸部CT 、血气分析、纤维支气管镜。
(八) 治疗方法
1. 辨证选用中药汤剂
(1)痰浊壅肺
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方药: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苏子、前胡、白芥子、半夏、厚朴、陈皮、白术、茯苓、甘草。
(2)痰热郁肺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半夏、陈皮、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茯苓。
(3)痰蒙神窍
治法:涤痰,开窍,熄风。
方药:涤痰汤加减。半夏、茯苓、橘红、胆南星、竹茹、枳实、菖蒲、远志、郁金。
(4)阳虚水泛证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炮去皮)、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
中成药:金水宝胶囊、金匮肾气丸等。
(5)肺肾气虚证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人参、黄芪、炙甘草、冬虫夏草、熟地、紫苑、款冬花、苏子、法夏、橘红。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3.基础治疗: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相关标准执行。
4.中医特色治疗:
(1)穴位敷贴: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2)中药沐足: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3)耳穴压豆: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4)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中药灌肠: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西医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西医治疗措施
(1)抗感染治疗,根据经验或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静脉滴注。
(2)解痉平喘治疗,根据病情口服、静脉滴注或雾化吸入支气管解痉剂。
6.护理:辨证施护。
(1)慢阻肺健康教育
(2)饮食护理
(3)心理护理
(4)运动护理
(九) 出院标准
1.喘息、咳嗽、咯痰等主要症状缓解。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其他并发症。
(十)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多脏器功能障碍/衰竭等, 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增加。
2.合并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重症感染或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者,退出本路径。
4.对本路径所涉的中药或其组分过敏者,记录过敏原,退出本路径。
5.患者及其家属不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